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多芬《热情奏鸣曲》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贝多芬《热情奏鸣曲》

摘要:这首《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的天才所获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是一首举世闻名,众人皆知的伟大作品。它是贝多芬中期奏鸣曲中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以精湛的创作手法表达了人们英勇的革命意志,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世界人民的热爱。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音乐形象热情

贝多芬的第二十三号奏鸣曲,f小调。Op.57,作于1804—1806年间,其《热情》的标题由出版商根据其作充满激情,第一和第三乐章如暴风雨般有万钧之势而命名。《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最天才之作,是一首举世闻名,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最伟大作品之一,它的主观情绪与贝多芬的个性特点及其吻合,这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巨著兼收并蓄了高度奋发的热情,十分热烈紧张的内容,发出了贝多芬深长而热情的呼喊,反映了贝多芬对时代的感触和认识。

1801至1814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旺盛时期,也是他的创作中期,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而这首《热情奏鸣曲》是他中期创作中的杰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更完美的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与形式,它不仅是内在的感情狂澜和选材的紧凑使人震惊,而且是那些最富于表情的音乐手法把全部汹涌的因素完全以简明的形式展现给世人,是值得赞叹的。《热情奏鸣曲》以其生动而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了19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对封建、反对束缚的英雄面貌。它所表现的深刻悲剧性、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在其以前的作品中是罕见的。列宁曾特别喜爱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他被音乐所内在的魅力倾倒。为它顽强的精神鼓舞,称赞它“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贝多芬本人对这首作品也非常喜爱,他的学生曾经问他关于《热情奏鸣曲》的内容如何诠释时,他回答道“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表达了一种人们征服大自然,无畏艰险的力量,而《热情奏鸣曲》也正是表达了这一点,它有丰富的哲理性,发人深思。

这首乐曲是献给他的崇拜者弗朗茨伯爵的,全曲共分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激情澎湃,富有哲理性,下面我们就逐一地进行分析。

第一乐章!

这一乐章呈示部的发展具有阴晦、悲剧性的特点,它交织着最高度的热情与内心的苦恼,具有英雄性的抒情特点,表现了贝多芬思绪起伏和内心的意志,乐章所表现的热情达到了极度紧张的状态。这一主题在宣泄贝多芬内心压抑的同时也表明了对他阳光生活的渴望。乐章的主题由两个互相连结又充满矛盾的动机所组成。前一个动机感觉很压抑、沉闷,后一个主题又表现的积极,渴望。第一个动机中f小调的三和弦及第二个动机中的有生命力的敲击的音调,他们的形态因素互相矛盾,鲜明对照,有力的获得了乐章音乐戏剧性的形成,是整个乐章的基

础所在。主题音乐紧张性较强,又暗含一种不屈服的精神。让我们不禁想起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中连续的类似于“命运”的敲门声,在咄咄逼人的紧张感背后暗藏着不屈的英雄气概。副主题的表现就轻松了些,是和谐优美的音乐,仿佛给人们展现一幅美丽生活的画卷,并激发人们争取幸福的斗志,音乐形象坚定而充满信心,副主题的音乐在节奏、音调方面与主要主题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音乐能从更深的层面展现贝多芬内心的彷徨与斗争。

这一乐章展开部的音乐雄壮而坚定,呈示部的所有主题性格都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发挥,使矛盾体现的更加尖锐。这里有澎湃的热情,也有宏大的斗争。音乐形象变的更加强大。展开部的高潮便是再现部的预告,它的动机材料渗入到再现部。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苦难坎坷的生活历程中,心灵仍充满活力,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此乐章是一首变奏曲,它沉思默想,深沉优美。这里用了淳朴的赞歌式主题,三个变奏之后,节奏逐渐活跃,暗示着正义的力量又凝聚起来并逐渐壮大。乐章自始至终充满了内在的善良和高尚的情趣。乐章的变奏主题是从第一乐章主要主题第二动机产生的,具有稳重、庄严气质。第一变奏以左右手交替的八分音符进行,低音的声部均在切分的步伐中体现;第二变奏由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为铺垫,平静流畅的进行,左手旋律清晰平稳地进行:第三乐章是最为出色的部分,它建立在三十二分音符的律动上,两手清晰奏出主题旋律,交替鸣奏,音乐形象慢慢清晰,像是沉思过后的明朗,活跃的节奏使庄严的气氛明亮,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憧憬,这一乐章体现了贝多芬内心的丰富,也体现了他乐观的一面。在这里他着重选用了古风的双重音变奏手法,音乐美妙又富有哲理性,给人们在苦闷生活的同时带来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第三乐章:

这个乐章是贝多芬在1804年夏天完成的,贝多芬和他学生在散步时口中一直哼着一个曲调,他对学生说:“这是我想到的一首奏鸣曲最后一个快板乐章的主题。”走进屋后,贝多芬连帽子也来不及脱就马上奔向钢琴弹奏这个崭新的乐章。就这样具有超凡脱俗的《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个力量充沛、势不可挡的白热化终曲乐章,也是最出色,最鲜明,最热烈的一部钢琴杰作。在这狂风掠境般的急速音中,交织着火焰般的激情、痛苦的悲怆感和摄人心魄的威力,几乎不停地持续着排山倒海般的影响,犹如烈马奔驰、风暴席卷,表现了时代潮流奔腾向前的气势。整个乐章的音乐又回到了第一乐章同一风格的斗争中,努力表现出渴望胜利的真挚情感。乐章是以极为发达的奏鸣曲式写成的,呈示部中暴风雨般的主要主题,急速奔腾的音阶式风格的乐句,表现了势不可挡的斗争场面。展开部的基础完全是建立在呈示部的基础上,并融入了一个全新的、节奏果断的新主题。再现部则在“命运”信号动机下弱奏引进,主要主题的再现表示了激烈斗争再度爆发。贝多芬在结构布局上打破了常规,将展开部与再现部进行反复演奏,这也证明了这两部分的关联及其重要性,

综上所述,《热情奏鸣曲》不仅仅是贝多芬的伟大创作,它也是整个人类精神与智慧的结晶之作。他在形式上表现了贝多芬创作手法的独特、自然与灵活。它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成熟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与不满。他成功的将“普罗米修斯的不安的灵魂”和体现刚强意志不屈服的强烈情感,理智地组织在古典式的、严整、纯洁的艺术形式里,罗曼罗兰曾称赞道“这是在花岗石的河道里的火焰般的巨流。”这首《热情奏鸣曲》不愧为最经典之作,他在鼓舞着人们不断前进,使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加坚强,更加振奋。

参考文献!

[1]《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郑兴三编著,2003年版

[2]《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剖析》邵义强编著,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