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以下介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与管理技术。
1. 土壤选择:马铃薯适应力强,但对土壤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如有必要,可进行土壤改良。
2. 品种选择:根据自己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同时要选择抗灾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
3. 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3月份到4月份进行春季种植,秋季8月份到9月份进行秋季种植。
4. 地块准备:在种植前,要进行耕地松土,除草、施肥等工作,确保土壤肥沃、松软。
5. 种植方法:马铃薯可进行直播和插秧两种种植方法,直播时需按照行距和株距进行排列,插秧则要注意插秧深度和插秧距离。
6. 管理技术:马铃薯生长期需要进行适当的浇水、施肥、防虫、防病等工作。
同时定期进行除草、松土等措施,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
在收获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和方法,保证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总之,马铃薯的种植和管理技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和操作,以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
- 1 -。
马铃薯种植方案马铃薯是一种普遍的食品作物,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它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品,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马铃薯的种植对于维持人类食品供应和保持健康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要求马铃薯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含有丰富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在种植马铃薯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化验,以确保其适合马铃薯生长。
根据化验结果,必要时施加肥料、石灰、硝酸钾或其它营养物质,以改善土壤条件。
水分管理马铃薯需要充足的水分以保持健康的生长。
它们需要在生长季节(通常是春季和夏季)期间获得足够的水分。
马铃薯通常需要1-2英寸的水分,或者每周保持土壤湿润度,如果相对湿度低,需要更多的水分。
需注意伏旱,可加强抗旱能力。
种植马铃薯的种植通常通过种子桩完成。
种子桩植物可以在季节开始时植入土壤中,促进生长。
在植入种子桩之前,必须确保土壤中的任何异常物质被清除。
此外,种植时应在适当的深度将种子桩植入土壤中。
一般情况下,种植马铃薯的最佳时间为春季或夏季。
生长期马铃薯种植后,需要及时进行肥料施用和地面杂草清除。
在第四个月左右,马铃薯将开始开花。
此时,需要注意遏制马铃薯病和蚜虫。
在第5-7个月左右,马铃薯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通过温和的挖掘和清洗过程,可以确保马铃薯不会被损坏。
收获和储存马铃薯在收获时需要注意避免损坏,以免影响质量。
将收获的马铃薯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检查是否有受损地方。
马铃薯贮存室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马铃薯可以长时间保存。
常用的贮藏室是卧室,需保持相对湿度在75-80%之间,避免霉变和腐烂现象的发生。
通风量应保持适度,以确保马铃薯在贮存过程中不会感染病菌,该方法利用的是马铃薯的“休眠”特性,使其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
结论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作物,种植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在种植马铃薯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化验以确保其适合马铃薯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及时施肥、除草、防治病害和虫害,可帮助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马铃薯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根茎类作物。
其主要用途是作为食品,还可作为饲料、淀粉原料、酒精原料、葡萄糖原料等。
为了保证马铃薯的高产、高品质和健康,必须采取科学的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本文将介绍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马铃薯的品种选择及选种马铃薯是一个多品种、多种类、多用途的作物。
根据质量和产量的不同要求,可选用不同的马铃薯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地势、生产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
选种时应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良种,同时要注意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
二、马铃薯的土壤要求马铃薯喜欢肥沃、疏松、保温、透气、湿润的土壤,pH值在5.5~7.0之间,有较好的污染物解析作用。
土壤质量直接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土地上避免连作,轮作;除此之外,还要施有机肥、化肥,并进行适时的翻耕和松土,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三、马铃薯的育苗马铃薯沿地生长,全株使用繁殖方法。
育苗阶段是马铃薯生长的关键期。
种薯应该挑选成型、无病虫的马铃薯,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育苗时应选择土层厚、肥沃的育苗土,应深耕至20~30cm深度,施足基肥,然后进行整地。
在育苗前要进行苗场消毒处理,以防范病虫害的影响。
马铃薯育苗一般采用无土育苗法和盆栽育苗法,以获得优质、无病无虫的马铃薯种苗。
