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大钊的社会学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275.88 KB
- 文档页数:4
李大钊的教育活动及其心理动力探析作者:刘群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年第06期【摘要】李大钊不仅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教育事业发展呕心沥血。
本文对李大钊的教育活动进行梳理,对其心理动力进行分析,以期激发社会大变革背景下的教师的爱国意识和教育责任感,从而激发教师的教育创造力。
【关键词】李大钊;教育活动;心理动力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0)06-0024-04“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写在《晨钟》上的格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面对满目疮痍的河山,李大钊决心勇担救国救民的责任,虽然他的思想由教育救国转向革命救国,但他对青年培养的责任感却一直没有减弱。
在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教授期间,李大钊通过图书馆工作、授课、演讲、发起或参加社团组织等方式对青年进行教育。
在此期间,他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对青年进行社会教育。
通过这些跳动的文字,亦可见其教育活动的心理动力,这是李大钊留给当代教师的宝贵财富。
本文对其教育活动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心理动力进行了分析。
一、李大钊的教育活动(一)图书馆工作1918年1月至1922年12月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刚到北大图书馆时,面临的情况是:藏书少,阅览条件差,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
为改善这种状况,李大钊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图书馆教育的探索。
在扩大藏书量方面,除购置图书外,他发出征求寄存图书的公告,收集各办公室阅览过的报纸,多次把自己的藏书捐给图书馆。
1918年10月,北大图书馆搬进了红楼新址,阅览环境得以改善,据《北京大学日刊》记载,扩充后的图书馆设有二十一个书库和六个阅览室。
在借阅规则方面,从数则《图书馆主任公告》中可见李大钊制定的一系列新借阅规则,以达到:“各处图书可以循回转置,流通阅览,俾收最大最普之效用,以利研究而惠学子。
”[1]在工作中,李大钊形成了自己对图书馆教育功能的认识:旧教授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新的教授法是教师还列出参考书供学生在教科书和讲堂以外自学。
李⼤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李⼤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刊登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个德国⼈说过,五⼗岁以下的⼈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他那名著《资本论》三卷,合计⼆千⼀百三⼗五页,其中第⼀卷是马⽒⽣存时刊⾏的,第⼆、第三两卷是马⽒死后他的朋友昂格思替他刊⾏的。
这第⼀卷和⼆、三两卷中间,难免有些冲突⽭盾的地⽅,马⽒的书本来难解,添上这⼀层越发难解了。
加以他的遗著未曾刊⾏的还有很多,拚上半⽣的⼯夫来研究马克思,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他反复陈述的主张得个要领,究不能算是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我平素对于马⽒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
但⾃俄国⾰命以来,“马克思主义”⼏有风靡世界的势⼦,德奥匈诸国的社会⾰命相继⽽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
“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变动,惹动了世⼈的注意,⾃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
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九⼀⼋年马克思诞⽣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
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吾信这也不是绝⽆裨益的事。
万⼀因为作者的知能谫陋,有误解马⽒学说的地⽅,亲爱的读者肯赐以指正,那是作者所最希望的。
(⼆)我于评述“马克思主义”以前,先把“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占若何的地位,略说⼀说。
由经济思想史上观察经济学的派别,可分为三⼤系,就是个⼈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与⼈道主义经济学。
个⼈主义经济学,也可以叫作资本主义经济学。
三系中以此为最古。
著《原富》的亚丹·斯密(Adam Smith)是这⼀系的⿐祖。
亚丹·斯密以下,若马查⼠(Malthus)、李嘉图(Ricardo)、杰慕⼠·穆勒(James Mill)等,都属于这⼀系。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一)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他那名著《资本论》三卷,合计两千一百三十五页,其中第一卷是马氏生存时刊行的,第二、第三卷是马氏死后他的朋友昂格思替他刊行的。
这第一卷和第二、三两卷中间,难免有些冲突矛盾的地方,马氏的书本来难解,添上这一层越发难解了。
加以他的遗著未曾刊行的还有很多,拼上半生的工夫来研究马克思,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他反复陈述的主张得个要领,究不能算是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我平素对于马氏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
但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
“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若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误解。
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而自一九一八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
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吾信这也不是绝无裨益的事。
万一因为作者的知能谫陋,有误解马氏学说的地方,亲爱的读者肯赐以指正,那是作者所最希望的。
(二)我于评述“马克思主义”以前,先把“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占若何的地位,略说一说。
由经济思想史上观察经济学的派别,可分为三大系,就是个人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人道主义经济学。
个人主义经济学,也可以叫作资本主义经济学。
三系中以此为最古。
著《原富》的亚丹·斯密(Adam Smith)是这一系的鼻祖。
亚丹·斯密以下,若马查士(Malthus)、李嘉图(Ricardo)、杰慕士·穆勒(James Mill)等,都属于这一系。
把这一系的经济学发挥光大,就成了正系的经济学,普通称为正统学派。
李大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哲学动态》在2012年第2期刊出的文章《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进程看,高语罕是开启者和杰出代表,艾思奇等人则是继起者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各在自己的时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这种观点还值得进一步商榷。
