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重庆地区环境环境生态环境状况(EI)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488.27 KB
- 文档页数:11
2019年2月m i t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4期图1六盘水市生态状况指数4.2生态环境分指数状况分析4.2.1 生物丰度指数现状分析生物丰度指数用于评价区域内生物的丰贫程度,利 用生物栖息地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综合表示,通过土地利4结果与分析4.1生态环境质置现状分析由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土地胁迫指数、环境限制指数约束指标等因子,通过权重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全市各类生态 环境状况指数(EI )。
由图1可知,六盘水市市域E I 为63.2,生态环境状况为良。
县域E I 介于52. 2〜65. 0; 其中水城县(65.0)最高,钟山区(52.2)最低。
钟山区E I 介于35<EI <55,生态环境状况分级为“一般”;盘州市、水城县和六枝特区E I 介于55<EI <75,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良”。
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占全市国土 面积的3.8%,“良”全市国土面积的96. 2%。
4个县 (市、区、特区)生态环境质量排序为:水城县>六枝特区 >盘州市 >钟山区。
生态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总和[1]。
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关系到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
六盘水市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的重 工业城市。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的推进,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有必要对六盘水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六盘水绿色发展 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2研究区域概况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地跨北纬 25°19'44〃〜26°55'33"、东经 104°18'20" 〜105°4240",总面积9822. 3 km 2,占全省总面积的5. 6%。
佳木斯市2016年环境质量状况一、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16年佳木斯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和好于二级的优良天数为332天,达标比例为91.2%;污染天数为32天,其中轻度污染为26天,中度污染为6天,重度污染为1天;无效天为2天。
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PM2.5)、其次为O3-8h。
从综合污染指数看,采暖期综合指数明显高于非采暖期,表明佳木斯市采暖期空气污染重于非采暖期。
与去年相比,2016年佳木斯市各项污染物年均浓度除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氮有所升高外,其余项目均有所下降,主要污染物PM2.5升高了6.5%,PM10下降了9.4%。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一)、水质状况(理化指标)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文件,对松花江佳木斯段及各断面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6年松花江佳木斯段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状况良好。
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松花江佳木斯江段水质评价结果从水期看,松花江佳木斯江段干流三个断面各水期水质均为良好,没有明显的水期差别。
支流两断面水质状况有明显的水期差别,汤旺河口内断面枯水期、丰水期水质均为良好,平水期水质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梧桐河口内断面1平、丰水期水质均为良好,枯水期水质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
与去年相比,2016年,松花江佳木斯江段干流三断面中,佳木斯上、江南屯断面达到Ⅲ类良好水质的频次均为100%,与2015年持平;佳木斯下断面达到Ⅲ类良好水质的频次为87.5%,比2015年下降12.5个百分点。
支流汤旺河口内断面达到Ⅲ类良好水质的频次为75.0%,比去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梧桐河口内断面达到Ⅲ类良好水质的频次为62.5%,比去年上升了12.5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年均值低于去年,氨氮汤旺河口内断面年均值明显下降,其余四个断面氨氮年均值变化不明显。
2016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6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第一章环境状况2016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城市空气质量整体好转;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符合相应功能区阶段目标;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状况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一、大气环境质量(一)城市空气2016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在22~203,达标天数为319天,同比增加12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7.2%,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2016年,我市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年评价浓度与2015年相比均有明显下降;SO2、NO2、PM10、PM2.5和CO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O3仍存在超标现象。
具体情况如下:SO2年平均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14微克/立方米)下降21.4%,达到国家二级标准(60微克/立方米)。
全年无超标天数。
近5年(2012-2016年)监测数据表明,SO2年平均浓度全部达标,呈明显下降趋势。
NO2年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34微克/立方米)持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40微克/立方米)。
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5%,比2015年(1.4%)下降0.9个百分点。
近5年(2012-2016年)监测数据表明,NO2年平均浓度稳中有降。
—2—PM10年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51微克/立方米)下降3.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70微克/立方米)。
