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因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因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古圣先贤经验、智慧的结晶,曾长期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被人们世代相传。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法家文化等等,然而,在这众多文化中只有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先秦时期,孔子通过对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清理,并且重新诠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即儒家学说,后来,此学说经过后代门人的继承与创新,得到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儒家文化。可是儒家文化何以在众多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呢?通过对儒家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情况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儒家文化中的治世思想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儒家文化的形成非一人之功,而是历史的积淀。古人云:“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清楚地道出了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功用。那么儒家文化中的治世思想哪些呢?

(1)、天道观念。即儒学认为人和世界的存在和运行有其基本的法则和秩序,,这样的法则和秩序在非人为性所能决定的意义上,被人们感到是一种“天道法则”。《书经》中说“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篅”。

(2)、大一统思想。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意是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同时,《荀子·王

制篇》中说“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也宣扬了大一统的思想。(3)、纲常伦理。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构建了统治者需要的等级森严的制度。这样一来,天道观念,大一统主张,纲常伦理就成为“三位一体”了。

此三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长盛不衰,源于它们对封建统治的维护作用,而之所以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因为它们能够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二、统治者的推崇

儒学在诞生之处并不受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终于注意到了适应时代的儒家文化。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文化中关于治世的论断,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被统治者极力推崇。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五经博士,在地方设学校学习儒家文化,使儒学开始成为官学,标志着儒家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将儒学作为维护统治的政治工具,即使其道德教化功能减弱,也并没有动摇其主流地位。到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兴起,程氏两兄弟以及朱熹都为儒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到了清代,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控制民众的思想,更是推崇儒学,在科举考试中使用八股文取士,严格控制着民众的思想。

虽然文化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干预,但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意识的偏向将决定一种文化的盛与衰。故而,统治者集团对儒学的推崇能

够使它在众多的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儒学的兼容并包气魄为其提供了活力

儒学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气魄,这体现为儒学的“和而不同”精神。儒学在自我传承的同时,还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融合其他文化。如:儒、释、道的三家归一,这体现了儒学对道家和佛教文化的包容和改造;又如:董仲舒思想是在吸取了法家和阴阳家部分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总之,儒家文化呈现的是一个开放、兼容的状态,它能够与时俱进的融合其他文化为己所用,丰富并充实自身,这样的文化势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屹立不倒。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题,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儒家文化以其治世之学、兼容并包之魄和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则通过儒学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