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森林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能够根据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准确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并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2.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提升资源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联系实际说出两种资源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二)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养成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惯,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大量的生活实例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研究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良好的节约、保护自然资源的惯。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地理用具五、讲授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用品与自然资源有关?学生答案预设:从教室中的物品入手,列举出课桌、书本、窗帘、黑板等。
教师:到底什么是自然资源呢,我们进入本节内容的研究。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第一个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什么是自然资源?教师:请同学们看这四幅图片,分别为我们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你能详细说一说每种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相关吗?学生答案预设:汽车车身─钢材─铁矿石、煤炭资源等,教学楼外墙瓷砖─黏土─土地资源等,食物─小麦─阳光、水分、土地等自然资源,课本─木材─森林资源等。
学生还会有很多内容的补充,言之有理即可。
地理教案: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一、自然资源的分类和概述1.1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并且人类可以利用的物质和能源。
按照其来源和自然特性的不同,自然资源可以分为三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和永续可利用资源。
1.2 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自然恢复或通过人类的努力不断补充和再生的资源。
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植物、动物等。
这些资源具有无限的再生能力,不会因为使用而被耗尽。
1.3 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资源,一旦被耗尽,就无法再生。
如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使用速度远远快于其再生速度,因此容易出现短缺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1.4 永续可利用资源永续可利用资源是指在合理利用和管理下,能够持续供应的资源。
如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可以使这些资源长期存在并给人类带来利益。
二、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其问题2.1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勘探、开采、加工和利用。
勘探是指对自然资源的调查和发现,开采是指将资源从自然界中取出,加工是指将资源转化为可供人类使用的产品,利用则是指人类将资源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过程。
2.2 自然资源利用带来的问题尽管自然资源的利用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资源枯竭问题: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短缺。
如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耗过快,会使地球能源储备逐渐减少。
(2)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会产生许多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
如矿区废水的排放、大气污染等。
(3)生态平衡问题: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链的稳定。
(4)社会经济影响问题:资源的利用不平衡可能导致资源贫乏的地区经济发展受限,造成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或损害未来的能力满足需求。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2、能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学会判断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并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板书】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讲授新课板书: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师:自然资源是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
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个概念划出来。
同学们要注意两点,一是:来自于自然界,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
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要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下面我们来做一道判断题:小麦不是,它虽然有利用价值,但不是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而是通过人们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出来的,所以不是。
煤炭是,它存在于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闪电不是,它虽然来自自然界,但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闪电还不能被人类所利用,所以不是。
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资源了,那么自然资源都有什么用途呢?板书:二、自然资源的用途⑴我们利用土地资源可是发展种植业,可是发展畜牧业等。
地理教案: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概述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有智慧和创造力的生物,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也逐渐加大。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并探讨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二、能源资源的利用与短缺地球上最宝贵且不可再生的资源之一便是能源。
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等有限资源导致其日趋枯竭,而且使用这些能源往往伴随着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给地球带来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为清洁和可再生的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三、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是维持生命运行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在农业、工业和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污染,许多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和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例如实施水资源定额管理、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力度等。
四、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但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扩张、农业发展和工业建设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占用的问题。
长期以来,过度砍伐森林致使土壤侵蚀严重,过度耕种导致退化等问题增多。
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推动土地资源的保护,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土壤退化。
五、矿产资源的开采与节约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相应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然而,矿产资源属于非再生性自然资源,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稀缺,并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我们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以降低环境负荷。
六、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森林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最为稳定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伐木和非法砍伐等人类活动,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导致了大量物种灭绝和生态失衡问题。
初中地理教案:中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
2.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
3.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珍惜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特点?2.新课教学(1)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约为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人均占有量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土地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耕地比重小,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
