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吴定初 四川师范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24
教育界名人腾大春193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赴济南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除在师范部任课外,主要精力投入附小改革工作,把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和“从做中学”的理论落之于实际.1935年春,适逢学校改组,应安徽省教育厅之邀,担任安徽省义务教育委员会秘书,积极推行短期义务教育,成效卓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四川任国立编译馆编审,钻研欧美教育史及欧美教育思想家的名著,著成《卢梭教育思想》。
1947年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学习比较教育和外国教育史,先后获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1950年毅然回国,先后任河北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教授,并兼任南开大学教授。
1986年,获得全国外国教育史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任河北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河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高教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老年教授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近70载,声名远播,建树非凡。
在外国古代(东方)教育史、美国教育史、卢梭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均有卓越成果,著述丰硕。
出版了《美国教育史》《今日美国教育》《卢梭教育思想述评》等专著,《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德国教育史》等译著;主编多部著作,主要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教育通史》(共六卷)。
此外,还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分支主编和《教育大辞典·外国教育史》分卷主编。
滕先生发表专题论文80余篇,1998年出版个人教育文集《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
滕大春先生的著作及其教育思想在国内外教育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中《卢梭教育思想述评》曾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光明日报》“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荣誉奖,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美国教育史》一书为国家教委“七·五”重点项目,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河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外国教育通史》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第九届中国图书奖,被学界公认为本学科奠基性的经典学术著作;《外国近代教育史》获河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四川师范大学
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回忆版)
科目代码:333 名称:教育综合满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批判教育者
2.综合课程
3.六等黜陟法
4.道尔顿制
5.学习策略
6.程序性知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的发展趋势。
2.简述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3.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4.简述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并谈谈如何通过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3.试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对我国当前乡村教育振兴的启示。
4.试述西方教育史上“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新文科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新文科视域下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定位 (7)2.1 新文科背景下的语言教育理念更新 (8)2.2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目标设定 (9)2.3 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10)三、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11)3.1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13)3.1.1 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13)3.1.2 引入跨学科知识 (15)3.1.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16)3.2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17)3.2.1 多元化评价标准的构建 (18)3.2.2 个性化学习评价的实施 (19)3.2.3 反馈机制的优化 (21)四、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22)4.1 教学案例展示 (23)4.1.1 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24)4.1.2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 (26)4.1.3 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利用 (27)4.2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28)4.2.1 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分析 (29)4.2.2 教学过程的反思与改进 (30)4.2.3 教学改革的持续跟进 (31)五、结论与展望 (32)5.1 研究总结 (33)5.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4)一、内容概括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日益凸显,语言教育的国际化需求愈发迫切。
在此背景下,新文科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其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亟需适应这一时代变革。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海外汉语学习者及外语教师的重任,对于传承和推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文化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据统计,第七届学科评议组共设99个小组,共计1091位成员。
