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exsim的生产线建模与仿真
- 格式:pdf
- 大小:86.22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Flexsim的生产物流仿真建模与优化作者:张娟来源:《价值工程》2016年第24期摘要:应用Flexsim仿真技术分析了S公司的生产物流系统,新项目的投产对车间生产物流是一个新的挑战,通过对其生产物流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评估了目前车间的生产物流现状。
通过仿真方法对生产物流进行模拟,可以更加直观地描述生产物流的现状,通过流程分析、布局优化对S公司车间的生产物流进行了改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Flexsim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 company production logistics system. The new project put into production on the workshop makes it a new challenge for production logistics. Throug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logistics, asse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workshop production logistics. Through the simulation method for simulating production logistics, it can be more intuitive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logistics. Through process analysis, layout optimization to improve the S company workshop production logistics, it has ob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关键词:生产物流;Flexsim;仿真优化Key words: production logistics;Flexsim;simulating optimization中图分类号:TH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78-040 引言生产物流通常是指:当原材料或外部加工件等投入生产之后,通过下料、发料、输送到各个加工工位和存储处,作为在制品,从某一个生产单元流入另外一个生产单元,根据规定的生产工艺来加工并储存,使用特定的运输工具从某一个生产点加工后又流转到另一个生产点,可以看作不间断连续的生产物料的流转过程。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FlexSim是一种基于离散事件仿真(DES)的软件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仿真实验中。
本文将以FlexSim为工具,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案例,探讨仿真在生产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二、实验背景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决定对其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在优化前,该公司的生产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线上的瓶颈、物料运输不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决定采用FlexSim进行仿真实验。
三、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仿真模拟,找出瓶颈环节,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通过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四、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生产数据,包括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的生产速度、运输时间、物料需求量等。
2. 建立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FlexSim建立生产流程的仿真模型。
模型中包括各个生产环节、物料运输通道等。
3.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置,如生产速度、运输时间等。
4. 运行仿真:运行模型,观察生产流程的运行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5. 数据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生产流程中的瓶颈环节,并找出问题所在。
6. 优化方案提出:根据瓶颈环节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如增加设备数量、调整生产速度等。
7. 优化效果验证:对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仿真验证,观察优化后的生产流程运行情况,并比较优化前后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生产流程中存在一个瓶颈环节,即某一设备的生产速度过慢,导致整个生产线的运行效率下降。
通过调整该设备的生产速度,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增加运输通道的数量,减少物料运输时间,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
六、优化方案与实施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 增加设备数量:通过增加设备数量,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减少生产时间。
2. 调整生产速度: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设备的生产速度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整个生产流程的需求。
基于Flexsim的生产线仿真及优化作者:***来源:《机电信息》2020年第21期摘要: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概念及作用,并以电子式定时器产品装配线为例,从生产系统可视化角度出发,运用工业工程思想对生产线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生产工艺流程程序得出基础信息,利用可视化仿真软件建立模型,对生产线运行状况进行模拟仿真,并展望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今后生产制造业中的应用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生产线优化;工业工程1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概念及作用1.1 仿真的概念仿真在生成数值和逻辑模型的基础上,模拟真实世界的问题,并用计算机模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不同的方案。
对于高风险或不可能实际测试的复杂问题,计算机仿真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来帮助解决问题以及分析和评价不同的选择。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使计算机仿真软件计算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通过整合优化算法,计算机仿真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决定最佳的组合。
在计算机仿真中常见的优化算法有禁忌搜索、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和遗传算法等。
1.2 计算机仿真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制造企业结构日益复杂,生产线是一个大型的离散的动态系统,对于复杂性、快节奏和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生产管理者谨慎考虑每一个决策问题并预测每一个决策所造成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是凭借以往老的经验或感觉来判断,显然可能出现许多疏漏,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而计算机仿真技术则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从而成为生产管理者的得力助手。
决策者可以通过电脑模拟现实的结果,得出方案或设计的可行性,从而做出合理的决定。
