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护及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7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重症监护期间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本组所有患者入院后进入icu病房进行治疗和监护,由icu护士加强对患者的生命指标检测和护理工作,对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本组116例患者中,经过本院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82例,好转25例,9例死亡。
结论加强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实现良好的预后,值得在临床护理人员重视。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护理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临床疾病,造成颅脑外伤的原因一般包括有建筑施工、交通事故、暴力等。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损伤程度较重,患者的情况复杂,并发症多,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一般需要进行icu 急救处理。
护理是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支撑和关键部分,如何做好icu病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医疗人员值得注意的问题。
为了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重症监护期间的护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护理分析和总结,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之间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16例进行观察,本组患者中,男90例,女26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5岁,gcs评分为4-13分,平均为7分。
其中,脑挫裂伤48例,颅内血肿37例,脑干损伤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脑挫裂伤伴有颅内血肿12例,其他7例,其中合并其他器官组织损伤11例。
手术治疗60例,非手术治疗31例,气管切开10例,气管插管15例。
1.2方法1.2.1急救期护理及时的对患者口腔和气管内的分泌物及异物进行清除,保证呼吸道畅通;要求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取侧卧位,出现舌头后缀者需要帮助其拉出;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抽血化验、术前脱水、留置尿管和抗生素实验等;进行有效吸氧,氧流量为2-4l ∕min,持续吸氧3-7天,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可以给与高浓度吸氧;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使用吸痰机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确保无菌操作和吸痰操作正确,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怎样救治重症颅脑外伤病人张先生是一名上班族,在开车上班途中,由于遭遇了四车连撞的无妄之灾,头部受到了重击,瞬间失去意识,醒来之时,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护理人员告知他基本止血已经完成,稍后可能会进行手术,只需要遵循医护人员的医嘱,好好休息,隔一段时间就能痊愈。
张先生的事情只是一个索引,事实上,我国临床各类型外伤中,颅脑外伤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这和当前社会环境下,工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关联,各种高空作业、交通事故,都会导致相关事故发生率增加,也间接提高了医院收治颅脑外伤的人数。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重视颅脑外伤病人的针对性救治,从而保证患者能够转危为安。
1什么是颅脑外伤?颅脑外伤,顾名思义,就是在头颅位置出现的外伤,通常致病原因包含撞伤、跌伤、高空坠落等。
颅脑外伤如果细分,可以分成颅内组织损伤、颅骨损伤和软组织头皮损伤,但是在实际受伤案例中,常会出现三种损伤合并发生的现象。
如果是开放性颅脑外伤,可以通过伤口,令脑组织和外界相通,波及颅脑各个部分,严重程度各不相同。
鉴于脑组织生理功能极其特殊,因此也会相应提高颅脑外伤的死亡率,针对颅脑外伤的急救和治疗,对于患者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
2颅脑外伤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2.1 急性期精神障碍首先是意识障碍,该症状通常在闭合性脑外伤中较为常见,分析可能和颅腔中,脑组织出现较大幅度的旋转型移动息息相关。
若脑震荡程度较轻,通常会发生在出现外伤的30分钟内,若情况相对严重,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
另外也包括脑外伤后急性障碍,患者容易感到疲劳,神思困顿,或者出现行为冲动,或整个人处于谵妄状态。
2.2 后期精神障碍首先是脑外伤后综合征。
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头昏、头晕、头痛,伴有情绪较差、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等症状。
这种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持续几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迁延日久,久治不愈,很可能和患者自身心理素质以及社会因素相关。
其次是脑外伤后神经症。
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焦虑癔症,也会表现为痉挛、偏瘫、截瘫等病症,并基于心理因素,出现各种不良反应。
脑外伤重症患者的救治与观察:95例临床分析一、病例资料本报告共纳入95例脑外伤重症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34例;年龄分布为1075岁,平均年龄43.2岁。
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48例,高空坠落21例,摔伤15例,打击伤11例。
伤后就诊时间范围为0.524小时,平均就诊时间4.3小时。
二、救治策略1. 急救处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紧急评估,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症处理创伤出血、骨折等并发症。
2. 神经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颅CT或MRI检查,以评估脑部损伤程度和范围。
3.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取脱水、降颅压、激素治疗、抗感染等药物治疗。
其中,48例行脑室引流术,3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