与第六届相比,增加了22个小组、235位成员,增幅约为27%姓名??年龄??学科专长??所在单位??备注01.哲学孙周兴??51??外国哲学、美学??同济大学李建华??55??伦理学、政治哲学??中南大学李晓兵??57??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共中央党校杨耕??58??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吴晓明??57??马克思主义哲学??复旦大学汪信砚??53??马克思主义哲学??武汉大学张异宾??58??马克思主义哲学??南京大学张怀承??57??伦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张法??60??美学??中国人民大学陈凡??60??科学技术哲学??东北大学陈少明??56??中国哲学、人文科学方法论??中山大学郁振华??48??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卓新平??59??宗教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赵敦华??65??外国哲学、宗教学??北京大学盖建民??50??中国道教??四川大学02.理论经济学王广谦??59??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经济与金融发展??中央财经大学龙小宁(女)43??西方经济学??厦门大学刘灿(女)63??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李俊江??57??世界经济??吉林大学杨瑞龙??57??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范从来??52??政治经济学??南京大学赵晓雷??59??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姚洋??50??发展经济学、国家发展??北京大学袁志刚??56??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黄少安??52??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黄泰岩??57??政治经济学??辽宁大学盛斌??43??世界经济??南开大学谢丹阳??50??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武汉大学裴长洪??60??政治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03.应用经济学白重恩??51??经济增长和发展??清华大学丛树海??57??财政学??上海财经大学冯根福??57??产业组织与公司治理、金融市场与企业发展??西安交通大学曲振涛??57??财政学、产业经济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吕炜??45??财政学??东北财经大学孙立坚??52??国际金融??复旦大学李俊生??54??财政学、公共管理学??中央财经大学肖红叶??65??经济统计学??天津财经大学吴晓求??55??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张宇燕??54??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张秋生??46??企业并购??北京交通大学张桥云??51??金融学??西南财经大学林木西??60??国民经济学??辽宁大学林桂军??55??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振龙??48??金融工程??厦门大学蔡洪滨??47??应用经济学??北京大学04.法学王志强??43??法律史??复旦大学王利明??54??民商法学??中国人民大学石静霞(女)??44??国际经济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孙长永??50??刑事诉讼法学??西南政法大学李曙光??51??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吴志攀??58??国际经济法、金融法??北京大学张文显??63??法理学、司法学、部门法哲学、法律政治学??吉林大学张恒山??60??法学理论、宪法学??中共中央党校陈建??57??经济法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周叶中??51??中国宪法学、两岸及港澳法制??武汉大学赵秉志??58??中国刑法、国际刑法??北京师范大学顾功耘??57??法学(经济法)??华东政法大学徐祥民??56??法学??中国海洋大学蒋新苗??50??国际私法学、民商法学、国际税法学、法律逻辑学??湖南师范大学05.政治学马德普??59??政治学理论??天津师范大学王长江??58??政党政治、政党比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王浦劬??58??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治与治理??北京大学朱光磊??55??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南开大学刘玉安??61??欧洲政治??山东大学李慎明??65??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林尚立??51??政治学理论??复旦大学徐勇??59??政治学理论与中国政治、基层治理与农村问题??华中师范大学黄嘉树??61??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06.社会学李汉林??61??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李强??64??应用社会学??清华大学张静(女)??57??应用社会学、发展社会学??北京大学周大鸣??56??人类学??中山大学周晓虹??57??理论社会学??南京大学董晓萍(女)??64??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北京师范大学翟振武??60??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07.民族学牛汝极??56??民族学??新疆师范大学田??敏??50??民族社会学??中南民族大学齐木德道尔吉??60??中国民族史??内蒙古大学苏发祥??50??民族学??中央民族大学何??明??55??中国西南民族及其与东南亚的互动??云南大学沙马拉毅??61??民族学??西南民族大学郝时远??62??民族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高永久??50??民族学、民族社会学??兰州大学08.马克思主义理论王炳林??5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北京师范大学艾四林??49??国外马克思主义??清华大学卢黎歌??6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现代方法、道德文化??西安交通大学孙熙国??4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北京大学李佑新??5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湘潭大学杨晓慧??5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邹诗鹏??49??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复旦大学宋进??5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张雷声(女)??6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大学陈锡喜??6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海交通大学欧阳康??61??马克思主义??华中科技大学逄锦聚??67??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南开大学祝黄河??59??马克思主义理论??江西师范大学骆郁廷??58??思想政治教育??武汉大学徐俊忠??5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山大学黄蓉生(女)??59??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西南大学韩庆祥??5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韩喜平??4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吉林大学程恩富??6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09.