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生活用水》环境和我们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16
2022年春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单元概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人们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单元所指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亦称“地球环境”,是将整个地球视作研究对象的环境系统,是人类活动、生物栖息繁衍的空间领域,也是向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基地。
其范围包括大气圈中对流层至平流层的下部、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但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环境教育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总目标中提出要“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且在原有“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新增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同时,课程内容的四大领域中,生命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都有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
五年级学生对“环境污染”已有一定认识,并且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有部分学生还可能参与过一些环保活动。
本单元从宏观入手,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研究每天都在接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垃圾处理问题、能源利用问题、资源再生问题,最后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促使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5~6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10.5.2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12.4.1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15.1.1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15.1.2知道一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一些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资源,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
《环境和我们》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概述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类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
然而,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影响深远的战略性任务。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
在总日标中和内容标准中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科学课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侧重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特别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虽然学生在此前参与了有关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许多探究活动,尤其是五年级时已渗透了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还没有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以前的研究是静态的,重在了解、分析,现在对环境的研究则要求学生带有价值判断,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二、本单元内容结构本单元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垃圾的研究”,包括1-4课。
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
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
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二部分是“对生活用水的研究”,包括5-7课。
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
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为第8课。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第五课一天的生活用水水资源缺乏,水污染问题又是影响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而学生对于水资源问题并没有深刻的感觉,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过缺水、断水的经历,家庭每月支出的水费也不贵,所以也没有什么节约用水的概念。
通过本课,希望使学生由内心深处受到震撼,认识到水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落实在日常行动上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本课教学的前提,如垃圾教学内容一样,需要先进行调查,了解家庭一天的用水情况,有了了解,有了数据,这节课才有话要说。
如果等上完这堂课再去调查了解,意义就缺失了。
安排调查活动之前,有几个事项需要向学生说明:1.即调查自己一天用了多少水,也要调查全家人一天用了多少水,因为很多学生不需要做洗衣洗碗拖地等家务事,只调查自己一天用水情况,并不能代表一个家庭日常的用水情况。
2.调查要全面,要将每一项用水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这样的数据才有可信度,才能说明问题。
3.指导学生看水表读数,尤其是老式水表,没有翻滚式的数字,怎么认读需要提前指导;还要了解水表的计量单位是“吨”,一度=一吨。
4.如何估计用水量,可以借助有容量标注的饮料瓶作用参考。
教学活动初,交流学生调查的数据,尽可能多的交流一些数据,一一在黑板上记录。
有的学生调查活动开展的非常认真,每一次用水,都看一次水表,用水的统计就很精确,这种态度和精神值得肯定和表扬。
通过重多数据交流,引导学生分析为何不同家庭一天用水量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排除调查统计时的误差与遗漏,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的用水习惯。
通过讨论,不同家庭在洗脸、洗碗以及是否废水再利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所有的交流活动,所有的数据,都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
水资源,主要指淡水资源,地球上广阔的海水是不符合人类生活需要的,而将海水淡化的技术和成本都是很高的。
这些,学生还是理解的,他们不会关注水资源问题,因为他们生活在宁波这么一个江南水乡,还真不愁用水。
但我们应该从中国,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待水资源问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行为不属于节约用水的是()A.利用雨水浇花B.不间断放水刷牙C.及时关紧水龙头【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节约用水的方法。
【解答】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洗衣水冲厕所,利用雨水浇花,及时关水龙头等。
2.【答题】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B.不间断放水刷牙C.用洗衣水冲厕所【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节约用水的方法。
【解答】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节约用水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洗衣水冲厕所,利用雨水浇花,及时关水龙头等。
3.【答题】我国的某些地区,有时全家出动拉一桶水,半夜就得去排队,这种现象说明了()。
A.那里的水含有人类需要的营养元素B.家庭和睦,拉水也要一起去C.这些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节约用水的知识点。
【解答】如果不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又何须全家出动拉一桶水,半夜就得排队呢?题目中描述的现象,很明显说明水资源严重短缺。
4.【答题】下列方法最节约用水的是()。
A.洗碗时把碗放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B.开着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C.洗过脸的水用来冲洗厕所【答案】C【分析】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水资源。
【解答】分析选项中的三种行为:洗碗时将碗放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开着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都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用洗过脸的水来冲洗厕所则是节约用水的表现。
5.【答题】下列不属于世界人均供水量不断减少的原因的是()。
A.环境污染B.人口迅速增长C.全球气候变暖D.洗菜水用于浇花【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节约用水的知识点。
【解答】根据对选项的分析,环境污染、人口迅速增长和全球气候变暖都是世界人均供水量减少的原因,而洗菜水用于浇花是节约用水的表现。
根据对选项的分析,ABC选项都是世界人均供水量不断减少的原因,只有选项D不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