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本文综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处理垃圾分类资源化
1城市生活垃圾的常见处理处置技术
1.1 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旅馆旅游业、市政环卫业、交通运输业、文教卫生业、行政企事业单位等。目前常见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6种:填埋、堆肥、焚烧、热解、固化、厌氧消化。
1.2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置的最主要方式是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其中填埋所占比例最高,约占全部处置总量的70%以上,我国的卫生填埋历史不到20年,长期以来采用随意堆放,任其自然分解,导致固体废物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以上,在我国初期乃至现在部分小城市的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是将垃圾露天堆积,表面用土壤覆盖,在厌氧或自然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得到的产品简单筛分后作为农用肥,改革后,虽然在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陆续建成一批城市生活垃圾的机械化连续堆肥化设施,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但由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未分类或分类不完全,玻璃、塑料等杂质多,造成堆肥效率低,成本高的
缺点;焚烧量则所占比例最少,我国在生活垃圾焚烧技术研究方面起步比较晚,在“八五”期间才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当前制约我国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的因素主要有:城市生活垃圾中灰渣含量较高,使热值较低,焚烧技术成本高,且国内尚未系统掌握垃圾焚烧技术。
1.3 当前国外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状况
目前国外形成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是填埋、堆肥、焚烧和热解气化4种。在发达国家中,填埋和焚烧占有很大比例,这不仅与各国的国情有关,而且与这些技术的工艺特点和投资成本也是分不开的。对于一些小国家由于其国土少,土地相当珍贵,焚烧技术的广泛采用可以达到迅速减容减量的效果,如日本、新加坡、瑞士等国;而对于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填埋技术比较成熟,所以更多地采用了填埋处理。另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瑞士等,其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成分较多且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垃圾的回收也占一定比重。
2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
同市场脱节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严重制约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事业发展,在管理体制上政企不分,基本上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垃圾产业缺乏自身的活力,政府的投入不力,城市垃圾处理率低,处理效果差,城市垃圾收运机械及辅助生产设备比较陈旧,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设备不足,工人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
低,此外城市垃圾收运处理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由于缺乏资金投入,限制了垃圾收运、处理技术的发展。
2. 2 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
2.2.1 填埋处理
填埋场的技术规范离发达国家的技术规范要求还有差距,导致设计的填埋场先天不足,在场底防渗以及填埋气体的回收利用方面存在问题。如填埋场的渗滤液收集系统往往在若干年后失去收集作用,场底导渗管发生堵塞,渗滤液无法正常排走,整个填埋场形成了高含水的渗滤液库,垃圾填埋一定年限后,渗滤液往往从侧面覆盖体渗出,严重影响堆体的稳定性和环境,另外填埋场缺乏规范的运营管理,缺乏监督。
2.2.2 堆肥处理上
(1)堆肥技术与设备: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是采用静态通风好氧发酵技术。其特点是工艺简单,使用机械设备少,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但同时也存在堆肥质量不高、堆肥筛上物未得到处理和气味及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其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2)堆肥原料:目前由于城市垃圾缺乏有效的分类收集,不能有效的将厨余物等有机质分离出来。用于堆肥的垃圾原料中含有玻璃、塑料、甚至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3)堆肥产品:堆肥产品质量不高,肥效低,销路不畅,严重制约着垃圾堆肥处理的发展。
2.2.3 焚烧处理
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在我国发展较慢。目前,制约我国城市生活
垃圾焚烧处理发展主要因素是建设投资与运行费用、实用的国产化焚烧处理技术以及垃圾特性,其中资金短缺是关键因素。
2.3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处置中的经验和教训
在过去几年我国的垃圾处理能力在快速增长,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在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设施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推行中遇到的问题有:公众的环境意识不高,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比较普遍;分类收集设施不足,在设计上缺乏分类引导,宣传力度不够;分类运输设施不足,致使本已分类收集的垃圾,又混合运输;缺乏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缺乏优惠的废品回收政策。
从国际经验及我国的经验教训来看,还需循序渐进的推动此项工作,特别是资金投入体制上除加大政府投入外还应建立其他资金进入的渠道。
3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发展趋势的探讨
3.1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的出路
当前处理垃圾的国际潮流是“综合性废物管理”,就是动员全体民众参与的“三r”行动,把垃圾的产生量减少下来。三个r的行动口号是:减少浪费(reduce );物尽其用( reuse );回收利用( recycle )。当全社会的消费者都这样做时,生活垃圾的总量和城市处理垃圾的负担就会大大减少。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难以立即改变。因此,我们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全部靠高投资、高科
技来消纳垃圾,期望一次到位,又不能对巨大的垃圾资源置之不理,任其泛滥成灾,中国城市的垃圾处理应走自己的路,充分依靠群众,政府加大宣传、引导,能做的先做起来,逐步加大环保投资力度,趋向完善。当然城市垃圾最根本的出路是实行垃圾从源头分类,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尽快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3.2实行从源头减量化
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是削减垃圾山最有效的措施。1、净菜上市。过去城市秋末冬初,大街小巷堆着脏稀稀的白菜帮子,环卫工人用大卡车不断的往外运,而现在菜帮还田,净菜上市,脏的景象消失了;2、有价提供塑料袋。治理白色污染必须从源头减少。政府应禁止菜贩无偿提供塑料袋,迫使人们又提起布袋子和菜篮子;3、商家回收产品包装物。一些大的家用电器多为上门维修,商家送货到家后,负责收回包装物再次利用;4、简化包装。在保障商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包装的重量和体积;5、抵制豪华包装。物品包装量远远超过物品重量,产生大量废弃物,应对这类厂家加收污染税等。
3.3 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管理
目前,我国居民生活垃圾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废品类,包括可出售的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二是渣土、砖瓦等惰性垃圾,主要包括煤灰、砖、瓦、石、土、陶瓷等;三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可腐烂的垃圾或称为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剩饭剩菜、蛋壳果皮、菜帮菜叶以及落叶、草、粪便等;四是家庭有毒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五是前4类生活垃圾单独收集后的剩余垃圾作为其余垃圾或其他垃圾,主要包括各类包装废弃物、废塑料以及其他日用品消费后产生的垃圾。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垃圾的分类收集需要克服许多现实的障碍。首先,需要定时定点收集,废除现行的日产日清模式。其次,要建立有效管理与监督体系。特别是厨余垃圾单独收集并不是放几个不同垃圾桶就可以实现的,特别在开始阶段,在一个垃圾收集点,如果有一个人没有按要求进行分类,其他垃圾分类就会变成无效。第三,要有经济引导措施,经济手段如计量收费、购买、奖励以及押金制度等。第四,资源化处理的产品要有稳定的市场。
3.4综合利用资源化
垃圾回收利用是需要成本的,也是需要利润的,不能盈利就没有人收集,更没有人利用,就必然进入垃圾厂(场)。例如现在的废塑料袋等,就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通过向包装产品生产者收取包装垃圾处理费来促进包装类垃圾回收利用。另外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也需要在源头进一步分类,许多城市开始关注餐饮单位的厨余(餐厨)垃圾,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单独收集并有效处理,但厨余(餐厨)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还有待明晰。
据美国新兴预测委员会和日本科技厅等有关专家的预测,未来10年间,全球在能源、环境、农业、医药等领域将出现10大新兴技术,其中有关垃圾处理的新兴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垃圾处理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垃圾从源头分类,资源回收将大有可为,
将垃圾产业确定为战略产业,大力扶持垃圾循环利用的企业,推动垃圾循环利用产业迅速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