内蒙古消费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swot分析内蒙古煤炭运输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王恺迪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竞争国际化趋势逐渐明显,我国煤炭运输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提升,自2001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居首位,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定地位。
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了去产能计划,同年5月,煤炭产业得到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成效显著。
同时大量煤炭运输企业出现,煤炭数量持续增长,内蒙古煤炭运输行业的能力严重不足和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导致煤炭运输业遇到瓶颈。
结合内蒙古煤炭发展现状来用swot方法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
一、内蒙古煤炭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消费状况在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区内外能源产业需求增多,同时也使内蒙古煤炭产量猛增。
在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主要由鄂尔多斯市为主的低变质烟煤区域和蒙东地区的褐煤区域两大块组成。
在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煤炭9.26亿吨、同年增加7415万吨,增加8.7%。
鄂尔多斯市6.11亿吨、同比增长6.7%。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炭销售总额达9.5亿吨、同年增加了4.4%o其中,售往区外了5.4亿吨、同比增长10.2%;在区内销售额达到4.1亿吨、同比减少了2.4%o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生产销售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和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煤炭经济运行持续增长。
发电总量占全国比例的6.76%,风电发电量是全国第一。
21世纪开始,煤炭消费向工业部门集中。
(数据来源:内蒙古政府门户网网站)2、资源状况据内蒙古煤炭资源网网显示,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储量7323亿吨,居全国第一位,预测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全区总共101个旗县区种,有67个旗县区储存大量煤炭能源。
全国尚未探明煤炭全国储量内蒙煤炭预测地质储量45521亿吨12250.4亿吨褐煤1903.06亿吨1753.4亿吨低变质烟煤24215.1亿吨9004亿吨气煤9392.38亿吨1079.45亿吨焦煤1957.29亿吨364.18亿吨在内蒙古的煤炭探明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了53%,褐煤占45%,炼焦煤占2%;全国煤炭探明煤炭地质储量为10189亿吨,内蒙古2247亿吨;内蒙古煤炭工业发展迅速以我国第一大产煤地即鄂尔多斯为例,该市面积70%含煤,现已查出并在国家能源局备案的煤炭探明储量4300亿吨,约占全国的13%,内蒙古自治区的53%。
内蒙古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分析内蒙古是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得益于其地处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家的边境地带,内蒙古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将从内蒙古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内蒙古跨境电商的发展情况。
一、内蒙古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1. 内蒙古跨境电商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跨境电商政策的支持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内蒙古跨境电商迅速兴起。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跨境电商,将内蒙古特产、农副产品、矿产资源等优势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的形式销往国外市场。
与此国外商品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内蒙古市场,满足市场需求,丰富市民购物选择。
2. 跨境电商平台的涌现为了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需求,内蒙古涌现了一批跨境电商平台,如内蒙古跨疆通、内蒙古跨境电商交易中心等,这些平台为内蒙古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跨境电商服务。
一些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全球购等也纷纷进入内蒙古市场,推动了内蒙古跨境电商的发展。
3. 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
跨境电商的进出口贸易额逐年攀升,与此内蒙古的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都表明内蒙古跨境电商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二、内蒙古跨境电商的发展特点1. 区位优势明显内蒙古地处中国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边境地带,具有很强的区位优势。
这为内蒙古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内蒙古企业开展与国外企业的合作。
2. 丰富的资源优势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草原畜牧业和农副产品资源。
这些资源的丰富使得内蒙古在跨境电商中拥有丰富的产品资源,能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更好地将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3. 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家在跨境电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包括对跨境电商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物流通关便利化措施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内蒙古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董怀军(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中!!!!!!!!!!!!介!!!!!!!!!!!!市!!!!!!!!!!!!场!!!!!!!!!!!!研!!!!!!!!!!!!究———内蒙古银保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银行保险是在金融服务一体化的趋势下发展起来的保险公司与银行业务合作的一种模式。
银行保险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较权威的解释是:保险公司和银行通过一体化的形式将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从而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并通过销售渠道、客户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实现双方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银行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已成为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研究和分析银行保险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深刻揭示其发展原因,探讨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我区银行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全区银行保险的现状与特点银行保险1996年开始登陆中国大陆,由于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有效扩大了业务规模,发展逐步升温,特别是2000年之后,银行保险得到快速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分销渠道,与个人营销、团体直销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效促进了总保费收入的大幅度提高。