我认为,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方面早于高语罕,其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研究贡献以及影响力较之他人也甚为突出,可以说,李大钊乃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
《高语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驱》一文认为,高语罕撰写的三本书信体著作(如1921年的《白话书信》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零突破。
然而,早在1919年,李大钊在著名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在1920年,李大钊又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中具体阐述了唯物史观在史学上的绝大贡献。
首先,李大钊论述了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分为三部分:“社会组织进化论”是关于过去的理论;“资本主义的经济论”是关于现在的理论;“社会主义运动论”是关于将来的理论。
李大钊强调,不能离开唯物史观去考察他的社会主义,因为“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亦根据“资本阶级与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2]的思想进行了立论。
这些论述表明,李大钊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唯物史观的重要地位。
其次,李大钊概要论述了唯物史观的两大要点:“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
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3]这一论述比较科学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
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
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学习,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在校期间,他深受其老师、后为辛亥革命烈士白雅雨的影响,“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后,因愤恨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统治,于1913年冬,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当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并担任总会的文牍干事,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篇慷慨激昂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对国内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1916年5月,他提前中止了学业,怀着“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激情,为创造一个新的“青春之中华”的事业,启程回国,到了上海。
同年7月,卖国贼袁世凯死后不久,李大钊应汤化龙、孙洪伊的邀请,到北京办报,担任《晨钟报》的总编辑。
他在报上连续撰写了10多篇文章,揭露军阀、官僚、政客的罪恶行径,引起了掌握该报实权的“宪法研究会”政客们的不满。
为了坚持真理,他断然辞职。
又担任《宪法公言》杂志的撰稿人。
在《甲寅日刊》上,他发表了诸如《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许多篇反对军阀统治和封建文化的文章,“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7月,“张勋复辟”帝制,李大钊避走上海。
不久,张勋被赶下台,他又于11月返京。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后还兼任经济学教授。
他到北大后,很快就参加了由陈独秀主办的、成为当时新文化旗帜的刊物《新青年》编辑部的工作。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他在1918年下半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社会学复习资料1、社会学的含义?P2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侧重社会为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社会科学,我们把这个代表的观点称为“社会运行论”。
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问题,即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P2社会和人,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结构,即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人就是社会中的主体,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社会的人。
3、中国社会学界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P8(1)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①严复: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郑杭生: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②李大钊、瞿秋白: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③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①孙本文: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②龙冠海: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③杨心恒: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
④庞树奇: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
(3)第三种观点,代表性意见:①“剩余说”②“学群说”③“调查说”④“问题说”⑤“未定说”4、社会学的功能?P15(1)认识和改造社会(2)促进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5.西方社会学的创立的社会学家及主要观点?P20(1)代表人物:孔德(被称为“社会学之父”)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主要观点:他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前者强调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
后者强调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他认为社会发展表现为人类的体质、道德、知识和政治的进步。
(2)代表人物:斯宾塞(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之父)代表作品:《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等。
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作者:祖丽米热·祖农来源:《时代报告》2012年第12期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他的历史地位是无法代替。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伟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珍贵的财富。
