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植物名录
- 格式:xls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8
在贵州种植什么药材贵州地处中国的亚热带和喀斯特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于种植多种药材。
以下是贵州常见的药材品种及其特点:1. 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传统的滋补药材,具有活血、补肝肾、益精血等功效。
贵州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何首乌的生长。
贵州的何首乌品质优良,被誉为“天下第一何首乌”。
2. 紫花地丁:紫花地丁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等作用。
贵州地区的气候湿润,适宜紫花地丁的生长和繁殖。
3. 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健脾利湿、利尿排浊等功效。
贵州地区的气候适宜,土壤富含有机质,非常适合薏苡仁的种植。
4. 苦参:苦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等作用。
贵州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苦参的生长和繁殖。
5.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补气养阴、提升免疫力等功效。
贵州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宜黄芪的生长。
6. 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经典的中草药材,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等作用。
贵州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壤适合川贝母的生长。
7. 桑叶:桑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降血糖、清热解毒等功效。
贵州地区的气候适中,土壤富含有机质,适宜桑叶的种植。
8. 鹿茸:鹿茸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滋补肾阳、壮阳补精等作用。
贵州地区的气候适宜,适合鹿茸的生长。
9. 灵芝:灵芝被誉为“仙草”,具有养心安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贵州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壤适宜灵芝的生长和繁殖。
10.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解毒退烧等作用。
贵州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壤适合金银花的种植。
贵州具有丰富的药材种植资源,上述只是其中常见的一部分。
而随着人们对中草药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药材品种也逐渐开始在贵州种植,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贵州的药材产业有望进一步壮大,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贵州苏铁属植物资源
邓朝义
【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贵州产野生苏铁属植物2种,它们是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 Lan et R.F.Zou和叉孢苏铁Cycas segmentifida D.Y.Wang et C.Y.Deng,两种苏铁植物均处于濒危状态.引入栽培的苏铁植物有6个种,其中以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和少刺苏铁Cycas miquelii Warburg栽培较多,主要作为园林植物,特别是苏铁的栽培,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总页数】5页(P86-90)
【作者】邓朝义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兴义,56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
【相关文献】
1.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种子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 [J], 钱长江;韦堂灵;李从瑞;陈志萍;姜金仲;杨朝雄
2.贵州望谟苏铁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研究 [J], 李慧;韦堂灵
3.论贵州野生苏铁属植物的保护价值及合理利用 [J], 邓朝义
4.云南省苏铁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建议 [J], 丁艳
5.苏铁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建议 [J], 龚丽莉;杨永琼;余志祥;彭泽宇;范曙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稀有濒危植物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及数量动态研究刘海燕;杨乃坤;李媛媛;洪江;邹天才【摘要】长柱红山茶(Camellia Iongistyla Chang ex F.A.Zeng et H.Zhou)是贵州特有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省金沙沟桫椤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950 ~ 1400 m的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中,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通过对长柱红山茶密集分布的两个典型样地(望乡坡A和方山B)采样调查,采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绘制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In(In))、生存率函数(Sn)进行生存分析研究,用动态指数(Vn、Vpi)和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种群发展动向.