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保障了肉蛋奶供给,但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为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为主要处理方向,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扶持政策,严格执法监管,加强科技支撑,强化装备保障,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有序推进。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协同推进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奖惩并举,疏堵结合,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保障畜产品供给稳定。

因地制宜,多元利用。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畜种、不同规模,以肥料化利用为基础,采取经济高效适用的处理模式,宜肥则肥,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实现粪污就地就近利用。

属地管理,落实责任。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由地方人民政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健全工作机制,督促指导畜禽养殖场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运营机制。完善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畜牧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二、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

(四)严格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规范环评内容和要求。对畜禽规模养殖相关规划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布局,协调畜禽规模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新建或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应突出养分综合利用,配套与养殖规模和处理工艺相适应的粪污消纳用地,配备必要的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和相关技术标准研究,合理确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登记表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规模标准。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环保部门予以处罚。(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牵头)

(五)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的管理平台。健全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体系,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减排核算制度,制定畜禽养殖粪污土地承载能力测算方法,畜禽养殖规模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县要合理调减养殖总量。完善肥料登记管理制度,强化商品有机肥原料和质量的监管与认证。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分类管理,

对设有固定排污口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依法严格监管;改革完善畜禽粪污排放统计核算方法,对畜禽粪污全部还田利用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将无害化还田利用量作为统计污染物削减量的重要依据。(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牵头,质检总局参与)

(六)建立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负总责,要结合本地实际,依法明确部门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统筹畜产品供给和畜禽粪污治理,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应于2017年底前制定并公布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细化分年度的重点任务和工作清单,并抄送农业部备案。(农业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七)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制度。畜禽规模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和规定,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要带头落实,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牵头)

(八)健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以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沼气和生物天然气使用等指标为重点,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农业部、环境保护部要联合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开展考核。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考核,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建立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参与)(九)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畜牧大县要科学编制种养循环发展规划,实行以地定畜,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精准规划引导畜牧业发展。推动建立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鼓励在养殖密集区域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通过支持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方式,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沼液和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水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加强粪肥还田技术指导,确保科学合理施用。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形成畜禽粪污处理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多种类型的粪污处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实行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鼓励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保障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参与)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启动中央财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实施种养业循环一体化工程,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果菜茶大县和畜牧大县等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鼓励地方政府利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实行敞开补贴。开展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和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落实沼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和上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降低单机发电功率门槛。生物天然气符合城市燃气管网入网技术标准的,经营燃气管网的企业应当接收其入网。落实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支持生物天然气和沼气工程开展碳交易项目。地方财政要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投入,支持规模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设立投资基金,创新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等负责)

(十一)统筹解决用地用电问题。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用地,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完善规模养殖设施用地政策,提高设施用地利用效率,提高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有机肥生产积造设施用地占比及规模上限。将以畜禽养殖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大型沼气工程、有机肥厂、集中处理中心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年度用地计划中优先安排。落实规模养殖场内养殖相关活动农业用电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牵头,农业部参与)(十二)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生猪养殖布局,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环境控制等现代化装备,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

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加强规模养殖场精细化管理,推行标准化、规范化饲养,推广散装饲料和精准配方,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加快畜禽品种遗传改良进程,提升母畜繁殖性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落实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以畜牧大县为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圈舍标准化改造和设备更新,配套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以生态养殖场为重点,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质检总局参与)

(十三)加强科技及装备支撑。组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研发,制修订相关标准,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效率。开发安全、高效、环保新型饲料产品,引导矿物元素类饲料添加剂减量使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根据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畜种、不同规模,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肥料化利用、异位发酵床、粪便垫料回用、污水肥料化利用、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集成推广应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以畜牧大县为重点,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示范引领,提升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农业部、科技部牵头,质检总局参与)(十四)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制定和完善具体政策措施。农业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本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和跟踪评估,并向国务院报告。(农业部牵头)

国务院办公厅

2017年5月31日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d12661976.html,/fg/detail2045073.html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最新)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保障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X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行政规范性文件,依据《X市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执行。 涉及重大行政决策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监督管理,依据国家和省、市重大行政决策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由行政机关或者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制定机关),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制定并公布,涉及不特定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在一定期限内反复适用的公文。 制定机关的内部工作制度、人事处理决定以及对具体事项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等,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监督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政策的规定; (二)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切实保护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权责一致、程序规范、精简高效、民主公开、便民利民; (四)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督管理。 市、县区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管理的可以对外独立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以下简称部门管理单位)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监督管理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制定和公布 第七条下列机关可以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一)市、县区、镇人民政府; (二)街道办事处; (三)市、县区人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