关键词:李大钊;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049-01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以及宣传李大钊是热情歌颂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伟大意义的第一人。
他在1918年所写下的几篇论文中提到,即已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
李大钊提出十月革命是劳工人民的伟大成果,是庶民的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同时也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
从5月5日到11月11日,在短短的半年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表了五种论著,其中包括:马克思的《劳动与资本》,考茨基的《马氏资本论释义》、河上肇的《马克思唯物史观》等。
除专栏外,《晨报》副刊还用一定篇幅发表了一些革命领袖(马克思、列宁、李卜克内西等)的传记和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在激烈的都斗争里进行的,如大家所知,在1919年“问题”和“主义”的讨论中,李大钊起了重大作用。
李大钊肩负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唯物史观是李大钊要研究和宣传的重点。
所以说,这是与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理解以及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的理解有关。
李大钊完全的明白了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论的中关键作用和价值。
无论是阶级斗争,无论是无产阶级专政,无论是社会主义,离开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是无法存在和发展的。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者:范秀晖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3年第11期[摘要]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从日本归国来到北京居住的十余年间,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筹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突出贡献,在西城区的居住地正是他从事这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的最好历史见证。
本文从李大钊在北京西城居住期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方式途径、主要内容、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等五个方面作了分析。
[关键词]李大钊;西城居住;传播马克思主义;贡献及启示[作者简介]范秀晖,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北京 100000。
[课题]本文系2022年北京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编号:2022DXDY004。
[中图分类号] B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11-0018-09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16年5月从日本归国后来到北京。
在居住北京的十余年间,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热情赞颂宣扬俄国十月革命,率先研究宣傳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播火者”。
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一)国际背景: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李大钊等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欧美转向苏俄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
一战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更加白热化,德国作为新起的资本主义大国,与法、英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残酷的战争使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一片颓废,社会经济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各国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
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曾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极大希望的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社会学社会学(sociology)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或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社会学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演变,不仅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独特的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为一门包含众多分支、具有独立知识结构的社会科学。
“社会学”在语源学上的意义是关于社会的学问,由拉丁文societas(社会)或socius(社会中的个人)和logos(词、学说、学问)两个部分组成。
绝大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A.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据考察,这部共6卷至1842年才出齐的著作,从第1卷(1830)至第3卷(1835年9月)没有出现过社会学这个词,使用的都是“社会物理学”这个术语。
因此,根据第3、4两卷发表的时间间隔推算,“‘社会学’这个名词,大概是1835~1838年之间用的”(见陈序经:《社会学的起源》第1~2页;岭南大学,1949;孙本文:《当代中国社会学》第1页,商务印书馆,1948)。
也有个别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学这个术语是由比利时社会统计学家L.A.凯特莱于1835年首先提出的。
但即使持此种看法的社会学家也承认,是孔德把这一术语运用到学科中去的。
关于孔德创造社会学一词来代替他以前使用的社会物理学的原因,学术界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针对C.H.de圣西门的,因为孔德十分傲慢自负,以为社会学这门新学科是他发现的,所以要用自己创造的社会学来代替圣西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使用的社会物理学来命名这门学科。
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针对凯特莱的,因为在孔德看来,社会物理学这一术语已被这位比利时社会统计学家所“窃用”,所以要创造一个新名词来代替它。
这两种解释孰是孰非,除了具有考据意义之外,于学科的实质意义不大。
重要的是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一术语的实质和目的,仍和使用社会物理学一样,都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过去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一)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他那名著“资本论”三卷,合计二千一百三十五页,其中第一卷是马氏生存时刊行的,第二第三两卷是马氏死后他的朋友昂格思替他刊行的。
