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标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概述
一、引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计算机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及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旨在构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专业课程: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核心专业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机制。
3. 研究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设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多个研究方向的高级课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深度学习需求。
4.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科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自主进行科研探索。
同时,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各类编程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国际化视野
中国科大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有深度合作,提供丰富的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就业指导
学校设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企业参观、招聘会等服务,助力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
总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以其全面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式、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的视野,致力于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计算机科技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5)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计算机工程技术初步训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从事计算机技术应用及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电工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原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综合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四、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类别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毕业学分要求:修满195学分。
其中:通识课43学分、学科基础课73.5学分、专业课26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40.5学分、全校性公选课12学分。
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五、培养措施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保证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n-Teacher Preparation)一、专业定位与方向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已有5 0多年的历程, 经历了初创、发展和高速发展几个时期,形成了多层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教育体系,专业的办学单位和在校学生人数也随着专业的发展快速增长。
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已经过了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教学师资团队和规范的教学实践体系。
在学科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加速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
随着我国经济及I T产业的发展,单一的人才规格已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未来几年内的重点是根据新的形势调整教育内容,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不断充实新技术,注重专业实践性,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软硬件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能在科研部门、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学研究、应用系统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 学制:4年, 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二) 毕业标准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标准》要求,准予毕业。
(三) 授予学位符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要求,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 人才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化意识。
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方向)本科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介绍简介: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大学排行榜四星专业,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学习,学生可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具有计算机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应用、开发和维护,计算机网络操作与维护的能力。
办学定位:结合我校计算机教学、科研和“大工程观”特色,体现“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石油石化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地方,培养能够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能够从事计算机领域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2.毕业要求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要求2:掌握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要求3:系统的掌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新系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要求4:受到计算机专业领域实验技能、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设计、研究与开发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初步能力;要求5:获得工程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要求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要求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要求10: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专业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财经领域,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一定的财经基础知识,掌握数据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技术实现能力,面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时代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财经领域部分相关基础知识,接受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维护、管理及计算机在财经领域应用的基本训练,以适应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时代的工作需要。
三、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1.基本学习年限为四年,最短为三年,最长为六年。
2.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优化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不断优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的建议。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1.核心课程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该合理设置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
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可或缺的内容,应确保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2.选修课程设置除了核心课程外,还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选修课程可以包括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热门领域的课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课程。
通过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实践环节的丰富1.实验课程的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应该充分考虑实验课程的设计。
实验课程可以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组装与维护、软件开发与调试、网络搭建与管理等方面,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2.项目实训的引入除了实验课程,项目实训也是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项目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引入项目实训,学校可以与IT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和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三、学科竞赛的支持学科竞赛是锻炼学生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机会。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相关的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和指导,提高他们在竞赛中的表现和成绩。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质量的重要保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示例文章篇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像培育一颗种子,要让它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最终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这些人才要具备坚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如同大厦的基石,稳稳当当。
他们还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这就像一套精密的工具,能够在计算机领域的各个方向施展拳脚。
能够独立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你想想,如果一个团队里都是这样的人才,那这个团队得多厉害啊!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这3年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不是一下子就能跑完的。
在这期间,研究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进度。
第1年就像是在熟悉赛道,主要进行课程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第2年就如同加速奔跑,要深入进行科研工作,参与项目开发或者研究课题。
到了第3年呢,那就是冲刺阶段了,要完成学位论文,展现自己这3年的成果。
如果有特殊情况,例如遇到了科研上的大难题,就像在赛道上不小心崴了脚,经批准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三、研究方向(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这个方向就像是在构建一个魔法世界,研究软件的形式化方法、软件自动化、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等。
从事这个方向的研究人员,就像是魔法师,用代码编织出一个个神奇的软件。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方向关注的是如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就像给生活注入科技的活力。
例如在医疗领域,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诊断疾病,这就像给医生多了一双透视眼。
在教育领域,开发智能教育系统,那简直就是给学生们请了个随时在身边的小老师。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这好比研究一座大厦的建筑结构,涉及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等。
研究人员要考虑如何让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像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一样高效运转。
四、课程设置(一)公共课公共课就像主食,是大家都需要的营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60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科学素养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在政府机关、科技部门、企事业单位、教育单位从事计算机的应用开发、使用、维护、和教学工作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导论、计算机专业英语等;(2)掌握计算机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微型计算机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技术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汇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Unix操作系统、WEB程序设计技术等;(3)具备较扎实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体系架构与设计模式、软件文档写作、软件测试技术等;(4)具有本专业先进的和面向现代人才市场需求所需要的科学知识。
2.能力结构(1)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工作能力;有较好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具备撰写本专业科技文档和软件文档写作的基本能力;(2)具备运用外语进行简单会话,能够阅读本专业位于期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度、写、译能力;(3)具有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和继续学习及自主创业的能力;(4)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5)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理论,熟悉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和活动能力;(6)具有网络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的基本素质,能从事一定环境下的网络工程、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工作。
3.素质结构(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职业道德;(2)具有创新、实践、创业的专业技术开发素质;(3)具有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和适应本岗位工作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5)具有良好的气质和形象,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也催生出了高校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不同学校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了不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
