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在高职学校新课程改革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高职高专《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中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电气自动化以及通信工程等专业中具有工程实践性很强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
针对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入门难的特点, 分析目前高职高专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从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1引言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不仅要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还要对学生在学习理论上要联系实际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要提出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2传统《数字电子技术》教学的弊端《数字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以课本为依托,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上比较抽象,理论知识性很强,在学习上就感觉相当的枯燥。
而很多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很好,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很容易就产生厌学的现象。
传统教学一般都是“黑板+粉笔”,老师讲解,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演示,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教师教学的内容没有展现的生动,故而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就严重的影响教学。
职业教育则强调以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为原则,重点在培养操作技能上,而现有的教材上仍然存在一些理论推导上复杂、公式应用的很少且难记、知识系统性上的注重。
同时,缺乏本学科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及应用实例的引入,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3.1教学内容的改革电子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也会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不断更新。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使用实时的适合高职高专教学实际的教材,与时俱进,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以免出现在教材中详细介绍的分析方法、芯片在实际中已经不再使用的尴尬现象。
摘 要 数字电子技术是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电路、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还要具备灵活应用知识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
通过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关键词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8-0087-03Exploration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in th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also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iscipline. Students not only need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digital logic circuit, basic circuit, the basic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 but also they need to have the exi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to practice innovation. By combin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blended online teaching mode, optimizing teaching design,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quality.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blended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混合式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电子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在高职学校中,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有较大的影响。
为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传统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为主,理论知识占主导地位。
教师通过板书、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点,而学生则通过听讲、记笔记等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缺陷:1. 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实践方面缺乏引导和支持。
学生只能通过课堂上的简单实验或课外的小项目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操作,缺乏真正的实践能力锻炼。
2. 缺乏针对性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是针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忽视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
因此,学生对于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这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无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板书乏味,讲解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都难以激发出来。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探索和实践:1. 强化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应该充分强化实践操作的训练。
课堂教学应与实验教学结合,加强实践操作的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实验项目,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学生主导式教学学生主导式教学是针对学生自身差异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分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选题,自己进行学习计划和学习路径的制定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
趣味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动画、游戏等方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4. 项目式教学模式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将与专业实际应用相关的项目引进到课程中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数字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遵。
奠:兰薹凰高职院校徵字电子技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钱颖(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商耍]面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生质,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于段、考核方式等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一对其进行了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极|生,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捌87-11i意的教学效果。
漾键词]数字电子教朱;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徵字电子授才§是电子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具备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是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基础。
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陈旧、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W-I i g.与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与高职院校要培养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符。
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是必要的。
一、修改课程标准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线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首先应对课程内容的选择{i潍作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在我校开展本门课的教学改革时,实践性教学环节占50%左右。
二、整合教学内容高职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定位上主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顺到和实际生活、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编写教材时,我们把课程内容整合为五5"I I X央,分别是逻辑基础模块、逻辑门电路模块、组合逻辑电路模块、时序逻辑电路模块和综合电路模块。
其中,综合电路模块贯穿了前几模块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巩固前几模块所学知识,又能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这些模块涵盖了数字电路的主要内容,同时贯穿以职业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工作任务为职业知识的载体,尽可能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在各个任务中,强调了工作任务和知识点的联系,工作任务和实际应用的联系,工作任务和职!12技能的联系。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针对传统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等,教育界提出了许多改革探索方案,努力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数字电子技术属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学生必须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应当注重实验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可以通过将模拟实验与数字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电路的作用原理和调试、维修技能。
其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注重理论教学。
理论知识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应当注重课程中班、实验室,个人学习三方面的结合。
理论教学应重在理解和掌握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以及基本技能等方面,同时强调电子电路的创新思维。
再者,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注重创新教学。