结果表明:长柱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总体上呈衰退型早期阶段,即中龄个体数量多、幼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曲线基本属于Deevey-Ⅰ型;生命表及其相关曲线分析显示,长柱红山茶种群有早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逐步衰退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发现,幼苗不足,自然更新困难,但仍有一定的恢复潜力,且A种群受环境影响较大,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时间序列分析表明,A、B两个种群的衰退现象是在最近的1~2个龄级时间内开始的,如果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未来4个龄级时间后,该物种原生种群将进入典型的衰退型年龄结构.因此,系统研究其种群特征及繁殖规律,并在加强就地保护的同时,采取人工繁育幼苗并种植回归原生境或引入相似生境中,通过栽培增加其种群数量和扩散能力,对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16(034)001【总页数】10页(P89-98)【关键词】长柱红山茶;种群特征;时间生命表;数量动态;特有植物【作者】刘海燕;杨乃坤;李媛媛;洪江;邹天才【作者单位】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贵阳中雄林业生态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贵阳550004;贵州省植物园,贵阳550004;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Q949.758.4种群动态调查是研究种群数量大小及其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生命表及生存动态指数分析是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和进行种群统计的重要工具[1],生命表的结构分析是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基础和前提[2],建立种群生命表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及其动态的核心内容[3]。
贵州大沙河濒危植物银杉实生播种繁育技术初探作者:龙莉高超杨瑞冯育才勾伟王尤来源:《种子科技》2022年第12期摘要:银杉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在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生态扶贫上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从银杉生物生态学特性出发,总结了贵州大沙河濒危植物银杉播种育苗前期准备和播种育苗技术要点,阐述了播种后管理等实生播种繁育技术,以期为贵州大沙河濒危植物银杉播种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大沙河;银杉;播种繁育文章编号:1005-2690(2022)12-01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79;S78 文献标志码:B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为松科(Pinaceae)银杉属(Cathaya Chun et Kuang)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受国家一级保护[1]。
银杉在第四纪冰川的袭击下几乎绝迹,目前仅零星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山地的部分山区中,在广西、湖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形成大娄山、越城岭、大瑶山和八面山等分布区[2]。
银杉资源量十分有限,即使在每个分布区银杉数量也较少,其在分布区内呈岛屿状间断分布,形成11个群落类型[3]。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孑遗植物,在植物分类、古生物、古气候、古地质和古生态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是需要优先开展保护的濒危植物[4]。
1980年贵州农学院林学系、贵州省林勘院、道真县林业局在贵州大沙河地区发现了稀有濒危树种银杉[5]。
与其他天然分布区相比,大沙河林区银杉种植数量较多、分布面较广、生长较快[6],因此科研及保护的价值较大。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松材线虫害及自身生物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7],再加上银杉分布狭窄,个体数量少,更新比较困难,难以扭转其濒危的处境。
基于此,应大批繁殖贵州大沙河濒危植物银杉。
银杉的无性繁殖极其困难,银杉实生播种繁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繁殖策略[8]。
目前关于银杉实生播种繁育技术鲜见报道。
文章对大沙河银杉实生播种繁育技术进行总结,以合理实施贵州大沙河濒危植物银杉繁育工作。
2021年3月第45卷第2期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Elition.)March2021Vol.45No.2doi:10.3969/j.issn.1000-2162.2021.02.014贵州被子植物新资料杨加文,何选泽,徐建,汤升虎,袁茂琴*(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4.)摘要:报道贵州省被子植物新纪录3种,即桂海木(Guihaiothamnus acaulis Lo.)假婆婆纳(Stimpsonia chamedryoides Wright cx A.Gray.)和洪氏半边莲(Lobelia hongiana Q. F.Wang&G.W.H u.).其中桂海木属(Guihaiothamnus.Lo)和假婆婆纳属(Stimpsonia Wright cx A.Gray.)