(2)讲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土地资源贫瘠。
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
西部地区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3)讲解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耕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
林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
草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发展畜牧业。
水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水域保护,发展水产养殖业。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典型案例,如: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南方地区的梯田建设等。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4.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如何保护土地资源,防止土地污染和破坏?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土地资源?5.课堂小结(2)提醒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珍惜土地资源。
四、课后作业2.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国丛林资源的地理(区)散布及特色1xx包含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哲里木三盟和赤峰市。
东北地域的丛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主要用材树种:针叶林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沙松、云杉、冷杉等;阔叶树有桦、杨、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榆、槭、柞树等。
xx林区特色是:营林和木材生产集中,国有林业公司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采伐率高,林区道路密度大,林区经营水平高。
当前,木材生产量仍占全国林业系统木材产量的一半。
xx林区的资源危机:林业用地面积不停减小,黑龙江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 10 万公顷;吉林省每年减少林业用地 4 万公顷;可采伐的成、过熟林积蓄量降落更快。
有林业局的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没有天然原始林可采,靠摘山帽和间伐次生林、人工林生产木材;的林业局牵强能保持生产到 2005~2010 年;只有的公司能保持正常轮伐生产。
林区木材径级和质量广泛降落。
红松和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椴等宝贵树种的比重降落过快。
如牡丹江林区的红松面积比重不足 5%,积蓄量不足1%,进而已失掉“红松故土”的称呼。
2xx这里所指的西南地域包含四川、重庆、云南、西藏。
xx的丛林资源有以下特色:主要林区处在横断山脉,既受太平洋的影响又受印度洋的影响。
多半山脉和水系为南北走向,大海润湿气团能够从山谷由南至北深入到较远的地方,西边的山坡上散布着茂盛的丛林,组成了西南地域林业的主体。
这里山体在 3000 米以上,相对高度也在千米以上。
地带性是这里最显然的特色。
几个热量带、丛林带同处在一座山上,出现“一山有四时,十里不一样天”的情形。
因此,丛林种类和树种特别复杂。
这里天然原始林和成、过熟林比重要。
面积占 90%以上,积蓄量比重超出95%。
单位面存储积量很高。
川西高峰峡谷林区,均匀单位面存储积量达 280 立方米/ 公顷,西藏波密岗乡一片 200 年生的云杉林,均匀胸径达 92 厘米,树高 57 米,积蓄量达 1950 立方米 / 公顷。
宝石森林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宝石森林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2.了解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构成;3.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环保意识;4.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一、自然环境1.宝石森林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2.森林里的河流、瀑布、湖泊等地理景观;3.森林里的常见野生动物。
二、植物世界1.宝石森林里的树木、灌木和草本植物;2.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特征和用途;3.植物与动物的相互关系。
三、动物世界1.宝石森林里的常见野生动物;2.不同动物的栖息地、生活习性、食性特征等;3.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
四、环保意识1.爱护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2.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质量;2.搞好环保工作,共创美好家园。
三、教学方法1.参观游览:带领幼儿前往宝石森林,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2.视听教学:通过图片、录音、视频等形式,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3.游戏体验: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的必要性。
四、教学流程一、引入1.介绍宝石森林的概况和与其相关的动植物;2.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是否曾经接触过森林里的动植物。
二、探究1.参观宝石森林,观察森林的地形、植被、河流等;2.观察和了解森林里的常见野生动物;3.让幼儿模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强对动物的理解和情感。
三、总结1.合并教学内容,让幼儿回顾所了解的森林环境和动植物信息;2.强调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拓展1.感性体验环境污染对自然和生命的危害;2.引导幼儿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
五、教学体验幼儿通过参观宝石森林,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了解了自然环境和动植物资源;通过模拟游戏和讨论探究,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观察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丰富有趣,让幼儿获得了很好的体验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价,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1.掌握了宝石森林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信息;2.了解了森林里的常见野生动物特点和相互依存关系;3.培养了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观念和习惯;4.通过游戏和讨论,区分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危害,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教案精选:初中地理《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中地理《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开发的角度介绍了我国的主要利用类型,并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安排学生读图,最终了解我国在利用类型构成上的特点。
第二部分是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介绍我国的特点,其基础是“我国利用示意图”。
同时通过联系气候、地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教材在第三部分的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利用上存在的不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制定法规、“开源节流”和保护建设,尤其介绍了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这是对待破坏问题的最积极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难点:我国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法建议由于初中地理不要求建立“”的完整概念,所以读“我国利用示意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图例中所列的土地利用类型都属于,从而消除学生习惯印象中土地即耕地的错误观念。
在讲述“及其分布”时,应充分利用“我国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结构百分比图”,将的特点和利用状况结合起来,并联系到农业生产上,以认识其利弊。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1 ~
地理教案:森林资源
第三节森林资源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明确森林作为物质资源
与环境资源的重要作用,认清森林资源
的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森林的作用、
利用与保护,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森林资源有关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起要珍惜爱护森林资源的观
念,并且积极自觉地参加每年的植树活
动。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
法。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2 ~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森林的作
用、利用与保护,难点是森林的环境资
源作用。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①有关森林
作用的数据;②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
③水土保持坡林带的作用示意图;④漫
画“小鸟的悲哀”;⑤世界森林变化资料。
教学提纲
第三节森林资源
一、森林的作用
1.重要的物质资源
2.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
总调度室
二、森林的利用与保护
1.世界森林的变化
2.森林的合理利用
3.森林的保护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国的植树节是几月几
日?