(一)全区银行保险发展的历程银行保险2000年进入内蒙古保险市场,一进入市场就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争夺的焦点。
回顾和分析全区银行保险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呈现三个阶段:2000年到2003年,为银行保险的启动期。
2000年平安寿险在内蒙古寿险市场率先推出银行专卖的银保产品“千禧红”,随后中国人寿推出自己的银保专卖产品“国寿鸿泰两全保险”,分别与各大银行签订代理协议,并在银行柜面销售,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效促进了银保业务的发展和业务规模快速扩张。
关于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刘素梅来源:《北方经济》2010年第08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加快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对策一、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内蒙古旅游业起步于1978年,经过30年的建设,尤其近5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旅游基础建设逐步完善,旅游产品初成体系,产业地位初步确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逐年提高,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之一。
截至2007年,我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451.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8.24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23.25万人次,实现创汇40379.1万美元;在全国的入境人数和旅游创汇的位次由16、18位上升到12、14位;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9.71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自治区GDP的5.82%。
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区有旅行社501家,旅游星级饭店225家,A级旅游景区118家,其中4A级景区17家,3A级景区34家,各语种导游员4021名,豪华旅游汽车500多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1个。
从东到西推出了各具特色的4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一大批旅游项目,形成了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的旅游线路产品,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相对于发达旅游地区,我区旅游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
二、目前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产品开发整体不高,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精品项目少从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看,围绕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开发的旅游产品低档次,重复开发严重,依托草原、沙漠、湖泊等开发的旅游产品均体现民族风情这一主体。
但在开发中对蒙古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在各旅游景区(点)民族文化表现形式单一,低水平重复,普遍缺少展现蒙古族日常生活的内容,或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体现民俗文化的方式过于形式化,参考性较低。
内蒙古水泥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枢纽地区,水泥行业一直以来都在该地区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就内蒙古水泥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2. 市场概况内蒙古水泥市场是该地区重要的基础建设行业之一,其市场规模和需求量逐年增长。
目前,内蒙古拥有多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并且也吸引了一些外地企业的投资。
3. 市场竞争情况内蒙古水泥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情况。
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本地水泥生产企业和外地水泥生产企业。
在价格、品质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中,水泥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4. 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地区水泥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基础建设、房地产和城镇化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泥市场的需求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5. 市场发展趋势内蒙古水泥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市场集中度提升: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将进一步壮大规模,小型企业可能面临淘汰。
- 环保意识增强: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水泥行业将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的力度。
- 产品结构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水泥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特种水泥和混凝土产品。
6. 市场挑战与对策内蒙古水泥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环保压力、行业过剩、价格竞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水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 加强环保投入:提高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水平,降低环境污染。
- 资源整合与创新:通过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
- 深化品牌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提高用户黏性,抵御价格竞争的压力。
7. 结论内蒙古水泥市场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水泥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进行资源整合和创新,并且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和用户黏性来应对市场竞争。
文献综述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引言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
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
《呼和浩特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其房地产业的发展态势尤为引人关注。
本文将针对呼和浩特市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呼和浩特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一)市场概况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政策的扶持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投资持续增加,市场供需两旺。
同时,呼和浩特市的地缘优势也逐渐凸显,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和人口流入。
(二)产业结构呼和浩特市的房地产业已形成以住宅开发为主导,商业、办公、工业等多业态并存的产业结构。