为贵州新纪录属,分布区狭窄,资源量极少•凭证标本保存于贵州省植物园•关键词:被子植物;新纪录;桂海木属;假婆婆纳属;贵州中图分类号:Q9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2162(2021)02009504New additions to the angiosperm flora of Guizhou ProvinceYANG Jiawen,HE Xuanze,XU Jian,TANG Shenghu,YUAN Maoqin*(Guizhou Botanical Garden,Guiyang550004,China.)Abstract:Three spec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re reported in the present,paper as new records in Guizhou Province.They are Guihaiothamnus acaulis,Stimpsonia chamedryoides and Lobelia hongiana.Among them,Guihaiothamnus and Stimpsonia are newly recorded genus forGuizhouProvince.Theyare Monotypic Genus which have narrow distribution and sma l population.ThevoucherspecimensweredepositedinGuizhouBotanicalGarden.Keywords:angiosperm;new records;Guihaiothamnus;Stimpsonia;Guizhou在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与种质保存和贵州特有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研究项目的野外考察中,笔者对采集到的一些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通过查阅《贵州植物志》[-2]、《中国植物志》[35]、Flora of Chtna[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7-14],确定了采自从江县、黎平县的3种植物为贵州新纪录物种,即桂海木(Guihaiothamnus acaulis Lo)假婆婆纳{Stimpsonia chamedryoides Wright,ex A.Gray)和洪氏半边莲(.Lobelia hongiana Q. F.Wang&G.W.Hu),其中桂海木属(..Guihaiothamnus Lo)和假婆婆纳属(Stimpsonia Wright,ex A.Gray)为贵州首次纪录属,凭证标本保存在贵州省植物园,现对这些属、种予以描述报道.1茜草科(Rubiaceae)桂海木属Guihaiothamnus H.S.Lo,Bull.Bot.Res.,Harbin18(3):279(1998).收稿日期:2020-11-24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资助项目(2017FY100100);贵州特有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整理资料撰写项目(GZMC-ZJ20192164.);贵州科学院省级科研专项资金项目(黔科院科专合字[2019]7号)作者简介:杨加文(1983—),男,贵州独山人,贵州省植物园高级工程师,-mi:190191615@;*袁茂琴(通信作者),贵州省植物园高级工程师,E-mail:190121087@.96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5卷该属为矮小灌木;根木质,粗壮;主茎极短或近无茎,分枝1或2条,聚伞花序顶生,密花;花冠高脚碟状,管细长,喉部稍扩大,裂片5,旋转状排列;雄蕊5,生喉部,几无花丝,花药微伸出;花盘环状;子房2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细长,柱头2裂,裂片头状,伸出.果不开裂,稍肉质,球状,种子多数•其为单种属,我国特有;产于广西东北部⑷;属于贵州新纪录属,分布于从江县翠里乡翠里大山•桂海木(图1)Guihaiothamnus acaulis H.S.Lo,Bull.Bot.Res.,Harbin18(3):280(1998).该种为矮小灌木;茎极短或近无茎,分枝长3〜7cm,被短柔毛.叶纸质,阔倒卵形,聚伞花序顶生(或兼有腋生),密花;小苞片长1.5〜17mm,被短柔毛;花冠淡红色,长约2.2cm,外面无毛,里面被稀疏长柔毛,冠管纤细,基部直径约1mm,喉部扩大,直径3〜3.5mm,裂片5,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3mm,顶端圆;雄蕊5,花药狭卵形或披针形,长约2.5mm.果紫色,球形,直径约2.5mm,宿萼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2mm.花期4月份•其为中国特有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极危(CR)等级.植株矮小,花色艳丽,观赏性较强•对研究茜草科植物的演化与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其原有分布:广西东北部融水县大苗山,生于海拔180m处的荫蔽岩石上⑷.其贵州分布:从江县南部的翠里乡翠里大山•生于海拔750m的山体中部针叶阔叶混交林下的石上(如图1)种群数量极少.2020年5月3日,杨加文、何选泽(GZBGYJW6221)号•该地植被为典型的酸性土植被,乔木主要有木荷CSchima superba)、杨梅(Myia rubra)、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灌木主要有油茶(Camella o lifer a)、柃木(Eurya japonica)映山红(Rhododendron s/m s i)、檵木QLoropetalum chinense)A小果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 var.elliptica),草本主要为里白QHicriopteris glauca)和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占绝对优势•由于该地气候、土壤非常适宜杉木生长,因此,原生植被多被人工杉木林所替代,森林抚育、采伐等人为活动频繁,对桂海木的生境干扰严重•根据对分布点详细调查,种群株数小于50株,宜加强保护.桂海木该分布点的发现,为桂海木分布的北移提供了证据,使其在原分布地广西大苗山至贵州翠里大山的过渡区域有资源分布成为一种合理推论•(b)花(a)生境图1桂海木2报春花科(Primulaceae)假婆婆纳属Stimpsonia C.Wright ex A.Gray,Mem.Amer.Acad.Arts ser.2,6(2):401,in adnot. (1858).该属为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升•基生叶具柄,茎叶互生.