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0.3%,比2015年(0.5%)下降0.2个百分点。
近5年(2012-2016年)监测数据表明,PM10年平均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
PM2.5年平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36微克/立方米)下降2.8%,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
全年日平均浓度超标率为2.7%,比2015年(4.1%)下降1.4个百分点。
本报告引用《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环境状况公报》中的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质量2016年,奉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相比2015年有所改善。
区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IV类的占38.3%,V类的占31.9%,其余为劣V类。
主要河道相应功能区污染指数在0.59~0.84之间,平均为0.74,污染指数下降22.0%。
2016年,黄浦江-第三水厂取水口断面的水质为IV类,未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与2015年相比,总体水质有所改善。
主要指标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上升了3.4%,总磷浓度下降27.3%。
竹港5个断面中2个为V类,3个为IV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溶解氧。
与2015年相比,主要指标中,总磷浓度下降了29.7%,氨氮浓度下降32.5%。
浦南运河5个断面中3个水质为劣V类,1个为IV类,1个为V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
与2015年相比,主要指标中,总磷浓度下降了26.2%,氨氮浓度下降了30.8%。
金汇港4个断面均为IV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
与2015年相比,主要指标中总磷浓度下降了39.0%,氨氮浓度下降了10.3%。
2.环境空气质量2016年奉贤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为283天,AQI优良率为77.3%;其中,优89天,良194天,轻度污染60天,中度污染21天,重度污染2天,未出现严重污染日。
全年83个污染日中,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的有43天,占51.8%;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的有39天,占47.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有1天,占1.2%。
细颗粒物(PM2.5)2016年,奉贤区PM2.5年均值为45μg/m3,比2015年(54μg/m3)下降了9μg/m3,超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35μg/m3)10μg/m3。
PM2.5月均浓度变化呈冬春秋季高、夏季低的特点。
最大月均值出现在1月,月均值为72μg/m3;最小月均值出现在8月,月均值为21μg/m3。
2016保护环境调查报告保护环境是一个很多年的问题了,但是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彻底解决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保护环境调查报告,欢迎大家阅读!篇一:一、课题提出:这也许是一个老掉牙的课题,可是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曾经优美的环境已不复存在,曾经的调查结果也已不符和现在居民的想法,况且目前龙湾区确实面临着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
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居民的环境意识到底如何,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思想占上风吗?因此,作为地理调查组组员的我们针对龙湾区的河流污染、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内容:1、了解永强一带的环境质量,垃圾筒及清洁工人的状况;2、根据存在的问题,列表调查(附后)三、研究的目的意义:1、敲醒环境意识正处于朦胧状态的居民,从而提高他们的警觉性:2、让居民了解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的配合好政府工作,同时也让单位人员掌握居民的看法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制度、措施;对提高龙湾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四、研究过程:(一)调查步骤:1、走访附近街道并取景拍照2、设计问卷,发放填写3、访问环保局职能部门4、分析并总结调查结果(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1、调查方法设计问卷(共15题)发放204张并全部收回具体方法:在龙湾区踩点永中、状元、永昌、瑶溪五个街道的部分居民采用现场答题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由调查对象当面填写并收回。
2、调查对象我们调查的对象为龙湾部分居民的沿街的经商者,另外还有学生、农民、工人、医生等。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我们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居民对周围环境的满意程度,对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对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建议等等。
本次我们调查的居民为204人,从被调查者的态度来看大部分居民还是对环保问题感兴趣的,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了问卷。
但仍有少部分人对环保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当前的环境状况视若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016年1-11月全国重点区域及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环境保护部据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6年1-11月,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
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1.6%,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4%;PM10浓度为10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0.5%。
2016年1-11月,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差的后10位城市(从第74名到第65名)分别是:保定、石家庄、邢台、唐山、邯郸、衡水、郑州、济南、太原和西安市;11月,后10位城市分别是:石家庄、太原、保定、邢台、兰州、唐山、邯郸、西安、衡水和郑州市。
2016年1-11月,74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相对较好的前10位(从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惠州、厦门、福州、珠海、深圳、丽水、拉萨和昆明市。
11月,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福州、南宁、惠州、丽水、贵阳、深圳、昆明和厦门市。
