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外国法制史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23.1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法制史

楔形文字法 ——是指古代两河流域居民使用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 ,因其法典用楔形文字

镌刻而得名 . 汉穆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最为完整的一部奴隶制成文法典, 它是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 穆拉比颁布的,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集大成者。

摩奴法典 ——是古印度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文献,涉及刑法、民法、诉讼等,内容比较广泛,是对婆罗门法的总结 和继承。它是由婆罗门教僧侣们根据吠陀经典和历来形成的习惯编制而成, 对后来古代印度及其毗邻地区影响很大。

法经 ——是婆罗六贵族的不同教派对于经书的论著, 涉及社会风俗习惯、 民事和刑事法规以及社会行为和关系的 准则,是婆罗门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种姓制度 ——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是雅利安人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四大种姓, 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不同种姓在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均不平等,在宗教和社会生活方面也 有严格区分。古代印度法律坚决维护这一制度,对印度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非再生人——是古印度法上的概念,各再生人相对,指首陀罗。因为他们地位最低下,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因而 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再生),而其他三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由于可以参加宗教活动,能经过入门式 而得到第二次生命,是“再生人”。

神明裁判 ——是指借助 “神” 的力量来考验被告人, 以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的原始审判方式, 盛行于一些古代奴 隶制国家和欧洲中世纪前期封建制国家。

印度法系——是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广大信仰印度教或佛教的国家和地区,

为本源 ,其法律制度形成了共同的特征和历史传统,即印度法系。

雅典宪法——是古希腊雅典城实行的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制度, 经历了数次重大立法改革得以实现, 因其内容相当 于近代以来的宪法而得名,是近代西方宪政制度的源流。

梭伦宪法 ——是指公元前 594 年雅典执政官梭伦所进行的立法 .内容包括颁布解负令 ,取消一切债务奴役制 ,按照 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等 .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 克里斯特尼改革——是指公元前 509 至 508 年间平民领袖克里斯特尼当选执政官, 在他执政时期制订过 “宪法”, 进行了几项重要改革。 其中主要有: 取消原有四个部落, 重新以地域标准划分为 10 个选区; 进一步推行民主政治, 此外还提高了民众大会的作用,制定了贝壳放逐法。

贝壳放逐法 ——是雅典在克里斯特尼改革后不久实行, 规定在公民大会上以投票方式, 指定放逐那些危害国家的 分子。表决时公民在贝壳或陶片上写下自己认为应当放逐的人名,投票数超过 6000 则被放逐国外,被放逐者中止 公民权,十年后方得返回。

十二表法 ——是古罗马最古老的立法文献 ,主要是习惯法的记载 ,涉及土地占有 ,债权 ,家庭,刑法和诉讼等各方面 ,为 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市民法 ——是罗马固有的、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是在罗马奴隶制经济不发达的初期形成的, 具有内容原始, 范围狭窄和注重形式主义等特点。

万民法 ——是市民法的对称。指罗马国家适用于外国人与外国人、外国人与罗马人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 具有简便灵活、不拘形式特点。

都尊以《摩奴法典》 为大成的印度法

古希腊法——是泛指存在于古代希腊世界所有的法律总称,

化较早,对临近地区和古罗马法律影响很大。 而不是希腊全境共同适用的法律制度。 古希腊法成文

人格权——是罗马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就是享有权利能力的资格, 它由自由权、 市民权、 家族权等三种身 份权构成。其中以自由权为最高,市民权次之,家族权再次之。

人格减等——在罗马法中, 要能在政治经济和家庭等方面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 成为一个享有完全人格的人, 必 须同时具备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三种身份权。如果三种身份权中有一种或两种丧失或发生变化,便成为人格不 完全的人,这在罗马法上称为〜

无夫权婚姻——是罗马帝国后半期的一种婚姻形式。 这种婚姻基本特点是夫妻形式上处于同等地位, 婚姻的条件 是双方同意,不拘泥于任何方式和礼仪,夫对妻无所谓夫权,财产上也实行夫妻财产分开制。