以春季为移栽季节,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移栽。
将马铃薯苗移栽到开沟处预留的穴位内,深度约为10~12cm,株距应为30~35cm,行距应为60~70cm。
移栽时应注意将苗床上的泥土尽量抖落,避免尽量不磕碰马铃薯苗。
移栽后,应及时装沟埋沟,做好管理措施。
1. 灌水管理:春季移栽后,应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干旱。
干旱时定时浇水,注意不要淹水或积水,避免引发水浸病。
2. 施肥管理:马铃薯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应适量施入有机肥和化肥。
氮肥分返青前后施入,磷肥可在移栽后轻施,钾肥也应适量施入。
3.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病虫害较多,应及时进行防治。
马铃薯种植技术和施肥管理一、马铃薯的简介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块茎作物,也是全球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
它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B6、钾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马铃薯适应性广、产量高、生长周期短,因此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种植。
二、马铃薯种植技术1. 土壤选择马铃薯喜欢温暖、湿润、透气、肥沃的土壤。
选用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为种植土壤,土壤pH值在5.8-6.8之间为宜。
2. 种薯选择种薯的选择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选择品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并且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薯作为种植材料。
3. 土壤消毒为了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生,可以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化学消毒和太阳消毒等。
4. 播种和定植马铃薯的播种和定植时间一般在春季,确保土壤温度达到10-15摄氏度。
播种前,应清除杂草和残留物,将种薯切割成块茎,每个块茎上应有1-2个芽眼,然后在适宜的行距上进行定植。
5. 灌溉和排水马铃薯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病害的发生。
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进行灌溉。
同时,要确保土壤排水良好,防止水涝对马铃薯的伤害。
三、马铃薯施肥管理1. 基础施肥种植前需进行基础施肥,提供马铃薯生长所需的养分。
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配置有机肥和无机肥。
一般建议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进行基础施肥。
2. 追肥马铃薯的生长期较短,生长迅速,需要及时补充养分。
在马铃薯生长阶段,可以进行多次追肥,一般分为苗期追肥、花期追肥和块茎膨大期追肥。
追肥时可选择氮、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并结合土壤肥力和植株营养状况进行施肥调整。
3. 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指将肥料溶液喷洒在马铃薯叶片上,通过叶片吸收提供养分。
叶面喷施可以补充植株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提高养分利用率和产量。
4.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马铃薯有哪些种植技术要点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以下是马铃薯种植的一些技术要点:1. 地块选择与准备- 选择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马铃薯,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
- 地块应避免连作与相同类蔬菜连续种植,以减少病虫害发生。
2.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选择适生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产量高的品种。
- 种植前对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如浸泡在40度左右的热水中,保持温度1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
- 种薯进行追补处理,剔选出大小均匀、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种植。
3. 土壤改良与施肥- 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或矿物质肥料,使土壤保持适宜的肥力水平。
- 根据土壤测定结果,合理调整氮、磷、钾等肥料的施用量,以供给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
4. 播种与间距管理- 每亩播种量要控制在600-800公斤之间,每株留一个块茎。
- 播种深度一般为5-8厘米,取决于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
- 行距一般为70-80厘米,株距一般为25-30厘米。
5. 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视和监测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 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注意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影响。
6. 灌溉管理- 马铃薯是水分需求较大的作物,在生长旺期要适时进行灌溉。
- 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湿润,以免导致根部烂根。
- 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灌溉的频率和量。
7. 管理措施- 马铃薯生长期内对光线的要求较高,要保证充足的光照。