公安学与公安技术牛青山??50??法医学、生物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刘耀??77??法庭科学、法医毒物分析??公安部??院士何家弘??61??证据法学、侦查学??中国人民大学洪卫军??56??公安信息化应用、安全防范技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程琳??60??公安学、公安技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魏东??44??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消防技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10.教育学丁钢??61??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石中英??47??教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邬大光??57??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厦门大学邬志辉??48??教育学原理??东北师范大学陈洪捷??55??高等教育学??北京大学周洪宇??56??教育史、教育现实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孟繁华??51??教育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胡钦太??50??教育技术学??华南师范大学顾建军??51??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南京师范大学眭依凡??58??高等教育管理??浙江师范大学靳玉乐??48??课程与教学论??西南大学11.心理学白学军??4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天津师范大学刘鸣??57??认知心理学??华南师范大学李红??49??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张智君??51??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浙江大学陈红(女)??48??基础心理学??西南大学周晓林??51??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梁宁建??61??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董奇??5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傅小兰(女)??51??认知心理学??中国科学院大学12.体育学王家宏??59??体育教育训练学??苏州大学吕万刚??48??体育教育训练学??武汉体育学院杨桦??59??体育人文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陈佩杰??52??运动人体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季浏??53??体育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周爱光??58??体育哲学??华南师范大学黄汉升??56??体育教育训练学??福建师范大学13.中国语言文学马重奇??65??汉语言文字学??福建师范大学左东岭??58??中国古代文学??首都师范大学杜桂萍(女)??51??中国古代文学??黑龙江大学李浩??54??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大学杨宝忠??58??汉语言文字学??河北大学杨慧林??60??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吴俊??52??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张新科??55??中国古代文学??陕西师范大学张福贵??59??中国现当代文学??吉林大学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50??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央民族大学陈引驰??48??中国古代文学??复旦大学陈平原??60??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大学陈炎??57??文艺学??山东大学郭英德??60??中国古典文献学??北京师范大学曹顺庆??60??比较文学??四川大学朝戈金??56??民俗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谭帆??55??中国古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额尔敦白音??52??蒙古族文学??内蒙古大学14.外国语言文学王克非??60??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申丹(女)??56??叙事学、文体学??北京大学冉永平??49??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向明友??48??英语语言文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钧??60??法语语言文学??南京大学陈众议??57??西班牙语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莉(女)??60??英语语言文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钟智翔??49??亚非语言文学专业(东南亚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黄忠廉??49??俄语语言文学、翻译学??黑龙江大学曹德明??59??外国语言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彭青龙??47??英语语言文学??上海交通大学蒋洪新??50??英美文学、比较文学与翻译学湖南师范大学褚孝泉??60??理论语言学??复旦大学蔡美花(女)??58??亚非语言文学??延边大学颜海平(女)??55??比较文学、比较文艺学??清华大学15.新闻传播学石义彬??59??传播学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张昆??52??政治传播??华中科技大学陈昌凤(女)??50??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清华大学胡正荣??48??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唐绪军??55??新闻业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黄旦??59??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复旦大学喻国明??57??新闻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民大学16.考古学方辉??50??商周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孙华??56??中国考古学??北京大学杨建华(女)??59??外国考古、商周考古??吉林大学陈星灿??50??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陈洪海??50??新石器时代考古??西北大学霍巍??57??汉唐考古??四川大学魏坚??59??北方民族考古??中国人民大学17.中国史卜宪群??52??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敏??59??中国近现代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华中师范大学王子今??64??中国古代史??中国人民大学王先明??57??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史??南开大学李帆??53??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吴振武??57??古文字学??吉林大学张久和??51??北方民族史??内蒙古大学陈支平??62??中国史??