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水利数据中心水利数据收集整编与入库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474.50 KB
- 文档页数:31
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系统研究与探索发表时间:2020-12-30T02:14:08.059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7期作者:李义周俊峰仲伟利[导读] 水文资料对于保障防汛抗旱、水量调度、水资源考核、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黑河水文水资源中心黑龙江黑河 164300摘要:水文资料对于保障防汛抗旱、水量调度、水资源考核、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证水文资料质量是每一个水文资料整编工作者首当其冲关心的问题。
提升水文资料整编时效性是全面深化水文监测改革,补短板强监管的重要举措。
把控好测验、整编、汇编这三道关卡,简化审查环节,严格执行现行的测验、整汇编规范,从源头上加强水文资料质量控制是水文资料整编改革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系统;研究分析引言:随着水文监测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对水文服务需求的提升,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专业人员不足、经费保障不够、信息化手段欠缺等问题日益凸显,还需进一步优化工作环节、强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方式,顺利完成水文资料即时整编改革。
1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模式现状现行行业标准《水文资料整编规范》《水文资料汇编刊印规范》规定,从原始监测资料到水文年鉴刊印应经过整编、审查、复审、汇编、刊印阶段。
《水文资料整汇编管理办法》是水文资料整汇编业务管理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阶段为整编、审查、复审、汇编、流域验收、全国终审和水文年鉴刊印,完成年度资料整编的各阶段工作时间要求为整编次年1月,审查次年3月,复审次年5月,汇编次年8月,全国终审次年10月,水文年鉴刊印次年年底[1]。
水文资料整汇编工作受水文要素观测以人工方式为主,工作环境、交通及通讯网络等条件限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工作目标相对单一。
水文资料整汇编基本以满足防洪水情报汛和资料积累为目标。
“四随”基本满足防洪水情实时报汛,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能够达到资料积累要求。
2)工作方式以集中方式为主。
供货服务需求及技术要求供货服务需求及技术要求为⿎励不同品牌的充分竞争,如某设备的某技术参数或要求属于个别品牌专有,则该技术参数及要求不具有限制性,投标⼈可对该参数或要求进⾏适当调整,但这种调整整体上要优于或相当于招标⽂件的相关要求,并说明调整理由,且该调整须经评委会审核认可。
本项⽬不涉及落实节能环保、中⼩微型企业扶持等相关政府采购政策的要求。
⼀、项⽬背景为了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灾后⽔利薄弱环节建设的决策部署,牢固树⽴“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全⾯落实“信息精准、指挥精准、措施精准”⽬标要求,加快推进⼩型⽔库⾬⽔情⾃动测报系统建设。
实现全省⼩型⽔库⾬⽔情⾃动测报系统全覆盖,省市县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库防汛指挥调度、预报预警提供信息保障,努⼒减轻洪灾损失,以确保⼈民群众⽣命安全。
1、建设任务按照全省⼩型⽔库⾬⽔情⾃动测报系统建设⼯作⽅案要求,根据建设名录及现场查勘复核结果,本次新建46座⼩型⽔库⾬⽔情⾃动测报设施、改造4座⼩型⽔库⾬⽔情⾃动测报设施。
主要建设任务及内容为:(1)⾬⽔情测报辅助设施:测验断⾯标志50处、⽔准点100个、⽔尺桩410根、避雷设施50处、观测道路(踏步)798m2。
(2)⽔位观测设施:栈桥式简易井42座、孤岛式简易井3座、依附式简易井1座。
(3)监测设备:⾬⽔情监测设备50套,其中卫星通信设备1套;清淤泵5台,⽪划艇3艘。
(4)其他:基础资料整理与填报50项,包括建成后⾼程引测、特征⽔位复核等、站点注册信息填报。
2、建设依据(1)⽔利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全省⼩型⽔库⾬⽔情⾃动测报系统建设⼯作⽅案)的通知》(皖⽔灾防函〔2019〕88号);(2)《关于印发安徽省⼭洪灾害防治⾮⼯程措施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系统集成规范(试⾏)的通知》(皖⽔防办函〔2018〕1746号);(3)《安徽省⼩型⽔库⾬⽔情⾃动测报技术要求》(皖⽔灾防函〔2019〕674号);(4)《省级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案编制⼤纲》(2017年10⽉);(5)《关于⼩型⽔库⾬⽔情⾃动测报系统建设任务数量的报告》(安庆市⽔利局,2019年11⽉)。
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经济管理址.1母(东莞市东莞大堤管理处,广东东莞523000)。
’H商要】拳文简单介绍了水}q馆黜艺的内容,并分析了水}4信息化的现状,引入了‘徽字水科”的概念,从而为决策支持系绫提供教据支0持,同时指出水利信息化管理技术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后水利信息化的研究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o 侈搠】水利信息化;数字;水利决策支持系统;发展趋势/水利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应用,从而可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利用实时监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等,建设水利系统通用数据库和专业数学模型,开发各类专业系统,对各种水利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使系统具有辅助决策功能,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白勺{博坌吉果和决策依据。
一、水利信息化现状我国的水利发展历史悠久,在信息研究和信息开发方面已积累了大曩的基础性资料,并以书籍、期刊资料、电子化资源等形式存储在文献管理或编辑出版部门。
水利部门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1)完成了大量水利专题研究报告资料的整编,如帼外水库移民安置与补筒-冰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仲国水利信息化规曼哆等,这些资料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水利管理制度和技术。