及时处理杂草,以保证马铃薯的光照。
- 马铃薯在生长期内需要定期施行土壤松土、摘心、追肥等措施,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以上是马铃薯种植的一些技术要点,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要点,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并做到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作物,在许多地方都有种植。
马铃薯的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关于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的要点。
一、地块选择选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非常重要。
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地块,这有利于马铃薯的根系生长和通气。
要选择阳光充足、风力和风向适宜的地块,这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的健康生长。
要避开连作地块,以及有病虫害历史的地块,以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二、马铃薯品种选择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马铃薯品种非常重要。
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有所不同,对马铃薯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因素来进行选择,以保证马铃薯能够在最适合的条件下生长,进而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
三、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长期间,施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种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通常可以选择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施肥。
基础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生长期间要及时追肥,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状况和需求来进行追肥,以保证马铃薯植株的养分供应,提高产量和质量。
四、密植技术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密植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提高产量的方式。
适当的密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密植的前提是要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通风透光。
在实际种植时,可以根据当地的生长环境和马铃薯品种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密植程度,以实现最大化的产量。
五、灌溉技术适当的灌溉是保证马铃薯生长的关键。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种植中要根据生长状况来进行灌溉,避免出现缺水或者过湿的情况。
要注意灌溉的方法和时机,保证土壤水分的均匀分布和马铃薯根系的充分吸收。
六、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种植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马铃薯种植株距和行距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和主食作物之一,由于其种植技术相对简单,且品种繁多,因此在全球广泛种植。
而种植株距和行距的选择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种植株距的选择1. 株距的意义:马铃薯的株距是指两个植株之间的距离。
株距的合理选择对于马铃薯的产量影响非常大,有助于保证植株生长的健康,提高叶面积和利用率,增加空气流通面积,减轻病虫害和劳动强度。
2. 株距的标准:根据马铃薯生长的需要和产量要求,一般选择株距为30~40厘米左右,通常以40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种植25厘米以内的密植栽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二、行距的选择1. 行距的意义:行距是指马铃薯植株之间的距离。
行距的合理选择可以使植物更好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植物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力。
2. 行距的标准:通常来讲,行距一般要在60~75厘米之间选择。
较宽的行距有助于马铃薯生长的扩张,而较窄的行距则可增加地块的单位面积产量。
对于密植栽培,行距选择较小的距离,例如50~60厘米,以增加产量。
三、如何进行株距和行距的选择1. 依据品种: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生长习性和开花时间都不同,因此在选择株距和行距时,应该依据不同品种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例如,早熟品种可以株距较小、行距较窄,晚熟品种则需要留出较大的株距和行距。
2. 依据土地条件:土壤肥沃程度、排水情况、雨水特征等都是影响马铃薯种植株距和行距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株距和行距时,应当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取得较好的种植效果。
3. 依据种植目的:马铃薯的种植目的不同,如生产马铃薯粉、种子繁殖、蔬菜生产等,株距和行距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合理的株距和行距是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仔细选择,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才能取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Z i f u j i n g y a n一、选择高产优良品种马铃薯种植人员要充分考虑种植地区的气候和气温等条件,科学选择种薯品种,严格把关种薯的质量,切记选择颜色偏暗、失水过多、病害、破伤的薯块,要尽量选择色泽鲜亮、个大并且没有病症的种薯。