《浙江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浙江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解读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修订印发的《浙江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政策解读: 一、修订背景 2015年,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建〔2015〕58号),对加强全省公共建设投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求,为进一步优化财政扶持政策,规范专项资金分配和管理,对《办法》进行了修订。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办法》修订工作,主要从规范性、现实性、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总体仍分为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支持领域,第三章分配、下达和使用管理,第四章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第五章附则,共计17条。与原办法对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一是明确了实施周期。按照省财政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要求,《办法》明确省级专项资金实施周期原则上为3年,周期结束后需对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研究确定新一轮实施计划。 二是突出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省委、省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求,本次修订将专项资金的使用重点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取消了政策到期的产业集聚区支持领域,主要聚焦支持公益性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循环发展、服务业、能源发展、山海协作、价格监管等6大领域。 三是体现机构改革变化。根据我省机构改革方案,原省物价局拟定并组织实施有关价格政策职能并入省发展改革委,相应的成本调查、价格监测等财政支持内容并入省发展与改革专项资金。 四是完善分配方式。按照根据省政府“两个一般不”改革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求,主要采取项目法和因素法分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用于支持公益性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资金实行项目法分配,其他支持领域的资金实行因素法分配,并根据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和绩效要求,对因素法的分配因素作了调整,更加注重工作的整体推进和绩效情况。 五是强化绩效管理。按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引入绩效目标管理有关内容,要求在资金分配方案、项目安排、实施情况等各环节全面体现绩效目标,并对绩效申报、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职责和要求作了规定。 六是强调时间节点。按照当前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对省级专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设计 题目:《垃圾分类与回收浅析》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年级专业:资源11301 学号:1305270122 姓名:汪进 指导老师:刘瑞华

目录 一、前言---------------------------------------------------------------------------- 二、研究背景--------------------------------------------------------------------- 三、内容概述--------------------------------------------------------------------- ●垃圾分类原则------------------------------------------------------------------ ●垃圾分类意义------------------------------------------------------------------ 主要问题------------------------------------------------------------------------ 国外分类------------------------------------------------------------------------ 国内分类------------------------------------------------------------------------ 产生效果------------------------------------------------------------------------ ●垃圾分类意义------------------------------------------------------------------ ●回收利用意义------------------------------------------------------------------ ●回收方法------------------------------------------------------------------------ ●回收流程------------------------------------------------------------------------ 四、总结------------------------------------------------------------------------------ 五、参考文献------------------------------------------------------------------------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 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吨。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规模的畜禽粪污,是巨大的资源库。但处理不好,必然给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以洞庭湖区为例,该区域水环境敏感,畜禽粪污处理压力大,一些地方养殖污水不仅排入地表水,还下渗到浅层地下水,导致湖区部分地区地下水氨氮超标,对湖区水环境和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个别大型养殖场因粪污处理不当,向周边环境随意排放,污水和臭气影响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因粪污处理不当,向周边环境随意排放,污水和臭气影响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目前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和工业化处理,其中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是主要方向。 近年来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初见成效,综合利用率从2012年的50%提高到2015年的近60%。2015年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降低132万吨和10万吨,降幅达11.5%和15.4%,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 此外,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倒逼下,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治理机制逐步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对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底,户用沼气达到4193.3万户,受益人口超过2亿人;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共11万处,年产沼气超过20亿立方米。 还田难,利用难,调控难,推广难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面实现畜禽粪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还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四难’是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拦路虎。” 1、第一难是种养结合不紧密,畜禽粪肥还田难。 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问题突出,耕地基础地力下降。种养主体分离,无处“还”。随着规模养殖加快发展,养殖与种植分离成两个主体,养猪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猪,客观上隔绝了粪便还田的通道。另一种情况是,标准体系不完善,不会“还”。粪肥、沼肥等检测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不完善,畜禽养殖废

