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17
浅谈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及改革建议摘要:在新时期,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
因此作为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被提到重要位置。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政策“碎片化”严重、统筹层次低、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缺口”严重等损害公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者、农村劳动者等的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全国统筹步伐、放宽养老金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福利的作用等方面来加以改进。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指的是“社会应当以公正的、不偏不倚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目标,胡锦涛主席给和谐社会这个概念赋予了具体而深刻的概括,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安全系统,它追求的是弥补市场经济缺陷,从多方面调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保障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收入补偿制度。
社会养老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追求的更是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所有社会成员参与养老保险的机会公平,即所有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统一规定的条件,均被强制性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第二,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后顾之忧来维护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公平竞争的权利。
第三就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社会成员在享受养老待遇方面的不公平。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设计之初是作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政策而开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职工养老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经过20世纪80年代至今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成功实现了从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国家保障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投保资助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渡。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问题与对策作者:宋桂娜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33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国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居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为保障对象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经历30多的发展,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成就。
本文以青岛市为例,回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分析现阶段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在全国层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上是由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一步一步发展而来,具体以青岛为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农村老农保(1992-2002年)、农村新农保(2003-2009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0-至今)(一)农村老农保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经济释放出活力,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出,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衰落,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我国初步提出探索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渐开展试点。
1992年民政部制定《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拉开了国家针对农村建立综合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序幕。
在此大背景下,青岛市积极探索,选择崂山区、胶南和莱西市6个乡镇的行政村为试点,按照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方法,保费缴纳以个人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开始了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经过政府有力的宣传和组织,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农村养老保险在全市推开,到1996年全市收缴保费达6713万元,位居全省第二。
1997年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规定》,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养老保险的成果,也为农村养老保险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例如覆盖面窄、集体补助难落实、基金管理不规范、待遇支付标准低、缺乏国家政策有力支持等,加之后期政府因种种原因没有再推进,农保工作一度停滞,农民参保热情随之大大降低,参保率不断下降,导致农村养老保险一度陷入困境,到2001年全市保费收缴降至1861万元,参保农民只有50万。
浅谈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周静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4期[摘要]我国跑步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因此保障农村的社会稳定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全局,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会成为广大农民的心中忧患,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将影响社会的稳定。
因此应当从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持,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等途径入手,研究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关键词]江苏省;农村养老保险;若干问题;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化人口的不断增多,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是必然趋势,农村社会养老是中国社会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养老保障工作做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可以直接减少社会动荡。
它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中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对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1 我国目前农村居民养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1 老龄化加快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正式进入老年社会,在农村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达7.36%,在2016年底,据国家计生委统计,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
到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8%,2021年到2035年将是我国老年人口第二次增长的高峰期。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很多人称之为“银色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因此要解决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关键,如同没有九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一样。
没有九亿农民的养老保障,也就没有真正实现中国居民的养老保障。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现状及解决措施浅谈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现状及解决措施【内容摘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关系到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关系到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构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渐进式改革,一方面使我国保障制度在规范性建设和管理、服务社会化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问题,其中既有历史问题,也有改革中未能妥善处理好的问题;既有制度内的问题,也有制度外的问题。
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实践中不公平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在如今与国际接轨频频交流之际,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制度定义和内容:在理论学术界,陈良瑾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1.社会救济包括面向低收入阶层的贫困救助、面向遭灾的市民的灾害救助,以及面向遭遇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的特殊救助等。
2.社会保险包括面向劳动者提供因年老、工伤、疾病、生育、残废、失业、死亡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劳动者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物质帮助等。
