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

本科教师教育理论课教学大纲

《心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心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分支、研究方法、主要流派。

本章教学重点:心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教学难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流派。

(二)教学具体内容

1、心理与心理学

(1)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差异:包括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等)与心理特征(人格与能力)。

(3)心理学的任务

(4)心理学的分支

1)基础心理学: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2)应用心理学:如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2)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

3)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4)个案研究法:

(6)学习心理学的意义。(重点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2、心理学的产生、独立与发展。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构造主义: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冯特、铁钦纳。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要素及结构。

(2)机能主义:流行于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等。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机能。

(3)格式塔学派:创立于1912年。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主要研究知觉、思维、学习等认知心理、强调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4)行为主义:创立于1913年,盛行于20世纪上半叶。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等。主要研究人与动物的行为。主张以严格的科学方法将心理学改造为一门自然科学。

(5)精神分析学派:创立于1900年,流行至今。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艾里克森等。是由一种精神病学理论演化而成的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人的潜意识。

(6)认知心理学:创立于1967年,盛行至今。代表人物有奈瑟、西蒙等。主要运用模拟计算机工作原理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7)人本主义:盛行行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主要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及健全人格。提倡自我实现。

第二章认知过程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注意、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的基本概念、种类、特征。

本章教学重点:注意、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的基本概念、种类与特征。教学难点:注意的特征、知觉特性、记忆系统。

(二)教学具体内容

1、注意

(1)注意的定义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定义、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有意注意:定义、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

3)有意后注意:定义、产生有意后注意的条件(浓厚的兴趣)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稳定性:定义。

2)注意的广度:定义、简介速示器及相关实验。

3)注意的分配:定义、注意分配的条件。

4)注意的转移:定义、讲解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注意分配的区别。

(4)运用注意的规律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

2、感觉和知觉

(1)感知觉概述:感觉的定义与种类、知觉的定义的定义与种类(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感觉的规律:感受性与感觉感觉阈限、感觉后像、感觉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联觉)。

(3)知觉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4)错觉:定义、错觉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或应用。

(5)感知规律在直观教学中的作用。

3、记忆

(1)记忆概述

1)记忆过程: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

2)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记忆系统:

1)感觉记忆:时限。(感觉后像)

2)短时记忆:时限、容量、简介“数字跟读法”。

3)长时记忆:时限、容量。(信息库)

(3)保持与遗忘

1)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材料的重要性、材料的性质、数量、系列位置(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4)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备性。

(5)增进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口诀法。

4、想象与思维

1、想象

(1)想象的定义、由定义中引出表象的概念,介绍表象的定义与主要种类(视觉表象、听觉表象等)。

(2)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举例。

2)有意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定义。

2、思维

(1)思维的定义义及特征:

(2)思维的种类

其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定义

其二、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定义、特点。

(3)问题解决:定义、基本过程、影响因素

第三章情感与意志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种类、了解情绪智力理论,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了解意志概念、特点及品质。教学重点:情绪的概念,情绪调控方法。

教学难点:情绪智力理论

(二)教学具体内容

1、情结与情感概述

(1)定义:情绪情感与需要的关系。

(2)情绪情感的功能:动机性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3)情绪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

2)情感的种类:一般社会情感:亲情、友情、爱情。

高级社会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2、情绪调控

(1)情商:

1)情商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2)情商的具体内容: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2)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3)不良情绪的调控:

1)控制情绪冲动。忍耐与期待。

2)自我安慰。转向思维:如“塞翁失马”。

3)转移注意力。

4)合理发泄。(倾诉、哭泣、唱歌、吼叫、剧烈运动等)

5)升华。化痛苦为动力。

3、意志

(1)意志的定义与特点

(2)意志过程

(3)意志力的培养

第四章行为动力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需要、动机概念,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动机与行为的关系,能在教育教学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