建立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12661976.html, 建立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体系研究 作者: 来源:《北京档案》2015年第12期 摘要:本文在对北京市档案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体系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体系合法性审查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补充、细化上位法的功能,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影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北京市政府都对制定机关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鉴于此,本文在对北京市档案局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度体系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 一、现状及分析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定义、特征及与行政立法、标准的区别 1.概念。《北京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除市人民政府规章外,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派出机关(简称制定机关)行使法定职权时,制定和公布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制定机关的工作计划、总结、人事任免、学习培训等内部事务的文件,以及涉密文件、不对外公布的文件,不属于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 2.特征。行政规范性文件是众多类文件中具有特定内涵的一种;现阶段判断一个文件是不是规范性文件,应主要从实体内容上判断,不能拘泥于形式(尤其是在鉴别以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应是依法行使社会公共管理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文件内容应属于涉及调整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表现形式应当是“红头”并“盖章”。转发上级机关时提出的具体实施措施、补充意见等符合上述条件的,应界定为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为实施特定的社会公共管理事项而制定的工作规程、办事流程、办事指南等,内容包含规定管理相对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提交的材料、遵守的程序等事项的,应当界定为规范性文件。经本级政府批准、由政府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应界定为部门规范性文件。 3.区别。一是与行政立法的区别:(1)行政立法的主体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特定的行 政机关,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和被授权行政主体。(2)行政立法的效力高于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规范性文件的依据。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得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3)行政立法可以在法定范围内设定权利(权力)和义务(责任),有一定的行

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

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保障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清理以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由行政机关或者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的公文。 第四条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应当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制定。 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制定含有排除或者限制公平竞争内容的措施;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情况通报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备案审查的部门(以下简称备案审查部门)可以与党委、人大、司法机关的有关工作机构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衔接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制定 第七条下列行政机关可以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 (一)各级人民政府;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 摘要:近年来, 全球工业、农业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是经济、技术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已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自从召开党的十八大后,国家整体的发展布局中,就将生态文明建设囊括在内,召开十九大以后,确立了新时代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发展的根本战略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家渐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并通过各种手段控制预防环境的污染,维护生态的稳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治理环境污染极为重要,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倡导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固体废弃物从“废弃物”到“资源”、从“污染源”到“绿色产品”的转变。本文综述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及分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机制和途径,分析了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现状,并列举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对策和预防途径,最后讨论了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未来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垃圾分类,废弃物资源化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WANG Kai-y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ve also increased day by day, but th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caused a huge burde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world's largest manufacturing country,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It is solid waste pollution that has caused great losses to societ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gards "adherence to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 as the basic strategy for adhering to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various means to control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aintain ecological stability, and thus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an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nner. The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s are aimed at harmlessness, reduction, and recycling. They advocate the concepts of clean produ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and promote solid wastes from “waste "From" to "resources", from "pollution sources" to "green produc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gener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olid waste, the mechanism and approach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in China, list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on methods of solid waste pollution, and finally discusses solid was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aced by pollution control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Keywords: solid was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waste recycling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新)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X〕48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X办函〔X〕735号)和《关于认真贯彻落实〈X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X农函〔X〕113号)精神,有效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通过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方式,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市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 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到X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畜牧大县(国家、省生猪调出大县)应于X年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调减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总量。着眼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按照“减猪稳禽”的工作思路,调整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加强存栏畜禽养殖监管,科学匡算畜禽养殖适宜养殖总量。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实现畜禽养殖的提质增效和污废物的源头减量。(市农业局牵头,市环境保护局参与)(二)严格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在编制、修订有关畜牧业发展规划时,应依法依规积极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新建、改扩建和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部门要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大对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予以处罚,并要求其依法依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市环境保护局、农业局牵头) (三)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农业部门做好国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和X省畜禽养殖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填报工作,实行县级建档、统一管理、分级使用、共享直联。认真执行国家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减排核算办法及畜禽养殖粪污土地承载能力测算方法,畜禽养殖规模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县(市、区)要合理调减养殖总量。市级农业和环保部门要联合制定指导性技术文件,分类指导畜禽养殖场采用适合的技术模式开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再利用

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及再利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 提升,保障了肉蛋奶供给,但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 工程。作者从畜禽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主要来源、粪便的处理与资源 化利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尸体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 方面综合介绍,以期为养殖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 1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持续提升,我国的畜禽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养殖 场越来越规范,规模化养殖场已经逐渐代替农村的小养殖场,规模化 养殖场必定会成为今后畜禽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畜禽规模化养殖 大大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提升了饲养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养殖 技术,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环境 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并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而日益突出。环境 污染能够导致国民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又

