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英文)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2中世纪音乐时期(从公元5世纪-14世纪03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6世纪)4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中叶)5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6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7 20世纪音乐(20世纪)史前希腊和古希腊社会的发展:1迈若安及迈锡尼时期(约1650-1100B.C.)2荷马时期又称黑暗时期(约1100-800B.C.),<伊里亚特>与《奥赛德》有荷马所撰,多利亚自然音阶。
3城邦时期(约800-500B.C.),合唱,抒情诗歌繁荣4古典时期,竞技比赛的音乐,悲剧,喜剧5希腊化时代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表演中引入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欧里皮德斯-《美狄亚》,把妇女做主角古希腊喜剧1新喜剧:不谈政治,话题严肃,表现社会风俗2旧喜剧: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毕达哥拉斯:和谐学,将音程分为协和与不和协音体系:1四音列2完整音列体系多利亚调试:能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富于男子气,能使人变得坚强和有节制弗里几亚:使人狂放,激发人的热情副弗里几亚:容易使人丧失意志利底亚音乐使人柔和和淫荡混合利底亚音乐使人悲伤古希腊记谱法:1器乐谱 2声乐记谱古希腊是其主要乐器:1里拉 2阿夫洛斯管 3基萨拉琴(里拉琴的变体)古罗马时期概述:古罗马器乐:1图巴:一般用青铜制作,管长1.3米,分段制作,管身直2角号;管身圆古罗马的音乐观:1音乐当做一种享受2音乐的职业化倾向加强,音乐家的地位却下降3富有雄壮的气象罗马人喜欢:1笑剧:综合性的滑稽表演2哑剧:表现神话故事的戏剧舞蹈基督教音乐以单声音乐形态,附属于礼拜仪式,是作传播信仰的重要工具早期基督教音乐1使用许多犹太教音乐的旋律2混合了古希腊,东罗马,拜占庭圣咏的一些因素3各地的教堂都有各自的特色第二章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通常音乐史把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这段长达一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是“黑暗时代”圣歌主要有5种:1拜占庭圣咏2安布罗斯3法国圣咏4摩差拉比5赛尔特格里高利圣咏:指罗马教皇格力高利一世之命名的天主教音乐,常称平歌或素歌功能:运用于基督教以活动,分日课和弥撒两大类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1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2一般无伴奏,纯人声,以拉丁文,无明显节拍,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为前提3礼拜仪式的咏唱为两类:诵经祈祷和礼拜歌曲1)音节式:一字对以音,音域一般较窄2)圣咏式:在同一高度的音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3)音团式或纽姆式:一字对几个音,这是格里高利圣咏常用的方式,旋律比较流动4)花唱式:一字对多个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常见于欢呼歌中中世纪的教会调式是按圣咏的结束音(d,e,f,g),音域以及吟诵音等主要因素,对旋律进行分类而构成的。
第二编中世纪音乐概述中世纪音乐(the Middle Ages)属于西方音乐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分,它的时间划分大致是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灭亡(基督教兴起)到14世纪末、15世纪初(“新艺术”)。
公元5世纪末,由于外部蛮族的入侵(日耳曼部落——罗马帝国北部所有蛮族的总称),内部统治阶级的奢华腐败(大兴土木,沉湎于剧场和斗兽场),(西)罗马帝国最终灭亡〔图〕(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融汇性文化,东西方),但从民间宗教组织一跃成为官方宗教的基督教并没有随之消亡,反而随着中世纪时期的开始而日渐兴盛,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由于基督教的影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各方面运作也都围绕宗教来进行。
中世纪的基督教分为两个派别,以拜占庭为主的东方教会(东正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会(天主教),我们所讨论的西方音乐史中的宗教传统是指罗马天主教,我们看一张图片,画的是基督升天,左手握着象征苦难的十字架,掌心和脚背淌着鲜血,四周的天使为他奏乐,头上是圣父上帝,圆球低下是圣灵,画面体现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基督教思想,这是天主教教义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政治方面,教会具有无可比拟的凝聚力(精神上),这使它取得了统治地位,教皇变的至高无上,他甚至比各地区和国家的国王更大一级,教权(宗教)与王权(世俗)的关系是中世纪统治上一大特点,教权的巩固则是依靠国王的力量,而王权用教会的影响确立自己的地位,因此,宗教与世俗的关系问题从基督教产生之时便已十分明确。
在文化上,教会控制着教育,一方面传播知识,更主要的是以此来加强人们的宗教感,学校的课程内容基本为“七艺”就是教材上提到的:语言艺术“三艺”——语法(文法、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古希腊时也有“七艺”,但此“七艺”已非彼“七艺”,课程有“七艺”的叫法,内容已完全不同并完全贯穿神学思想,体现宗教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如语法,学习拉丁语,主要是为了知道阅读圣经;修辞是为了分析经书文体;逻辑是为了学习一种论战方法,目的为教会的宗教信条进行辩护;算术和天文是为了计算宗教节日、祭典的日期和占卜星象;几何是为了能绘制教堂建筑图;音乐则是为了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服务。