这第一卷和二三两卷中间,难免有些冲突矛盾的地方,马氏的书本来难解,添上这一层越发难解了。
加以他的遗著未曾刊行的还有很多,拚上半生的工夫来研究马克思,也不过仅能就他已刊的著书中,把他反复陈述的主张得个要领,究不能算是完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我平素对于马氏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
但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
“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惹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
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而自一九一八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
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吾信这也不是绝无裨益的事。
万一因为作者的知能浅陋,有误解马氏学说的地方,亲爱的读者肯赐以指正,那是作者所最希望的。
(二)我于评述“马克思主义”以前,先把“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占若何的地位,略说一说。
由经济思想史上观察经济学的派别,可分为三大系,就是个人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人道主义经济学。
个人主义经济学,也可以叫作资本主义经济学。
三系中以此为最古。
著“原富”的亚丹斯密(Adam Smith)是这一系的鼻祖。
亚丹斯密以下,若马查士(Malthus)、李嘉图(Ricardo)、杰慕士·穆勒(James Mill)等,都属于这一系。
把这一系的经济学发挥光大,就成了正系的经济学,普通称为正统学派。
2021.3翻开历史的画卷,回望历史的长河,无数革命先辈怀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彪炳千古的壮丽篇章。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整整100年艰难曲折而光辉灿烂的历程。
提起这个经历百年锤炼的大党,首先就会想起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李大钊同志的革命思想、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1997年8月16日,凝聚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李大钊同志深切缅怀和敬仰之情的李大钊纪念馆,在李大钊同志的故乡河北省乐亭县落成开馆,成为弘扬李大钊同志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阵地。
纪念馆馆名由江泽民同志题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冀东老同志代表李葆华、李运昌、张明远、于明涛等出席了落成开馆仪式。
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对李大钊纪念馆的落成开馆表示了热烈祝贺,向前来参加仪式的李大钊亲属和冀东老同志表示了亲切问候。
李大钊纪念馆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8656平方米。
纪念馆的设计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和现代建筑理念于一体,由黑、白、灰三大色系组成,朴素、简明、庄重、大方,体现了李大钊质朴谦和的人格风范(图一)。
李大钊纪念馆既是李大钊生平业绩的展览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既是李大钊及其精神的研究中心,又是独特的旅游景区。
唱响红色旋律弘扬大钊精神全方位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丁志民(李大钊纪念馆,河北乐亭063600)唱响红色旋律弘扬大钊精神全方位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1.3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图二),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少年成长和婚后居住过的地方。
读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黄睿10350099阅读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上)让我获益匪浅,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剖析得简明易懂,不愧是大家手笔。
读了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经济组织一经改造,一切精神上的现象都跟着改造。
但是我觉得他忽略了政治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们对主流政治文化的接纳程度、对现存政治制度的认可度、对现任政府的信任度等政治心理和政治信念,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他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的接纳和信任度,他们的经济活动是否遵纪守法,又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接受政治文化的社会主体必然会接受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并将自己的各种经济活动纳入国家的政策、法规的约束之下,自觉维护经济秩序。
如果民众对主流政治文化的认可度较低或不认可,那么他们对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也不容易接受,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受到冲击,经济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经济混乱将不可避免。
历史背景:李大钊这篇文章写于五四运动之后,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
“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惹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
我们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
主要内容我觉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2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三部分以及独特的唯物史观;3传统的唯物史观-以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并且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它;4详细介绍了马克思独特的唯物史观:其一是说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的构造;其二是说生产力与社会组织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力一有变动,社会组织必须随着他变动。
阅读这篇文章,我赞同的地方很多,反对的地方也不少。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读书报告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研究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篇文章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