是我国今后发展畜牧业的方向;所以,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的利用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1。 2畜禽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主要来源 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废物主要有粪便、尿液、冲洗猪栏的污水、饮用水泄漏和冷却水等废水,动物的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和动物的疫苗废弃物3种。 3粪便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畜禽粪便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施用于土壤后能形成稳定的腐殖质。粪便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升土壤的肥力。到现在为止,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的处理能够采用干清粪便固液分离和水洗粪便的方法。在五华县,绝大多数畜禽养殖场采用干清法收集粪便,少数猪场采用水洗法清理粪便。因为水洗粪便的耗水量较大,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干式排便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在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中,利用干清粪这种方法能够将粪便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这3种模式实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新)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9X号)和X 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X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X管办发〔X〕5X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全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扶持政策,严格执法监管,加强科技支撑,强化装备保障,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X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执行畜禽规模养殖环评制度。规范环评内容和要求,把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配套与养殖规模和处理工艺相适应的粪污消纳用地纳入环评范围,全区不再新建扩建养殖场,现有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备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严格落实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规定,年出栏生猪5000头(其他畜禽种类折合成猪的养殖规模)及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畜禽养殖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的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环保部门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区环境保护局牵头,区农林局,各镇办配合) (二)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制度。建立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数据,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场分类管理,各镇办要加快推进散养户和临时养殖小区关停,督促规模化养殖场加快资源化利用步伐。环保、农业等部门要建立规模养殖场治理清单,按照“一场一策、限期完成、验收销账”的监管方式,确保全部养殖场按期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环保部门要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日常执法监管范围,定期对规

行政规范性文件解读方案、解读材料

行政规范性文件解读方案、解读材料 一、起草背景 (一)上级精神 为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市场化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提高农业灾后恢复生产能力,自2007年起,中央财政先后在全国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并印发了《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08〕26号)、《中央财政养殖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财金〔2008〕27号)、《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险费补贴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金〔2009〕25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精神,2016年12月,财政部印发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2017年4月,省财政厅印发了《山东省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二)我市情况 按照中央、省关于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关精神,我市自2007年起,陆续在全市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印发了《青岛市种植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青财农[2008]32号)、《青岛市养殖业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青财农

〔2008〕33号)。但上述办法距今已近10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现行的办法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制定目的及法律依据 为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管理,明确各部门在保险费补贴资金申报、审核、分配、使用、监督、绩效管理等环节应承担的责任,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三农”的作用,参照《预算法》、财政部《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起草了《青岛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本办法于2017年7月通过金宏向市金融办、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物价局、青岛保监局书面征求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主要内容 本办法共7章、44条。 (一)总则(共3条) 1.依据。《预算法》、《农业保险条例》、《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定义。本办法所称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是指各级财政,用于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开展符合条件的农业保险业务,按照保险费(以下简称保费)的一定比例为投保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提供补贴。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固体废物 定义:固体废物,一般来说,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 88条也对固体废物作了比较详细的定义:“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纳入固废管理的物品、物质。” 来源:固体废弃物按照来源区分,一般区分为三类:①生活垃圾;② 工业固体废弃物;③危险固体废弃物。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指日常生活中人们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此类固体废弃物按照地域区分又可以区分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两种,主要包括厨余垃圾、金属属性垃圾、包装废弃物以及废旧电池等等,其数量受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以及气候影响较大。 2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特指工业部门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较典型的有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冶金行业产生的高炉渣、钢渣、赤泥等废弃物;化学工业行业产生的石膏、电石渣、石膏、碱渣等矿渣;金属矿石行业产生的废石以及尾矿等等。由于其对人体危害大,所以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大、成分较为复杂且含有有毒成分,主要以废渣、粉尘和其他废弃物为主。 3 危险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弃物就是指被国家鉴定为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比如某些工业废弃物、医疗垃圾、农药残余等等,这些有毒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威胁人的安全并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特点:①具有放射性;②具有有毒性;③具有传染性。 危害: 1 土壤污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生命,如果在农业生产中持续使用其中含有瓦砾等垃圾肥容易造成土壤渣化,没有进行处理的废弃物会在土壤内逐渐风化,慢慢溶解于土壤中,对土壤内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很大的影响,降低土壤的分解能力,最终造成肥力与土质的降低。如果将带有病菌或者寄生虫卵的粪便用于农业生产,这类病菌很有可能进入到农作物的果实中,当人们食用时进入体内,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 水体污染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固体废弃物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如果固体废弃物不进行科学处理直接倒入水体之内,导致水体遭到非常严重的污染,造成大量水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甚至水生物死亡,各种水生植物也受到影响。在人们食用这些受到污染的水生动植物后也会影响到其健康。 3 大气污染很多固体废弃物中都含有毒性,如果不及时处理任其堆积,因为受到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必然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很多废气或毒气,这些气体随风进入大气,导致空气受到污染,从而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健康带来危害。 4 对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造成影响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可以说是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来源,很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不进行有效处理必然会带来非常恶劣的后果。特别是生活垃圾非常容易发酵腐化,招来很多的蚊虫鼠蚁,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且在建筑施工中造成的粉尘污染也相对严重,各种固体垃圾不但占用了城市用地,同时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市貌。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 1畜禽养殖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1.1 大气污染粪便和尿液的排放是畜禽养殖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散发的臭味会严重影响空气指数,同时还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通过对养殖畜禽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析得知,其废弃物中的污染物主要有NH3 H2S硫醇以及粪臭素等,NH3能够给人类以 及动物的呼吸道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引发呼吸道出血,特别是嗅觉灵敏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对新鲜的粪便进行厌氧降解便能够得到H2S —旦H2S温度较高,就会严重危及人和动物的眼睛,甚至会导致死亡。 1.2 水体方面的污染 废弃物能够产生病原体、有机物以及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这 些物质可以由土壤渗透后产生污染,同时也可以通过地表径流产生。如果在水体中含有的氮磷较多,就很容易出现氧化现象,这种情况会使藻类疯狂生长,抢夺水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气和阳光,从而使水生物出现大量死亡,水体变臭。在对农田进行施肥时,通常会使用大量的粪便,这一环节会使N、P等物质随着土壤渗透到地下水当中,提升N02 NO3以及N的浓度。一旦人类使用这种水源会增加癌症诱发的几率。 1.3 土壤方面的污染