中外音乐文化交流英语作文英文回答:The exchange of musical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as a long and rich history. The earliest recorded examples of this exchange date back to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CE), when Chinese musicians traveled to Central Asia and Persia, bringing with them their own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techniques. These influences were then absorbed into the music of the Silk Road, a network of trade routes that connected China with the Middle East and Europe.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to be introduced to the West was the pipa, a plucked lute that is still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today. The pipa was first brought to Persia in the 7th century, and from there it spread to the Middle East and Europe. It is believed to have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uitar and the mandolin.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exchange of musical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as the transmission of musical theory. In the 8th century, Chinese musician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 number of Indian Buddhist texts that contained musical theories. These text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ic, and they were also translated into Arabic and Persian, further disseminating Chinese musical ideas throughout the Silk Road.The exchange of musical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ontinued throughout the Middle Ages and the Renaissance. In the 16th century, Jesuit missionaries introduced European music to China, and thi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re of Chinese music known as "Jesuit music." Jesuit music was a fusion of European and Chinese musical elements, and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usic in China.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the exchange of musical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tensified. Chinesemusicians began to study Western music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y brought back new ideas to China. Thi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composers who were able to combine Western and Chinese musical elements in their own work.Today, the exchange of musical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ontinues to thrive. Chinese musicians are performing in major concert halls around the world, and Western musicians are increasingly incorporating Chinese elements into their own work. This cross-cultural exchange is helping to create a new and vibrant global musical landscape.中文回答: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西方音乐史概述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按照西方音乐史的习惯,有一个词专指从1430年到1600年前后这一段时期;这个时期与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社会、艺术和科技的巨大发展(1300-1600)相吻合,这就是法文词汇“文艺复兴”(Renaissance)。
该词由米什莱(Michelet)首先提出,用来表示一个广义的历史时期。
1 绪论米什莱的观点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是由于布尔克哈特(J.Burckhardt,1860),他的文章影响巨大,认为意大利是一场巨大的文化变革的策源地。
这场变革始于十四世纪,1500年以后,逐渐将新思想传播到欧洲北部,它标志着一个新文明的出现,在某些领域甚至影响到十七世纪末。
就字面意思来说,这个词的含义就是“重生”,这并不是一种不顾历史事实的夸张的说法,而是反映了1400-1600年间有影响的思想家和作家公开地否定“中世纪”(这个词当时还未使用),崇尚古代的倾向。
鉴于观点不一,先将历史学家赋予“文艺复兴”一词常见的两种不同含意分清是有好处的:狭义的观点认为,它基本上是一场意在恢复古代哲学和艺术价值的运动;广义的观点则认为,这是一个由个人到社会都产生了新的理想和观念的时期,一个发现和飞跃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新发明都和往旧的“黄金时代”联系起来,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布尔克哈特和其他一些文艺复兴支专家强调,这一时期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关于这一点虽然尚有争论,但只是就程度而言,其重要性是没有人怀疑的。
这些进步包括:非宗教的人文主义兴起,提出了重视语法修辞和伦理哲学的教育观点,与中世纪形而上学的经院哲学针锋相对;发展了的历史观念和对古籍的发掘与考证,为“新学问”打下了基础;印刷术的发明带来了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由于发现新大陆和哥白尼的革命,在宇宙和地理两方面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概念;新教改革运动使中世纪基督教遭受沉重的打击,使得过去那种虽然错综复杂、但还算稳定的局面安生激变;在视觉艺术方面,对古典的形式产生新的兴趣,追求直接地表现人类的生活和感情,这些都与更富于宗教气息的、抽象的和缺乏表现力的中世纪艺术思想正相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