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15.61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因此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首先需要明确高等教育的定位和功能。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并为社会各行业提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除此之外,还应当注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科技创新和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
其次,高等教育需要加强与产业和企业的紧密合作。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此外,高等教育还应注重国际合作及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高高等教育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最后,高等教育应注重质量的提升。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内劳动力素质和整体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加强与产业和企业的紧密合作,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和质量的提升。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经济影响高等教育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
这些人才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经济的创新和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整个社会的竞争力。
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等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人才,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这样,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高等教育推动了创业创新的发展。
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他们成为了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
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开展创新活动,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社会影响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涉及社会结构、社会和谐等方面。
首先,高等教育提升了社会的文化素质。
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人们的知识和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具有开放的眼界和广阔的思维。
这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传承。
其次,高等教育培养了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高等教育不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人文素养。
毕业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更关心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高等教育促进了社会的平等与公正。
通过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个人的价值。
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发展。
三、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高等教育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内涵。
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文化素养高、才艺出众的人才,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底蕴。
其次,高等教育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浅析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摘要] 本文论述了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以及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又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全球化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经济发展经济功能高等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全局性和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支撑作用,而高等教育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发展高等教育,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人,而人的素质提高要依靠高等教育。
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同样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决定因素,而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1、经济发展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
首先,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引起一切社会活动发生变化的决定因素。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须围绕经济这个中心来发展并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基础。
其次,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客观要求,高等教育为适用这一要求而发生改变,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力的保障,而且经济发展也激励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它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数。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变化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受到人口、文化、政治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经济因素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而其它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经济发展这个前提,则不足以使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只有当社会经济规模、速度扩大和提高时,对高等教育的规模、速度的需求才会随之扩大;只有当社会经济技术水平提高时,对高等教育的人才结构和专业结构的需求也才随之发生变化,但一切的变化都要以经济实力做依据。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技术创新。
在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人力资本的提高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高等教育为培养优秀的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通过高等教育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这些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涌现,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摇篮,为我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高等学校里,有大量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来自高等教育机构的研究团队。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学术理论,还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高等教育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还可以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高等教育可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的发展,会使大量的学生走进校园,同时也会带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出版行业、学生生活服务等。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新型留学服务、教育科技产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还可以带动相关消费。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影响。
通过高等教育,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国际化人才,这些人才可以为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和国际竞争提供重要支撑。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可以吸引外国学生来我国留学,从而促进了我国的教育服务出口。
这种国际合作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全面的、深远的。
高等教育提高了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创新、带动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教育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教育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被广泛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育水平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先,教育水平对人力资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不仅提供了各类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因此,提高教育水平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次,教育对于人们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更高层次的就业培训,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研究表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通常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并且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这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生活质量,还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此外,教育还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和接受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社会认同感。
这有助于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同时,通过教育可以降低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改善社会公平,增强社会凝聚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然而,教育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的。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提供优质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实力得到提升时,可以更好地投入教育领域,提供更好的教师、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
反过来,教育的提高也可以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有可能创新创业,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增加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然而,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并非简单线性的关系。
教育水平提高可能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高等教育的普及可能导致大量的人才聚集在某些热门行业中,造成劳动力市场过热,并带来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李锦斌,吉林省副省长(吉林长春 *****)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证明,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它们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体化发
展的。没有高等教育提供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成果,就不可能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样,一个地区如果没有高速发
展的经济作为基础和支撑,要取得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可想
象的。吉林省高等教育有着很好的基础和突出的优势,但吉林又是一
个欠发达省份,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弱,是“小”财政支撑着一个“大”
教育。必须从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快高
等教育发展,努力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丰富
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和商品,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
实现高等教育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一、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任务
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和重组,
引起了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历史性变革,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功能
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它从为少数人提供专门训练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从学术的“象牙之塔”到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从相对封闭、身处经
济发展的“边缘地带”到置身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不仅在知识生产、传
播方面起到重要基地的作用,并且不断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各种各样
的咨询服务和课题研究,成为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库”,成为
哺育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孵化器”。事实证明,为经济发展服务,是几
百年来高等教育基本功能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
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为经济发展服务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从近代大学在欧洲诞生至今,高等教育的功能从单一的培养人才
扩展到教育、科研和为经济发展服务,这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社
会逐渐演变的产物。具体说,高等教育功能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是和它们所处的经济与社会形态相一致的。
西方早期的大学,比如古希腊的修辞学校,是以培养演说家、雄
辩家为目的;而中世纪大学是随着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应
运而生的,其培养目标是神职人员、医生、文学家、哲学家,以此为
欧洲封建特权阶层服务。这些大学单一的人才培养功能是与自然经济
占主要地位的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当时,社会生产活动主要是手工劳
动,社会要求的主要是普通经验型体力劳动者,产品的数量、质量也
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经验和手工技能,这些主要是靠劳动者在
生产实践中通过世代相传和自身摸索形成的,而高等教育在改进生产
技术、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
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作为高等教育的功能,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
工业大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要求科学为其开路,
要求高等学校能够培养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大批英才,于是产生了
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功能。这一功能的形成是以19世纪初德国柏林
大学的创立为标志的,经过英、美等国大学的先后效仿,在世界范围
内逐步形成了高等教育传播、发展科学文化的功能,部分学校还形成
了教学和科学研究两个中心,为推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作
出了贡献。
高等教育的第三功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是在资本主义
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形成的。19世纪中期,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
经济发展逐渐超越了欧洲而一跃成为世界中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要求高等学校要广泛地服务于社会,特别是为经济发展服务。1862年,
在工业化的推动下,美国通过了莫雷尔法案(Morrill Act,又称赠地法
案),这项法案要求在每个州建立一所“赠地学院”,并要求大学在不忽
视传统学术研究的同时,向学生提供“农业、采矿和制造工艺”方面的
教育。到1914年,美国各州普遍建立了由联邦政府、农业部和赠地
学院合作领导的农业推广系统,形成了教学、科研和直接为经济发展
服务的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著名的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威斯
康星”思想。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威斯康星思
想为美国的大学普遍接受,并得到全世界大学的效仿,形成了高等教
育三种功能并存的现状。
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三项功能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每项功能的产生都把高等教育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了一
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规律。
(二)为经济发展服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赋予高等教育的重任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也
明确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
生产劳动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新时期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我
们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支撑、智力支持等方面的特有作用,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
一要增强高等教育的知识生产和发展科技的功能。学校是知识的
殿堂,在以知识加工、传播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未来社会,学校是知
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基地,是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要紧
紧依靠高校科研力量,把它们建设成为我省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应用
科学研究的中心,科学文化知识生产、传播的集散地和精神文明建设
的主要基地。
二要增强高等教育的人才产出功能。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
的人才,是任何时代都要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吉林而言,要加快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就必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
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省是各类人才比较密
集的省份,但高层次人才短缺等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特别是缺乏
与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相关的,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化要求的
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培养和造就大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
类人才,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