2)建立了全国水利文献信息交流网络,即建立了以水利部信息研究所研究检索为中心,以各大流域和部属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信息机构为骨干,以各省水利科技信息机构为基础,以各专业信息网为依托的全国水利文献信息交流网络体系,开通了以水利部信息研究所为中心,联结六大委及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多个国际、国内联机检索系统,如D IA L O G联机检索系统等。
3)开发建设了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虹<中国水利期刊文献数据J萄<长江资源数据辟》等。
4)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成倡家水文信息数据l诊,80%以上的水文数据整编成果已经入库,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是指对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以及后期的运
营管理工作。
该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对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监督、维护等方面
的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是指按照既定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对水利设施进行实际的建设施工活动。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对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建设中需要合理利用资源,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
进行。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对水利设施进行正常的运行维护和
管理。
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巡视、维护保养以及设施的定期检修等工作。
还需要对水流入库、出库以及水位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调控,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关键是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
选取材料和结构,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施工方的监督,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运行管理中也要加强设备的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对于较大的水利工程项目,还需要进行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工作。
水土保持是指在
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是指对水利工程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水资源利用
效率,保护并改善水环境质量。
还要适应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做
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
水利部预算项目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法规类别】预算管理【发文字号】水财务[2012]498号【发布部门】水利部【发布日期】2012.12【实施日期】2012.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水利部预算项目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水财务[2012]498号水利部 2012年12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水利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水利部对部机关本级及直属预算单位申请列入部门预算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储备管理。
第三条项目储备应遵循以下原则:超前谋划、统筹协调;规划先行、细化规范;科学论证、确保质量;绩效管理、透明公开。
第四条项目储备是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基础和前置条件,各单位开展项目储备至少比预算编制年度提前一年。
未纳入储备的项目原则上不得申请年度预算。
第五条项目储备的主要程序是:项目申报、审查、入库以及项目库管理。
第六条项目分为新增项目和延续项目。
新增项目,是指新增的申请列入部门预算的项目。
延续项目,是指以前年度已批准纳入部门预算,并已确定分年度预算,申请在以后年度预算中继续安排的项目。
新增项目以及延续项目有新增经费需求或主要工作内容变动的应申报储备。
第七条项目储备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项目储备工作由水利部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财务司负责组织实施。
水利部委托预算执行中心,承担项目储备的相关具体工作。
部机关及直属二级预算单位(以下简称"二级预算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项目储备工作。
第二章项目申报第八条项目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方向;(二)符合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方向;(三)符合国家及水利部正式批复、印发的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已实行预算项目规划管理的必须依据预算项目规划进行申报;(四)符合单位履行职责和完成中心任务、重点工作的需要;(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项目绩效明显,风险可控,实施条件成熟。