在住宅市场中,刚需型住宅和改善型住宅的需求量较大。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概念也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发展问题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中心城区,房屋供不应求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是房价涨幅过快,给居民的购房压力带来不小的影响。
三是房地产行业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过度依赖金融资本的房地产企业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三、对策研究(一)调整土地供应政策针对供需矛盾问题,应适当调整土地供应政策。
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特别是增加中心城区的土地供应,缓解房屋供求矛盾。
同时,加强土地市场监管,规范土地出让行为,防止地价过快上涨。
(二)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为稳定房价,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通过实施限购、限贷等政策措施,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同时,加大住房租赁市场的建设力度,发展租赁型住房,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三)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为降低行业金融风险,应推动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
鼓励房地产企业向绿色建筑、智慧社区等方向发展,提高建筑质量和居住环境。
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020年内蒙古发展环境分析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是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增加,内蒙古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2020年内蒙古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20年内蒙古的发展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和沙尘暴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困难,粮食安全形势严峻。
过度开发采矿资源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大气污染也是内蒙古的严重问题,特别是来自工业和交通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下面是一些应对策略:1. 加强农业生产的适应性能力。
通过引进新的耐旱作物品种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能力。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应对干旱的能力。
2. 促进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和环保的政策法规,加强对采矿和能源开发的监管,减少环境破坏。
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
3.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
加大对工业企业和机动车排放的监管力度,强化环保技术改造,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空气质量管理能力。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加强对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和畜牧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
2020年内蒙古的发展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但也有机会转变为发展的机遇。
加强农业适应能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治理大气污染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是内蒙古应对环境问题的关键策略。
只有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才能实现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
题目: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
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内蒙古口岸在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全面评估。
二、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 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内蒙古地区资源丰富,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浪费严重的问题,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 基础设施滞后内蒙古口岸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交通、通讯和能源等方面的不便影响了口岸经济的发展。
3. 产业结构单一口岸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4. 缺乏人才和技术支持口岸地区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相对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5. 对外贸易短板进出口贸易存在着依赖性过强、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对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的对策1. 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应建立健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制度,实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减少环境污染。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口岸地区的交通、通讯和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地区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3. 多元化产业转型积极支持和引导口岸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4. 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持加大口岸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评台,提升口岸地区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5. 拓展对外贸易市场加强口岸地区对外贸易市场的拓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内蒙古口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口岸经济的全面发展。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口岸地区的不断努力,相信这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内蒙古口岸地区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将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村镇银行在服务乡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金融需求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内蒙古村镇银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来源不足、风险管理不到位、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等,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