在课程设置上,重点突出基础知识和理论,强调对相关技术的掌握,并注重应用实践的能力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和实训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其次,在培养方案中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注重英语水平的培养,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趋势。
通过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实践环节中,学校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践环境和创新平台,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
提升。
学生可以利用校内的实验室和科研平台进行自主实践和课外探究,同时支持学生参与竞赛和实际项目,以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的工作。
总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针对不同的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都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而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兼顾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注重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1一、专业简介本专业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以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爱国进取,创新思辨等为宗旨。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熟练应用通用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硬件项目的开发过程,掌握软硬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能够承担基于硬件的软件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基于桌面或网络应用的软件工程的开发与测试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自2014年与赛为智能合作办学以来,学院与赛为智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专题实训I、岗前培训、毕业设计以及企业实习等实践机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计算机工程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具有团队合作和团队管理能力,能够主动适应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经过3-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根据个人选择,本专业毕业生至少能够承担或者胜任以下一个方向的工作: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WEB前端开发方向,物联网工程方向,大数据方向。
三、毕业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及本专业实际,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具体如下:1、工程知识:具有利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机专业知识来解决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1具有从事计算机工程所需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应用到计算机专业相关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1.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用其解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1.3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核心知识,了解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学科形态、典型方法、核心概念等;L4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并具备将其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综合能力。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级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代码:080901 学科门类:计算机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培养方案紧密围绕我校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目标定位,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对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技术人才的需要,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合理加强实验实训环节,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实干素质与创新精神的有机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的使用,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教育、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行业,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开发、维护、管理,以及Web开发、网络安全、大数据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在市场需求、就业需求、专业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能力等调研基础上,逆向推演,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明显专业特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一)知识要求 1.高等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需完成人文、社会科学、外语、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等高等基本修养教育。课程包括:品德素质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体育等。 - 2 -
2.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专业英语等。 3.专业知识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课程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应用、Java开发、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网络安全、动态网页设计等。 4.专业拓展知识 学生根据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择Web开发模块,网络技术方向选择网络安全模块,大数据技术方向选择大数据模块,增强学生的专业特色。 (二)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学科发展前沿新技术和发展方向的基本方法 2.应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综合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创新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 4.外语能力 具有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技术资料及基本的听、说、写、译的能力。 - 3 -
(三)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严谨务实,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 2.文化素质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专业素质 具有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数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相关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具备现代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阶段学生除了学习必修的基础、人文课程外,还要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突出以项目为导向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主要实践性教学课程安排有: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Java开发基础、Java开发高级、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态网页设计与制作、UI用户界面设计、Web前端框架技术实战、Web全栈开发实战、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实验、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实验、Python语言程序设计、Hadoop分布式系统、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大数据项目实践等。 - 4 -
三、课程体系结构 表一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修课形式 课程说明 学分要求
公共 教育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168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选修 地方特色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体育类等课程
公共实践 必修 军事训练、安全教育等
专业 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等
选修 电子技术、电路分析等
专业主干课程 必修 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操作系统
选修 JAVA开发(基础)、JAVA开发(高级)、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态网页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大数据基础、网站部署与运营、软件工程、网络安全等
专业集中实践 必修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
特设 教育 Web开发 选修 Web开发(高级)、UI用户界面设计、Web前端框架技术、Web前端框架技术实战、Web全栈开发、Web全栈开发实战 网络安全 选修 网络安全部署、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网络加固技术与应用、网络功防技术、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
大数据 选修 大数据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Hadoop分布式系统、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大数据项目实践等
社会实践 选修 职业资格、学科竞赛、科研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 +20学分 - 5 -
四、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表二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培养目标 培养能力 对应课程
知识结构 具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了解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社会调研等
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 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等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和翻译外文科技资料 大学英语、科技文献阅读、英语竞赛等
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基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离散数学、大学物理、自然科学类通识选修课程等
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等专业必修课程
掌握本专业不同发展方向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应用动态和发展趋势
Web开发(高级)、UI用户界面设计、Web前端框架技术、Web全栈开发;网络安全部署、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网络加固技术与应用、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大数据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Hadoop分布式系统、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大数据项目实践等
能力结构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分析表达能力和获取文献、处理信息的能力、终身学习意识
专业教育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等
具有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文社会类通识选修课程、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等
具有创造性意识和思维、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各种竞赛、创新创业实践、专业讲座等 具有分析、设计、开发、管理、维护计算机各种应用系统的能力
专业教育课程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学科竞赛等
掌握Web开发或网络安全或大数据专业方向的基本能力,具有就业核心竞争力
专业特设模块课程、毕业实习、就业创业教
育等 - 6 -
熟练使用各种计算机通用软件 多媒体技术、UI用户界面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Hadoop分布式系统、课程设计等
素质结构 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讲诚信、善合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导论、创业基础、入学教育等 具有基本的文学、社会、科学素质、具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体育达标、心理状态良好、身体健康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教育、安全教育、大学体育、社会实践等
具有形式化、模型化描述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面对具体的专业问题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术,以全局观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特设课程、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学科竞赛、专业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体系
表三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类型 课程名称
公共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训练、安全教育
专业实践 集中实践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独立设置的实验或实训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分析实验、数据结构实验、多媒体技术应用、JAVA开发(基础)、Linux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库应用、JAVA开发(高级)、网页设计与制作、C++程序设计、Web开发基础、动态网页设计、软件工程实训、网站部署与运营、数据可视化、Web开发(高级)、UI用户界面设计、Web前端框架技术实战、Web全栈开发实战、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实验、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实验、Python语言程序设计、Hadoop分布式系统、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大数据项目实践
课程内实验或实训
大学物理、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
网络安全、大数据基础、算法设计与分析、网络加固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