有夫权婚姻——是罗马早期实行的婚姻制度, 是男女双方按市民法的规定所发生的婚姻关系, 婚姻以家族的利益 为基础,以承祭祀和继血统为目的,涉及宗教和人事关系。

准契约 ——古代罗马债的发生原因之一, 是指当事人虽不缔结契约, 而与缔约发生同类的债务关系, 跟契约具有 同一效果。

私犯——是罗马法规定债的发生原因之一,属于违法加害于他人人身或财产行为,违犯者负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按照法学阶梯的规定,私犯有四种:窃盗、强盗、对物私犯、对人私犯。

准私犯 ——是罗马法规定的债的发生原因之一, 是类似私犯而在各种法定私犯以外的侵权行为, 包括法官的渎职 行为造成的损害,抛掷于公共道路上的物品致人损害以及堆置物或悬挂物危及行人安全的行为等等。

罗马裁判官法——是罗马国家高级官吏发布的告示、 命令等所构成的法律, 其中最主要的是以最高裁判官发布的 告示数量最多。它是依靠裁判官的审判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在很长时期内,裁判官的告示成为对法律的重要补充 和修正市民法的不足。

自然法思想——是罗马法学家承袭希腊思想家关于自然法的思想, 比安的解释, 它是以自然为基础, 来源于自然理性, 是生物间的规则, 而且适用于动物,如婚姻、养育子女等。

法定诉讼——罗马共和国初期较为盛行的古老而又原始的诉讼形式 委托他人代理 .诉讼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 ,陈述用一定的术语 ,配合固定的动作 ,并要携带争

讼物到庭

特别诉讼——是罗马帝国后期唯一通行的诉讼制度。 它是最高裁判官凭借其权力, 发布强制性命令采取特殊保护 的方法,而不按一般程序来进行审理。

国法大全 (又称“民法大全”、 “罗马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及死后编纂的四部法律汇 编的总称。它们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学阶梯》、《学说江纂》、《新律》。《民法大全》集罗马法之大成, 成为后世研究罗马法的基本依据。

罗马日耳曼法系 (又称大陆法系、 民法法系) ——是指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 融合日耳曼法, 以欧洲大陆国家法、 德为代表而发展起来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日耳曼法——是指公元 5 至 9 世纪西欧早期封建时期适用于日耳曼人的法律,它是日耳曼各部族在侵入西罗马 帝国,建立“蛮族”国家的过程中,在罗马法和正在形成中的基督教教会法的影响下,由原有氏族部落习惯逐渐发 展而成的。

委身制——是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教俗贵族兼并自由农民土地, 迫使他们逐渐失去人身自由的一种形式。 在当 时普遍混乱的条件下, 农民地位是极不稳定的, 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农民不得不投靠邻近的贵族或教会, 请求其“保 护”,条件是交出自己的土地,然后又作为份地领回来耕种,向“保护人”服劳役和尽种种义务。

采邑制——特恩权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国王的权利, 并导致了社会的混乱, 于是国王改变了以往无条件分封的做法, 将土地分为采邑,受封者在领取采邑时要向国王宣誓效忠,并履行特定的役务,继承土地时要重新举行封赠仪式, 这就是采邑制。采邑制避免了下级封臣的过度发展,有利于维护国王的权利。经过这样的分封过程,西欧形成了金 字塔状的封建等级关系。

蛮族法典 ——是日耳曼各部族建国以后,一方面为了便于适用,一方面也因为受到罗马的法典编纂传统的影响, 自公元 5 世纪末期开始,大多数王国都进行了习惯法成文化的工作,以原有习惯法为基础,编纂了成文法典。这类 法典统称“蛮族法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是《撒利克法典》。

对价制度 :对价是指缔约者之间因缔约行为而使一方得到利益他方遭受损失。 对价制度是英国契约法中的特有制 度,它是非正式契约成立的必要条件。

并进一步加以系统化而提出来的。 按照乌尔

是从万物本性中产生的, 不仅适用于全人类, .诉讼时双方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场 ,原则上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