有必要对内蒙古村镇银行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内蒙古村镇银行现状分析1.资金来源不足内蒙古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存款和上级银行拨款,但由于农村居民的储蓄水平有限,导致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由于内蒙古村镇银行规模较小,上级银行对其拨款的力度也不足,使得其资金来源相对困难。
2.风险管理不到位内蒙古村镇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客户信用调查不够全面、风险评估不够准确、信贷管理不够规范等方面。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贷款风险的增加,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将严重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和声誉。
3.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由于内蒙古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有限,其产品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在服务产品方面,缺乏差异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也影响了银行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内蒙古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了解决内蒙古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拓宽存款来源渠道,鼓励农村居民储蓄,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知识;加大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拨款力度,适当增加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提高其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内蒙古村镇银行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的信贷审查制度和不良资产处置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为银行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推进产品创新为了提高内蒙古村镇银行的产品创新能力,应该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提升银行的数字化水平,推动智能化金融服务,拓展线上业务和移动金融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调查与分析》篇一一、引言内蒙古博物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文化机构,其文创产品的开发对于弘扬地方文化、推广旅游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推动其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现状1. 开发种类与特点内蒙古博物院文创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纪念品、工艺品、文化衫等。
这些产品以内蒙古地域文化为特色,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系列。
2. 销售渠道与市场反馈内蒙古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主要通过实体店、网上商城等渠道进行销售。
市场反馈显示,消费者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表现出较高的购买意愿,尤其是在旅游市场,文创产品成为了游客纪念和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文创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1.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文创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2. 开发人才短缺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具备文化素养和设计能力的人才。
然而,当前内蒙古博物院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了产品的研发和设计。
3. 宣传力度不够尽管内蒙古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特色,但在市场宣传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不够,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四、发展建议与对策1. 强化产品创新与特色在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产品的创新和特色,避免同质化现象。
可以通过引入新的设计元素、结合时尚潮流等方式,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内蒙古博物院应加强文创产品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具备文化素养和设计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提供有力保障。
3.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文创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和购买意愿。
内蒙古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及对社会效率的对策——对金融市场二元结构的分析研究之五作者:吴百梨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吴百梨瑛(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摘要:内蒙古银行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及对社会效率的对策首先是政府的作用,根据经济和金融规律,持续改善宏观调控;应实施内蒙古优惠政策,积极地引入区外和海外资金,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政府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改善,提供对强化信用制度制定有力的根据.出台防止资金流出措施,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政策性银行的改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机构的改善;以日本信用金库为参考创立内蒙古地区合作信用金库.关键词:内蒙古;银行业;经营效率;社会效率;对策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2-0056-04近几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8%,引起了国际关注.但是,中国沿海城市和内陆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同样,在内陆的内蒙古也形成了以工业化城市、大企业为中心的金融市场和以农户、农民为中心的农村金融市场,即形成了二元金融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发展差距.形成这一格局的基本原因是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后遗症以及内蒙古处于中国资源基地的缘故.因此,为了对内蒙古金融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尤其是探讨如何提升资金在内蒙古地区的循环效率以及促进中日友好贸易往来的发展选择了这一题目.1 政府的作用1.1 政府的作用1.1.1 政府进行适合地域实际情况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业,不干预企业经营,向信用社会提供政策保证,需要发挥模范作用.还有、需要明确所有权,明确权利和责任,政企分离.1.1.2 根据经济和金融规律,持续改善宏观调控, 提供良好诚信的社会宏观经济环境.政府需要设立监督机构,通过教育,为区域创立诚信氛围.1.1.3 政府应实施内蒙古优惠政策,积极地引入区外和海外资金,解决由于资金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1.1.4 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会,支援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1.1.5 政府应强化内蒙古信用保证机构的指导,而且通过规范性运作,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1.1.6 通过政策银行恢复落后地区专项放贷.1.2 信用制度·法律改善增加金融机构的放贷,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性快速健康发展,首先必须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政府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改善,提供对强化信用制度制定有力的根据.