李大钊作为“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不仅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部分,根据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标准来评判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
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物史观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阶级斗争与互助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等,李大钊都做出了自己的论证,反映了其思想的敏锐闪光之处,显示了其特有的理性。
并在最后提出“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
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
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表达了对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期望。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第四部分中提到:“历史的唯物论者观察社会现象,以经济现象最为重要,因为历史上物质的要件中,变化最甚的,算是经济现象。
故经济的要件是历史上唯一的物质的要件。
自己不能变化的,也不能使别的现象变化。
其他一切非经济的物质的要件,如人种的要件、地理的要件等等,本来变化很少,因之及于社会现象的影响也很小,但于他那最少的变化围内,多少也能与人类社会的行程以影响。
在原始未开化时代的社会,人类所用的劳作工具,极其粗笨,几乎完全受制于自然。
而在新发现的地方,向来没有什么意味的地理特征,也成了非常重大的条件。
所以历史的唯物论者,于那些经济以外的一切物质的条件,也认他于人类社会有意义,有影响。
不过因为他的影响甚微,而且随着人类的进化日益减退,结局只把他们看作经济的要件的支流罢了。
第37卷第6期 2011年11月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 Xuzho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_37.No.6
NOV..2011
五四时期李大钊对英国学术思想的研究 张 华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关键词] 李大钊;英国学术;中国现代学术史;五四时期 [摘要] 五四时期是一个学术开放的时代。李大钊在早期新文化运动中广泛研究和吸收包括英国学 术思想在内的西方学术思想,形成富有特色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转变为马克思主 义者以后,李大钊在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过程中不仅仍然重视介绍英国的学术思想,而且对英国学术 思想展开研究,吸收了其积极成果,从而对创建中国现代学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李大钊是五四时期介绍 和研究英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先驱之一。 [中图分类号] K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425(2011)06-0070-05
李大钊是革命家、思想家,也是学识渊博的著 名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宏富,贯通古今中外,涉及 众多的学科领域。作为五四时期的著名学者,李 大钊在接受中国传统学术影响的同时,也深受西 学的影响。本文拟探寻李大钊学术思想的西学渊 源,揭示英国学术思想对李大钊的影响。 近代以降,英国的学术研究以繁荣昌盛著称 于世,英国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剧作 家,其精神产品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所以,中国有志于救国救民的先进知 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关注英国学术思想, 李大钊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努力吸收和 借鉴英国思想家的学术成果而建构自己的早期思 想体系。 李大钊在其早期哲学体系中,推崇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拜伦的学术成就,认为“诗人拜轮,放浪 不羁,时人诋之,谓于来世必当酷受地狱之苦。 ……以余观之,现世有现世之乐,来世有来世之 乐。现世有现世之青春,来世有来世之青春。” 无独有偶,在五四时期,鲁迅也特别推崇拜伦的学 术成就,他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认为拜伦诗 有“摩罗诗力”亦即“伟美强力”_2 之特点。在五 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所以特别推崇英 国人文主义思想,是因为在许多人心目中,“英国 文学在当时并不是一种学术或一个学科,而是一 种新的思想意识形态”,它可以为中国的社会变 革提供“文化上的解释”,“甚至是社会斗争的武 器”_3 J。所以,李大钊、鲁迅等从改造中国社会出 发,高度赞扬拜伦重独立爱自由、关注人生的人道 主义精神。李大钊注重西方文学的发展,引进西 方文学的思想,还在于他认为文学同其他学科一 样能够“发育人文助进群化之事业”,文学虽是 “精神的方面的事业”,但皆为人类社会之所需。 他举英国来予以说明,说英国国民“虽沉溺于功 利主义,而优美之精神,一旦如逢春之花灿烂以 发”,其华丽则如沙士比亚、汉弥尔顿、华兹华斯、 考利、拜伦、卡莱尔、麦考莱等,人才辈出 J。李
冀东学刊扭年第期李大【
钊研究
李大钊同志思主义者,中国赞共严一个中国最早的马克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精
神财富李大钊同志的著作从多个方面研究探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正如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以后以李大钊同志
为
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了一场问题”与主义”的大论战李大钊同志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来批判以胡适为代表的改良主义思潮他指出,问题”与主义
”
的社会学思想谈李大钊同志的社会学思
想谈李大钊社会学传入,尸!叫以后部分学者除了从理论上研究探讨之外还带领部分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社会调查当时的这些比会调查主要是对于城市或农村中卜层市民农民生活等情况调查,以达到他们门光向下的目的月标是考察旧社会的坏处现德莫克拉西的新社会”.齐行珍他们的长远……以)如实王爱臣是不可分离的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
要研究
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
宣传理想的主义”他还强调,主义是解决问题的尺度没有主义的指导,也不会使要解决的问题成
为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那么具体的社会问题
但是,扰在这些进步学者积极寻求革命的真理用进步的社会学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时一些落后的甚至反动的观点也同时传入中国胡适就是从理论到方法上彻底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观点并且把这种观点强加给中国人民当时池的这种观点在中国的学术界起了不小的作用,扰乱了一部分学者就永远也不会得到解决李大钊同志说:我们惟有一面认定我们的主义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为实际的运动;一面宣传我们的主义,使社会上多数人都能用他
作材料作工具,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间
题”李大钊认为,经济组织没有改造以
前一切问题丝毫不能解决中国社会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造,只有来一个根本的解
