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8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知识竞赛
一、选择题
1.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自 B 起施行。
A、2011年1月1日 B、2010年11月1日 C、2010年9月30日
2.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共七章,六十一条,包括总则, A ,研制、生产与试验质
量管理, ,质量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章节。
A、论证质量管理 维修质量管理 B、合同质量管理 维修质量管理
C、合同质量管理 使用质量管理
3.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所称武器装备,是指实施和保障军事行动的武器、 B 和军
事技术器材。
A、装备 B、武器系统 C、武器技术装备
4.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武器装备 C 过程实施控制和
监督,保证武器装备性能满足规定或者预期要求。
A、研制、生产、试验 B、使用和维修 C、质量特性的形成、保持和恢复等
5. 武器装备论证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保证论证科学、合理、可行,论证结果满足 C 。
A、各军兵种需求 B、承制单位的能力 C、作战任务需求
6. B 组织武器装备的论证,并对武器装备论证质量负责。
A、论证单位 B、军队有关装备部门 C、承研单位
7. B 应当制定并执行论证工作程序和规范,实施论证过程的质量管理。
A、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管理部门 B、武器装备论证单位 C、承研承制单位
8. 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根据论证任务需求,统筹考虑武器装备性能、研制进度和费用,提
出相互协调的武器装备性能的定性定量要求、 C 和保障要求。
A、功能要求 B、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C、质量保证要求
9. 武器装备研制总体方案应当优先选用 B 。
A、新技术 B、成熟技术 C、关键技术
10. 武器装备论证单位应当对论证结果进行 A ,提出降低或者控制风险的措施。
A、风险分析 B、综合评价 C、试验或验证
11. 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组织 C 对武器装备论证结果进行评审。
A、作战、训练、运输等部门 B、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维修等单位
C、A和B
12.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质量管理的任务是 C 。
A、在最短时间内交付装备 B、以最低成本交付装备
C、保证武器装备质量符合研制总要求和合同要求
13. 订立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合同应当明确规定武器装备的 C 、 、依据的标准、验收
准则和方法以及合同双方的质量责任。
A、功能指标 性能指标 B、性能指标 监督检查要求 C、性能指标 质量保证要
求
14. 对可能影响武器装备性能和合同要求的技术状态的更改,应当充分论证和验证,并经 B
批准。
A、主管领导 B、原审批部门 C、武器装备论证单位
15.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设计评审、 C 和产品质量评审制度。
A、出厂验收 B、转阶段评审 C、工艺评审
16.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对关键件、 B C 进行首件鉴定。
A、新产品 B、关键工序 C、重要件
17.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试验单位应当建立故障的 C ,及时报告产品发生的故障,分析
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防止故障再现。
A、报告制度 B、分析制度 C、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18. 军事代表应当按照合同和验收技术要求对交付的 C 进行检验、验收。
A、武器装备及其配套的设备、备件和技术资料 B、武器装备
C、武器装备及其配套的设备、备件
19. 军队有关装备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武器装备质量评估,将武器装备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武器装
备研制、生产、 B 单位,并督促其采取纠正措施。
A、试验 B、维修 C、使用
20.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发现武器装备存在质量缺陷的,应当及时、主动通报军队
有关装备部门及有关单位, A ,解决武器装备质量问题,防止类似质量缺陷重复发生。
A、采取纠正措施 B、立即纠正 C、采取预防措施
21. 部队执行作战和重大任务时,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
组织 A ,协助部队保持、恢复武器装备的质量水平。
A、伴随保障和应急维修保障 B、备品、备件的生产 C、培训技术骨干
22.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和总装备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组织对武器装备测试和校
准试验室实施 B ,对质量专业人员实施资格管理。
A、认证 B、认可 C、考评
23. 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全面考核新型武器
装备质量,确认其达到武器装备 c 和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
A、验收文件 B、试验条件 C、研制总要求
24. 军事代表依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和武器装备合同要求,对武器装备研制、
生产、维修的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 A 。
A、实施监督 B、实施认证 C、实施控制
25. 国务院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总装备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查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
维修过程中 C 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A、制造 B、制造、销售 C、制造、销售和使用
26.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发生 C 时,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向上级
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延误报告。
A、故障 B、废品 C、质量事故
27. 武器装备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
部门 B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批评教育 B、依法给予处分 C、经济处罚
28. C 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A、安全性 B、保障性 C、可靠性
29. B 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和
恢复规定状态的能力。
A、可靠性 B、维修性 C、测试性
30. 根据GJB 2547A《装备测试性工作通用要求》,测试性工作的目标是 B 。
A、确保系统和设备达到规定的测试性要求 B、实现故障隔离
C、发现产品固有缺陷
31. 根据GJB 3872《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保障性定量要求一般分为三类,即针对装备系
统的系统战备完好性要求, B ,针对保障系统及其资源的要求。
A、针对装备的保障性要求 B、针对装备的保障性设计特性要求
C、针对装备的保障性特性要求
32. A 是指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毁坏、重大财产损失或不危及人员健康和
环境的能力。
A、安全性 B、保障性 C、可靠性
33. 制定元器件、原材料优选目录时,严格控制选用优选目录外的元器件、原材料, B 已禁
用、淘汰及质量等级不符合的元器件、原材料。
A、限制使用 B、严格禁止使用 C、可以使用
34. 军工产品定型包括 C 。
A、设计定型、生产定型、试验定型 B、设计定型、批产定型 C、设计定型、生产定型
35.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涉及若干单位的,其质量保证工作由 B 负责组织。
A、主管部门 B、任务总体单位或者总承包单位 C、军事代表机构
36.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运用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等工程技术
方法,优化武器装备的 B 。
A、设计方案和工艺方案 B、设计方案和保障方案 C、工艺方案和保障方案
37. 武器装备研制单位对设计方案采用的 C 应当进行充分的论证、试验和鉴定。
A、新材料、新工艺 B、新技术、新方法 C、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8. 承担武器装备定型试验的单位应当根据武器装备定型有关规定,针对重大试验拟制 B 。
A、试验规范 B、试验大纲 C、试验管理办法
39.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对其外购、外协产品的质量负责,编制 A 并将其作为选
择供方单位的依据。
A、合格供应单位名录 B、供方评价计划 C、合格产品目录
40. C 对其承担的武器装备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负责。
A、武器装备生产单位 B、武器装备研制单位 C、武器装备试验单位
41. 对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应当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和安全性以
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 B 。
A、管理评审 B、专题评审 C、过程评审
42. 提交武器装备生产定型审查的试验报告和 B 的数据应当全面、准确、结论明确。
A、生产单位试制报告 B、部队试用报告 C、研制单位试验报告
43. 对实行军检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最终提交 C 检验。
A、厂(所)内检验员 B、第三方机构 C、军事代表
44.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应当分析工序能力,改进过程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和 C 。
A、科学性 B、全面性 C、稳定性
45.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单位交付的技术资料应当满足使用单位对武器装备的 C 。
A、改进要求 B、改型要求 C、使用和维修要求
46.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维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 A ,及时解决武器装备交付后出现的质
量问题。
A、售(修)后服务保障机制 B、生产质量保证机制 C、研制质量保证机制
47. A 应当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全面考核新型武器装备质量,确认
其达到武器装备研制总要求和规定标准的质量要求。
A、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机构 B、研制、生产单位 C、使用单位
48.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为 A 。
A、研制、生产与试验单位 B、认证机构 C、军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