其次,尽快制定《信用法》,确定信用行为的当事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追究不守信用者的法律责任,保护受害者的权益.最后,需修改《破产法》,破产企业的法人代表在规定期限之内,不得成为其他企业的法人代表或高层管理员等的内容补充是必要的.根据这些,减少恶意逃避银行债务的事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需要根据农村支援政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关金融机构认可的缓和,形成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系统.1.3 防止资金流出措施1.3.1 适当限制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对上级银行的储蓄,应该鼓励对县域经济的资金投入.降低地方国有商业银行对上级银行的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的变动幅度,采取某种程度的减免税营业等措施,国有商业银行应促进有发展前景的县域中小企业的资金提供.1.3.2 人民银行进行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规定的严密执行和督促,确定存款和贷款的最低限度,尽量把新增的存款向当地放贷出去,促使发展.1.3.3 降低邮政储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有必要快速实现邮政储蓄向当地的回转.当地的人民银行,按照一定的比率对农村信用社放贷,确保把农村的资金还原使用到农村.对发展中的地区而言,必然有资金不足的现象,只是怎样让当地的资金在当地有效的循环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怎样引进外部资金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止地区资金流出,有必要采取引进区外资金的有效措施.2 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在农村信用社成为了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机构,客户主要被限定为农牧行业,起的作用有比较大的局限性.扩大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规模,同时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通过再放贷,有必要稳定支援农牧业.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努力弥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困难缺口.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2.1 农村信用社融资时,政府的指令和人际关系不应该成为依据,而是根据调查分析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放贷.2.2 农村信用社通过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加大资金量,提高经济实力,需要提高放贷的效率和扩大规模.2.3 农村信用社对传统性的经营进行改革,使经营多样化,加速开发金融商品,使之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2.4 农村信用社根据农区和牧区的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放贷的基准和制度,使之提高信用社的经营效率.为了更好的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了防止风险,在放贷时需要进行放贷权利制约制度,需制定根据业绩给予奖励.2.5 农村信用社通过公开招聘,完善人才队伍.为了将来的发展,强化职业教育,道德教育等.2.6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法律的不完备也限制了经营效率.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监督,降低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加强农村信社的经营管理效率,加大小额的适合农家的放贷,作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的资金需求的金融机构,为内蒙古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3 政策性银行的改善在经济发达地区商业性金融机构成为主体,在经济落后地区政策性金融机构成为主体,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近几年,政策性银行对经济落后的内蒙古起到了重要的资金支援作用.可是,对失业者的小额抵押贷款等本来应该由政策性银行承担的部分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在承担.由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的公共事业贷款业务有必要完全转移给政策性银行.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很难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现在,政策性银行应削除对商业银行业务,实行政策性业务.但是为了调整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增加财政资金,应该禁止商业化.政策银行要退出商业贷款.不管是对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在资金还原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因为城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自主性经营决定权比较强,所以比起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利用效率高.因此,要增加地方商业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强化银行间的竞争,提高经营效率,为当地的中小企业发展做贡献.4 中小企业信用保证机构的改善4.1 从内蒙古的金融活动来看,信用保证机构应实施商业化经营,这样才能满足发展要求.其次,依靠股东的多样化、企业统治的改善、吸收社会上各界的资金,满足经营发展的要求,以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4.2 该机构不只带来经济效益,更可以增加就业率,通过税源培育等经济发展,稳定的为社会做贡献.应该采取贴现利息,免税,资金分配,补助金等援助措施.可以用少的资金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因此能够增加政府的资金.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现场调查能力,简化信用记录好的企业的保证手续.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提供融资服务.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进行有效措施,降低风险.4.3 得到银行的合作是信用保证机构业务的重点,消除银行的担心和疑惑是信用保证的前提条件.4.4 通过合并既存的信用保证机构,加强保证能力,投入政府资金提高信用度的同时排除政府的介入.根据以上的改善策略,发挥中小企业信用保证机构的作用,让内蒙古的中小企业发展,期待对当地企业的培育,发展地域经济做贡献的金融机构.5 以日本信用金库为参考创立内蒙古地区合作信用金库5.1 日本信用金库的作用日本信用金库是以合作社形态的中小企业专业金融机构.总之,是当地群众和中小商工业者自己组织的金融机构,且,是为人民服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当地的资金,并起到还原本地区的作用.针对在经济社会中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和劳动者及其他平民,担负着金融的润滑剂和增加储蓄等当地的社会使命.为了使更好的完成这个使命,不是以股份制企业的形式,而是以「合作社」的经营形态,强化了信用金库制度的特性.股份制银行是,股东和利用者不同,但合作社形态的信用金库是出资者和利用者完全相同,是传统地把地区和人紧密的联接起来的金融机构.这就是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股份制银行不同的非盈利合作社金融机构——信用金库的存在意义和社会的使命.信用金库和银行的目的和营业推进的特征为如下:信用金库和银行的目的共同点是,(1)有公共性,(2)维持信用,(3)保护存款者,(4)金融的协调等,在信用金库法中提出了『国民大众』和『储蓄的增强』还有『合作社』等与银行法的宏观『国民经济』不同的作为平民金融机构的信用金库的独特性.在经营推进中,信用金库对中小企业专业金融机构和地域金融机构进行贯穿,根据对当地的资金还原,通过激发地区中小企业和培养当地企业,为当地社会发展做贡献.确立自己的存生基地,探索狭窄高密度的保护为中心的营业作战能力,这不只是为眼前的利益,是为整个地区的发展.