厦门大学陈春声??55??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山大学陈谦平??59??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林文勋??48??中国古代史、唐宋史??云南大学郑炳林??58??历史文献学??兰州大学荣新江??54??中外关系史、隋唐史??北京大学侯旭东??46??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清华大学徐少华??59??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史??武汉大学章清??50??专门史??复旦大学18.世界史李剑鸣??54??美国史??复旦大学杨共乐??52??世界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陈志强??62??世界上古中古史、欧洲史、基督教史、拜占庭史??南开大学武寅(女)??64??日本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侯建新??63??中世纪史、晚期近代早期欧洲史??天津师范大学洪邮生??57??国际关系史??南京大学高岱??59??英国史、殖民主义研究??北京大学韩东育??52??东亚史学??东北师范大学戴超武??5l??国际关系史??华东师范大学19.数学马富明??57??计算数学??吉林大学王跃飞??55??基础数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卢玉峰??52??数学??大连理工大学田刚??56??基础数学??北京大学??院士包刚??50??计算数学??浙江大学刘建亚??50??基础数学??山东大学扶磊??44??数学??南开大学肖??杰??52??基础数学??清华大学吴宗敏??57??应用数学??复旦大学陈化??58??偏微分方程??武汉大学陈发来??48??计算数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杰诚??52??调和分析及其应用??浙江师范大学罗懋康??58??应用数学??四川大学唐梓洲??51??微分几何??北京师范大学谈胜利??51??基础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彭济根??47??应用泛函分析、稀疏信息处理??西安交通大学程崇庆??58??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南京大学谭绍滨??51??无限维李代数、非结合代数??厦门大学20.物理学王孝群??52??关联电子体系与量子调控??上海交通大学王慧田??50??光学??南开大学王德真??56??理论物理??大连理工大学冯世平??56??凝聚态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刘正猷??49??凝聚态物理、声学??武汉大学许宁生??57??凝聚态物理??中山大学??院士李建新??50??凝聚态理论??南京大学吴晨旭??47??软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厦门大学张卫平??52??光学、量子光学??华东师范大学张红(女)??47??凝聚态物理??四川大学金晓峰??52??凝聚态物理??复旦大学高鸿钧??51??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龚旗煌??50??光学??北京大学??院士崔??田??50??凝聚态物理??吉林大学梁作堂??50??粒子物理理论??山东大学潘建伟??44??量子光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士薛其坤??51??扫描隧道显微学??清华大学??院士薛德胜??49??凝聚态物理??兰州大学21.化学王绪绪??59??物理化学??福州大学冯小明??50??有机化学??四川大学??院士冯守华??58??无机化学、材料化学??吉林大学??院士刘伟生??56??无机化学??兰州大学刘??育??60??超分子化学、配位物理化学南开大学苏忠民??54??物理化学??东北师范大学李灿??54??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杨金龙??48??物理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希??49??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清华大学??院士陈小明??53??无机化学??中山大学??院士周??翔??51??化学生物学、生物有机化学武汉大学郑兰荪??60??无机化学??厦门大学??院士贺鹤勇??52??物理化学??复旦大学高松??50??无机化学??北京大学??院士郭子建??53??生物无机化学??南京大学郭灿城??58??物理有机化学??湖南大学22.天文学朱宗宏??49??天体物理??北京师范大学刘晓为??49??天体物理学??北京大学严俊??56??分子云与恒星形成??中国科学院大学戴子高??50??高能天体物理??南京大学23.地理学王学军??50??环境地理学??北京大学史培军??55??自然地理学??北京师范大学??院士刘耀林??54??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武汉大学张廷军??57??自然地理学??兰州大学陈振楼??50??环境地理学??华东师范大学保继刚??50??人文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中山大学闾国年??53??地理信息系统??南京师范大学宫辉力??58??环境遥感??首都师范大学姚檀栋??60??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鹿化煜??46??第四纪环境和气候演变??南京大学24.大气科学田文寿??46??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兰州大学张庆红(女)??47??中小尺度气象学??北京大学费建芳??52??中尺度气象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谈哲敏??49??中尺度气象学??南京大学管兆勇??51??气候动力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穆穆??60??大气动力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25.海洋科学于志刚??52??海洋科学??中国海洋大学孙松??55??海洋生态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吴立新??48??海洋科学??中国海洋大学??院士张玮??56??河口海岸动力学??河海大学高抒??58??海洋地质??南京大学焦念志??52??海洋生态学、海洋环境科学??厦门大学??院士翦知渭??48??海洋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同济大学26.地球物理学万卫星??56??空间物理??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刘财??51??勘探地震、综合地球物理??吉林大学吴忠良??51??固体地球物理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张绍东??41??中高层大气、空间天气??武汉大学陈晓非??56??固体地球物理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义贤??49??地球物理学??中国地质大学黄清华??47??固体地球物理学??北京大学27.地质学?丁仲礼??57??第四纪地质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王汝成??52??矿物学??南京大学史晓颖??58??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中国地质大学陈汉林??50??构造地质学??浙江大学郑永飞??55??地球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士倪师军??57??地球化学??成都理工大学赖绍聪??5l??岩石学??西北大学潘保田??50??第四纪地质学??兰州大学潘懋??60??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灾害地质??北京大学28.生物学王学路??47??分子遗传学??华中农业大学王晓民??58??神经生物学??首都医科大学王磊??52??微生物遗传学??南开大学田志刚??58??天然免疫生物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振民??53??海洋生物学??中国海洋大学任海云(女)??53??