保障资金的来源缺乏应有的保障, 其资金管理和收支平衡也存在巨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我国以往的社会保险工作分属于多家政府职能部门,这些部门都没有社会保障机构,自成体系,管理分散,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宏观协调平衡机制。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问题,管理分散、政出多门,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
如养老保险问题,国企职工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公务员归人事部门负责,贫困群体归民政部门负责,多头管理现象严重。
由于众多机构共同行使社会保险职能,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既缺乏宏观协调、缺少综合平衡,又加大了管理成本,阻碍了社会保障改革进程。
浅谈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摘要]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削弱,社区养老体系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助和社会保障缺乏投资,令绝大多数的农村老人在家庭之外的边缘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养老问题令人担忧,这种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需要集成一个考虑全面的,从概念、系统等多管齐下的办法来解决这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22-0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老年人口这个弱势群体是不容忽视的。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所以,我们应把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重视,探索出可行的路径来解决这个阶段的农村养老问题,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一、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老年人口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得到了改善,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并未得到提高。
在农村,子女供养以及老年人自己劳动构成了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加社会劳动的概率是65.85%。
构成老年人收入的主要部分还是老年人自己的劳动所得,其次是子女的赡养费,社会福利方面只占到了一小部分。
从政府对于老年人的福利保障方面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农村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帮助,调查显示,只有一小部分的老年人能定期收到政府发放的福利品,这种情况一般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出现,而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得不到政府的帮助,没有社会保障的。
二、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养老现状分析在当代中国农村,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养老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需要60岁的老人在快速发展的农村有退休制度作为保障,但这只是部分的中国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村老人没有享受这样的补贴。
很多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去处——养老院发展比较落后,很多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并未建立,老年人有病不能医、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都未得到解决。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WTT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毕业论文1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策一、前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完善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紧密相连。
考虑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背景,面向大多数人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如何在新时期防范风险、防止农村老年贫困、调节农村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就必然持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政策议题。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保证。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完全成功的。
1、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法律法规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特别是对养老保险金流失和挪用等行为,未规定有效的惩罚措施。
目前农村社保基金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相当严重。
正是这种不稳定的制度和屡见不鲜的违规行为挫伤农民投保积极性,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困难重重。
2、自给来源少,吸引力不足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
集体补助不到位或数额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或只在部分地方或人身上得到体现;国家政策扶持,仅限于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除此,再无其他的扶持政策;地方财政,除经办机构费用,也没有其他扶持政策。
在缺乏强制性的情况下,仅靠这些政策,难以发挥吸引作用。
3、基金增长慢,难以为继基金增长速度跟不上养老金发放的增长速速,出现负增长。
农保基金增值方式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家债券利率和银行存款率都很高,因而给农民承诺的保险给付率也高达12%,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债券和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致使基金增值缓慢。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田向坤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43期用现代社会保障逐步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
真正建立起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使几千年来农民“老有所养”的梦想成为了现实,不仅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让广大城乡居民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也大大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对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但目前的养老保险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为此,研究和探索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健康平稳运行,有利于推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一、安阳县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安阳县地处豫北,总面积1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83万亩。
辖区21个乡镇,612个行政村。
根据多方统计,安阳县总人口为985870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124309人,16周岁以上人口10.5万人;农业人口861561人,16周岁以上人口68万人。
从2010年11月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2012年7月我县又成功申报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豫政[2011]58号)文件规定,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统称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截止到现在,我县参保人数超过58万人,参保率达到98.2 %,各级财政补贴全部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发放率100%。
李克强总理最近说:“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并提出了“近10亿人的城镇化”的目标。
以这样的未来趋势来看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职保应该占据主流地位。
二、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问题1、缴费补贴相同,多缴多领并不明显,缴费没有积极性,大多数都选择最底缴费档次。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18号文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
浅谈当前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摘要:养老问题是中国目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问题。