决才能有把所有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
望;并且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与阶级斗
争相结合,形成工人运动这样才能求得根本问题的解决在《再论问题与主义》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同志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思想针锋相对地批驳了胡适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这次论战的实质是在中国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的社会学道路应如何走以后,在《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一文中,李大钊同志也明确指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的指导意义,他将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与中国的社会革命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就是本着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目标向下的宗旨,李大钊同志对当时中国工人农民的劳动生活等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写出了《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劳动教育问题》《北京市民应该要求的新生活》《上海的童工问题》等一系列政论文章,关注城市市民的劳动教育等问题这些文章,都是在他做了周密的实地调查之后,用翔实的资料写出来的在《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中,经过调查分析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工人不如骡马”在《劳动教育问题》中,他指出资本家的罪恶的实质在于剥夺了工人的受教教育权“那知道那些资本家夺去劳工社会精神修养的工夫,这种暴虐,这种罪恶,却比掠夺他们的资财更是可怕,更是可恶!”李大钊同志对于那些特殊工人—童工更是分外关注在他教授社会学课程的时候,他就对儿童问题非常热心1924年他到苏联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时,顺便亲自考察了革命后苏联儿童的生活情况当他看到苏联儿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幸福成长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同时也为中国儿童的悲惨遭遇不平,为此,他写下了(上海的童工问题》,寄回国内以期引起国内有关人士的注意文中他用翔实的资料,分析指出童工制度
的罪恶和上海童工遭受的非人的待遇并
呼吁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同资本家作斗争
在关注市民工人的生活劳动教育等
问题的同时,李大钊同志也同样关注着农
民的生活劳动等问题他不仅在北方关
怀
指导了一系列的农民运动而且写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中国农民困苦的生活现状,指
导农民运动的发展在
《土地与农民》
一
文中,他指出农民中最多数最困苦的阶级便是自耕农与佃农同时,他也论述了农
民特别是贫农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
用号召革命同志到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李大钊同志说:革命的
青年同志们应该结合起来到乡村去帮助
这一般农民改善他们的组织反抗他们所受的压迫,……中国浩大的农民群众,女汗
果能够组织起来参加国民革命,中国国民革命的成功就不远了”毛泽东同志曾
把此文编入《农民问题丛刊》作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指导中国的农民革
命在《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一文中
,
李大钊同志表现出了对农民白发组织的极
大关心和热情他指出红枪会运动是农
民自发的武装白卫的组织这个现象可
以证明中国的农民已经在那里觉
醒起
来”但是他又指出由于农民的狭隘落后的思想意识他们往往会受到军阀犷I的利诱与剿杀因此他呼吁农村工作者及
进步青年一定要引导农民,为他们指明前
进的方向这是李大钊的社会学思想
在农
民问题农民运动问题上的成功运用为我们以后用社会学的思想方法研究解决农
村问题作出了贡献19人口问题,现在已经成了全球关注的
伺题这个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早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的学者就对人
口
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不过,他们得出的结论却是落
后的甚至是反动的,即人l丁
问题可以通过成争来解决这种观点其实是将英国人卜J学家马尔萨斯的观点改头换而抛出来的其实质是为发动战争者辫护李大钊同志写了《战争与人口》一文对这种反动此点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池认为战争不仅不能解决人口问题反而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夫人口过庶,固当求解决之道,而以战争以解决之,乃无异于堕胎自杀也观于近日交战国之面包问题日益危迫足知饥懂之来逼,全为战争之所赐”接着他又从当时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4个方面揭露了马氏学说的不正确性并且指出,余维今日战争之真因刁;庄人满乏食乃在贪与惰之根性未除……恰贪与惰实为万恶之原”这样,他对当时关于战争与人口的反动观点进行了鲜明的批判,使人们认识至」战争的本质及及门问题的根源这是池运用马克以找义社会学观点来解决人口问题的典范在文章的最后,大钊同志又指出了马l兀学说的部分合理性“余虽对于马说有所非难然并不抹煞其说于经济学上之价值象其说以为警戊使人益知奋进,以谋文明之发)陇”当然在这篇文章中大钊同志的某些观点与我们当前的人口政策有出入,这是历史的原因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大钊同志透过现象看书质决不人云亦云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这也是一个社会学者最应该具有的素质四妇女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学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本世纪初,当社会学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妇女问题就作为一个较为鲜明的社会问题而为我国的社会学家所瞩目大钊同志于1920年7月,曾在女子高等师范朝阳大学等校讲授“女权运动史”“社会学”等课程1920年前后,他教学期间写下了《战后之妇人问题》《废娟问题》《现代的女权运动》等直
接谈及妇女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充分肯定了妇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
用力主妇女参政议政,揭露封建的娟妓
制度对于妇女身心健康的侵害中国由于过去受封建思想的长期束溥对于妇女的歧视和压制是很严重的针对这种情况,大钊同志指出,妇女应该同男子一样参政议政,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时,对于战后世界妇女的状况
以及
可能出现的问题,李大钊也作了相应的研
究他从战后妇女过剩,女工与男l的关
系以及劳工的母亲的问题等方面研究指
出,由于妇女相对过剩,就会出现女〔与男工争夺劳动机会的问题在此,他强
调:“男女工人间有了结合,定能于阶级斗争添一层力量”{色希望我们巾国的妇女们能够行动起来珍视自己的权利争取白己的地位与解放在《废娟问题》一文中,大钊同志从人权及法律的角度,提出必须废除姐妓“社会上有了娟妓,大失妇女在社会上人
格的尊产,…中国妇女解放的运动第
一应该把这妇女界最大的耻辱革除,不使
他再留一点痕迹”同时,他还从几
个方
面提出了解决娟妓问题的办法在《现代的女权运动》一文中,李大钊同志从女权运功的历史以至女权运动的现状加以分析,指出:(下转0S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