4. 外科治疗:对于严重脑挫裂伤、脑挫裂合并脑内血肿、脑挫裂合并脑积水等患者,及时开展外科手术治疗。
5. 综合治疗:包括早期康复训练、心理干预、营养支持等。
三、观察要点1. 意识状态:持续监测患者意识状态,评估意识障碍程度,及时发现意识变化。
2. 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3. 颅内压:定期监测颅内压,观察有无增高趋势,及时采取措施。
4. 神经功能: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运动、感觉、言语、视觉等方面功能。
5. 并发症:警惕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结果1. 救治效果:经过积极救治,95例患者中,47例恢复正常生活,38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等,10例患者因伤势过重不幸离世。
2. 观察体会:在救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五、案例分享1. 案例一:患者男性,45岁,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受伤。
伤后就诊时间为3小时,头颅CT检查显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
立即行脑室引流术,并给予药物治疗。
经过1周治疗,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神经功能明显改善。
2. 案例二:患者女性,32岁,因高空坠落致头部受伤。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第二职工医院神经外科(037031)2012年2月22日收稿摘要:目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护理干预。
方法:对2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呼吸道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拍背、吸痰、充分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的患者,严格无菌消毒、隔离及预防感染。
尽早科学合理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患者病情稳定。
结果:26例患者中,经治疗其中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通过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及感染率。
关键词:颅脑外伤;呼吸道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176-02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护理干预姚俊兰*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严重创伤,发生率占全身各部位伤的10~20%。
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分泌物及呕吐物容易误吸附积于肺部,造成呼吸道阻塞,肺部感染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因此,加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8月~2008年11月,我院外神经外科收治的2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35岁,GCS3-4分者10例,GCS5-8分者16例。
气管插入5例,气管切开11例。
1.2方法:26例患者均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严格按照护理计划进行呼吸道护理干预。
2护理干预2.1病情观察。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密切观察呼吸道有无阻塞。
2.2观察意识改变是治疗的重要指标。
有典型“中间清醒”,表示有血肿压迫脑组织,需立即手术取出血肿;若受伤后昏迷并进行性加重,常表示严重脑挫裂或血肿形成速度很快;伤后一段时间突然躁动不安转入昏迷,常表示脑疝发生。
2.3生命体征观察。
应定时测量脉搏、血压、意识、体温;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判断,有呼吸困难及咳嗽反射;观察瞳孔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脑脊液生化监测以及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发生异常情况时采取相对措施。
重症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路径第1天(当日)根据病情如无手术指证者,予以吸氧,根据医嘱用脱水剂、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病情,每1~2小时巡视1次,交待年轻有文化的家属留下陪伴病人,做好必要的看护工作和一些日常生活照料,安慰家属,做好心理护理。
介绍本院脑外科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化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做好沟通,告知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让家属在必要时能及时与他们联系,解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第2天,病情未加重,做好卧位及翻身指导,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特殊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交代清楚。
指导并协助家属1~2小时为病人翻身1次,观察病人是否合并有颅中窝损伤,是否有脑脊液鼻漏,耳漏或耳鼻出血。
如有上述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平卧位头偏向脑脊液耳漏侧的卧位或抬高头部30°卧位,便于引流,维持此体位至停止漏液3~5日,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黏连而封闭漏口。
②密切观察引流量及颜色。
③保持局部清洁,每日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反复强调定要让液体自然流出,避免添、堵、掏等动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④避免颅内压骤升,交代家属如病人清醒后不可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⑤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
⑥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
⑦遵医嘱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第3天,讲解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的必要性,翻身拍背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功能锻炼的目的及必要性。
第4天,昏迷仍未清醒,观察是否出现应激性溃疡,如未出现,先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后准备留置胃管进行鼻饲,置胃管时注意方法,争取一次性成功。
