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63.74 KB
- 文档页数:4
青海省西宁市奶牛散养户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李国鹏
【期刊名称】《中国乳业》
【年(卷),期】2022()3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奶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规范管理,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奶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青海省西宁市目前仍然存在的奶牛散养户和生鲜乳销售情况进行了调研,以西宁市两县五区(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城北区、城西区、城中区、城东区)作为摸排对象,调查奶牛散养户的奶牛养殖品种、养殖数量、产奶量、繁育、疫苗注射、挤奶方式、生鲜乳销售以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投入品使用等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西宁市仍以散养为主要奶牛养殖方式,散养户的奶牛单产、良种率均较低,挤奶方式、饲养管理水平等均较落后,生鲜乳的质量检测等均未规范落实。
【总页数】5页(P2-6)
【关键词】奶牛散养户;西宁市;产奶量;质量安全;调查分析
【作者】李国鹏
【作者单位】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3
【相关文献】
1.养奶牛:奶业规模化散养户尴尬
2.青海省西宁市总寨镇散养荷斯坦奶牛脂肪肝的调查
3.养猪业结构变迁下散养户退出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基于四川省乐山市274户农户的调查
4.西宁市农村外出务工基本情况——万户农户外出务工问卷调查之一
5.宁夏奶牛散养户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调查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境源奶牛养殖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控制措施李晓莉(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畜牧兽医中心,山西晋中030600)摘要:为了改善当前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应该大力推广新型环保饲料的使用,合理规划养殖场地建设,提供奶牛养殖技术指导,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提高我国奶牛的养殖水平&关键词:奶牛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措施1奶牛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1.1水质的污染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奶牛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很多,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直接向外排放,会对地表水造成污染,污水经过长期的渗透还会影响地下水质…水质的污染会破坏社会水资源,危害到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1.2空气的污染奶牛养殖场每天都产生很多的废物,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影响了周围的空气质量,产生的恶臭对人的嗅觉神经产生了不良的刺激,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空气,会危害人畜的生命安全。
1.3土壤的污染奶牛养殖产生的废水渗入到土壤,会改变土壤的成分结构,导致土地的含盐量增高,土地结块硬化,无法耕种,严重地破坏了土地资源。
1.4对农作物的危害奶牛养殖排放的污水,被用作农作物的灌溉水源,会导致营养过剩,造成农作物的疯长,返青和不熟,容易倒伏,会出现大量的病虫灾害,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1.5对人类的危害奶牛养殖的废弃物,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细菌,容易对人类造成感染,严重的会导致疫情的发生,疫情的传播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可见其对人类的生存危害极大。
2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2.1奶牛养殖业规模不大当前我国奶牛养殖大型的企业较少,现代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以农村散户为主,资金投入少,养殖规模小,环保设施简单,因而造成污染的面积大、范围广,增加了治理难度。
2.2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受传统奶牛养殖业的影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对养殖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方式简单,环保设施不完善,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养殖场的污水和粪便乱排乱放。
2.3农业对肥料需求的改变传统农业肥料以有机肥料为主,奶牛养殖产生的粪便是农业的主要基肥,节省了养殖成本,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浅谈牛养殖现状与常见问题处理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然而,从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影响健康的问题,如育种和管理方法落后、牛舍建设不当、育种质量差等。
为此,必须采用科学的畜牧技术发展养牛业,并通过合理管理畜禽规模,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重视疾病的预防、管理和治疗。
关键词:牛;养殖;饲养管理;合理控制引言:牛肉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比其他肉类低得多。
它不仅美味,而且还能促进骨骼生长,提高免疫力和健康,还有保健功能。
受到消费者的高度重视。
而牛肉也被誉为”肉中娇子”。
牛奶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纯白色血液”,富含蛋白质,乳糖和矿物质,可以有效地防止营养不良和血液不足,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饮料。