花多数,单生于茎上部苞片状叶腋,花冠白色,高脚碟状有细柔毛,裂片5,在花蕾中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短,与花药近等长;花药近圆形,先端钝;子房球形,花柱短,长约达花冠筒中部•蒴果球形,5瓣开裂达基部•其分布于亚洲东部[5];为贵州新纪录属,分布于从江县翠里乡翠里大山、黎平县地坪乡弄相山•第2期杨加文,等:贵州被子植物新资料97假婆婆纳(图2)Stimpsonia chamaedryoides C.Wright exA.Gray,Mem.Amer.Acad.Arts ser.2•6(2):401•in adnot.(1858).该种为一年生草本,全体被多细胞腺毛.茎纤细,直立或上升,常多条簇生,高6〜18cm,不分枝或下部有少数纤细分枝.基生叶椭圆形至阔卵形,长8〜25mm,先端圆钝,基部圆形或稍呈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齿;叶柄与叶片等长或较短;茎叶互生,卵形至近圆形,位于茎下部的长可达15mm,向上渐次缩小成苞片状,具短柄或无柄,边缘齿较深且锐尖•花单生于茎上部苞片状的叶腋,成总状花序状;花梗长2〜8mm;花萼长约2mm,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线状长圆形,先端钝或稍锐尖;花冠白色,筒部长约2.5mm,喉部有细柔毛,裂片稍短于筒部,楔状倒卵形,顶端微凹;花药近圆形,长约0.3mm;花柱棒状,长约0.6mm,下部稍粗,先端钝.蒴果球形,直径约2.5mm,比宿存花萼短•花期4〜5月份;果期6〜7月份.其原有分布: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生于丘陵和低山草坡和林缘.垂直分布上限可达海拔1000m.日本亦有分布[5]•贵州分布:从江县翠里乡翠里大山,海拔665m;黎平县地坪乡弄相山,海拔716m(如图2).2020年5月3日,杨加文、何选泽(GZBGYJW6170)号.该种在从江、黎平两地均分布于寨旁的路边、田坎•林下无分布•主要有白茅(m p erata cyllndrlca)A糯米团(Gonostegia hit)、芒(Miscanthus sinensis)、圆叶节节菜(Rotala rotundifolia)、车前(Plantgo asiatica)、茅膏菜(Drosera peltata)等伴生.该种由于所处生境特殊,受人、畜活动影响较大.(a)生境(b)花图2假婆婆纳3桔梗科(Campanulaceae)半边莲属洪氏半边莲(图3)Lobelia hongiana Q.F.Wang&G.W.Hu,PhytoKeys95:30(2018).该种为多年生草本,茎平卧,有分枝,茎纤细,绿色或紫色,叶成两列,高达25cm或稍过之,下部有不定根.叶互生,无柄或有2mm的叶柄,叶片倒椭圆卵形,或倒披针形,单花腋生,花白色或略带紫色•花萼5或6,花冠裂片5,蒴果.原有分布:该种为2018年发表的新种,记载分布于广西桂林市临桂[11]•生于海拔140m的湿地[5].贵州分布:该种生于从江县翠里乡翠里大山村寨附近路旁潮湿处,海拔665m(如图3所示).2020年5月3日,杨加文、何选泽(GZBGYJW6178)号.该种与上述假婆婆纳生长于同一个地方,生境受人、畜活动影响较大,资源量极少•重要的伴生植物有白茅、糯米团、芒、圆叶节节菜、车前、狗牙根CCynodon dactylon)、老鹳草{Geranium albflorum)、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等.该种近似于半边莲(L.chinensisi Lour.)和琉球半边莲(新拟)L.loochooensis Koidz)•然而其叶倒椭圆卵形至倒披针形,叶缘波状或有锯齿,红绿色萼筒2.5〜3mm,花萼裂片5或6,短于萼筒,花冠白色或带紫色,蒴果倒圆锥形;可与后两者进行区别.Li等[5]认为,在洪氏半边莲模式产区的临近区域98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5卷的水田或湿地,极可能还有其分布,在翠里大山发现该种证明了Li等的推论是正确的;或许,它还有更多的栖息地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半边莲全草可入药,含有多种生物碱,在形态结构上,洪氏半边莲与其有相似性,故此可以进行洪氏半边莲的药理药性研究•(a)生境(b)花图3洪氏半边莲参考文献:[I]贵州植物编辑委员会•贵州植物志•第六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241244.[2]贵州植物编辑委员会•贵州植物志•第八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245.[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九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39.[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一卷•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22-223.[5]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七十三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45-148.[6]WU Z Y,RAVEN P H,HONG D Y,et al.Flora of China,Vol.19[M].Beijing:Science Press,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2011:554-562.[7]罗扬,邓伦秀•贵州维管束植物编目[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8]张娅,吴道伦,张华海,等.贵州种子植物新记录(W)[].种子,2016,35(11):60-61.[9]殷建强,李鹤,邓伦秀,等•9种贵州的新记录植物[].西部林业科学,2016,45(2):58-60,65.[10]杨成华,李鹤,陈志萍.10种贵州种子植物新记录[].西部林业科学,2017,46(1):1719,25.[II]陈菊艳,徐超然,安云虹,等•贵州8种植物的新记录[].种子,2018,37(10):68-70.[12]崔兴勇,杨焱冰,安明态,等.贵州植物分布新记录[]•种子,2019,38(3):64-66.[13]黄郎,安明态,崔兴勇,等.贵州植物分布新记录[].种子,2020,39(9):66-69.[14]袁茂琴,黄凤燕,李晓芳,等•贵州种子植物3新记录种[].贵州科学,2020,38(4):31-32.[15]LI ZZ,WEI N,LIU Y,et al.Lobelia hongiana(Campanulaceae),a new species from Guangxi,China[J].PhytoKeys,2018,95:27-36.(责任编辑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