为了有效提高薯苗的免疫力还要进行脱毒处理,保障长出的薯苗壮实。
二、处理种薯对种薯进行拌种,每100k g种薯拌20m l高巧和50m l 海因,加水至1L,然后摇匀将其喷洒在种薯上面,并晾干进行播种。
于播种前15d从窖中把种薯取出,挑选无任何病斑、色泽鲜艳的薯块作为种薯,并于室内进行催芽。
三、整地和种植马铃薯适宜生长在光照充足、排水灌溉方便、黏度适中以及土质疏松的土地上,切记与萝卜、西瓜、甜菜进行连作。
把土地的深松控制在40c m左右,耙细,起80-90c m大垄,当土壤15c m处能够保持3d地温7℃就可以进行播种。
播种时要保证土壤水分至少在40%左右,如若土壤水分比40%要低,则应选择水种。
将播种深度控制在5-10c m,株距为16-18c m,垄距为90c m,要确保株距相同,并合理控制漏播率。
深耕起垄可以加厚松土层,增大接受日光的面积,增强排水性,大大提升地表的温度,保证土壤的肥力,以免土壤板结造成水分流失,降低土壤的透气性。
起垄栽培还可以使薯块膨大,多结薯,一般深耕可比浅耕的薯田增产20%左右。
起垄时要要保证土壤的湿度,垄间距均匀,垄沟深且窄,保障马铃薯的质量。
四、田间管理首先,待苗出齐后,进行马铃薯苗的移植,将密植区域适当拔出,对于苗稀区域进行补苗,以确保马铃薯苗的分布均匀性。
加强对幼苗的管理工作,给幼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容易滋生杂草,要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工作,清理幼苗周围的杂草,以免与幼苗争抢阳光、水分等必要的营养。
其次在进行除草时,要做好中耕工作,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中耕培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使马铃薯根系发达,块茎膨大。
单垄双行马铃薯种植技术
单垄双行马铃薯种植技术是一种高效、节约成本的种植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在同一垄上种植两行马铃薯,减少种植面积,增加单垄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
1. 土壤处理。
在土地上进行深翻、平整等基本处理,然后施加
有机肥料和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2. 划定垄位。
按照单垄宽度和间距的要求,开始划定垄位。
每
个垄位在宽度上可种植两行马铃薯,而在长度上则可视土地大小而定。
3. 种植马铃薯。
在垄位上按照一定距离种植马铃薯。
将马铃薯
切成块状,每块约重50克,距离相邻块状之间留出2-3厘米的间距。
此时,按照单垄两行的方式进行种植。
4. 管理生长。
在生长过程中,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管理。
对于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及时进行控制和治疗。
5. 收获。
当马铃薯生长到适宜收获的时候,开始进行收获工作。
在收获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地下部分的马铃薯,尽量保证完整性。
总的来说,单垄双行马铃薯种植技术的实施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减少种植成本,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种植方式。
- 1 -。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术与品种选择对于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是马铃薯高产的第一步,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种类、生长周期以及电解质含量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宜的品种。
如北方地区应选择抗寒性强、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南方地区则应选择山地型或亚热带型,早、中或晚熟型等不同类型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1、基肥施用马铃薯在生育初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在开垦土地时应合理施用基肥以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要。
基肥施用应结合土地的肥力情况,一般每亩要施用有机肥1500-2000公斤、硫酸钾50-100公斤、钙镁磷肥100-150公斤等化肥。
马铃薯生长期长,需要较长的追肥周期来满足营养需求。
在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土地肥力、生长情况以及产量目标合理施肥,以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马铃薯生长期内,应适时追加浇水和肥料,以避免营养失衡和缺乏,影响产量和品质。
马铃薯的叶肥施用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叶肥的有效成分可以直接被植株吸收,加快植株的生长发育。
在叶肥施用时应注意浓度、配方、施用时间等因素,以避免烧根、烧叶等现象的出现。
一般来说,叶肥施用最好在马铃薯生长期的中后期,即在拔节期、花蕾期和结球期使用。
三、合理密植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植能够增加单株产量,但容易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和营养失衡,因此需要掌握合理的密植方法。
密植的种植距离和行距应根据品种的生长特性、土地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而定,并适时疏株、修枝,以保证植株之间的空间合理、营养均衡。
四、及时防治病虫害马铃薯是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的作物之一,因此及时防治病虫害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
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情况、小气候环境和病虫害易发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黑龙江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之一,也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之一,其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提高黑龙江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用一些高产栽培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技术。