随着对牛肉和牛奶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的养牛业发展迅速。
然而,实际养牛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养牛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当前牛养殖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已成为中国农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畜牧业也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我国肉牛业经过不到30年的发展,由以养殖业为主的不发达家族企业,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商品肉牛业。
中国肉牛业的巨大成就给一些外国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近年来,该地区的肉牛数量急剧下降。
由于成本高、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牧民不得不放弃大规模的畜牧业。
在市场上,犊牛的价格上涨,繁殖成本上升。
整个行业的低迷可能会降低下游企业的购买价格,阻止养殖户重新补充库存,在整个行业形成恶性循环,并使中国成为牛肉净进口国。
1.1.殖模式制约目前,在我国实际的牛育种过程中,我们使用放牧育种方法,没有标准化的育种技术,没有足够的财政支持。
由于牛肉市场需求严重不足,一些农民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在养殖技术、养殖环境、疾病防治、养牛规模、养殖规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通县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通县是青海省的农牧业生产大县之一,在发展畜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
首先,天然草场面积达到15.8万hm2,占该县总面积的51.1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4.6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42.91%;其次,全县拥有耕地面积 4.62万hm2,总产量达到13.5988万t,为发展耗粮畜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近年来大通县的畜牧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末大通县草食畜存栏37.68万头,生猪存栏12.95头;2010年草食畜出栏25.16万头,家禽出栏25.51万只;生猪出栏26.33只;猪、牛、羊、禽肉产量2.98万t,禽蛋产量1750t;牛奶产量3.64万t,畜牧业产值达到73496.9万元[1]。
1大通县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生产是大通县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农户的牛羊5月上圈到夏季牧场,10月返回农区进行圈舍饲养,属于传统畜牧业发展模式。
夏季牧场牲畜只有圈没有舍,多是散养。
尽管大通县畜牧业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整体来看,大多数散养农户生产设施差,圈舍在大小、采光、保温等方面设计的不科学;饲养管理粗放,饲喂的粗料多精料少;畜禽圈舍环境潮湿、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即使一些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也存在设施不配套、基础设施超期使用、大部分种畜禽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的现象。
畜牧业增长方式仍然停留在数量增长的粗放模式状态,畜禽产品品质差,奶牛年产奶量在3t/头左右,与全国产奶量6t/头差距较大,农户饲养的瘦肉型猪很少,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动物疫病防治、重大动物疫病及新型疫病诊断、防治所需技术和设备落后[2-3];畜牧业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市场、技术及政策信息不畅通;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2畜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户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畜牧业,多是散养,规模小,大规模专业化养殖较少。
卞圈奶斗2012・18 LoCAL DAIRY INDUSTRY
囫
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刁波,柴沙驼,张晓卫,赵月平,刘书杰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264(2012)18—0039—04 摘要:通过对青海省农区奶牛养殖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当前奶牛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奶牛科学 化养殖的相关建议,为青海省奶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关键词:奶牛;青海省;现状;主要问题;科学饲养
奶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已成为青海省确 立的十大产业之一,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奶 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整合资源,加强技术支撑,完善产业 链。随着荷斯坦牛的引进和推广,青海省奶牛养殖规 模、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提升,也促进并带动 了省内乳制品加工、销售企业的同步发展。但与国内平 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本文就青海省农区 的奶牛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奶业 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1 青海省奶牛养殖现状 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仍然较低,奶农组织化程度 低,分散养殖仍占主体地位;奶牛平均单产低,全省平 均产奶量为1.9t,大体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科学饲 养水平低,青贮饲料应用面仅达到6.36%,配方、组合 搭配的科学饲喂技术应用面更低,约3%;安全生产任 务重,除规模养殖场外。