水办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关于印发《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的通知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为进一步加强对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的管理,水利部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88年印发的《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和《水利科学技术档案保管期限表》(水办[1988]7号)进行了补充、修改、完善,制定了《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年三月十二日水利科学技术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10〕8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水利科学技术档案(以下简称水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水利科技档案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水利档案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结合水利科技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水利科技档案,是指在水利科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应归档保存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
第三条水利科技档案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在水利部的统一领导下,水利科技档案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的档案业务机构分级进行管理,以确保其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第四条各单位应认真履行档案管理与保护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水利科技档案工作制度,统筹安排业务经费,依法保障水利科技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各单位的水利科技档案管理工作。
第二章收集归档第六条水利科技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应全面、系统地反映水利科学技术研究、勘测与规划设计、基础数据观测与分析、项目建设与运行维护、设备仪器制造等水利科技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具体内容见附件《水利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水利行业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信息化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1.3 项目内容 (2)第二章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3)2.1 水资源管理现状 (3)2.2 存在问题分析 (3)第三章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 (4)3.1 信息化建设目标 (4)3.2 信息化建设内容 (4)3.3 信息化建设方案 (5)第四章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 (5)4.1 数据采集系统 (5)4.1.1 采集内容 (6)4.1.2 采集手段 (6)4.1.3 数据传输与存储 (6)4.2 监测系统 (6)4.2.1 监测内容 (6)4.2.2 监测方法 (7)第五章水资源管理平台设计 (7)5.1 平台架构设计 (7)5.2 功能模块设计 (7)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优化配置 (8)6.1 水资源保护策略 (8)6.2 水资源优化配置 (9)第七章信息系统集成与对接 (9)7.1 系统集成 (9)7.1.1 集成目标 (10)7.1.2 集成内容 (10)7.1.3 集成方法 (10)7.2 对接方案 (10)7.2.1 对接目标 (10)7.2.2 对接内容 (10)7.2.3 对接方法 (11)第八章信息安全保障 (11)8.1 安全策略 (11)8.2 安全防护措施 (11)第九章项目实施与推进 (12)9.1 项目实施计划 (12)9.2 项目推进策略 (13)第十章项目评估与持续改进 (13)10.1 项目评估指标 (13)10.2 持续改进措施 (14)第一章概述1.1 项目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大,但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较低,且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严重。
在此背景下,水利行业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项目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平,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水利行业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信息化体系,实现水资源数据的实时监测、传输、存储、处理和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项目认定、入库流程内容一、固定资产投资概念、统计原则和范围二、项目认定三、项目入库O1固定资产投资概念、统计原则和范围概念: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变化情况,包括房产、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企业用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等。
并非投入了资金就属于固定资产投资。
特别注意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投入再建设的项目,必须有新增固定资产,同时要改变原项目的使用价值和用途,才能入库统计。
统计原则: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项目在地〃原则申报入库,区级收集、整理辖区范围内除跨地区投资项目及中央、省属国防军工、铁路、大型电站、移动、联通、电信、铁塔等省级直报单位建设项目、以及保密项目外的全部投资项目数据。
统计范围: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其他单位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不包括军工和国防项目、农户投资。
02项目认定(-)项目认定基本要求1.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达到上报起点(500万元I2.以发改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复、核准、备案为依据,一般一个批复或核准、备案文件只能作为一个项目的报送依据。
不得人为拆分或合并项目报送。