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1-11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9.0%,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3%;PM10浓度为1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0%。
11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36.9%,同比降低16.3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10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5%;PM10浓度为1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4.3%。
北京市1-11月优良天数比例为54.8%,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PM10浓度为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4%。
11月,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43.3%,同比降低3.4个百分点。
PM2.5浓度为10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3%。
2016年城市空气质量
2016年,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稳定性。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的城市可以分为三大类:20%的城市处
于重度污染之中,60%的城市处于中度污染,20%的城市处于轻度污染之中。
从数据来看,在污染程度方面明显改善的城市比去年的比例要高。
2016年,我国政府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上采取了大量措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要求大型
工厂和汽车业进行排放控制,关停了超标排放的企业和汽车,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社区项目和文化活动也正在推进之中,像教育大众参与绿化,把植物植入城市,以及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等。
2016年,中国举办了许多环保类型的比赛,包括最近的“植树节”,让大众都参与其中,为空气质量的改善定下更多的基础。
尽管2016年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不稳定性。
如今,在空气质量之上,我
们不仅要继续完善空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而且要及时做好相关的预防性措施,有效的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
《201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201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如期发布了。
《统计公报》用数据展现了过去一年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效。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创新驱动,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增强,推动经济社会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常态下,市委、市政府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产业协同发展,以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电子和汽车两大支柱产业支撑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商务服务业、道路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持续向好,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
《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558.76亿元,增长10.7%,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GDP达57902元,增长9.6%。
经济发展效益提升。
财政收入适度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27.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7.1%。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2.6%,产品销售率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1544元/人,比上年提高10.0%,这是劳动力素质提高、科技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市能耗结构不断优化,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52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9%。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
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带动了就业人数的进一步提升。
2016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09万人,比上年增长0.4%,超出预定目标12.09万人。
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低于4.0%的年度控制目标。
物价涨势总体温和。
2016年,重庆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8%,为近五年较低水平。
2016关于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调查目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之本。
同时它也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兴与衰。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和有着50XX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国家,具有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和奇特的风俗民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都离不开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
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
因此,环境保护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
而且,光这样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
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保护能源。
正因为这样,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从总体上看,全国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