3月12日。每年在这一天,全国各
地都宣传植树造林的好处。那么,森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3 ~
资源究竟有什么用途呢?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森林资源。
第三节森林资源(板书)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板书)
[提问]森林是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
主要有哪些用途?(引导学生从生产、
生活中归纳。)
1.重要的物质资源(板书)
[教师总结]森林作为物质资源主要
的作用是:能够提供大量木材,用于建
筑、家俱、造纸造船等等,能提供大量
果实作为食品、饲料等等,所以说是一
种重要的物质资源。
[提问]森林除了是一种重要的物质
资源外,它还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
现在请大家根据投影片说明森林对环境
都有哪些作用?
[展示投影片]森林的作用:
A.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
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B.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
吨。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4 ~
万公顷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当于
一座容量为100万立方米的小水库。
D.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
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汽。
[提问]该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
是什么?(A是森林能调节大气成分。B
是森林能净化空气。c是森林能含蓄水
源。D是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
[展示投影片]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
[提问]该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
是什么?(该图说明由于护田林带使有
害的大风减弱,因而沙尘也随之减少,
甚至消失。)
[展示投影片]水土保持护坡林作用
示意图。
[提问]该图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
么?(该图说明水土保持护坡林使土不
下坡,清水长流)
[教师总结]归纳上面同学的回答,我
们看到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
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
保持水土等多方面的作用。难怪人们把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5 ~
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
森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资源,而且
更重要的是一种环境资源。
2.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
调度室。(板书)
过渡既然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那就要求我们对森林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森林的利用与保护(板书)
1.世界森林的变化
[展示投影片]世界森林的变化资料:
A.在历史上,世界陆地曾有三分之
二为森林覆盖,面积为76亿公顷,现在
世界森林面积只有28亿公顷,森林覆盖
率为22%。
B.目前森林面积仍在迅速减少,世
界上每年约毁林1800万公顷。
[提问]根据世界森林的变化资料,你
能说明世界森林不断减少都带来哪些后
果吗?(人均木材量减少,满足不了需
要;森林覆盖率减小,破坏了地球上的
环境。)
[提问]世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原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6 ~
因是什么?(农牧业的发展,工业的发
展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都使森
林遭到破坏。因而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展示投影片]漫画“小鸟的悲哀”
[提问]漫画“小鸟的悲哀”的含义是
什么?(此图表示由于乱砍滥伐森林,
造成了环境严重恶化,使生活在森林中
的野生动植物,丧失了理想的栖息场所,
再加上人类的乱捕滥杀,现在地球上每
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过渡怎样才能保护森林资源,又能
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对木材的需要呢?
这就是森林的合理利用问题。
2.森林的合理利用(板书)
[阅读课文]读教科书第80页第三
段,并回答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合理的是第三种。因为,第一种办
法保护了森林,但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二种办法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需
要,但不能保护森林。第三种办法是合
理采伐森林的方法。这样做既能给人类
提供木材,又可以保护森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7 ~
[提问]根据上面的事例,说明怎样才
是合理利用森林?(在不破坏环境,使
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合理采伐
森林,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指导学生阅读]读教科书第80页
“读一读”,并且思考,课文中强调的保
护森林的办法是什么?(人工造林)
[提问]请你归纳一下,为了更好地保
护森林,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学
生广泛讨论)
[教师总结]
3.森林的保护
①以法规的形式保证对森林的合
理采伐;
②人工造林是保护森林的重要方
法;
③大力宣传教育,使民众树立正
确的森林资源观。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在本地植树造
林,发展森林资源的计划。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