以项目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挑战难题,开拓思路,培养科学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例如,将数字模拟技术、VHDL设计技术等纳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更紧贴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
还有,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带领与管理。
教师必须热情投入到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探索中,通过教学控制、实验设计、思考问题、提出疑问等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或参与志愿服务有关数字电子技术的内容的组织,扩大学生实践经验。
最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
现代高科技手段可以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教学动画、多媒体教学、在线平台学习等方式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综上所述,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势在必行。
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并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资源整合,方可使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步入更加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浅谈高职电子类基础课程实验改革【摘要】分析了高职基础课程尤其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认知的实验在专业目标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基础课程的实验教材、实验设备、实验项目设计、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因素是推动实验改革的切入点,是实现培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课程实验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完善高等教育层次、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种教育方法。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在快速的调整,作为高职电子类专业基础的《电子产品认知》《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课程在教学内容、实验方式也都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实验中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设计能力,并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实训,为实现“应用型”“技能型”的培养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课程实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专业基础课大多数安排在第一学年授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从事电子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作为之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基础课中的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操作性,可以从入学初期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欲望;同时,与其他课程的实验类似,基础课实验也具有很强的验证性、实践性,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及应用,进一步加强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专业基础课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研究的对象,还可以通过实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进行验证,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推动理论教学的开展,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了解常规仪器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应用场合,为在此之后的专业课实验、实训、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负责的工作作风;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作灵感,在发现-思考-总结过程中提高研究能力,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电气和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浅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罗列了项目驱动的模块教学内容,以及每个模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在课程资源,课程考核方面作了改革。
关键词:理念和思路;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和手段《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电气和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特别是在职业院校中,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更应凸显,本文针对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我校该课程的教改推行,就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下: 1改变教学理念和思路传统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一直沿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
教师按照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模式讲授,最多再在数码箱上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针对教材内容和实际应用联系不够,职业岗位技能没有得到真正提高等问题,我们提出的思路是: 1自编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材,把课程所需的知识点融进实际任务中,以任务引领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教、学、做、验、仿融为一体。
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4改变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课程成绩的评定由学生的作品、平时的表现、知识点考核、职业技能等多方面组成。
2优化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以数字逻辑基础模块、逻辑门电路模块、组合逻辑电路模块、时序逻辑电路模块、综合模块为基本内容展开学习,这些模块涵盖了数电的主要内容,并自行设计贴近实际又主要涵盖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职业知识的载体,尽可能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在各个任务中,强调了工作任务和知识点的联系,工作任务和实际应用的联系,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的联系。
具体内容安排如右上表: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我们根据具体内容的特点,由课堂教学为主的;由制作实物任务驱动的;由在数码箱上验证任务知识点的;由通过EWB软件仿真综合任务的,真正把教、学、做、验、仿融到了整个教学中。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高职数字电子技术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建立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革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考核评价《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对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模式进行改革。
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突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走访烟台周边地区的电子公司,雇佣企业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人员,与在企业一线的毕业生进行交流等方式,深入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调查,并与企业生产一线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形成了“理论讲授+基础实验操作+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拓展性设计+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掌握数电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学习。
充分利用所讲授的实例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改变了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学生自己做,主动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同时参与的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比喻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讲授、练习与辅导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着重讲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思路,通过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与学生一起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及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子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其陈旧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本文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教师应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一、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注重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当前教学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要以技术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中心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上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系统性,更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从应用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去掉陈旧过时、不实用的内容。
1.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教学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等电子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数字应用电路制作与调试的技能;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和今后可能从事的行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不再进行烦锁的集成电路的内部分析和数学推导,也就是说,注重外部逻辑功能的描述、分析和应用。
例如在时序逻辑电路章节中,在介绍了计数器、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后,直接介绍了集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功能表和使用,并没有讨论它们的内部逻辑电路。
