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作文导写及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23.18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孔”导写及例文

题目回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面孔:美丽的面孔、慈爱的面孔、丑陋的面孔、狰狞的面孔、自私的面孔……面孔表达情感,面孔体现人性,面孔大有乾坤。

审题指导:

材料的核心概念为“面孔”。材料第一句突出“面孔”的多样性。“面孔”可以是具体的,如人类所具有的美丽的面孔、丑陋的面孔、慈爱的面孔、严肃的面孔等;还可以是抽象的,如善良的面孔、邪恶的面孔、伪装的面孔、虚假的面孔等;从性质上看,它可以是正面的、如真诚的面孔、正直的面孔等;也可以是反面的,如凶恶的面孔、自私的面孔等。接下来三句承接第一句,继续深化对“面孔”的阐述,指出面孔所具备的特征。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最基本的习惯态度或内心情感,如自信或自卑,乐观或悲观等,往往能“凝固”面部的表情肌肉,使其变成经常出现的那种状态。这些习惯性的状态就变成泄露内心情感的标记。所以,一个面孔能表达内心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也能体现为人处世的态度。它是一种感情的传递方式,一个人性格与气质的外化。本次所供材料写作空间广阔,考生在写作时可明确自己写作的对象是哪一种“面孔”,并从内涵、意义等角度进行阐释分析;也可紧扣材料中“面孔表达情感,面孔体现人性,面孔大有乾坤”中的某一句进行深入分析。无论从哪个立意角度,都必须紧扣“面孔”的核心话题建立清晰的思维链条,体现考生对“面孔”本质和功能的思考与认知。

佳作示范:

真实的面孔

望着《缘缘堂随笔》封面上丰子恺那和煦慈爱的面孔,一股温暖溢满我的全身,不仅因为那是一张慈祥的面孔,更因为那还是一张饱经世事沧桑但仍然保持本真自我的面孔。

“相由心生。”本真的面孔从来不加修饰,它由内而发,简单纯粹。就像《冈仁波齐》中的朝圣者们,便是真实的最好阐释者。他们一路叩拜,用身体去丈量通往圣山的土地,他们素面朝天,抛去杂念,一往无前。因此他们的面孔是真实的、纯粹的,更是虔诚的,没有半点都市里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虚伪和做作。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经历过人生的大不幸,但她没有就此以一副对一切都顺从、妥协的面孔示人,她不忘自己初心,于是一副坚定、淡泊的面孔浮现而出;“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宋儒张载,他不畏权贵,不专于权力,一心为民,于是一副忠正、刚直的面孔浮现而出……他们犹如那漆黑夜空中的朗月,光辉照人。那光辉不是别的,正是他们那真实不加修饰的面孔,透过时光的打磨和岁月的洗礼,折射出人心中真、善、美!

揆诸而今,当下有太多的“伪装者”,他们缺少基本的真诚,心中充满无尽的欲望,即使人前笑得再灿烂,人后也难掩脸上的居上颓废或者漠然冷硬。有的人对上级带着虚伪、讨好的面具,而对下级则充满了傲慢与自大;有的人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择手段,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更有甚至,“满嘴的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倘若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如此,那社会还有何希望可言?只有每个人摘下虚伪的面具,活出真实的自我,才能开创“千人千面”的个性盛景。

保持真实的面孔是需要勇气的。利害冲突往往会让你迷失心智,主观感情常常会影响你对事物的判断,“木秀于林”有时会遭受误解和攻击,艰难困苦往往令人望而生畏,功名利禄的诱惑则常常令人丧失原则底线……没有勇气,再温和阳光的面孔也会在这些压力下变得狰狞。达尔文在发表了经典著作《物种起源》后因此遭受了长期的污蔑和责难,但他不畏强暴,始终坚守自己的学术观点,为探索世界而笃行不倦,为追求真理而奋不顾身。亦正如丰子恺先生,在十年浩劫期间被林彪、“四人帮”加上莫须有罪名,遭到残酷迫害,身心备受摧残,但他从来没有屈服妥协,所以他的文学作品和美术创作在幽默轻松之中不仅洋溢着积极和乐观的精神,更不乏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正义。

仿佛看到丰子恺先生立于嘉兴石门镇的河道边,笑着以最真实的面孔俯瞰人间。愿更多的人能摘下那压抑虚伪的面具,以真面朝天。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化大为小的常规议论文。作者以“真实的面孔”为中心话题,作者从“真实的面孔是简单纯粹的”,“真实的面孔才能折射真、善、美”,“保持真实的面孔需要勇气”三个层面展开行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和顺序,思路清晰,论证抓住了要害。

心游万仞,面带微笑

站在历史沧桑的渭水河畔,放眼四望,时代的面孔随着时光流逝而不断改变,人的面孔也不断变化,呈现不一样的风格。

唐朝繁荣开放,于是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豁达自信的面孔;北宋末年战乱纷争,于是有了岳飞“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可饮匈奴血”这样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的坚毅面孔;近代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于是有了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了在联合国会议上乔德华大笑的自豪面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面孔,折射出历史的绚烂多彩。

不同的时代特征造就迥然相异的面孔。时代是光明的,人的面孔自然阳光动人;时代是黑暗的,无论怎样粉饰亦掩盖不了面孔之下的恐惧。

宗白华曾在《美学散步》中对魏晋时代作出这样的评价:“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观人之面孔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阮籍。因为门阀士族纷纷卷入上层政治漩涡,名士们一批一批被送上刑场,所处时代的虚伪、冷漠与残忍充斥并打压着每一个有良知的心灵,一个人相比于庞大的封建官僚体系是如此弱小,不得已,嵇康选择了与朝堂泾渭分明,避世求生,骑牛行到穷途末路处放声大哭。悲伤恐惧之下是对这个时代的失望,是内心苦闷与精神痛楚的体现。所以他只能满脸愁容并哀叹道“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纵使时代乌云密集,可依然旷达乐观的面孔。且看刘伶,当其他人因政治漩涡而畏惧、为前路方向而迷惘、叹人生凄凉而哀伤、疾人世苦难而愤恨时,他内心毫无波澜,只是借一杯烈酒醉一宿痴梦,在清寂的月夜苍穹下、重重山峦间、炊烟流水人家前,畅望明月,诗意享受这生活,脸上不时露出美好快乐的笑容。这旷达乐观的面孔与时代黑暗的特征完全相背,这并非刘伶麻木没有感知到时代阴暗,而恰恰相反,这是一种面对消极阴郁气氛时内心为更好适应所处时代而做出的自我调整。时代越黑暗,面孔越乐观豁达,越能体现个人心游万仞形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