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 格式:docx
- 大小:8.65 KB
- 文档页数:2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五年级赵红娟教学目的:1、使每一位同学能预防并纠正不良行为。
2、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社会因素: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由于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即观看暴力影片,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据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反映,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到过这种不良文化的影响;学校因素:从学校方面来看,一些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教育,有的教育方法不当,动辄训斥,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逃学、辍学,有的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家庭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也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放任型家庭使未成年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必要的管束,容易受到不良诱惑;溺爱型家庭易使孩子任性娇纵,我行我素;粗暴型家庭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自暴自弃;一些家长自身行为不良,更容易使未成年人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
自身因素:从未成年人自身来看,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在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走上歧途。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1、言语粗鲁,经常谩骂他人,好说谎话,满口脏话;2、举止轻浮、衣着不整,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强行索物,哥们义气;3、结交哥们、姐们,过度打扮,衣着暴露;4、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迷恋网吧;5、学业:旷课、逃学、成绩忽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预防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2,、认真学习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3、树立自尊、自强、自律的意识4、增强明辨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5、增强用法维权意识6、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结束语: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戒,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遵规守矩,严以律己,真正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学生杨某,15岁。
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
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
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
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未成年人违法也判刑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D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5),民事侵权的行为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1,小品表演:情景一: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
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
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情景二: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3篇1.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教学主题: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定义、类型、危害及法律后果。
2.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3.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识别并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类型与危害。
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违法犯罪倾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相关案例资料。
法律知识小册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言:同学们,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期的我们也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和挑战。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让我们的青春更加健康、阳光。
二、讲授新知(20分钟)1.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定义:讲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定义和范围。
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类型:列举常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类型,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网络诈骗等。
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4.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讲解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可能面临的法律制裁和矫正措施。
三、案例分析(15分钟)案例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四、互动环节(20分钟)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2. 角色扮演:模拟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场景,如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并思考如何应对。
3. 知识问答:设计一系列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问题,进行抢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提升(10分钟)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和方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主题】远离不良行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活动背景】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的青少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青少年是中国梦的最为广泛的践行者!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形成的关键节点。
然而,在我们青少年的身边,由于社会结构体系复杂,社交网络良莠不齐,在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诸多的犯罪诱因,致使我们的青春曲折艰辛!敏以修身,静以养德!在学校的呵护之下,我们预防犯罪,我们警惕犯罪,我们避免犯罪!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四射流光!【活动目的】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教育同学懂得什么是不良行为,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
3.教育同学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远离不良行为,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行为习惯。
让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在和谐夜中,文明夜中,辉煌夜中的伟大建设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熠熠生辉,韶华芬芳!【活动对象】本校学生【活动地点】三班教室【活动过程】第一篇章走进青春世界(主持)男:五月的鲜花,争奇斗俏,一年十六,莘莘学子,在这春夏交织芬芳张扬的季节,我们再次相聚。
女1:五月的娇阳,分外妖娆,永吉四中,洋洋赤子,在这火热交融桃李争放的地方,我们在此刻相识。
男:尊敬的给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合:大家好!女2:Dear teachers and classmates,good afternoon!Welcome to our class to intend our classmeeting 。
The topic of meeting is “keep away from bad behaviors and protection of minors.女1:我仅代表三班全体同学,向各位领导老师的光临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男:十五岁,站在青春的阶梯前,我们好奇冲动,我们斗志横生。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篇2023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1)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引言: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同学们都有十六七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它们有什么区别?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打架,携带自制刀具,偷窃,赌博,吸毒,旷课、夜不归宿,上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吸烟、酗酒,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行为衍生下去就导致严重不良行为进而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
远离不良行为主题班会——中国教育学会安全教育标准课程八年级第三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以及不良行为与犯罪的联系;了解增强自我防范应注意的问题,远离不良行为;提高青少年自我防范能力、增强自制能力,并避免成为不良行为的受害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品、故事、漫画、案例、讨论、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杜绝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看小品《疯狂的生日》。
2.请同学们说说小品中存在的不恰当行为。
二.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识别1.介绍不良行为的定义。
2.列举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不良行为。
3.列举严重的不良行为。
4.对比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说明严重不良行为是在不良行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不良行为与犯罪的关系1.听故事《小偷与他的母亲》,从中获得启示犯罪行为是以一些不良行为为源头开始的。
2.展示调查数据,表明具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看漫画,让同学们知道不良行为的延申就是犯罪。
4.案例分析,从具有不良行为,发展成严重不良行为,直到偷窃犯罪。
5.看漫画讲故事,明确从不良行为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四.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置1.提出疑问不满14周岁犯罪,是否会受到处罚。
2.讨论:将受到不同形式的处罚,并记入档案。
、五.对不良行为说“不”1.提高道德修养2.做学法、懂法、守法的中学生3.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4.要注意抵制战胜一些不良诱惑六.情境体验1.介绍李强的处境,为李强提出拒绝诱惑的建议。
2.让同学随机抽取纸条,根据纸上的情境,说出自己的应对办法。
七.避免成为不良行为的受害者1.说出学生日常的遭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成为不良行为的受害者。
2.观看视频《校园暴力青春的伤痛》。
八.总结1.不良诱惑犹如病毒,我们要学会拒绝,免受其害。
2.宣誓——远离不良行为九.作业登入安全平台,完成第三课《远离不良行为》测试题。
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 25 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 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
攀升, 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 15 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
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问题一: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一)迟到、早退、旷课;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夜不归宿
(二)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携带管制刀具;吸烟、酗酒;
(十)其它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案例 1 (小偷小摸导致犯罪
)
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 26 人捉
拿归案,查明这伙人仅半年时间作案 30 余起,案值人民币 10 多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 是,作
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 11 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 张张稚气未
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 警方 查明,26 个孩子
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 处徒刑,但由于年龄
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 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
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 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
有些 14 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 “我还能偷 2 年”, 13 岁的少
年
不甘示弱: “我还能偷 3 年,比你多一年 ”。
问题 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
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 2.欣赏 “哥儿们义气 ”,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
拉帮结伙,结 “拜把子兄弟 ”,排位 分,喝血酒,干坏事。
3
.从冒险、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
4
.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
5
.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
案例 2 《死囚犯写给弟弟的一封信》
弟弟,父母这一辈子,养了你我两个孩子,现在我走了,孝敬父母的重担全靠你一个人 挑,
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 不可做坏
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 么落得这样可
悲的下场?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 么了不起的。记得
我第一次做的坏事,是在小摊贩那里偷了两个苹果,虽然心里害怕,但没 有被人发现,平安无
事,心里觉得占了便宜,所以后来就不断地干些小偷小摸的事。占了一 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
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见了好的东西,眼睛就 盯住不放,心里发痒,手也痒
了,总控制不住自己。有时也很害怕,心里说别干了,别干了, 可手伸出去了。偷得多了,十次
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 劳教。本来,这是改掉坏毛病的好机
会,管教干部也都很和气,天天组织学习,讲道理,也 尽了心。好多像我这样的人都改好了,重
新做人了,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 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
结局。
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
非和抵制 不良影响的能力。
2
.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 敬
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 帮助教
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
.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 迷信
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 自身和他
人身心健康的事。
4
.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
.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