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权与债权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物权与债权的异同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权和债权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与其联系最密切的财产权。在分别制度化物权与债权时,均是围绕物权与债权的概念并进而设计其各自制度性规范的,因此,对物权与债权的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物权法与债法,了解其各自的本质、区别与联系,掌握它们各自的发展趋向及在这一发展方向中的融合、交叉,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物权与债权作为财产权最本质的区别是,财产权在静止的状态下体现为物权,在运动的状态下表现为债权。物权是绝对权,他的主体是不确定的人;而债权是相对权,它的主体是特定的。在近现代法上,物权与债权的目的性与手段性也在更迭与交错,在特定领域的债权有物权化的现象,及某些物权也有债权化的趋向,物权与债权还有性质上的渗透与融合的问题,体现出两者的区分具有相对性,比较物权与债权的异同以及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渗透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解并正确对待他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对于物权与债权的类别整理、立法完善和复杂问题的解决,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权债权对人权对世权债权物权化物权债权化

近现代民法之分则部分,将物权法与债权法分别列编,已成定制。然物权与债权的区分并非绝对,而是具有相对性,二者在诸多情形下有交错、渗透乃至融合的现象。这点,国内学界的重视程度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尚有欠缺。本文拟对此作些初步的探讨,既能引起对该问题的广泛、深入之讨论,也望能在立法上有所关注。

一、物权与债权的联系

物权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中世纪注释法学在解释罗马法时,曾以从对物之诉和对人之诉中,引申出“物权”和“债权”的概念,并将物权的两权形式即完全物权(Plena in re potestas)和他物权(ins in re aliena)用一个概括性的概念即物权(jus in re)概括。物权是物权关系中的物权人依法对特定的物进行管领支配并享受物之利益的排他性财产权利〔1〕。

物权与债权的联系,通常被表述为:债权以物权为其基础,债权的实现又以债权人取得物权为结果。没有物权(特别是所有权)就不会有商品交换,也不会有债权;而没有债权,物权交易也不能实现。民法关于物权与债权的规定构成了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财产权的静止状态体现为物权,在运动状态中又表现为债权,物权与债权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财产权,物权与债权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财产关系。对物权与债权相互联系,涉及到的实际上有合同之债、侵权行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的数种,各种债因其发生原因的不同而与物权有着不同的联系。

(一)物权与合同之债的联系。

对物权与合同之债之间的联系,我们能够从商品交换中去发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换则体现为债权。主体享有物权是交换的前提,在交换过程中则表现为债权,交易的结果导致物权的让渡和转移。商品的交换,使所有权的权能根据交易的原则,所有权发生了分离。在这里,物权变动的动机是债权的起点,物权变动的结果是债权的终点,债权则是物权变动的法律媒介、手段、桥梁和保障。

(二)物权与侵权行为之债的联系。

侵权行为之债是侵权行为法规定的,以侵权行为为法律事实而引起的债。侵权行为法不是调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而是保护人格权、物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的法律。因此,在侵权行为之债中,侵权行为人是债务人,受害人是债权人。侵权行为之债是救济受侵害的物权的法律手段,当他人的侵权行为侵害物权人的物权而使物权人受到经济损失时(包括失去标的物的经济损失、因标的物损坏而导致的价值减少的损失、物权行使受妨碍而产生的损失等),物权人便取得对侵权行为人的债权,该债权的实现便意味着物权人所受的经济损失得到了补偿。(三)物权与不当得利之债的联系。

在不当得利之债中,不当获利的一方当事人为债务人,利益受损的一方当事人为债权人。其一,不当得利之债是无法律原因而丧失物权的一方当事人自获利方取回其物权或取回获利方所获不当利益。其二,不当得利之债还是适用某些物权法规则的辅助手段,唯不当得利之债才能消除这些规则适用上所带来的利益失衡问题。

二、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物权与债权为两种不同的财产权,具有以下种种区别:

(一)物权与债权反映不同的财产关系、体现不同的经济利益。

物权反映静态的财产支配关系,其体现的经济利益是通过对作为物权标的物的物质资料的支配(使用、收益、处分),或者满足物权人生产、生活的需要(所有权和用益物权),或者实现物权人的债权(担保物权)。债权反映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其体现的经济利益是债权人通过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取得债务人给付的财产〔2〕,或者获得债务人提供的劳务。物权反映静态财产关系,债权反映动态财产关系,对物权与债权的这一区别点,学界早已论及。例如,王家福先生主编的《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一书就将“债权反映着动的财产关系,物权反映着静的财产关系”作为债权与物权的首要区别。

(二)物权与债权的主体、客体不同。

物权反映的财产关系是物质资料占有人与社会一般人之间的关系,故物权为对世权,以不特定的任何人为义务主体,任何人都依法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物权标的物,不得干涉、妨碍他人行使物权的不作为义务。债权反映的财产关系是特定当事人间的财产流转关系,故债权为对人权,以特定的债务人(财产转让方或劳务提供方)为义务主体,特定的债务人依债的内容对债权人负担给付财产或提供劳务等作为的义务。

物权为对物权,物权的客体原则上只能是特定的物质资料〔3〕,而不能是他人的作为的行为。债权为对人权,债权的客体则只能是债务人的给付行为。债的关系中的物并不要求是特定物,仅以种类、数量确定的不特定物,物权关系中的物则必须是特定的物;债的关系中的物不限于既存的物,也可以是债权成立时尚不存在的物,而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只能是现实存在的物;法律禁止流通的物(如土地)不能作为债权的标的物,但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4〕。

(三)物权与债权的效力不同。

首先,作为支配权的物权所具有的基本效力为支配力,作为请求权的债权所具有的基本效力为请求力。所以物权具有优先性,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所具有的支配力使其复生出排他性和排他效力、优先效力,表现在:一物之上不许有两个以上性质、内容相抵触的物权同时存在(例如,一物之上不能同时成立两个所有权)。而以请求力为基础的债权之间,则具有相容性和平等性,即:同一标的物上可以并存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相同的债权,而且数个债权之间的效力一律平等,不因其成立的先后或发生原因的不同而有效力上的优劣之分〔5〕。

其次,物权的效力在范围上及于任何人,而债权的效力原则上只及于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