由于受到老龄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削弱、社会养老覆盖范围小、土地难以满足农村的养老问题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思想上、经济上、制度上等的挑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着重探讨农村的养老现状、养老面临的挑战、如何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pension, especially rural pension is a major problem now facing china society. being challenged on the thinking, economic and systemic of pension of rural aged thanks to realistic factors of aging population, weaking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family, low coverage of social pension and insufficient production of lan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a definit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well-off society.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current rural pension situations and challeng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promote rural development by solving these rural pensions.关键词:农村养老方式养老问题老龄化老年人口key words: rural areas, pension ways, pension problems, aging problem, aged populations我们任何年代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养老这样的大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浅谈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分析作者:周鑫余雷刘顺航杨杰孙铭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8年第16期摘要: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对于农村普遍存在的养老难,老年生活缺乏保障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能够缓解农村家庭的生活压力,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社会保险一、我国农民工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参保率低,无法覆盖大多数农民工不管是因为农民工收入低下,还是工作不稳定,还是企业不愿意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或者是农民工没有长远的眼光,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90%的农民工的晚年生活将会得不到保障。
其实,从全国范围内来说,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比例与四川省没有太大的差异。
国务院以前做过一项有关于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调查,后撰写《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一文,该文指出:除了大多数农民工购买了工伤保险外,只有14%的农民工购买了养老保险。
由此说明,社会保险对于农民工而言,参保率低,无法覆盖大多数农民工。
(二)合理转移存在障碍,制约了农民工参保积极性农民工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工作流动性大,跨区流动现象不就显著。
目前,有关于跨区务工的农民工,我国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转移农民工个人账户积累资金。
在一方面,转移个人累积账户资金的这种做法对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为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转移造成诸多不便,挫伤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日前,国家发改委提出可以借鉴欧盟“分段计算”的政策来解决跨区流动农民工养老保险的问题。
但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分析,这种做法在我国实施还有一点的困难。
但是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该办法只能是一个过渡性措施,未来还必须借助于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来解决养老待遇不公平问题。
而且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需求与供给的最高效率,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才能最终受益。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33.246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慧芳1 马雯2(1.太谷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 山西太谷 030800;2.陕西省社会保障局咸阳市养老保险经办处 陕西咸阳 712000)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当今社会发展中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社会养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是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保障,提高其晚年的生活水平,是国家的一项惠农政策。
近些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在推进中取得的成效明显,但是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在此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重视城乡居民的养老问题。
该文中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了详细的阐述,以供同行商榷。
关键词:城乡居民 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c)-0246-0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在此工作开展中,由于社会环境、群众态度、干部态度、政策宣传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实际的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这更要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养老保险工作的有效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外出务工人员征收保费难、个人档案建立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中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而进城务工人员数量猛增。
在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政策制度的宣传往往无法传递到外出务工人员,所以对于这部分人员而言,对社会养老保险没有概念,所以外出务工人员征收保费较为困难,由于在参保过程中需要本人的资料齐全才能参保,而在外地的人员档案建立难上艰难,所以会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推进。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摘要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前期的财政补贴型低价自费医疗阶段、合作医疗制度阶段、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阶段,本文以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状况暨深化改革的调查为例,探讨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农医疗保险,可以使广大农民在一定程度避免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的情况,对我国实现和谐社会以及走向国际的路途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农村;医疗保险;政策。
Re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AbstractPeople Republic set up , rural medical protection system of development experience has rural cooperation medical system established early of financial subsidies type low price at their own expense medical stage, and cooperation medical system stage, and new rural cooperation medical system three large stage, this article to Zhejiang Province new rural cooperation medical development status cum deepening reform of investigation for cases, discussion currently China rural area of medical insurance in development of process in the by faced of main problems and the challenge, agricultural medical insurance, can makes general farmers in must degree avoid due to disease caused by poverty, and Anti-poverty because of illness, on the realiza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and played a pivotal role on the road to international.Key words:China's rural areas; medical insurance; policy;一、从农村合作医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变迁(一)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在城镇建立起了以企业职工为对象的劳保医疗制度和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对象的公费医疗制度,但农村地区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从1949年至60年代中期,农民属于自费医疗。
浅谈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摘要: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建立针对农民的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
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新制度实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如今农民在养老方面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为大规模的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可靠基础。
中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时机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养儿为防老”的俗语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养老观念。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传统养老方式不可避免地陷人了困境,遭遇到极大的挑战。
土地保障功能减弱、家庭结构模式改变、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民消费方式改变等因素使老年人的供养出现困境。
同时,我国长期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大差异。