粪便中含包含大量的钠盐以及钾盐,通过施肥这些物质进入土壤以后会使土壤中的微孔减少,降低土壤的通透性,给土壤的内部结构带来严重破坏。除此之外,多数饲料中都有铜以及锌元素,这些元素通过粪便渗透到土壤当中,在达到一定的累积量之后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使植物中毒死亡。 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2.1 能源化技术 在牧区草原中多使用能源化技术,该技术是通过燃烧已经风干的粪便来进行取暖或者做饭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这种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养殖业,从而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可以用来发电,有效降低了煤炭资源的消耗。还可以借助粪便制作沼气,实现能源回收、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循环的价值。同时,对沼气进化、提成、运输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粪便不仅可以被作为车用燃料,同时还能当作生活燃料,这种方式符合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倡导。 2.2 致密成型燃料技术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能源化技术在畜禽养殖废弃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人们通过对牛粪脱水进行干燥处理,然后将其制成密集型燃料,但缺陷是脱水过程产生了较大的成本支出以及脱出液体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因此,该项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2.3 肥料化技术

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的问题和思考

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的问题和思考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内涵 行政规范性文件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各种法律法规中出现的“其它规范性文件”“行政规定”、“规定”,也有“红头文件”之俗称。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名称最能概括其本质内涵。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根据《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以外,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定的,涉及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行政文件。”省内各部门、各地市的定义基本类同。据此,可以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特性概况为四点,即行政性、外部性、普遍性和规范性,同时符合这四性的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1.行政性是指,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除此之外的其它主体,根据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政法原则,不能制定规范性文件。 2.外部性是指,调整对象是行政主体以外的公民、法人、其它组织。行政主体内部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具有外部性,因而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

3.普遍性是指调制对象是不特定的,是普遍适用的,因此无法确定具体对象以排除其他人的适用。如各类执法文书,因对象特定,就不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 4.规范性是指调整内容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实际的权利义务,是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责的依据,具有行政刚性。这四个特性分别从制定主体、适用范围、管理对象、调整内容四个方面定义了何为行政规范性文件。其中的规范性是其区别于一般政府文件的最本质特征,也使其具有了部分行政立法的特点和作用。 (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行政规范性文件并不属于我国正式的法律渊源,不被视为国家法律体系的一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适用范围仅涵盖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八种,没有涉及行政规范性文件,因而从根本上否定了行政规范性文件拥有正式法律性文件的地位。但与此同时,行政规范性文件又具有行政立法的某些特点,是行政机关在日常事务中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是政府权威的象征。在实际执行层面,因法律规定往往过于宽疏、滞后,有时只有只言片语的指导性规定,而国内社会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各地域、领域社会生活复杂多变,在难以及时立法规范的情况下,作为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 见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浙政办发[2017]89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8.16 【实施日期】2017.08.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政办发〔2017〕89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促进全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推进建筑工业化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