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于企业在提高效率、缩短研究开发周期、保证安全、节约开支、提高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利用仿真技术能够对企业生产系统进行分析、检验、判断,最终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而对于企业来说,利用仿真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模型来测试各种方案,就可以避免进行物理试验所需要投入的大量资金,减少了设计研发成本。
实验一 流水作业线的仿真1. 实验目的熟悉Flexsim 建模步骤;学习逻辑系统的建模方法;学习查看Flexsim 的仿真结果。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深刻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
2. 实验内容有如下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工件运输,对其各道工序流程进行建模。
该加工系统的流程与相关参数如下:1. 两种工件L_a 、L_b ,分别以正态分布(10,2)和均匀分布(20,10)min 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_in2. 由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
不合格的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3. L_a 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1队列中等待;L_b 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2队列中等待;4. L_a 在机器M1上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5,1)min ,加工后的工件为L_a2;L_b 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min ,加工后的工件叫做L_b2;5. 一个L_a2和一个L_b2在机器Massm 上装配成L_product ,需时为正态分布(5,1)min ,然后离开系统。
6. 如装配机器忙则L_a2在队列Q_out1中等待;L_b2在队列Q_out2中等待; 建立上述流水作业线仿真模型。
连续仿真一个月的系统运行情况。
3. 实验步骤(1)打开Flexsim 3.0,新建一个Model ;(2)拖动Library 界面上的各种实体单元到Orthographic 界面上,按照图1.1所示布置;(3)定义系统各实体间的流程逻辑;M2 M1 Q_out2 Massm(4)定义系统和各种实体的参数;(5)设定运行时间,调节时间比例;(6)编译;(7)运行模型;(7)查看仿真结果,分析设备利用情况;(8)改变这个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配置(改变机器数量、或者更换不同生产能力的机器等),查看结果变化情况。
4.思考题(1)什么单元的哪些参数可以有效反映系统生产能力平衡状况?(2)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的运行结果。
Flexsim论文:Flexsim 焊装生产线系统仿真生产线优化【中文摘要】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系统仿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利用仿真软件对生产线生产状况进行建模,从而得到生产线优化方案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利用Flexsim软件对某客车企业焊装生产线进行仿真,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达到了较好的优化效果。
本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阐述了该技术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然后具体介绍了离散仿真系统原理,并对仿真软件Flexsim的功能及特点做了说明,此外本文还做了如下工作:首先在掌握系统仿真理论的基础上,对某客车企业焊装生产线进行现场调研,收集仿真所需数据及生产线布局等资料;在掌握数据后,建立生产线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Flexsim软件建立生产线仿真模型;正确设置仿真模型参数,使仿真模型尽量真实的反应出该焊装生产线的现场作业情况,运行仿真模型;经过对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后,发现了该生产线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方案的优劣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符合该企业焊装生产线生产现状的改良方案,并在选定方案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并将优化方案重新仿真,验证其可行...【英文摘要】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m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the system simulation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Using simulation software modeling of production line production status, thereby get production linemethod of optimization scheme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also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is paper using on a bus Flexsim software simulation, enterprise assembling-welding line for its existing problem propose optimization solution and achiev...【关键词】Flexsim 焊装生产线系统仿真生产线优化【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同时提供论文写作定制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Flexsinm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掌握Flexsim 软件的基本用法,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运用Flexsim 进行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深刻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
在学会运用Flexsim 进行几个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分析,完成一定的探究过程,更好地将Flexsim 软件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为基础将更好地在物流中心的设计与运作方面进行统筹计划。
其中包括:✓ 掌握离散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 掌握Flexsim 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实体的参数设置等。
✓ 掌握分析流程,建立模型的方法。
✓ 掌握模型运行的基本统计分析方法。
✓ 统计对象的选择和模型运行过程中被选择对象统计数据的输出和分析。
✓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感受仿真的情境。
✓ 通过实际建立仿真模型认识仿真的基本概念、感受仿真的情境。
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flexsim4.0软件平台,来仿真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系统,不考虑其流程间的工件运输,对其各道工序流程进行建模。
建立一个如下描述的流水加工生产线系统:M2 M1 Q_out2 Massm两种工件L_a、L_b,分别以正态分布(10,2)和均匀分布(20,10)min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首先进入队列Q_in由操作工人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min。
不合格的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送往后续加工工序,合格率为95%;L_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1队列中等待;L_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_m2队列中等待;L_a在机器M1上加工时间为均匀分布(5,1)min,加工后的工件为L_a2;L_b 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为正态分布(8,1)min,加工后的工件叫做L_b2;一个L_a2和一个L_b2在机器Massm上装配成L_product,需时为正态分布(5,1)min,然后离开系统。
