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产生的影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产生的影响分析

【摘要】城市作为一个承载文化的地域容器,城市建筑则是体现地域文化的外在表征,可以说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是由里至外的全方位的,不同的地域文化作用下城市建筑呈现不同的风格和样式。城市建筑设计中也会不约而同地随着地域文化的改变而改变。在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城市建筑也作为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深深扎根其中,世代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审美观念。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家,城市建筑师们要想寻出一条中国城市建筑设计之路,必须研究和挖掘地域文化中的精髓。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建筑中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并归纳出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完美结合的设计原则,最后举例说明了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产生的实际影响和表现。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建筑;建筑风格

0.引言

城市建筑作为一种非抽象的、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建筑形式,往往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并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自成一套独具地域风格的建筑形式。而地域文化生活在同一片地域环境下的人们在悠久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沉淀下来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传统和精神文化传统,这种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文化模式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而城市建筑是由广大的劳动者设计和创建起来的物质文化,由于人们的思想行动和审美观念受到地域文化的左右,使得城市建筑也具有地域文化的表征[1]。而那些独具特色的、充满魅力的城市建筑必然是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所结合的,因为那样的城市建筑才具有人文情怀和审美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建筑中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并归纳出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完美结合的设计原则,最后举例说明了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产生的实际影响和表现。

1.城市建筑中地域文化的形成

城市建筑设计受到地域的地理地质特点和气候特点的影响,比如在高中地理选修四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与变化》提高北方陕甘宁地区的窑洞建筑,是根据黄土高原上的地形地质和气候特点设计的,云南西双版纳的吊脚楼建筑设计也根据的喀斯特地貌和闷热潮湿的特点设计的。在不同的地理地质气候特点的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当地的建筑设计就必须将人们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情等风俗考虑在内。比如在高中地理选修四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中提到广东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多雨,光照充足,高温潮湿,当地的建筑设计中着重防潮、遮阳、隔热、通风,从而形成了朴实自然、轻巧通透、淡雅明快的岭南建筑设计风格。城市建筑文化是很多建筑设计师为了突出自身的风格和特色而创造出来的文化。当今世界很多城市建筑雷同,在人们追求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时代,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结合是21世纪的必然要求。地域文化能够通过自身的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将其作用和表征在城市建筑中,使建筑设计有自身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人们色彩,可以让城市的面貌更加多姿多彩。

2.地域文化与城市建筑风格完美结合的设计原则

2.1延续历史传统,保留民族风情

建筑风格是在特定时期内根据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便显出具有独特风貌和特色的建筑。历史传统的建筑风格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蕴藏了丰富的人文信息。21世纪的城市建筑必须要以地域文化为先导,传承和延续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保留富有鲜明民族风情习惯,这样才能激起同于区域内人们共同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凝聚强大的城市文化的向心力。高中地理选修四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中提到城市的建筑和地域文化密切相关,以皖南地区的徽式建筑为例,皖南地区是指安徽境内长江以南地区,多为丘陵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闷热潮湿,徽州人好经商,因此这一地区的建筑因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人们的审美观

念的影响,在造型、装饰以及构造上呈现更多精致美感,尤其是在木雕、砖雕等雕刻艺术上造诣颇高。

2.2确保城市建筑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完整性

在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城市的建筑必须维护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因为地域文化是特色景观是城市个性的象征,是城市区域化文明发展中历史文明和传统民族文化的岑刘,因此确保城市建筑中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有利于城市建筑和文化发展的协调共进。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广西的吊脚楼、陕北的窑洞、福建客家的围屋等,这些都是体现城市建筑的丰富性、多样性的建筑,因此城市建筑设计必然要维护建筑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完整性为己任。

3.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中的表达

3.1苏州园林中的空间艺术

苏州园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富有汉代建筑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的建设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美的主题,在建筑构造中善于将有限的空间巧妙变换成无限的景致和风趣,以小巧玲珑、结构精美取胜,采用因地制宜的手法,通过借景、隔景、分景等设计方法将有限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设置成曲折多变、虚实相生的建筑艺术效果。在苏州园林的绿化设计中,巧妙运用假山丽水,移植花草树木,将江南文人的诗情画意情怀容如今园林山水设计中,创建出都市生活硝烟外的“城市山林建筑”。苏州园林是江苏苏州市最富有城市特色的建筑群落,素有“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称号,这些具有丰富历史渊源的景观使得城市具有独特的风貌进而个性[2]。为何苏州的园林建筑在中国园林艺术史上名垂千史?这当然与苏州的地域文化分不开。高中地理选修四《城市空间与形态变化》中提到苏州的园林人文旅游非常繁荣,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以南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最发达的苏锡常都市圈。苏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雨潮湿,水资源、物种资源丰富,使得当地人们形成了一种喜欢将山水特色融入进日常的居住环境中,便于怡情赏景、调节心情。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吴国建国时期就将苏州郊区的自然山水建造了风格华丽、规模宏大的姑苏台,因此苏州园林是最早的皇家园林,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寺观园林艺术发展起来,并逐渐融入了当地人信奉佛教的风俗习惯。而在苏州园林的影响下,苏州的城市民居、乡村民居、私家花园等都依据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在门前开辟小型庭院,养花植树、凿石设山。

3.2上海东方明珠的海派文化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位于上海市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该塔塔高468m,号称亚洲第三高塔。该建筑凸显出“明珠”的形意,采用高科技手段体现中国灿烂明珠的韵律,充分体现了上海派系建筑的鲜明特色,蕴含浓郁的人文气息。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将东方文化与现代高科技完美结合的建筑设计,在绿草茵茵的地面上将两个高低错落有致的球体从空中相串联,犹如两颗巨大的明珠一般,耀眼夺目,形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好画面。这项建筑与上海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上海地处长江的出海口,与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是长三角经济文化圈的中心,经济发展速度快,科学技术先进,上海拥有深厚的现代化城市发展经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又与江南水乡的吴越文化和各地的移民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在高中地理选修四《城乡发展与人居环境》中提高上海由于其高度的城市现代化,当地的建筑环境也体现了兼容并蓄、开放设计的特点,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东方明珠电视塔。

3.3中国石窟建筑色彩和传统纹样符号

建筑色彩是一种建筑上面的自然色彩表征,不同的地域能够孕育不同的自然环境和色彩现象,当然也会影响人们对审美价值观[3]。色彩概念经过人们的主观意念的加工后形成一种与人们生活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地域文化。在高中地理选修三《中国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