细胞生物学??北京师范大学刘宝??51??植物表观遗传学??东北师范大学杨晓(女)??47??发育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何成??50??神经生物学??第二军医大学张大兵??47??作物遗传学??上海交通大学张传茂??56??细胞生物学??北京大学张辰宇??48??分子内分泌代谢??南京大学张灼华??5l??神经科学、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张学??50??医学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陈放??54??生物学(植物学)??四川大学陈晓亚??59??植物分子遗传??中国科学院大学??院士陈哗光??50??生物学??清华大学武维华??58??植物学??中国农业大学??院士林金星??53??植物学??北京林业大学金力??51??遗传学??复旦大学??院士郑利民??50??细胞生物学??中山大学高峰??52??心血管生理与病理学??第四军医大学章文华??49??植物学??南京农业大学舒红兵??47??细胞生物学??武汉大学??院士裴钢??61??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同济大学??院士29.系统科学李志斌??54??非线性数学物理??华东师范大学狄增如??52??系统理论??北京师范大学沈轶??50??系统科学??华中科技大学张纪峰??51??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自友??51??系统理论??北京交通大学高岩??52??复杂系统优化??上海理工大学30.科学技术史王思明??53??科学技术史??南京农业大学曲安京??52??精密数学史??西北大学孙小淳??50??科学技术史??中国科学院大学吴国盛??50??科学技术通史、西方科学思想史??北京大学高策??56??物理学史、地方科技史??山西大学郭世荣??55??科学技术史??内蒙古师范大学潜伟??42??冶金技术史??北京科技大学31.生态学王传宽??51??森林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方盛国??54??分子生态学??浙江大学方精云??55??植被生态学、全球生态学??北京大学??院士卢宝荣??57??进化生物学??复旦大学冯江??51??动物生态学??东北师范大学达良俊??52??城市生态学??华东师范大学阮宏华??51??森林生态、土壤生态与全球气候变化??南京林业大学李凤民??52??生态学??兰州大学吴文良??53??农业生态学??中国农业大学张大勇??50??进化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周启星??51??污染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南开大学段昌群??48??污染生态学??云南大学彭少麟??58??恢复生态学??中山大学32.统计学王兆军??49??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南开大学刘扬(女)??48??统计学、经济统计学??中央财经大学杨灿??57??统计学??厦门大学邱东??57??经济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汪荣明??49??精算学与金融风险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周勇??50??生存分析、生物统计、半(非)参数统计??上海财经大学袁卫??64??应用数理统计??中国人民大学耿直??58??统计学、数理统计??北京大学郭建华??47??生物统计学??东北师范大学蒋萍(女)??58??经济统计学??东北财经大学33.力学王铁军??53??固体变形、损伤与断裂??西安交通大学王清远??49??实验力学??四川大学亢一澜(女)??60??实验力学??天津大学孙茂??59??动物运动的流体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玉龙??53??先进材料及结构力学行为??西北工业大学吴林志??51??新型轻质复合材料结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佘振苏??52??流体力学??北京大学郑泉水??53??固体力学??清华大学胡海岩??58??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北京理工大学??院士洪友士??63??固体力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郭旭??43??工程力学??大连理工大学唐国金??51??动力学与控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4.机械工程王家序??60??高性能机电传动与智能控制系统??重庆大学朱荻??60??机械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士刘钊??56??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同济大学孙逢春??56??机械动力学??北京理工大学李晓红??55??机械设计及理论、矿山机械??武汉大学??院士张义民??56??机械动态设计??东北大学邵新宇??46??数字制造装备与工艺??华中科技大学林忠钦??57??汽车车辆工程??上海交通大学??院士周仲荣??49??机械设计及理论??西南交通大学赵丁选??49??工程机器人、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及仿真??吉林大学赵罡??4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吉安??44??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论、机械设计及理论??中南大学梁迎春??50??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屠大维??49??精密检测及控制??上海大学蒋庄德??59??微纳制造与传感技术、超精密加工技术与测试??西安交通大学??院士韩旭??46??机械设计及理论??湖南大学雒建斌??53??摩擦学??清华大学??院士谭建荣??60??机械设计及理论??浙江大学??院士35.光学工程王涌天??57??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北京理工大学刘旭??51??光学薄膜与精密检测??浙江大学刘泽金??51??光学工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李小英(女)??46??光学工程??天津大学张国玉??52??光电仪器与检测技术??长春理工大学陈钱??50??光电成像与信息处理??南京理工大学武鹏飞??46??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南开大学骆清铭??48??光电医学工程??华中科技大学袁小聪??51??微纳光学??深圳大学36.仪器科学与技术尤政??51??仪器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院士杨俊??42??空间仪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宋爱国??46??精密仪器及机械??东南大学张广军??49??动态视觉测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院士赵维谦??48??精密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北京理工大学彭喜元??53??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哈尔滨工业大学曾周末??52??检测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温志渝??65??微电子与MEMS技术??重庆大学37.材料科学与工程朱美芳(女)??49??材料学??东华大学刘庆??50??金属材料??重庆大学孙宝德??51??材料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李元元??56??材料加工工程、铸造、粉末冶金??吉林大学??院士李亚利??50??纳米材料??天津大学杨鸣波??57??高分子成型加工??四川大学杨锐??49??材料科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张跃??56??功能纳米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北京科技大学张联盟??59??