一、合理施肥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高的营养,因此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黑龙江地区的土壤肥力较高,但也需要施肥。
若土壤属于砂质土壤,需加大施肥量。
对于一般沟地,每亩施肥量要达到40-50kg。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木桉、腐熟鸡粪、腐熟牛粪等效果较好。
二、科学种植合理的种植间距和密度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为了避免马铃薯之间的竞争关系,黑龙江地区一般采取40cm*25cm或者45cm*20cm的种植方式,使株形茂盛,块茎生长健壮,产量高。
而种植前需深耕翻、培土、平整,保持土壤松软、透气、含水量适宜。
三、采用防病技术黑龙江地区气候潮湿,环境适合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因此马铃薯种植时需要采取防病技术。
对早疫、晚疫等病害,可以在生长初期施用多菌灵或菌螨灵水剂预防;对疫病,可以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或者粉尘剂喷雾等措施。
四、整地清茬种植后的存栏地在采收后,如果及时整地清茬,可以避免各种疫病的产生,保存一片好土壤,保证下一季马铃薯的生产。
可通过翻耕、晾晒,将残茬破碎,然后深度整地平整。
五、妥善贮藏在采摘后需立即摆脱外壳与泥土,进行太阳晒干、贯穿风干等处理,以免会在贮存过程中受到腐烂的影响。
同时,还要在贮藏时注意温度、湿度等因素的调控,确保马铃薯的质量和口感。
总之,科学的种植技术是提高黑龙江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惟一途径。
在实施种植时,要根据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马铃薯自身特性以及适宜的栽培技术,在运用合理施肥、科学种植、防病、整地清茬、妥善贮藏等方面创新技术,进一步为农村经济增加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马铃薯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世界性主食作物,它的栽培技术有很多要点。
本文会详细介绍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一、土壤要求马铃薯种植的土壤应选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良好、pH 值为 5.5~7.5 的中性土壤。
最好的土壤是沙壤或砂壤土,这种土壤对根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率较高。
如果土壤酸度过高,需要用石灰中和,将pH 值调整到合适值。
二、选种与储藏马铃薯的选种是非常重要的,种子选择健康无病虫害、无污染的优质种。
一般建议使用0.2毫米白带去皮处理,催芽期选用质量好的种薯。
当然,如果是首次种植,可以联系当地的种植专家寻求指导。
储藏的方法也不容忽视,应将马铃薯储存于专门的储藏室中,通风、防潮,保证储藏环境对种薯没有损害。
三、施肥马铃薯生长期肥料的施用是十分重要的。
前期应在整地前降施有机肥,充分翻耕,将碎大、微径的有机肥柔和的撒在田间地头,在土层10-20厘米处施入生石灰,并与土壤充分拌匀。
净菜区一般用高效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施入土中。
四、播种与用种量马铃薯季节一般分为春季、夏季和秋季,每个季节播种的时间不同。
春季采用提前干株育苗方法,夏季采用晚熟类马铃薯,秋季采用早熟类马铃薯。
每公顷播种马铃薯塊约1.5-2吨左右,根据品种不同而步,同时也应考虑土壤条件和施肥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合理安排。
五、除草与病虫害防治除草工作是马铃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田间应及时梳理杂草及打草耙并实行草间灌溉,从而协助马铃薯的生长。
马铃薯病虫害较多,应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土壤消毒、炭疽病预防、蚜虫防治等等。
六、中期与收获马铃薯在发芽基本伸直后,应进行揭沟进行中期处理。
在收获期,应充分掌握土壤的干湿度,以及地温的变化,按时收获马铃薯塊,不能过早或过晚,避免造成损失。
总之,马铃薯的栽培技术要点还很多,上面仅仅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要点。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还需根据当地环境、气候等因素作出合理的调整。
1
马铃薯科学种植技术
一、选地
1.1 选地
选择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在前茬作物收
获后或是冬前深翻30~35cm。第二年春天,整细耙平后种植马铃薯。
二、播前种薯准备
2.1 选种:最好选用脱毒种薯,脱毒种薯脱去了主要病毒,恢复
了原品种的特性,达到复壮的目的,其生活力旺盛。实验证明马铃薯
脱毒后比普通马铃薯增产20%左右,商品率高、口感好。
2.2 催芽、切块
一般在播种前20~30天催芽。催芽播种充分发挥了“顶端优势”
作用,可促进早出苗,快出苗,进而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完全杜绝了
因土壤过度潮湿或者干旱引起的种薯腐烂现象,起到了一次性播种保全
苗的作用;可减少种薯包衣的药剂费用和人工拌种的人工费用;这对保
证提高单产、保证稳产、增加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切芽块时,切刀需用75%的酒精或是3%的高锰酸钾消毒,每个
芽块不能小于25g;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保证苗齐,切块时应纵切,
并且每个芽块至少留有一个鲜活的芽眼。
种薯催芽方法:
有条件的地方在播种前可以采取催芽措施,促进早出苗。具体催芽
方法如下:在播种前20d左右,将种薯平摊在有散光照射的空屋内或
者日光温室内,要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保持在15℃~18℃,块茎堆放
2
以2层~3层为宜,每隔几天翻动一次薯堆,使种薯发芽均匀粗壮,芽
体由白色变成绿色或者紫色时,即可切块播种。也可在室外背风向阳的
空地或者塑料大棚内,底下铺上草苫子,将种薯倒在草苫子上,晚上和