缩小城乡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差距,提高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农村保障的缺失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村农民的生活保障和生活质量,贫穷问题得不到改善,而且违背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进而直接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化生产方式发展的需要,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需要,是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需要,是增加农民收人的需要。
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条件日渐改善:第一,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基本具备。
首先,中国总体gdp 快速增长,其次,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这样就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经济基础。
第二,养老观念的转变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有利条件。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一方面冲淡了农民“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另一方面,计划生育国策在推行后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的养老负担沉重,老人和年轻人迫切希望实施这一制度减轻负担。
浅谈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城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亿2千万左右,其大规模发展是近十多年来的事,由于农民工以中青年为主,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养老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目前还不突出,没有成为社会问题。
但若现在不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的农民工年老体衰后的养老问题将发展为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
农民工年老后在哪里养老,城市还是农村?谁将承担养老义务,是农民工自身、是其子女还是国家和社会?这些问题不解决,将给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刻不容缓。
一、对农民工实行社会保险势在必行农民工年老体衰后传统的养老方式一般有三类:一是回农村依法承包的土地养老;二是年轻时储蓄积累来养老;三是依法子女实行家庭养老。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些传统的养老方式将不能适应上亿农民工的养老问题。
(一)农村土地减少,保障功能下降随着国际农产品对我国市场冲击力的增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量少,农民个体的收入将更加不稳定。
土地提供生活保障的可*性早已今非昔比。
纯粹来自土地的收入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
而农民工达到养老时年老体衰,且已离开农业生产多年,技术落后,更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何况约有15%左右的农民工,因现行承包政策和婚嫁等原因已经失去或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农民工收入低,继续养老有困难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脏、累、差的体力活和高危行业,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很低,一般不足1000元,而农民工往往既要在城市生活又要抚养子女、赡养父母。
生活消费的剩余还要用于自身发展需求,即使较富裕者其养老储蓄也不充足,买得起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更是少数。
如果他们的养老依*青年时期的非强制性存款,那么这批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大部分将在老年时期成为社会最贫穷的弱势群体。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国内外研究动态:1.国内研究动态国内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成果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穆超、陶琳的《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在此文中作者阐述了农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从实际出发,得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说明在建设新农村时,应该大力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从而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保险所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侯晓丽在《积极推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发展》一文中提出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养老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迫切需要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轨。
目前,这方面工作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为此,提出了建立安全有效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途径,即通过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统一管理等举措,切实推进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李智、黄飞的《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高丽君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现状及路径选择》,梁璇的《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也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建议。
赵意焕在《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若干思考》一文中写到从2002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为推行全国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准备。
该文在简要梳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沿革的基础上,拟对各地“试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养老保险意识的相对滞后、经办力量的严重不足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从立法、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建议。
2.国外研究动态国外对于本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分析已比较深入,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以前就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体农村劳动者或农村人口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养老保障体系,因此国外先进的社会保障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毕业论文
浅谈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ntroduction about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ent China’s rural old-age security
2014年11月26日 I
摘 要 农村养老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中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助于加快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以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保障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借鉴国外比较成功的养老制度经验做法,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深化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障;养老保险
Abstract Rural old-age security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social security in our country.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are beneficial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In this paper,we choose the rural elderly life as research object,using the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 economic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of our rural old-age security,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pension system which is more successful than us,and rendering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epen and develope the rural old-age security system of our country . Keywords: Country; Old-age security; Endowment insurance 目 录 中英文摘要…………………………………………………………………………………(I) 引 言……………………………………………………………………………………… (1) 一、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基本概述…………………………………………………………(1) (一)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定义…………………………………………………………… (1) (二)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压力………………………………………………………… (1) 二、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2) (一)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逐渐削弱……………………………………………… (2) (二)经费投入少,保障水平比较低…………………………………………………… (3)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基金保值增值难………………………………………… (4) (四)农业经营收入低,农民的储蓄能力弱…………………………………………… (5) 三、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 (一)农村保障问题存在的经济原因……………………………………………………(5) (二)农村养老保障中问题存在的政策法律因素………………………………………(6) (三)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的文化原因………………………………………………(7) 四、国外农村养老保障的经验借鉴………………………………………………………(8) (一)国外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主要模式……………………………………………… (8) (二)国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9) 五、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建议…………………………………………………(10) (一)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财政支出 …………………………………… (11)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法律体系…………………………………………(11)(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1) (四)巩固家庭养老保障,推进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协调发展………………………(11) (五)城市对农村进行反哺………………………………………………………………(12) 参考文献………………………………………………………………………………… (12)致 谢………………………………………………………………………………………(12) 1