材料加工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张雄??58??建筑功能材料、建筑结构材料同济大学陈静波??50??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郑州大学林嘉平??50??高分子材料??华东理工大学罗宏杰??58??节能材料??上海大学周玉??59??无机非金属材料??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周华民??40??材料加工工程??华中科技大学单智伟??40??材料学—材料性能的原位观察和表征??西安交通大学南策文??52??无机非金属材料??清华大学??院士钱国栋??48??材料物理与化学??浙江大学徐现刚??49??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山东大学黄维??49??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南京工业大学??院士蒋成保??46??磁性功能材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新??51??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济南大学谢毅(女)??47??无机材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士雷明凯??51??材料表面工程??大连理工大学熊翔??51??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中南大学魏炳波??50??金属材料快速凝固科学与技术研究??西北工业大学??院士瞿金平??57??先进制造装备技术及理论??华南理工大学??院士38.冶金工程刑献然??51??冶金物理化学??北京科技大学任忠鸣??56??冶金??上海大学杨斌??49??冶金工程??昆明理工大学汪琦??54??钢铁冶金??辽宁科技大学张玉柱??58??炼铁??河北联合大学姜茂发??59??钢铁冶金新工艺新理论??东北大学郭学益??48??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冶金??中南大学。
课题名称: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 课题批准号:FAB011011 课题级别: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 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0月 课题负责人:吴定初 四川师范大学 主要成员:张建琼、曾文婕、邓友超、李小红、曹 璇、 刘胜琳、吴艳红、李尚卫 研究总报告 一、题目 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 二、序言 近些年来,不少学科都提出了自身现代化的问题。如逻辑学现代化的问题“被提上日程”,并由此展开了逻辑学“是否需要和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彭漪涟《逻辑科学需要进行系统反思》,《光明日报》2006年7月31日第12版)。其实,不仅作为实践形态的教育需要现代化,而且作为理论形态的“教育之学”也面临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问题。 虽然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学现代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但它们又都以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为基础或前提。似可认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现代化既应当且能够直接地推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又应当且能够间接地促进我国教育学的现代化。 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研究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但欲使其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对教育决策和改革实践的推进作用获得根本性提升,必须使其尽快走上现代化之路。 围绕上述基本想法,在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的热情鼓励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四川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申报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于2002年底获准立项,批准号为FAB011011。 三、摘要 教育研究现代化这一命题不仅内涵非常丰富,而且涉及面十分宽泛。从其全局到局部、从其理论到实践、从其主线到分支、从其过程到考量等等,都有若干问题需要研究甚或亟待研究。但正由于其难度颇大,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而本研究选择中国的教育研究现代化为基本对象,并围绕这一对象就一些基本的问题展开探讨。 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基本”的问题,是指探讨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绕不过”的那些“基础的、根本的”问题。本研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意在凸显问题、剖析问题、破解问题。本研究认为:教育研究现代化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教育研究的特定目标——自身现代化和特定过程——自身现代性不断增加的辩证统一;其基本特征主要是:教育研究逐渐科学化、加强应用化、走向国际化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是:研究观念首先现代化、研究内容逐渐宽深化、研究手段加快科技化、研究队伍走向体系化等;教育研究在取向上,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研究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以促进教育生活为基本目的,以发展教育研究的队伍、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规范研究的道德、彰显教育研究独特的个性和运用科学的评价,来实践教育研究的现代化。 四、内容结构图 (一)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三)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五)分析和讨论 (六)建议 研究总报告主体
一、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教育研究现代化界是指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教育研究的特定目标——自身现代化和特定过程——自身现代性不断增加的辩证统一。 本课题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 “科教兴国”既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也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且至今秉承的基本国策,加快教育发展无疑是落实这一基本国策的关键之一。高效、优质地发展中国教育,必须首先重视教育研究。换言之,教育研究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状况。 研究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既是教育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一分支学科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又与教育现代化研究紧密相关。研究这一有相当难度的课题,不仅需要理论创新,而且有较明显的理论意义——推动我国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与发展,有日渐显露的实践意义——推动我国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理论基础: 本研究始终坚持以“立足中国”为基础,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为“着眼点”和“着力点”。