着手于事业,专注于耕作开荒的营业,然而银行是开展着除了利润追求以外收获型的经营.信用金库是基于共同组织经营形态,通过地域中小企业和地域居民的资金协调,以为各自区域社会繁荣服务为经营理念,为社会有效的发挥作用.为了完成这个基本的理念和作用,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顾客需求的多样化,进行信用金库机能扩充等,遇到了各种考验.为克服各种考验,进行金融制度改革的时候,一贯合作社金融机构进行持续的评价.积极地完善区域银行业,追求区域金融的最大限度的发展.5.2 创立内蒙古地方金融机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内蒙古县域经济中,需要创立贴切地方的金融机构,创立这样的机构需要参考日本的信用金库.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市场化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支行正在陆续撤退.这个状况正是作为贴切地方的金融机关——农村合作信用金库创立以及发展的机会.紧抓住这个机会,需要填补国有商业银行撤退后的二层构造的缝隙.作为县域金融机构,现在农村信用社最值得推崇.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在维持现状,但国有商业银行是具有很强的储蓄机构的特质,无法担负资金的当地还原.作为协同组合制度,创立信用金库,强化作为地区金融机构的金融机能,加强对资金的当地的还原.需要利用,各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县域之后的建筑物,设备,人材,客户等,设立当地居民的中小企业专业合作信用金库,由政府保证,制定信用风险由当地政府承担的制度.完成由合作信用金库聚集起来的地区资金的为当地服务的资金循环,需要解除金融市场的二层构造问题.作为既存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改善策略,首先,应该把城市商业银行,特别是优先做好资金筹措困难的2个城市的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为此,减少政府的介入,应该健全企业管理.6 总结近几年,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内蒙古城乡二元化发展,形成了金融市场的二层结构.而且城市与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1994年之前,内蒙古整体的经济发展,虽然有一些落后,但各个区域之间的差距并不大.根据1994年的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和1998年金融制度改革,推进了内蒙古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内蒙古的大型企业迅速的发展,而县域中小企业资金筹措陷入了困境.由于县域中小企业的实力问题和信用等问题,2000年开始国有商业银行迅速的从县域融资中撤退.留下的支行几乎不进行放贷,成为了存款收集资金机构.另外,邮政储蓄收集的大量县域资金,并没有还原到当地服务于当地,而是大量的流出了当地.农村信用社是对农家,牧民进行放贷,但是由于资金力度的问题无法起到对当地产业化发展的支援.政策性银行也对农产品的规模以上生产进行政策性小额贷款,但对县域中小企业没进行放贷.在县级地区金融机构不够或根本没有,因此县域中小企业几乎不能与金融机构进行交易.结果,不正当的金融,民间高利贷增加,限制着县域经济发展.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的作用.(2)强化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3)规范政策性银行经营.(4)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保障机构.(5)以日本的信用金库为参考,通过内蒙古地区合作银行的创立,协调内蒙古的县级地区中小企业金融市场和城市的大型企业金融市场及金融的二层机构之间的资金循环,促进内蒙古整体的经济发展.今后,根据内蒙古金融机构的经营实地调查,对内蒙古的资金流出实际状况进行研究.同时,对日本信用金库的经营进行调研,分析,作为内蒙古地区金融机构发展的参考.——————————参考文献:(日语参考文献)〔1〕伊藤修.日本型金融的历史构造[M].1997.〔2〕大库直树.新银行论[M].钻石公司,2004.〔3〕大垣尚司.金融unbundling战略[M].日本经济新闻社,2005.〔4〕後藤新一.金融界.株式会社.教育,1988.〔5〕关志雄.中国经济改革最后章[M].日本经济新闻公司,2005.〔6〕川口弘共著.金融革命[M].日本E-SU,1969.〔7〕黑田东彦.原升值[M].日经BP公司,2004.〔8〕敷下史郎·武士友生.中小企业金融入门[M].东洋经济报社,2002.〔9〕中小企业白皮书[R].中小企业厅,2005.〔10〕本岛康史.银行经营战略论[M].日本经济新闻社,2003.〔11〕前田真一郎.美国金融机构的retail战略[M].东洋经济新闻社,2004.〔12〕Mackinzaー.retail·banking战略[M].Diamond社,2004.〔13〕村本孜.Relation·ship banking[M].东洋经济新闻社,2005.〔14〕中村隆英.日本经济[M].东京大学出版会,2001.〔15〕任云.银行中心的企业支配[M].学文社,2002.〔16〕吉富胜.亚洲经济的真实[M].东洋经济报社,2003.〔17〕冈正生樊勇明.中国的金融改革[M].东洋经济新报社,1998.〔18〕日本银行调查局.我国的金融制度[M].日本银行调查局,昭和54年.(中文的参考文献)〔1〕内蒙古金融学会.内蒙古金研究(月刊)[J].内蒙古科学技术印刷社,2004(1-12).〔2〕内蒙古金融学会.内蒙古金研究(月刊)[J].内蒙古科学技术印刷社,2005(1-12).〔3〕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4〕中国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银行发展报告[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5〕方伟.企业逃避银行债务的制度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J]新金融,2004(3).〔6〕周小川.关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几个问题[J].金融时报,2004(5).〔7〕王忠新.关于县级地区经济发展资金问题及调查[M].2004.〔8〕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检查情况的报告[R].2004.〔9〕赵志华,贺光明,扬海平.内蒙古地区金融效率及其对经济增长支持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6):145~P153.〔10〕丛晖,秦志宏.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J].内蒙古科学与经济,2005(9).〔11〕天灿均,张广斌.政策性金融对农村金融提供服务[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1).〔12〕潘照东,刘俊宝.内蒙古经济成长新阶段面临的问题于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5(3).〔13〕内蒙古统计年鉴2005年[R].中国统计社,2005.〔14〕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对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5〕张余文.中国农村金发展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6〕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7〕駒形哲哉.中国的中小企业论[M].税理经理协会,平成17年.。
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现状及问题•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01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如蒙古族长调、马头琴音乐、蒙古族舞蹈、蒙古族服饰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02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深入、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品牌效应等。
03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对策,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民族文化品牌影响力、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对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研究方法首先介绍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然后分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内容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现状及问题1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的现状23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如蒙古族传统音乐、舞蹈、美术、民俗等,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内蒙古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基础,包括文化旅游、传统手工艺、文艺演出等。