引言 长久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重点放在城镇,而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具体的实践较少,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更是落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变迁,鉴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土地保障功能的削弱,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故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中,应把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作为重心来抓。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为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解决后顾之忧,是社会和政府的职责所在。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政策的结果距离政策预期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总结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存在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养老保障进一步发展、深化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一、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基本概述 (一)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定义 老年人社会保障: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通过对国民收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依法对全社会老年人在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后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一种制度安排① 。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专门针对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所建立的制度体系。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制度需要跟本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口结构相适应,并随着它们的变化而进行调整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模式随着经济体制、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而变迁③。农村养老体制的不断完善,为农村老年人的晚期生活解决了后顾之忧,无疑将推进我国民生问题的解决。
(二)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压力
① 许亚敏,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历程、现状与政策取向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09(6):
18. ② 许亚敏,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历程、现状与政策取向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09(6):
19. ③ 许亚敏,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评估与政策取向[J].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2010(35):
9. 2
表1 2010年全国分城乡人口老龄化现状 地区 年龄 人口数(万人) 占总人口比例(%)
全国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80岁及以上 17759 11893 2096 13.32 8.92 1.57
城市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80岁及以上 4631 3102 535 11.47 7.68 1.33
镇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80岁及以上 3198 2124 368 12.01 7.98 1.38
乡村 60岁及以上 65岁及以上 80岁及以上 9930 6667 1195 14.98 10.06 1.80
资料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整理计算 根据2010年全国分城乡人口老龄化现状,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特别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更快①。2010年中国乡村老年人口数量远远高于城市地区;乡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全国共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8亿,而乡村的老年人口将近1亿,是乡村总人口数的14.98%;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达6667万,占乡村总人口10.0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在1960-1980期间,我国处于人口高出生率阶段,未来的20年农村的老年人口增长依旧较快。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依然具有增长速度加快、数量大、高龄比重较大、城乡和地区老龄人口差异大等特征②。 中国农民总体生活水平不高、收入波动大的现实,决定着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经济压力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只是受各种发展制约和因素的影响,就总体生活水平而言,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就是和国内的一些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也是存在巨大的差别。城市化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导致对农村养老模式产生冲击,同时农村老龄人口占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大,农村老龄问题突出。
① 李辉、王瑛洁,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155.
② 朱步楼,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J].吉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唯
实,2007(10):52. 3
二、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逐渐削弱 几千年来,家庭养老保障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主要是由家庭来承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说明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占着重要地位,也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种养老方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人口数量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首先表现在家庭内部资源的短缺。以往的家庭养老都是以子女对老人的赡养,其实质是家庭内部资源的代际转移。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家庭养老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计划生育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庭小型化日益突出,供养比例发生重大变化,4-2-1的家庭结构成为主要形式,使得年轻一代对老年的负担加重。随着农用土地跟土地的收益逐渐减少,农民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多为侧重于城镇人口。政府认为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以土地作为生活的保障。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增多,很多农村劳动力不得从事非农生产①。然而,对于土地征用的补偿只是一次性的货币补偿,未考虑土地对于农民长期的收益性和后期的养老保障的作用。再加上普通农民生活技能的有限性,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中无任何保障的失业者。所以农村的养老保障很难再依赖于土地保障,来自土地的收入对于维持生计都成为一种困难。
(二)经费投入少,保障水平比较低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对社会保障进行不断地探索与革新。但由于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被人为地分割成彼此联系不十分紧密的“二元社会保障”。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已完成,保障功能齐备。国家对农村的社会保障的经费支出严重不足。2002年,农村社会保障支出仅占全社会保障支出总量的11%,2005年我国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7.7%,其投入绝大部分分给了城市职工②。从最低生活保障看,城市居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保障标准分别由2005年的月人均154.30元和74.83元,提高到2011年的月人均288.04元和140.29元,分别增长86.68%和87.48%;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由2005年的73.34元和28.37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