森林植被被严重破坏,生态功能衰退;土地退化,特别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渍化等土地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水患灾害日趋频繁;生物多校性锐减,珍稀濒危物种灭绝速度加速了,益虫益鸟益兽种群数量减少。
由此可见,生态日益遭到破坏正严重制约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为此,笔者认为,要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倡导旅游者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
调查方法:网上查讯法。
调查项目:一)环境污染状况l.大气1992年,全国废气排放量l0.5万化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
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111万吨,比上年增长7.6%;二氧化硫排放量1685万吨,比上年增长3.9%;工业粉尘排放量576万吨,比上年下降0.5%。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8%。
2016年市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一、专项资金总体情况(一)专项资金设立情况根据《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环保总局第17号令)要求,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青政办发〔2003〕65号)明确,我市自2004年1月1日起,市南、原市北、原四方、李沧、崂山、城阳、原黄岛区收缴的排污费除上缴中央国库部分外,其余全部缴入市级国库,作为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二)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2016年市级环保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了支撑和引导作用。
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有效保障了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等环保工作开展,提高了环境管理和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水平,促进了我市大气、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根据专项资金使用单位提交的绩效目标自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我市2016年市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约94%.二、专项资金项目绩效情况(一)2016年专项资金预算批复情况2016年2月29日,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批复2016年市级部门预算的通知》(青财预指〔2016〕2号),下达2016年环保专项资金共计7700万元.(二)2016年项目安排情况1.概况2016年市级环保专项资金共安排污染防治、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环保考核奖补、环境应急及新增工作保障共4大类。
2.各项目绩效情况(1)污染防治类项目共安排资金2124。
28万元。
主要用于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挥发性有机物及煤场扬尘治理、流域的修复与维护、水源地保护、排污权交易及生态红线划定等方面。
通过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削减企业污染物排放,提高了流域治理维护的水平,推动了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2)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安排资金1897。
72万元。
主要用于保障我市环境监管设备的更新与正常运转,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市环境执法、环境监测及应急反应能力和水平.(3)环保考核奖补资金共安排3310万元。
~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EI)评价
第一章 监测技术指标 1.1 监测范围和内容 以全市39个区县为评价单元评价2016年度市域、区(县)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1.2 监测方法及数据源 采用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相结合的方法,以2016年Landsat8 OLI影像(15米分辨率)为主要数据源(见图1-1),在201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覆盖矢量图层的基础上,提取2016年全市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图1-1 重庆市Landsat8 OLI卫星影像空间分布图 1.3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系统 采用2000年全国生态遥感监测二级分类系统:一级分为6种类 ~ 型,主要根据土地的自然生态和利用属性,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居民工矿用地及未利用地;二级分为26种类型,主要根据土地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划分。
1.4 评价标准与指数计算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以全市39个区县为评价单元,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五个方面,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计算评价区域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以及污染负荷指数;在此基础上依据指数权重,计算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 Index,EI),并按照分级标准划分级别,评价本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及其与上年相比年际间的变化特征(见表1-1和表1-2)。
表1-1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级别 优 良 一般 较差 差 指数 EI≥75 55≤EI<75 35≤EI<55 20≤EI<35 EI<20
状态 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 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适合人类生活。 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生活,但有不适人类生活的制约性因子出现。
植 被 覆 盖 较差,严重干旱少雨,物种较少,存在着明显限制人类生活的因素。 条件较恶劣,人类生活受到限制。
表1-2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度分级 级别 无明显变化 略有变化 明显变化 显著变化 变化值 |ΔEI|<1 1≤|ΔEI|<3 3≤|ΔEI|<8 |ΔEI|≥8 ~ 描述 生 态 环 境 质量无明显变化。 如果 1≤ΔEI<3,则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好;如果-1≥ΔEI>-3,则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变差。 如果 3≤ΔEI<8,则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变好;如果-3≥ΔEI>-8,则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差 如果ΔEI≥8,则生态环境质量显著变好;如果ΔEI≤-8,则生态环境质量显著变差。
