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3 pdf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证券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3年,中国证券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和突破。
本报告将就中国证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国证券业发展现状1. 证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3年,中国证券市场总市值已超过XX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
2. 金融科技不断创新:中国证券业在金融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证券交易实现了线上化、智能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交易体验。
3. 金融监管政策不断完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了市场准入门槛,规范了市场秩序,保障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中国证券业发展特点1. 多元化产品服务:中国证券业不断推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2. 配套服务体系完善:中国证券业的配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包括证券交易所、结算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3.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国证券业的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不仅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金融从业者,还吸引了一批年轻的高素质人才加入。
三、中国证券业未来发展趋势1. 金融科技与证券业融合:未来,金融科技将继续深度融合证券业,推动证券交易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升市场的效率和透明度。
2. 深化市场改革与发展: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推动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市场化发展。
3. 强化风险防控与监管:未来,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确保市场稳定和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中国证券业在2023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展现了强大的活力和潜力。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SWOT矩阵分析苏 薇(青海大学 财经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1)[摘 要]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参与。
商业银行有责任发展普惠金融,但也存在开展普惠性金融业务和追求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的问题。
文章首先基于大型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不同角度客观呈现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利用SWOT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业务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并给予相应结论。
[关键词]商业银行;普惠金融;SWOT分析[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7 27 038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对于发展普惠金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当前政策的促进下,商业银行明确发展优势,积极实践普惠金融,成为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
1 商业银行普惠业务发展现状分析1 1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向农户和小微企业直接发放贷款;第二是与微型金融机构进行信贷合作。
根据目前情况,为了更好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大型商业银行普遍直接向农户发放涉农贷款以及向小微企业发放小微贷款。
表1 2011—2013年大型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情况年份银行农行中行交行建行工行合计2011贷款余额(人民币十亿)23481065541162420007578银行占比(%)11 235 102 597 779 5736 262012贷款余额(人民币十亿)2049931478127517576490银行占比(%)11 645 292 277 249 9836 882013贷款余额(人民币十亿)1752625385105014625274银行占比(%)12 004 282 647 1910 0136 12 数据来源:银监会官网。
国内外银⾏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内外银⾏业发展状况分析⼀、国外银⾏业的现状 进⼊90年代以来,西⽅商业银⾏的国际化发展和银⾏⽹络化表现更加突出,其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个⽅⾯。
(⼀)、商业银⾏国际化1. 银⾏股权的多国化。
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投资成为银⾏的股东:西⽅⼀些⼤银⾏作为上市公司,其股票⼤多在两地或三地甚⾄四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上市。
如汇丰银⾏的股票在伦敦、⾹港和纽约四个交易所上市买卖。
2. 国际银⾏资本的集中化和营销⽹络的全球化。
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国际银⾏⼤规模合并,不断扩⼤全球市场份额,当今世界前50名⼤银⾏基本上全是跨国银⾏。
如:1998年花旗银⾏和旅⾏者集团合并后,使花旗银⾏⼀级资本位居全球银⾏业第⼀,分⽀机构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和⾮洲近100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德意志和美国信浮银⾏合并,其银⾏总资产排名世界第⼀位,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拉等拥有44个主要分⾏,超过800家分⽀机构。
3. 国际业务的客户和海外利润⽐重不断扩⼤,已超过本⼟的份额。
国内客户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另⼀⽅⾯机构延伸到国外后,银⾏积极争取当地的客户,在许多⼤银⾏中,如花旗、汇丰的国际业务、国外银⾏资本规模、海外利润对全⾏的贡献都已经⼤⼤超过了其本⼟的份额和来源。
4. 银⾏雇员的国际化⼀是银⾏的海外机构拥有⼤量的海外员⼯,⼆是即使在本⼟,在国内的总⾏和分⽀机构也拥有较多的外籍员⼯,通过不同⽂化、观念和意识的混合冲击,提⾼员⼯的整体素质。
例如:瑞⼠联合银⾏的海外员⼯占1/3以上;汇丰银⾏1999年在欧洲雇⽤5.4万⼈,在⾹港雇⽤2.4万⼈,在北美雇⽤1.95万⼈,在拉丁美洲雇⽤2.7万⼈,在其他地区雇⽤2.1万⼈。
5.国际银⾏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银⾏⾯临的主要问题是:80年代放松管制⽽导致⼤量的银⾏倒闭,银⾏业如何在新的时代既要防范和化解⾦融风险,⼜要增强银⾏的活⼒,提⾼银⾏的竞争⼒的这⼀问题,成为当前国际银⾏业的重要研究课题。
银发产业前景及对策分析■邓宇周佳刘培慧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张蓁芫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辰溪县支行摘要:面对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潜力巨大的银发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滞后的老年消费市场迫切要求银发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产品的拓展,银发产业如何抓住机遇,转“危”为“安”成为经济新焦点。