如装配机器忙则L_a2在队列Q_out1中等待;L_b2在队列Q_out2中等待;并且让该系统运行一个月,直到流水线中的某个生产资料暂存区达到了其最大容量,则系统停滞加工。
Logistics Sci-Tech 2019.3收稿日期:2018-10-26作者简介:刘仁前(1993-),男,江苏兴化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产运作和供应链管理;周溪召(1964-),男,浙江宁波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系统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物流技术•文章编号:1002-3100(2019)03-0056-05物流科技2019年第3期Logistics Sci-Tech No.3,2019摘要:汽车零部件包装是汽车产业一个重要的分支,包装作业的效率不仅影响零部件企业自身效益和口碑,还会影响到整个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效率,进而关系到零部件能否保质保量送到总装车间装配流水线。
研究了苏州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一个包装车间的业务流程,分析其中的问题,根据实际场地限制,提出考虑现场各方条件限制的改进措施,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和先进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包装流水线能提高包装作业效率、提高问题件的处理效率、减少场内物流线路的交叉,降低事故发生率。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包装;模拟仿真;Flexsim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Abstract:Automobile parts packaging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The efficiency of packaging operation not only affects the benefit and reputation of the automobile parts enterprises,but also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automo -bile parts supply chain,and further relates to whether the parts can be delivered to assembly line of assembly workshop with high quality and quantity.This paper studies the business process of a packaging workshop of an automotive parts enterprise in Suzhou,analyzes the problems,puts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improve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e constraints,and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cement of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through simul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packaging assembly line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ackaging operation and raise the efficiency of processing problem parts,reduce the crossover of logistics routes,reduce the accident transmission rate and improve safety.Key words:automobile parts;packaging;simulation;Flexsim 0引言每辆汽车都会用到数万个零件,零部件的供应及其管理直接影响整条产业链,迄今为止汽车仍然是大规模生产的民用产品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目录一.引言 (2)二. 课程设计内容 (3)三. 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中各环节的截图 (5)3.1模型建立 (5)3.2 主要参数设置 (5)3.2.1 发生器的参数设置 (5)3.2.2 暂存区的参数设置 (6)3.2.3 操作工人的参数设置 (7)3.2.4 传送员的参数设置 (8)3.2.5 处理器的参数设置 (9)3.2.6 合成器的参数设置 (11)3.3 系统运行 (11)3.4 统计数据 (12)四.系统优化 (13)五.总结 (14)一.引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多产品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通过对多产品离散型流水作业线系统进行仿真模拟,根据下述系统描述和系统参数,应用Flexsim 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并运行,查看仿真结果,分析各种设备的利用情况,发现加工系统中的生产能力不平衡问题,然后改变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配置(改变机器数量或者更换不同生产能力的机器),查看结果的变化情况,确定系统设备的最优配置。
二. 课程设计内容系统描述与系统参数:(1)一个流水加工生产线,不考虑其流程间的空间运输。
(2)有三类工件A,B,C分别以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三角分布的时间间隔进入系统,A进入队列Q1,B进入队列Q2,C进入队列Q3等待检验。
(按学号最后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对B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2分钟,操作工人labor3对C进行检验,每件检验用时3.5分钟。
(4)不合格的工件废弃,离开系统;合格的工件送往后续加工工序,A的合格率为65%,B的合格率为95%,C的合格率为85%,(5)工件A送往机器M1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4队列中等待;B送往机器M2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5队列中等待。
C送往机器M3加工,如需等待,则在Q6队列中等待。
(6)A在机器M1上的加工时间;B在机器M2上的加工时间,C在机器M3上的加工时间,按照下表对应进行。
(学号首位数对应的仿真参数设置按照下表进行)(7)一个A、一个B和一个C在机器M4上装配成产品,需时为正态分布(5,1)分钟,装配完成后离开系统。
flexsim仿真案例FlexSim仿真案例。
在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
而仿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流程优化、决策支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FlexSim作为一款领先的仿真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领域、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建模和分析能力。
下面我们以一个生产线优化的案例来介绍FlexSim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生产线存在着生产效率低、物料运输不畅、生产排程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提升生产线的效率和优化生产排程,该企业决定引入FlexSim仿真技术进行优化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生产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和数据采集,包括生产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物料的运输路径和时间、人员的工作效率等。
然后,利用FlexSim软件建立生产线的仿真模型,将实际情况转化为数字化的模型,包括生产设备、物料运输系统、人员工作流程等。
通过对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包括生产效率、瓶颈节点、物料堆积情况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对模型的调整和优化来改善生产线的运行情况。