散养与小规模养殖的奶源多; 奶牛养殖的粪污处理问题愈加突出;良种奶牛发展投入 长期不足,限制了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青海省奶业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几代畜牧 人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相比,仍处 于较落后的地位,截至201 0年,青海省奶牛存栏21.21 万头,奶类总产量为30.1 2万t,仅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 0.81%,其中牛奶总产量为18.06万t,占全国牛奶总产 量的0.5%。生产条件差、良种覆盖率低、奶牛繁育体 收稿日期:2012—04—17 作者简介:刁波(1987~)。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反 刍动物营养。 通讯作者:刘书杰。 系不健全、饲养管理技术不到位、遗传改良速度慢、先 进繁育技术应用不广泛、农牧民对科学养畜不重视等仍 是制约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青海省奶牛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奶牛良种化程度低 奶业发展的基础取决于良种化程度的高低,良种 对奶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不同品种牛的产奶量 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产奶量显 著高于地方品种。娟姗牛、西门塔尔的乳脂率可以达到 4.O%以上,乳蛋白率可以达到3.5%【_】。到2010年全国 种牛进口数达到了87 990头,青海省以引进冻精为主, 只有极少数牛场有能力引进良种奶牛。数量也极少。良 种杂交奶牛生产性能高、体型大、生长快、适应性强, 如荷斯坦牛、娟珊牛等。奶牛良种是通过不问断的选 育、改良而产生的,青海省目前主要品种有荷斯坦牛、 西门塔尔牛,只有大力改善奶牛良种水平,通过培育和 引进来提高奶牛良种数量,才能根本性解决奶牛的产奶 性能。青海省存在的另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就是冷配受 胎率极低,头均使用冻精2支[2],造成受胎率低的主要 原因是饲养管理水平低下,牛的发情期判定不准确。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 位。青海奶业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在农 业部和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引进了国内外良种牛 进行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1 975年开始又在全省推广 应用牛的颗粒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大大提高了良种 公牛的利用率,品种改良有了较快的发展,改良奶牛的 生产性能较青海黄牛显著提高,西门塔尔黄、荷斯坦黄
39 I综合 I 囫 卞圈码斗2012・18 L0CAL DAIRY INDUSTRY 杂一代成年母牛年产奶1 O00kg以上,二代改良牛的产 奶量约在2 O00kg以上,1 999年通过引进推广更先进的 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从而使受胎率、产仔率、繁 殖成活率得到进一步提高[3]。由此可见,N;bn良种奶牛 头数,继续提高良种公牛的引进力度,改善牛的遗传品 质,加快淘汰劣质种公牛的速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青 海省奶牛的产奶性能。 2.2奶牛存栏少。规模化程度低 据201 1中国奶业统计摘要显示,2006年,青海省 奶牛存栏22.26万头,仅为全国第1 3位;截止 ̄J2009 年,全国奶牛存栏数达到1 260万头,青海省仅为28.1 9 万头,与内蒙古227.25万头、黑龙江196.9.7万头、山东 83.82万头等省(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存栏少是 造成青海省规模化生产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然而规模 化养殖,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青海省 奶牛养殖进一步提高的必要手段。我国奶业经过近几年 的超常规、高速度发展,作为一个产业已基本形成,其 主要标志是养殖规模达到1 000万头以上,鲜奶年产量 达到3 000万t以上,有300多万奶农从事奶牛养殖业, 乳品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 000亿元 ]。青海省奶牛业目 前虽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仍然以散户饲养为主。规模化 养殖所占比例少。 “十一五”以来,青海省大力推进农 区规模养殖建设,截止 ̄J201 1年,全省通过认定的奶牛 规模养殖场达到21家,1: ̄,2005年增;bD20家,规模养殖 所占比重达到30%,提高近14个百分点,到2015年, 全省预计建设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1 5O个 ]。为使青海 省奶牛业稳步推进,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加快建 设规模化养殖场已迫在眉睫,大力整合青海省奶牛产业 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重点服务奶牛优势区域,在奶牛 繁育、营养饲料、疾病控制、乳品加工和环境设施与产 业经济等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方面加大投入;开展 技术示范与推广,全面提高青海省奶牛生产效益。提升 青海省奶牛科技创新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青海省奶牛 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3奶牛个体单产低 产奶量是衡量奶牛生产水平的核心指标,是计算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绩效的基本参数,产奶量的高低直接 关乎奶农的经济利益。由于奶牛产奶量受环境、管理等 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间产奶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如荷 综合 40 露 斯坦牛的产奶量变异范围在300~1200kg,乳脂率为 2.6%~6.0%【6l。