在组合逻辑电路等中规模集成电路中,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电路作为计算机、通信、控制等领域的重要基础知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知识点繁杂、难以理解、缺乏实践操作等,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对数字电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明确 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改革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将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电子设计比赛、实验室实践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问题导向、项目驱动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和在线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五、教学手段的优化 为了提高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还需要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更新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提供更加完备的实践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可以建立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各类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效果的评价 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评价体系应该涵盖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数字电路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培养越发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数字电路》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对《数字电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二、课程目标的明确与优化《数字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具备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
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在设置目标时往往过于着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
课程目标应更加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增加实践环节、设计项目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字电路》的过程中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电路设计中,从而提升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还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项目、实验报告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还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可以通过增设创新设计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能够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具备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三、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和计算机组织等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在满足需求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需要结合最新的技术发展,增加新兴领域的知识内容。
可以增加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数字电路在通信、控制、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等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领域,使其对数字电路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数字电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丰富、知识点多,涉及到数字系统的原理、数字逻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和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探讨,分析当前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并探讨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问题1. 知识点繁杂、抽象难懂数字电路课程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抽象的逻辑关系和数学运算,对很多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消化。
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数字电路的学习兴趣不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2. 缺乏实际应用案例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内容大多停留在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阐述上,缺乏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入。
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影响了学生对数字电路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 培养方式单一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这种培养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教学内容更新,增加实际案例针对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内容繁杂、抽象难懂的问题,可以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数字电路在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字电路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改变教学方式,增强实践性针对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可以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增加一些实践性操作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数字电路的仿真软件或者实际的电子实验平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数字电路在高职学校的新课程改革摘要:数字电路是高职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强调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然后对常见的电路会进行分析和设计,熟练使用一些软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目前高职学校在数字电路授课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建议,希望可以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完善对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数字电路;高职;新课程;改革
一、对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在高职教学课程中,对数字电路课程进行改革的呼声比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该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如果不进行课程改革就会导致教学与实际脱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电路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程度越来越深,在一些知识的教学上需要结合其他课程进行说明,而传统的课程里对这方面的介绍比较少,只是在单纯地强调数字电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2.由于集成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书本上数字逻辑部件的设计和工艺已经进行了改进,数字电路的研究对象也着眼于数字系统的优化和大规模集成化设计,或者是对复杂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测试设计。
3.各种高质量的数字电路辅助设计工具不断涌现,如逻辑模拟、电路设计cad、开发系统等,使得数字电路的设计过程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一些原本复杂的环节变得简单,但是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da逻辑模拟、自动测试等新技术还没有进入各高校的数字电路课程,一些学校所用的教材主要内容还停留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二、加强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字电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点介绍的是各类器件的基本理论和功能块的应用,从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太多的理论会导致学生厌烦,缺乏学习的动力,也锻炼不出学生的能力。
所以应重点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育。
目前虽然我国各高职院校在数字电路实验的安排上不大相同,但实验课时的偏少确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对此,提出如下意见:
1.合理安排授课课时,增加实验的授课次数,严格控制实验质量,加大对实验效果的考核力度。
针对不同的课程阶段,提高重点知识的试验比例,最终达到理论为辅,实验为主的模式;
2.转变理念,将实验课的比重在教学组织、成绩评定等方面加大,逐步确定数字电路课程要以实验为主导;
3.积极设立和数字系统有密切联系的实验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数字电路课程改革的具体构想
1.对课程原有基础内容进行整合,将符合社会信息发展需要的内容编写教材。
如,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都采用mos和cmos工艺制造,因此,在授课中就要对这些方面的知识增加课时,详细地对
cmos电路的应用和分析进行讲解,对将要淘汰的集成电路适当缩减学时。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当今广泛应用的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的数字系统设计原则与设计思路。
3.提升学生系统概念学习的意识。
数字电路课程不是孤立的学科,在一些知识点上适当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可以加设《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
4.积极引进新技术的教学理念。
诸如故障检测、可测试设计、边界扫描技术等,由于各种数字电路的相关技术更新很快,教师在授课中就要有所体现,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形势,有助于学生的就业。
5.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着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课程安排在试验内容方面的设计过于陈旧,采用的实验方法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挥。
6.学生接触和了解新产品、新技术的机会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为了保证试验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实施,在现有基础电子试验室基础上,建立现代化eda试验室,引入一批数字化、可编程、设计性、系统型的试验,并对原有的试验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使试验教学由以往的辅助角色逐步转向独立的课程设置。
数字电路课程强调的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强化实际案例教学法和基于工作的具体试验教学法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在课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努力探索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庞前娟,唐晓辉,杨双.对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张艳丽.加强实践教学,实施教学创新:谈《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08.
(作者单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