一定的产业基础内蒙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存在的问题目前,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缺乏系统规划,导致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缺乏系统规划产业链条短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的产业链条较短,缺乏对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短缺,尤其是在创意设计、文化营销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匮乏。
政府和企业对内蒙古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提升。
内蒙古地区民俗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地区民俗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专业班级:动画1302学号:13616205姓名:吴狄隆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世代传承,引人入胜,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世界民俗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近年来,我国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结合丰富而广阔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内蒙古风土人情事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一定地域的人类与种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相联系而生产的,内蒙古作为是武汉偶数民族聚居区,拥有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最主要的民族是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息环境,“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经济,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苍劲雄健的民族气质和独特的魅力的草原文化,不但在我国,再去看世界上也似独一无二的。
一、内蒙古的民俗旅游资源(一)内蒙古民俗的分布内蒙古是民俗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的地区。
从东部大兴安岭到西部贺兰山,从北部辽阔草原到南部丘陵和平原地带,从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到阿拉善荒漠的额吉纳河,从浑善达克沙地到库布其沙漠,从呼伦湖到乌梁素海,从樟子松到胡杨林,从辽上京到西夏黑城,从阴山岩画到红山文化,从乌兰浩特的王爷庙到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墓,从忽必烈的元上都到阿拉坦汗的呼和浩特,从科尔沁民间艺术到锡林郭勒草原的那达幕大会,从巴林葛萨尔故事到鄂尔多斯歌舞海洋,到处是旅游景点和文化遗址。
(二)内蒙古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分析1>民俗文化是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内蒙古文化的特色所在,也是内蒙古旅游资源中最富魅力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其中,最具特色和旅游开发价值的是蒙古族文化、达斡尔族文化、鄂温克族文化和鄂伦春族文化。
(1)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礼仪、祭祀神灵与礼拜祖先的程序,以及节庆与民间演艺。
(2)内蒙古民俗文化的精髓是草原游牧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内蒙古消费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祁婧
来源:《北方经济》2017年第04期
摘 要:2017年以来,我区消费呈现了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消费规模不断扩
大,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活跃等特征。全区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新型流通方式快速发展,
服务型消费供给不断扩大等因素为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条件。按照十次党代会提出的
“加大消费供给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力度,深度释放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和农村牧区消费潜力,努力扩大个性化、中高端消费需求”的要求,应加快推动我区消费升级
进程,促进我区消费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市场 消费供给改革 形势分析
一、内蒙古消费市场运行特征
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8.0亿
元,同比增长9.8%,保持平稳增长。
城镇消费和乡村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一季度,城镇消费1506.5亿元,同比增长
9.6%。受农村牧区消费环境改善、农牧民收入平稳增长以及农牧民消费理念加快转变等因素影
响,农牧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明显增强,一季度全区乡村消费161.4亿元,增长11.2%。
高端消费品及健康消费的需求继续走强。2017年一季度,全区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
长了13.5%,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7%。在人口老龄化及居民健康意识增强的催化下,全
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同比增长16.2%,增速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2.1
倍,占比达8.2%。
衣食呈现平稳增长势头。2017年一季度,全区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烟酒类增长12.9%。
受大众消费观念的改善和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全区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0.8%。
二、内蒙古消费市场分析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消费升级环境更加有利。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国家继续
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并取得良好成效。例如推行的以简政放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大大提高了市场效率,通过深化改革、体制创新等激发社会资本增加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领域有效供给促进了消费升级。我区依托国家
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针对扩大新兴服务消费,推进品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消费、品牌消费,营造便利、放心的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自治区实现消
费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居民就业收入增长稳定,消费基础夯实稳固。尽管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稳增长压
力较大。但是,在各种“促增收”的利好政策及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作用下,居民就业状况稳步
增长,收入平稳增加。2017年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1元,同比增长8.2%,其