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努力打造"中国建造"标杆省份。 二、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 (一)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电子化评判系统,通过网上办理业务,推进行政许可智能化审批、核查,推动勘察、设计、建筑业企业等许可事项集中一站式办结。探索开展"承诺在先、动态核查"审批试点。进一步优化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办事流程,加快实现"最多跑一次"。 (二)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完善省级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统一规范诚信信息记录内容与标准,加快实现与国家和市县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交换,建立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法依规公开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探索开展第三方信用评价,支持行业协会开展会员信用评价工作。建立企业和从业人员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制度,推行信用信息与行政审批、招标投标、监督抽查、评优评先、工程担保等事项关联机制。 (三)建立统一开放市场。进一步改革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出清制度,建立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打破省内区域和行业市场准入壁垒,各地不得以备案、登记、限制投标等名义变相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妨碍建筑市场公平竞争。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涉及建筑市场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集中清理,杜绝以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市场竞争。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准入方面,不得违规对民营建筑业企业设置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市场现场联动,对发生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给予责任单位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并予以公示,给予注册执业人员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书、一定时间直至终身不得进入行业等处罚。

论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其效力

在行政工作中,行政机关常常制定一些不属于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作为自己和下级机关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那么,这些规范性文件在行政执法、行政诉讼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呢?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规范性文件的概念,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长期生效的文件,主要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管理行为以及行政执法权的授予、委托等内容。 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规范性文件和命令。这些把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行政措施、行政决定和命令统称为其他规范性文件。 由此可见,其他规范性文件指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法规、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措施、行政决定及命令。 2、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1)制定主体广泛性。所有行政机关,上至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下至各乡镇人民政府,均有权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 (2)效力的多层级性和从属性。其他规范性文件数量众多,其效力与制定主体相对应,从上到下呈现多层级的特点;而且下级规范性文件不能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相抵触,并分别从属于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 (3)内容的规范性。其他规范性问家也是为人们提供行为规则,行为模式的,在其效力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但是它不能自行为公民设定义务,为自己创设权力,正因为如此它不属于行政立法活动。 3、其他规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具体行政性、内部行政行为的关系 (1)其他规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的关系 通常学理上将抽象行政行为分为两大类:行政立法行为和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行为。因此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行为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具有规范性、重复适用性等特征;而且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

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 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吨。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养殖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26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102.48万吨和16.04万吨,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38%和56%。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大规模的畜禽粪污,是巨大的资源库。但处理不好,必然给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以洞庭湖区为例,该区域水环境敏感,畜禽粪污处理压力大,一些地方养殖污水不仅排入地表水,还下渗到浅层地下水,导致湖区部分地区地下水氨氮超标,对湖区水环境和居民饮水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个别大型养殖场因粪污处理不当,向周边环境随意排放,污水和臭气影响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因粪污处理不当,向周边环境随意排放,污水和臭气影响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目前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主要有三种模式,即能源化利用、肥料化利用和工业化处理,其中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是主要方向。 近年来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初见成效,综合利用率从2012年的50%提高到2015年的近60%。2015年畜禽养殖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降低132万吨和10万吨,降幅达11.5%和15.4%,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 此外,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倒逼下,粪污处理设施设备不断完善,治理机制逐步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对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底,户用沼气达到4193.3万户,受益人口超过2亿人;以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共11万处,年产沼气超过20亿立方米。 还田难,利用难,调控难,推广难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面实现畜禽粪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还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四难’是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拦路虎。” 1、第一难是种养结合不紧密,畜禽粪肥还田难。 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问题突出,耕地基础地力下降。种养主体分离,无处“还”。随着规模养殖加快发展,养殖与种植分离成两个主体,养猪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猪,客观上隔绝了粪便还田的通道。另一种情况是,标准体系不完善,不会“还”。粪肥、沼肥等检测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不完善,畜禽养殖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