即胃管置入15~25cm时,托起病人颈部,使下颔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部的弧度,使胃管顺利插入,不致因反复插管导致呼吸道不畅或插入时致呕吐窒息使颅内压力增加而加重病情。
分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对分级护理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并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前者行分级护理模式,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恢复良好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分级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减轻减少压疮的发生,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标签:重症监护室;重度颅脑损伤;分级护理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创伤性脑疾病,病情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随时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
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感觉丧失、意识缺失、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2]。
因此,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外,进行精心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
本次使用分级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了护理,效果较佳,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8例。
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4例。
实验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8.2±1.3)岁;11例颅内出血,10例硬膜下血肿,5例脑挫伤,8例硬膜外血肿。
对照组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2±1.5)岁;12例颅内出血,11例硬膜下血肿,6例脑挫伤,5例硬膜外血肿。
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值得比较。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定期清理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并及时更换床单;隔2~3h为患者翻身一次,勤按压受压部位等。
实验组给予分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项目包括控便能力、体形、神经性障碍、手术创伤等,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2)对于出现压疮风险可能性较小的患者,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注意保持动作轻柔;受压部位应垫上橡胶圈或海绵垫;叮嘱患者注意排粪便或尿,防止皮肤受污染。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护及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护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监护及护理方法。
结果本组58例患者治愈38例,好转17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17%;术后仅1例出现肺部感染,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预后差,因此临床严密监测、观察患者病情并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重症颅脑外伤;监测;护理疗效[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0616(2012)22-139-02guardianship and ca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wang?sujian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iping city, siping 136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guardianship and care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8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june 2008 todecember 2011 we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nursing. results in 58 patients, 38 cases were cured,17cases improved, 3 cases died , the mortality rate was 5.17%.there was only 1 cas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no other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have the features of severe illness,changes quickly and poor prognosis, so clos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conducting a comprehensive and meticulous care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duce mortality.[key words]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guardianship;care efficacy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重症患者病情凶险,复杂多变,因此致残致死率较高。
据报道我国由创伤而致命的患者中,有50%以上与颅脑外伤密切相关[1]。
因此提高重症颅脑外伤的救治水平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而严密的病情监测及全面细致的护理在提高临床救治水平中至关重要。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男39例,女19例,年龄19~72岁,平均(45.8±5.2)岁;其中交通事故27例,高处坠落18例,重物击打伤11例,其余2例;其中脑挫裂伤19例,硬膜下血肿16例,硬膜外血肿15例,脑内血肿5例,脑疝3例;患者受伤至就诊时间20 min~12 h,平均(5.2±0.3)h。
上述所有患者均经mri或头颅ct检查确诊。
1.2?治疗方法药物保守治疗患者采用常规脱水、抗感染、止血、降压治疗,应用药物包括甘露醇、皮质醇激素、血管扩张剂、b族维生素、自由基清除剂等,治疗4~5周;手术患者根据病情行开颅清创、血肿清除术(包括硬膜下血肿清除、硬膜外血肿清除、脑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2]。