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坚持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尤其是从教育研究的实际出发,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坚持以教育研究的现代化为“中心”、为“主线”,注重从先进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教育研究中,既充分又有选择地汲取能为我所用的经验,使我国的教育研究尽快地大踏步前进,能在不久的将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本研究既包括对教育研究的学理和应用研究,又涉及对已有研究理念的梳理和对已有研究状况的评析,还涵盖对潜在的研究路向的理性思考,注重析明其应然趋势。 同时,本研究既然是教育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一分支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就无疑需要以相关的原理和方法为基本依据;既然又与教育现代化研究紧密相关,就无疑应当重视联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际。 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研究”包括对教育研究的学理和应用的研究,也涵盖对已有研究理念的梳理和对已有研究状况的评析,亦拟对潜在的研究路向加以理性思考,析明其应然趋势。初步查阅国内(大陆)相关文献,已有论者的开榛辟莽之功不可没灭;但遗憾的是尚未见较全面、系统论述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专门著作。 研究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既是教育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这一分支学科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又与教育现代化研究紧密相关。以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专题十三、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为据,所列有关论著索引约480项,仅《现代教育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挑战》(载《教育科学论坛》1990年5期)等个别文献涉及教育研究现代化这一问题;另据申请人调查,其后几年间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章亦寥寥无几。在“教育研究基本原理和方法”类著作中,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安文铸著《教育科学学引论》、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方展画著《教育科学论稿》、张胜勇著《反思与建构》以及申请人著《教育科学研究概论──理论与方法探析》等著作中,已渗透或映射出教育研究现代化的思想或意识,但尚少专章论及且有待深入研究。 三、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本研究以中国的教育研究现代化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具体问题展开研究: 1、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 2、教育研究现代化的界说; 3、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与研究主体的观念现代化; 4、教育研究国际化与教育研究民族化及其对策; 5、教育研究的取向与内容; 6、教育研究评价的科学化及其策略; 7、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8、教育研究的规范及其建设等等。 为保证上述研究任务的完成,本课题对研究过程作了以下设计: 1、研究前期(2000年初至2003年2月) 工作重点是:对一些最基础性的问题,如我国教育研究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基本特征与主要任务等展开预研;在准备课题申报的同时,围绕预定的研究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材料;准备课题开题。 2、研究中期(2003年2月至2005年5月) 工作重点是:课题开题;各主研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重点是按各自承担的子课题开展调研分析、进行理论思考,并撰写子课题论文;在导师指导下,部分研究生就某些适合的子课题开展研究。 3、课题研究后期(2005年5月至2007年12月) 工作重点是:撰写、修改系列论文;刊布论文成果;编辑本课题研究成果《论稿》和联系出版。 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理论研究法为基本方法,以“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历史和逻辑统一,观点和材料统一”为具体原则统领整个研究工作。 为落实上述“原则”和“方法”,本课题研究始终注重相关文献的查阅、收集、整理和分析。为确保文献资料的翔实,以使研究工作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之上,我们在认真分析、确定有关文献源及其分布特征之后,再根据具体文献与研究的相关度,首先较系统、全面地检阅了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材料,然后又普遍、广泛地检索了那些有一定联系的材料。 在以翔实的文献资料为基础,重点进行理论研究、注重理性思考的同时,本课题辅之以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并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力求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融理性思考与实践分析为一体。 四、研究发现或结论 教育研究现代化是教育和教育研究由“自在”走向“自为”以至“自觉”的桥梁。近30年来,我国的教育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欲使研究的广度、深度以及对教育决策和改革实践的推进作用获得根本性提升,必须使其尽快走上现代化之路。其次,由于教育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支点”,我国正在逐渐展开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也离不开教育研究作为其智力资源;一切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功,无不迫切需要教育研究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其“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再次,人的现代化是民族现代化、国家现代化乃至整个人类现代化的核心,实现人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教育,而教育研究现代化无疑是其关键之一或重要前提。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教育研究现代化将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后进”赶“先进”的发展模式。具体分析:要义之一是改革我国传统的教育研究,即首先要明辨我国教育研究的优势、不足与缺失,进而扬长弃短,并不断培育、丰富和凸显其本身的优势与特色;要义之二是学习世界先进,即要盯准并紧跟国际教育研究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理性、客观地把握世界先进的教育研究观念和方法,并有选择地学习、借鉴和改造,进而提升我国的教育研究水平。 基本观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