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繁殖体的类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另一类是非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据报道,目前已对26个科,36个属的植物进行了人工种子研究。其研究范围显示出两大特点: 一是重要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人工种子报道日益增多; 二是以微器官为繁殖体的报道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微芽、微枝、原球茎、小鳞茎、小块茎等。
微芽
21
MS, 3%
0.05-0.2
5.0
桉树
体细 胞胚
Step I, 20
B5, 4-5%
2.0-4.0
1.0
Step II, 28-56
改良H, 3%
0.2-0.5
0.5
ADE(40)
微芽
25
改良H, 3%
0.2-0.5
0.5-2.0
ADE(40)
MS, 3%
1.0
0.2
1.0
Step II, 20
MS, 0.2-0.3%
0.2
1.0
不定芽
25
MS, 2-3%
0.01
0.2
IAA(0.3), GA(0.1)
兰花
原球茎
25
MS, 2%
0.1
椰子汁(10%)
部分植物繁殖体诱导培养条件 (引自陈正华等,1998 )
45(有菌)
以海藻酸钠作包埋剂的操作程序是: 在配制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按一定比例加入繁殖体并混匀。 将其逐滴滴入2.0%-2.5%的CaCl2溶液中,经20-30min.的离子交换作用即形成含有繁殖体具有一定刚性的人工种子, 用无菌水漂洗20min.以终止反应。
图5.5 多头自动人工种子包被系统示意图。 1.双活塞泵;2. 灭菌器; 3.加湿器; 4. 振动器; 5. 脉动腔膜;6. 同轴沟; 7. 脉动腔; 8. 喷碟; 9. 旁路系统; 10. 反应池;11. 搅拌子;12. 硬化溶液及其输入。 (引自Brandenberger和Widmer,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