据201 1中国奶业统计摘要显示,2009 年全国奶牛平均单产达到了4 800kg/头/年,而青海省 为2 400kg/头/年,仅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与北 京、上海、河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单产水平差距更是显 著。因此,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如何改善青海省奶牛个 体单产量,推广科学养殖,培养奶农饲养知识,应成为 奶牛养殖中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日粮配方不合理是造成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改进日 粮配方,精粗料要搭配合理,饲料配合要多样化,日粮 要富含蛋白质、能量、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配合精料中 必须加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预防奶牛营养代谢病。精 料要以玉米面、豆饼、棉籽饼、麸皮为主,供足饮水; 粗料要以优质粗饲料为主,比如羊草、青贮玉米秸、苜 蓿等。冬春两季青绿饲料缺乏,可将青草和作物秸秆切 碎,制成青贮饲料,保证奶牛一年四季不断青料。科学 优化饲料配方,改善粗饲料品质,青贮(黄贮)饲料与 干草搭配饲喂,但要保证整个日粮水分为45%~50%。 尽可能增加干物质采食量,在增加粗饲料的前提下,增 加精料饲喂量。但精料饲喂量每头每不超过1 5kg,精粗 比不超过60:40_,J。 2.4优质粗饲料资源不足 没有好的粗饲料不能养好奶牛,只有好的粗饲料才 能产出好奶,因此提高奶牛产奶量首先应保证优质粗饲 料的供给。优质粗饲料的供给,对产奶量的影响最为明 显,青海省饲草料种类不全,资源不足,青绿饲料可供 放牧的区域较少,蛋白质饲料尤为缺乏,G roff和Wu 的研究发现,日粮15%~17%的蛋白质水平对维持产奶 有益l8]。青海省大部分奶农采用青贮饲料作为粗饲料来 饲喂奶牛,但由于营养含量低,就采用多加精料的方法 来提高产奶量,进而导致了精粗比失衡,造成瘤胃酸度 较大,牛奶乳脂率降低,产奶量较少。因此,注重青贮 饲料的质量,提倡玉米全株青贮,不提倡收获玉米后的 秋黄贮,改善粗饲料质量,保证奶牛得到较好的营养, 可以提高牛奶质量。 2.5奶牛科学饲养技术应用滞后 青海省奶业目前饲养方式比较粗放,仍然是分散养 殖占主导地位,大中型奶牛场较少,没有好的龙头企业 来带动区域性的发展,即使较大型的奶牛场在饲喂方式 上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尤其是对于TMR饲养技术的认识 不足,导致饲喂效率低下;由于分散养殖,奶农的科学 培训不到位,饲养技术不成熟,例如挤奶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正确的挤奶方法是刺激乳腺神经兴奋,促进乳房 血液循环,加速乳房膨胀,加快乳汁分泌与排泄过程, 提高产奶量。一昼夜产奶量在15kg以下的乳牛,可日挤 奶2次,产奶量在15kg以上的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 则日挤奶3次,挤奶前用热水擦洗乳房和按摩乳房,能 提高产奶量和- ̄LfJh率_9],奶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仅靠 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挤奶,技术不成熟导致乳房炎发病频 率较高。 青海省奶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分散饲养向集中 化饲养过渡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全混合日粮(TMR)是唯 一对大小牛群均适用的、能达到最高产量、最佳繁殖率 和最大利润的饲养方法。TMR技术在规模化养殖中可以 起到关键作用,可以避免挑食、确定采食量、控制饲料 成本、扩大饲料来源等,有效缓解人力资源不足、精粗 饲草料混合不均等问题,是解决目前青海省养殖科技较 低,奶牛单产较低,释放更多劳动力的有效手段。 2.6优质后备奶牛培育质量低 奶犊牛培育技术滞后,优质的高产奶牛必须首抓犊 牛的培育,然而青海奶农由于科学养殖技术不足,存在 较多的问题:一是初乳饲喂不当,农户奶牛的初乳储存 条件差,在饲喂犊牛时又缺乏饲喂计划,时多时少,导致 消化不良, 引起腹泻。二是常乳期喂奶量少,15日龄 后正常犊牛体重达55kg:; ̄右,犊牛体重增长达到高峰 期_| ,此时喂奶量应当加大,奶农没有这种意识,采取 少喂或者病乳代替的办法来减少常乳的饲喂量,导致犊 牛肚大而消瘦,营养状况差。三是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缺 乏,有的奶农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60天以后断奶 补饲是没有问题的,造成了奶牛对牛奶的依赖性,导致 瘤胃发育滞后,容易形成吊肚;此外,早期断奶还有利 于后备牛的发情,Gasser等(2006)指出通过早期断 奶和持续饲喂高能日粮,可以成功的诱导大部分的安格 斯西门塔尔牛的后备牛发情…]。 此外,犊牛断奶到配种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奶牛发育 最快的阶段,对于饲草料的要求极高,不仅应满足犊牛 对于干物质量的采食,更应注重饲草料的营养平衡。奶 农往往忽视这个阶段的重要性,只认为奶牛吃饱即可, 中国 井2012・18 LOCAL DAIRY INDUSTRY 囫 导致育成牛体质瘦弱,产奶机能较差,影响奶牛今后的 生产性能。因此,重视犊牛培育,改善犊牛体质,为育 成牛的生长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7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染,主要包括固 态废弃物、液态废弃物和气态废弃物。固态废弃物如粪 便、绒毛、垫料;液态废弃物如尿液、污水;气态废弃 物如牛嗳气及固态、液态废气物中挥发的不稳定物质和 被微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气态物质。规模化养殖场的 主要污染物为粪尿和污水,尤其是粪尿。2007年全国牛 粪日排泄量高达20~30万t_I ,尤其是规模化奶牛场, 由于缺乏有效处理手段,大量牛粪堆积造成的污染日趋 严重。青海省经济发展较落后,生态化处理、牛舍环境 控制技术配套不科学,对于粪尿有计划利用能力不足, 无法将污粪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如牛床垫料、农田用 肥、沼气发电等。据资料显示,一头奶牛每年产生的粪 便在7t以上[J ,青海省许多中等以下牛场根本没有能力 处理粪便。在青海省规模化养殖刚起步的重要阶段,政 府应当发挥引领作用,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加强 奶牛场的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新建场审批等内 容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