3.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4.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房地产项目(住宅、公寓、商业、综合体、旅游地产等)入房地产项目库。
(二)开工认定一是有土建工程的项目永久性主体工程正式破土开槽或作为建筑物组成部分的工程正式打桩认定为正式开工;二是水利、交通、铁路等需要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的项目,开始进行土、石方工程可认定为正式开工;三是没有土建工程的设备安装项目,设备开始安装可认定为正式开工。
(三)注意事项1不被认定为正式开工的情况。
一是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工程地质勘察、平整场地、旧有建筑物的拆除、搭建临时建筑、实施施工用临时道路、水、电等工程都不能被认定为正式开工。
二是总体设计内的工程开工之前,用迁移补偿费先进行拆迁还建工程的项目不认定为正式开工。
浅谈南湾水库观测资料的整编和分析摘要:南湾水库自运行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监测数据,从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规律以分析水库的运行健康状况。
对于大坝工程来说,需要全面观测坝体质量与安全问题。
所以,本文深入分析观测资料整理的内容,并且介绍资料整编的工作步骤,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大坝;安全观测资料;整编;分析工程概况南湾水库是建国初期为治理淮河、发展水利而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1952年开工建设,1955年建成蓄水。
水库位于淮河一级支流浉河上,坝址位于信阳市区西5公里的南湾村,控制流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243毫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水产养殖、发电、旅游、航运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
南湾水库原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
“75.8”洪水后,1979-1982年水库工程进行了第一次除险加固,加固工程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总库容16.3亿立方米,2000年以后水库防洪标准按万年一遇洪水校核进行运用,相应库13.55亿立方米。
南湾水库主要建筑物有:主坝、输水洞、溢洪道、泄洪洞、土门堵坝、水电站等。
①主坝:坝型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高程114.3m,防浪墙顶高程115.3m,最大坝高38.3m,坝顶长816m,宽8.0m,坝基采用截水槽防渗,并辅以水平防渗铺盖。
②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猫儿冲山凹与龙王涧谷地。
闸室段设两孔12m×9m的开敞式泄洪闸,底板高程98.6m,根据上述材料,展开有关大坝观测资料的有关分析,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一、安全观测资料整编1.1资料一般整编观测资料的一般整编包含收集资料,对收集资料进行检测,将监测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中,按照标准顺序对资料进行编排。
1.2定期整编观测资料相关人员需要定期整编大坝监测数据,在施工过程中整编水库蓄水资料,时间应当控制在12个月以内。
在实际整编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如下:第一,对大坝运行状态的控制指标、监测系统布设、巡查记录、考证资料、文件报告等进行整合。
一、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随着人们对资源保护意识的提升,水利资源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都出现了较严重的缺水现象,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而水利信息化建设对保护水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是以数据库为中心,建立了由信息采集、洪水预报、洪水调度、成果管理、综合信息查询和数据库管理六个子系统,在水库管理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但上述系统多是独立运行,没有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利用电脑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将各个自动化子系统整合起来,打造统一的信息平台,从而使水库管理跨上一个新台阶,是水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水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水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建设目标是现有的各个自动化子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一个综合自动化应用服务平台,为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系统与现有系统之间、分布式数据库之间提供信息整合的手段和实现方法,实现操控集中,数据集成、信息统一发布、身份统一认证。
建设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与交换。
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的建设,实现包括防洪、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各类业务信息的整合和发布,采用各种先进、快捷、便利的途径和方式为领导、管理人员、公众提供所需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业务日常管理,到达应用协同处理;实现基础信息在统一交互平台上快速传递、高效安全和全面共享,为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提供手段。
系统计划采用当今成熟的三层技术架构,以及主流开发工具,实现稳定、便捷的B/S及C/S结合的操作模式,并符合未来几年技术发展趋势。
同时在系统建设上最大可能的实现用户的操作要求、功能要求及扩展要求。
2、水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平台的框架结构水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平台是根据水库管理的实际工作需要为目标,按照现有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为设计依据的综合信息平台,包括实时信息的采集、接收与处理,数据的整编、入库和存储,信息的分析、应用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