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9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4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流通方式快速发展,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电子商务正快速地改变
着消费者购物方式,网络消费保持高速增长,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流
通方式激发了之前由于消费环境欠佳而不能释放的消费潜力,成为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助推
器。2017年一季度,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10674 亿元,增长 2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的比重为 12.4%,同比提高 1.8 个百分点。我国移动支付迅猛发展,移动支付参与者逐步向
农村市场下沉可以极大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便利化程度。
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近年,我区服务业增速不断加快,规模逐步
扩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1年的34.9%提高到2017年一季度的46.5%,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0%。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等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
“分享经济”正在步入黄金发展期,覆盖了出行、医疗、教育、金融等十大行业,网络约车、外
卖外送、休闲养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自治区70周年大庆推动了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
育运动中心、呼和浩特游泳馆、体育馆、市体校、呼和浩特市儿童探索博物馆、呼和浩特市博
物馆(新馆)、呼和浩特市示范性老年公寓等项目的建设,大大丰富了“幸福产业”产品的供
给。2017年一季度,我区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领域的投资增长95.6%,文化消费或成为我区
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受经济增速下行对消费的滞后影响,以及消费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不到位、消费环境建
设滞后于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消费品市场缺乏创新等问题的影响,我区消费潜力的释
放受到一定的制约。尽管如此,我区就业与收入稳定增长为居民扩大消费提供了坚实基础;新
型流通方式快速发展降低了消费环境短板的制约,特别是对促进农村消费迅速增长有重要的意
义;服务型消费供给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综合判断,2017年我区消费需求具
备了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
三、政策建议
(一)大力促进居民就业与增收,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全面提升就业岗位创造能力,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有效提升劳动力市场流动能力,不
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能力。积极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引
导农牧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牧业等新业态,增加农村居
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健全最低工资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机制,增
加一线劳动者报酬,稳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增长。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扩大社会保
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加快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特困地区和特困行业兜底制度。高
度重视去产能、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工工资持续增长的动能不足等对居民收入增长有不
利影响的问题,努力保障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顺应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推进有效供给升级
在消费整体升级背景下,基于低成本的数量扩张型路径越来越难以适应消费转型升级的需
要,这就需要着力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推进有效供给升级,提供更多满足新型
消费、品质消费的有效供给。一是围绕消费升级趋势,扩大我区教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服
务供给,推动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休闲娱乐、创意设计等服务消费;加快实施“互联网+”战
略,实现传统产业在生产要素优化、业务体系更新和商业模式重构,带动跨区跨境、线上线
下、体验分享等各领域消费;重视绿色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推广节能节水器具、
节能环保汽车等绿色产品,提供更多个性化及品质化的产品和服务。二是加强改善消费供给质
量,加强落实质量强区战略和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提高供给的档次和品质;推进农
业、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品牌培育能力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大力提
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质量素养,尤其是提高服务业从业者素质,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更好满
足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高等收入群体对消费质量的要求。
(三)持续优化消费软硬市场环境,提升消费信心
让消费者敢于消费、放心消费,一方面必须提升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必
须加强法治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一是加大对城乡信息、环保、物流等基础
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例如加大传统的
景区维护及价格引导拓展等以满足消费者的旅游需求。二是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工
具对新行业进行有效监管,建立健全新兴业态的标准体系,规范新业态的发展。比如自驾、攀
岩、徒步等新兴业态就缺乏标准,对组织者资质管理混乱,抑制了人们消费意愿,甚至损害群
众安全。三是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假冒伪劣信息的在线披露与跨部门共享,对违
法失信企业提高处罚额度,在食品医药、儿童用品等领域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良好的
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5]66号[D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23/content_10340.htm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发[2016]68号[DB/OL].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1/content_5122769.htm .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18号
[D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4/19/content_5065730.htm .
[4]李志勇等.新消费迎政策红利密集释放期.[N].经济参考报,2016-11-30 .
[5]2016年内蒙古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内蒙古统计局[DB/OL].2017-01-25.http:
//www.nmgtj.gov.cn/nmgttj/xwg/webinfo/2017/01/1485311365596149.htm .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