1.3?疗效评定标准分为3级[3]。
治愈: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或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改善甚至恶化,导致死亡。
2?结果本组5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56例,药物保守治疗2例;结果治愈38例,占65.52%,好转17例,占29.31%,死亡3例,死亡率为5.17%;术后仅1例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讨论3.1?病情观察3.1.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准确监测及报告,是医师制定及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主要包括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及心率等。
本组患者均持续性监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同时要求护理人员24 h不间断监护患者的上述各项生命体征。
对于血压升高且呼吸深而慢者,应考虑是否为颅内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不稳者,应高度怀疑脑疝的发生,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抢救;体温反复者则可能发生了感染,应及时予以对症治疗。
3.1.2?意识状态观察?意识状态的变化是反映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痛觉刺激、对话、睁眼情况等方式判断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从而判断病情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如若发现患者由昏迷转为清醒后,再次出现昏迷,则提示颅脑外伤发生进展;如深度昏迷患者出现躲避动作、吞咽反射或意识较为清醒,则提示病情有所好转。
3.1.3?瞳孔改变观察?瞳孔的变化是意识障碍患者较为客观的指标,不易受他人的主观干扰[5]。
若发现患者双侧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射消失且眼球运动障碍,则提示可能为脑干;若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继而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则提示可能为脑疝。
3.2?护理措施3.2.1?基础护理?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皮肤护理,保持床褥整洁干燥,1 h翻身1次,及时擦洗患者会阴部,按摩患者受压部位以防止压疮的形成;其次是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每天帮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2次,佩戴义齿者将义齿及时取出,加强口腔的清洁护理以及时排出口腔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口腔感染;最后是饮食护理,术后1~2 d内应禁食,每日补液1 500~2 000 ml,保证输液速度适宜以免加重水肿,术后3~5 d插管鼻饲,给予患者流质饮食,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
3.2.2?对症护理3.2.2.1?中枢性高热的护理?颅脑外伤患者往往中枢性体温调节发生障碍,从而产生高热。
机体基础代谢会因体温升高而加强,增加氧耗量,从而加速破坏脑细胞。
因此当体温升至39℃以上时,应及时给与物理降温,如使用冰袋、冬眠低温疗法、静脉滴注低温液体等[6]。
3.2.2.2?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患者因丘脑、脑干损伤,导致其迷走神经发生功能障碍,胃黏膜缺血坏死,胃酸分泌增多,当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更易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保护,使胃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的时间过长,最终导致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前其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及脉搏变化,若发现血压不明原因的下降,则应考虑发生出血,此时应马上插胃管,用750 ml冰盐水+8 mg去甲肾上腺素反复冲洗胃,注入凝血酶、肾上腺素及h2受体拮抗剂等。
留置胃管、观察出血情况,将胃内容物与血液及时抽吸以减轻胃的压力,并有利于止血。
经如上处理后,一般2~4 d即可控制出血。
3.2.2.3?肺部感染的护理?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丘脑受损,可导致肺充血及水肿,加之患者长期昏迷、卧床、咳嗽与吞咽反射能力消退,容易发生误吸,另外脱水剂、利尿剂的反复使用会使呼吸道分泌物黏稠,难以排出,易导致肺炎。
因此为防止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取侧卧位,2 h翻身1次并由外向内拍背,同时鼓励患者自主咳嗽;对昏迷患者行吸痰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当吸管达到一定深度时,轻微上提并缓慢转动吸管,总吸引时间应在15 s 内,控制压力为40~53 kpa[7-8],吸引过程若患者频繁呛咳,则应立即停止操作,以避免诱发颅高压;若分泌物过于黏稠,可在吸痰前行雾化吸入,每天稀释痰液3~4次;气管切开者,注意无菌操作。
总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伤势重、病情复杂多变,因此护理人员应本着挽救患者生命的原则,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迅速反应,正确评估、预见病情的动态进程,及时作出判断并采取准确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1] 周雪琴,王小平.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康复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151-153.[2] 韦可聪.手术治疗68例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61-1362.[3] 陈立珂.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5):3148-3149.[4] 曹宇辉.105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0,9:2490-2491.[5] 岳芳君.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1):17-18.[6] 刘麒,韩小岛,赵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a):1020.[7] 刘丹.52例重症颅脑外伤的护理[j].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3,5(3):246-247.[8] 严峻,龚坚,廖兴胜,等.61例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39-40.(收稿日期:201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