第二章 主要工作内容 2016年度全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准备、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解译、野外核查及质量控制与保证。全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流程见图2-1。 ~ 图2-1 重庆市2016年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技术流程 2.1 数据准备 2.1.1 影像与地理信息数据 本次评价影像数据为单景云量低于10%、时相2016年10月份的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地理信息数据为2015年度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2.1.2 基础统计数据 区(县)水资源总量、年均降水量数据由重庆市水利局提供。 区(县)土地胁迫指数中的轻度、中度、重度侵蚀面积采用2012年重庆市水利局提供的土壤侵蚀数据。 区(县)环境质量指数中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氨氮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等数据来自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2016年重庆市环境统计数据。
2.2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解译 以2015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覆盖数据为基础,对比2016年度同一区域遥感影像,提取2016年全市土地利用/覆盖数据。 (1)解译标志 根据土地资源人机交互判读分析中国西南地区陆地卫星TM假彩色数据土地资源信息提取标志,进行野外核查,建立2016年度重庆市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解译标志库。 (2)解译方法 采用人工判读的解译方法,根据影像的色调、形状、纹理、阴影等特征判读地类,勾画地类界线。
2.3 野外核查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野外核查工作范围遍及全市 ~ 17个区县,涉及重庆市的东北、东南、西南部,行程4300公里,见图2-2。
图2-2重庆市2016年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野外核查点位图 2.4 质量控制与保证 为确保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数据质量,在本项目的各个环节实施过程中,均严格的执行了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4.1 数据准备质量控制 (1)影像选取:为准确提取生态类型信息,影像成像时间应尽量处于能够区分生态类型、云量较少的时期,西南地区影像时相要求为1-3月或10-11月。 (2)几何纠正:纠正后影像景内空间坐标误差(与控制影像对比)x坐标和y坐标均小于15米,景与景之间接边小于30米。 (3)基础统计数据:统一各类数据单位,即各地类、土地侵蚀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河流长度的单位为千米;水资源量的单位为百万立方米;降水量单位为毫米;环境统计数据的单位均为吨。各数据的有效数字至少保留3位。 ~ 2.4.2 影像解译质量控制 (1)判读提取目标地物的最小单元:Landsat OLI影像(融合影像分辨率为15米)中的面状地类应大于90米×90米,线性地物为60米×120米,高分辨率影像解译精度(分辨率优于10米)中的面状地类应大60米×60米,线性地物为30米×90米。 (2)判读精度要求:各图斑要素的判读精度为一级分类>90%,二级分类>85%,三级分类>80%。
2.4.3 野外核查质量控制 (1)核查硬件要求:GPS定位精度优于50米;相机拍摄照片分辨率优于300Dpi。 (2)地类核查要求:按每5-10千米选择符合要求的核查点,拍摄相应的地物景观照片,记录核查点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信息。 ~ 第三章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3.1 区县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利用评价技术规则中的评价方法对重庆市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016年其EI分值为67.9,评价结果为“良”;各区县生态环境状况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主要分布在“良”这一等级,没有“较差”和“差”的区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为 “优”的包括巫溪县、城口县、石柱县、武隆区,共4个区县;生态环境状况为 “良”的包括巫山县、酉阳县、彭水县等29个区县;“一般”的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等6个区县。各区县生态环境状况见表3-1。 表3-1 重庆市2015-2016年区县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结果
评价单元 2016年度EI 生态环境 状况等级 与2015 年度相比 △EI 生态环境 状况变化 等级 万州区 60.19 良 1.34 略微变好 涪陵区 61.86 良 1.05 略微变好 渝中区 41.69 一般 1.10 略微变好 大渡口 49.29 一般 -0.06 无明显变化 江北区 50.80 一般 -0.62 无明显变化 沙坪坝区 56.09 良 1.14 略微变好 九龙坡区 52.54 一般 2.61 略微变好 南岸区 53.77 一般 0.16 无明显变化 北碚区 61.73 良 0.55 无明显变化 綦江区 62.67 良 0.60 无明显变化 大足区 56.09 良 0.02 无明显变化 ~ 渝北区 57.88 良 1.52 略微变好 巴南区 61.32 良 -1.19 略微变差 黔江区 74.32 良 2.89 略微变好 长寿区 60.10 良 1.29 略微变好 江津区 61.03 良 0.39 无明显变化 合川区 56.55 良 1.56 略微变好 永川区 57.95 良 -1.25 略微变差 南川县区 71.52 良 2.10 略微变好 万盛区 70.73 良 1.34 略微变好 潼南区 53.66 一般 0.59 无明显变化 铜梁区 60.56 良 0.39 无明显变化 荣昌区 55.59 良 0.76 无明显变化 璧山区 60.03 良 1.20 略微变好 梁平县 61.48 良 1.64 略微变好 城口县 82.70 优 0.68 无明显变化 丰都县 67.72 良 1.47 略微变好 垫江区 59.80 良 0.60 无明显变化 武隆区 75.58 优 1.81 略微变好 忠县 59.23 良 0.65 无明显变化 开州区 64.55 良 1.67 略微变好 云阳县 64.47 良 1.43 略微变好 ~ 奉节县 70.13 良 1.30 略微变好 巫山县 72.85 良 0.46 无明显变化 巫溪县 82.14 优 0.84 无明显变化 石柱县 78.19 优 1.37 略微变好 秀山县 72.42 良 3.26 明显变好 酉阳县 74.86 良 1.32 略微变好 彭水县 74.37 良 2.27 略微变好 2016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状况等级为“优”的面积占全市的16.04%;等级为“良”的面积占全市的80.78%;等级为“一般”的面积占全市的3.18%。重庆市各区县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对应的面积百分比见图3-1。
图3-1 重庆市各区县2016年生态环境状况等级面积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渝东北、渝东南地区整体生态环境状况好于重庆主城区、渝西和中部地区(见图3-2)。渝东北、渝东南17个区县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良”及以上,主要原因是渝东北、渝东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