中午阳光直射时,用草帘子遮盖,上午10点前和下午3点后打开草帘
子,种薯厚度大约50公分。当芽子出来变成绿色或者紫色的时候,就
可以将底下的种薯翻到上边来,上边的翻到底下。底部和上部的种薯芽
子完全变紫色或者绿色时(芽的颜色因品种而异),就可以切块播种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催芽过长,机械播种,芽长不能超过0.5cm,
否则易造成芽的折断,影响出苗。
三、播种
3.1 适期播种:
一般在当地地温10cm处稳定在5℃以上便可播种;如果覆地膜
种植,可提高地温3~5℃,一般可提早播种10~15天,但出苗后要
注意防止霜冻。我县露天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应是在4月下旬至5月
中旬。
3.2 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而定,若墒情好,播深10-12 cm;
墒情差,播深12-15cm,见到湿土为宜。
3.3播种方法:
垄作:施入农家肥或者有机肥每亩至少200公斤,与耕整地同
时进行,起垄后达到待播状态。采用双行播种机或者90cm大垄单行
播种、施肥、扶垄、复土、镇压作业一次完成。
大田:播种时基肥、种肥一起施入,一般每亩施入有机肥200
3
公斤左右,农家肥2吨左右,亩施二胺25公斤,马铃薯专用肥20-30
公斤,硫酸钾10公斤。
3.4 播种密度
垄作:垄株距80cm×15cm,密度8337株/亩,播深15~
18cm。
露天(水田):株行距30cm×35cm,密度5000株/亩(水田),
播深15cm。
露天(旱田):株行距30cm×35cm,密度3000株/亩(旱田),
播深10~12cm。
四、施肥
4.1 施肥原则
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结合;基肥、种肥、叶面肥结合的方法;选用优
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肥力;采用优良的施肥技术和操作技能,有效提高
肥效。
4.2 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1)基肥:一般每亩施入有机肥200公斤左右,农家肥2吨左
右。
(2)种肥:播种时施入,施肥水平为亩施二胺25公斤,马铃薯
专用肥20-30公斤,硫酸钾10公斤。施肥最好采用配方施肥,按照马
铃薯的需肥规律施肥。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能够在作物整个生育
期内不断供给养分,再根据我县不同区域马铃薯营养特性,调整无机
肥配方比例,推广配方施肥。
4
(2)追肥:追肥结合马铃薯幼苗期、现蕾期、块茎膨大期及中
耕培土时施入,一般追肥3次即可;旱田也可以在马铃薯现蕾或是块
茎膨大时结合雨水进行适当的追肥。
第一次追肥按照N:P:K=2:1:3.5比例施入,亩施肥10公斤;第二
次中耕同时施入氮钾追肥10公斤(苗期专用);间隔半个月左右,进
行第三次追肥,每亩施用硼酸钙镁肥10公斤,结合第三次中耕覆土一
次完成。
五、田间管理
5.1 化学除草
采用化学封闭灭草。配方:每公顷喷施90%乙草胺2kg+70%嗪
草酮0.6kg;或者50%嗪乙合剂150-200ml/亩。
5.2 中耕管理
垄作,在苗出齐时应及早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cm;40
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要稍浅,两次中耕并伴有培土。露天,一般只
进行除草,无需中耕培土。在马铃薯生育期内一般除草2~3次,生
长后期若杂草生长旺盛,还需进行除草。
5.3 合理灌溉
水田灌溉应依情况而定,马铃薯在幼苗期耗水不多,但干旱时也
要浇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65%即可;块茎形成至块茎膨大时,
需水量最多,并要保证水分均匀供给,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75%左右;
马铃薯收获前不宜多浇水,否则收获的马铃薯含水量过高,不耐贮藏。
5.4 病虫害防治
5
(1)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病害中危害最大的一种,此病在高
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一旦发生,将很难得到治疗,所以我们必
须要做好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预防方法:可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种
薯或是种植前对种薯消毒,可以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75%
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每7~10天进行1次预防。
(2)马铃薯环腐病是窖藏的一种主要病害。病菌一般在种薯中
越冬,成为第二年主要的病原菌来源;也可以在马铃薯切块时,病菌
通过切刀,将病菌传给其它健薯。预防方法:在窖藏前对窑窖的清洁、
消毒;切块时对切刀进行消毒;田间发现病株时及时消除;或是用
50mg/kg硫酸铜浸泡种薯10分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卷叶病是马铃薯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害。典型的症状是叶缘
向上弯曲,病重时成圆筒状。预防方法:选用脱毒种薯,种植抗卷叶
病毒的品种;及时拔除感病植株;选用病毒钝化剂,如20%毒病灵、
2%宁南霉素等均可有效防治该病毒。
(4)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治方法:1、秋翻、
秋耙。破坏其越冬场所,可杀死大量幼虫和卵,减少越冬基数。2、
中耕灭虫。铲除地边、田埂边杂草。3、每亩用50%辛硫磷乳剂400~
500g,或3%辛硫磷颗粒1.5~2 kg,拌在50 kg细土或沙里,深翻或
播前施入犁沟内。在成虫盛发期,喷施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
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六、及时收获
6.1 马铃薯生理成熟标志:一是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达到枯萎。
6
二是块茎脐部易与植株脱离而停止膨大;三是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
较。
6.2 杀秧:在收获前7—10天用机械杀秧或打秧,9月10日左右
进行。机械杀秧时不能伤害到马铃薯块茎。
6.3 收获时间及方法:9月15日起收,用进口马铃薯机械进行收
获。
6.4 收获标准:机械破垄,要求趟得正,不跑垄,不偏墒,搂净捡
光,在田间堆放盖土保存,防止晒成青薯。入窖的马铃薯挑去烂、杂、
畸形薯后入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