比如,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设备的排布和布局,优化物料的运输路径,改进生产排程等方式来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在FlexSim软件中,我们可以对模型进行多次仿真运行,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效果,选择最优的方案进行实际应用。
通过FlexSim仿真技术的应用,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成功优化了生产线的布局和排程,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同时,仿真技术还帮助企业预测了可能出现的生产风险,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FlexSim作为一款领先的仿真软件,在生产线优化、物流规划、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
通过灵活的建模和仿真分析,企业可以快速找到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工业工程一班姓名:石洋洋学号:201007702234 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1.实验报告2.提交Flexsim的仿真图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1实验目的Flexsim是一个基于Windows的,面向对象的仿真环境,用于建立离散事件流程过程。
Flexsim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有效工具。
Flexsim 能一次进行多套方案的仿真实验。
这些方案能自动进行,其结果存放在报告、图表里,这样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丰富的预定义和自定义的行为指示器,像用处、生产量、研制周期、费用等来分析每一个情节。
同时很容易的把结果输出到象微软的Word、Excel等大众应用软件里。
另外,Flexsim具有强力的商务图表功能,海图(Charts)、饼图、直线图表和3D文书能尽情地表现模型的信息,需要的结果可以随时取得。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flexsim软件的以下相关内容:●如何建立一个简单布局●如何连接端口来安排临时实体的路径●如何在Flexsim实体中输入数据和细节●如何编译模型●如何操纵动画演示●如何查看每个Flexsim实体的简单统计数据我们通过学习了解flexsim软件,并使用flexsim软件对实际的生产物流建立模型进行仿真运行。
从而对其物流过程,加工工序流程进行分析,改进,从而得出合理的运营管理生产。
1.2实验要求(1)认识Flexsim 仿真软件的基本概念; (2)根据示例建立简单的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3)通过Flexsim 仿真模型理解物流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 1.2.1实验2.多产品单阶段制造系统仿真与分析某工厂加工三种类型产品的过程。
这三类产品分别从工厂其它车间到达该车间。
这个车间有三台机床,每台机床可以加工一种特定的产品类型。
一旦产品在相应的机床上完成加工,所有产品都必须送到一个公用的检验台进行质量检测。
基于Flexsim和虚拟现实的汽车混装生产线系统及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提要: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Flexsim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汽车混装生产线系统,并进行仿真研究。
该系统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生产线模块、虚拟现实模块和数据库模块。
通过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生产线系统的效率、优化各项参数,并为生产线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策略。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自动化生产线将逐渐成为制造业的主流。
而在自动生产线上,汽车混装生产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产方式。
汽车混装生产线可以同时生产多种型号的汽车,最大程度减少生产线停机时间,提高生产线利用率。
为了能够高效的管理和调度汽车混装生产线,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模拟和优化。
而传统的生产线仿真方式主要采用MATLAB、C++等编程语言进行建模,复杂且不易管理。
现如今,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线仿真的真实感和可视化效果,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生产线仿真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资源和物资成本,同时提高生产线管理的效率。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设计一种基于Flexsim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汽车混装生产线系统,并进行仿真研究。
该系统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1.生产线模块:对汽车混装生产线进行建模,确定生产线的结构和参数,采集生产数据;2.虚拟现实模块:针对生产线进行建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生产线的仿真和可视化展示;3.数据库模块:将生产线参数、生产数据等信息录入数据库,便于实现生产计划和调度等工作。
通过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评估生产线系统的效率、优化各项参数,并为生产线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生产线模型,包括生产线结构和参数的确定;2.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和Flexsim仿真技术的结合,实现生产线的可视化和仿真;3.对生产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评估生产线效率,优化各项参数;4.采用数据库对生产数据、生产参数等信息进行管理,为生产计划和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Flexsim的混流装配线投产顺序的仿真一.问题陈述1.混流装配线投产顺序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基于定单的多品种、小批量混流生产模式被企业广泛采用。
混流生产线中不同种产品的投产顺序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
装配线平衡就是在工艺条件的约束下,按装配线节拍将所有装配工序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个工位(工作站)的负荷量尽量充足和均衡。
混合装配线必须解决两个独立而且紧密相关的问题:流水线的平衡和产品排序问题。
混合型装配线由于要在同一条线上装配不同品种的制品, 所以必然就会有按什么顺序装配为好的问题。
在决定投产顺序时,主要采用以下两种评价标准:①使最大延迟时间最短。
按交货时间从早到迟的顺序安排投产可以使最大延迟时间最短;而在交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最大延迟时间是相同的,此时按加工时间由小到大的顺序安排投产可以使总延迟时间最短。
②保持各种零部件的消耗率基本平衡。
不同种产品在生产装配时需要的零部件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连续地投入一种相同的产品,这样会造成供应零部件的各工作中心或者子装配线的产量或运送量的负荷不均, 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使生产线各种零部件的在单位时间使用量(使用速度)应尽可能保持相当。
生产线的设计和平衡问题是生产中的长期决策问题,而投产排序决策是一个短期的决策问题。
投产顺序决定混流装配线的生产效率,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生产过程。
如果确定投产排序计划后先进行试生产,这样会加大成本。
因此需要采用仿真的方法预先对投产排序计划运行分析,节约成本。
2.基于Flexsim 的混流投产排序计划仿真Flexsim 是一套新开发的离散系统仿真软件,具有很多优点。
它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模型对象来满足用户自己的要求。
下面利用Flexsim 对不同种产品的投产顺序进行仿真, 通过仿真, 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 指导实际生产。
3.案例以某厂发动动机总成装配线为例, 进行建模。
该发动机装配生产线根据市场需要生产A、B、C、D 四种型号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