本文将从银发经济的现状和前景入手进行分析评估并就其发展对策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银发产业;老年健康产业;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有老龄社会的趋势。
时下,1对夫妇照料2对老人和1个孩子的“421”家庭格局已屡见不鲜,老年服务需求也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而老年市场中产品与服务资源却供给严重匮乏,这助推了银发产业的大力发展。
综合性的银发服务体系在国家老年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融合了老年人医疗卫生、养老护理、精神娱乐需求等内容建立了一体化银色服务市场平台,成为当今经济市场的“潜力股”。
一、银发产业需求与内涵1.人口老龄化与老龄社会趋势。
老龄委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老年人口(60岁以上)已经突破2亿,预计至2025年可能超过3亿,2033年甚至可能突破4亿。
全国老年人数将在今后20年迈入稳步增长期。
国际标准界定,国家老年人数(60岁以上)占总人数十分之一时为“老龄化社会”,当达到14个百分点时为“老龄社会”。
因此,我国即将由“老龄化”转型为“老龄”社会。
2.银发产业基本内涵。
银发产业是针对老年人群体形成的新型综合服务体系。
在社会老龄化的大环境下和老龄社会的趋势中,银发产业被灌注了巨大的经济能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银发产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与保健服务,除了本位产业之外,银发产业发展了更多的相关产业与子产业,涵盖了金融、保险、卫生保健、护理养疗、旅游休闲、教育等诸多产业。
银发产业横跨了制造业、服务业,面对“421”这座结构金字塔,产业的突出多元化使之聚沙成堆,商力无限。
二、银发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1.银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浅析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与发展现状及前景邮政储蓄银行是由原来的邮政储蓄变身而来,期间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发展历程。
邮政储蓄是面向居民个人、依托邮政网点资源办理的零售金融业务。
我国邮政储蓄业务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对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建设发挥起了积极作用。
二十年来,邮政储蓄业务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
成立后的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同质性的特性要求其必须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调整,社会主义金融体制的不断转轨和创新,各个国有独资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境外金融资本的登陆,对经历了20多年风雨磨砺的中国邮政储蓄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以较高的战略调整、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断优化的资源配臵、完善的机构管理和业务机制来应对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成为邮政储蓄银行需要深思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现状问题改革发展前景浅谈邮政储蓄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根据国务院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安排,在改革原有邮政储蓄管理体制基础上, 2007年3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2012年1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并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于依法整体变更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各级政府、金融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充分依托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定位,自觉承担起“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普惠金融”的发展道路。
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经过全体邮政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余额从无在有、从少到多,业务从单一化到今天的多元化;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手断不断完善,为保持国家金融稳定和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我国邮政储蓄最早始办于1919年,民国末期陷于停顿。
最新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在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
2005年,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和陕西成为率先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五个省市。
2008年,XXX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开展。
随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和《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进一步规范管理小贷公司的业务行为。
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在小额贷款公司方面的理论研究,对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同时,分析了当前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显著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有助于小贷公司发挥扶助三农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作用。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小额贷款的定义。
19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著名的经济学家XXX博士率先提出小额贷款这一概念。
随后,世界上第一家穷人的XXX成立,成为现代信贷模式创新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XXX、XXX、印度互助小组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小额信贷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推广。
Morduch(1997)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需资产担保的小额贷款模式,直接向贫穷农户发放比较高利率的贷款以解决融资难题。
Timothy-G(2010)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为个体工商户或中低收入者提供储蓄及贷款服务的经济途径。
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2011)定义小额信贷是指为帮助贫困者实现生产、经营、消费方面的需求,而为其提供储蓄和贷款服务的一种模式。
小额贷款公司的从业人员数量和实收资本数是反映其经营规模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
截至2015年底,XXX从业人员人数达人,较2010年增长了约3.2倍,年均增长率达33.30%。
同时,小贷公司实收资本总量也从2010年的2246.1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459.29亿元,增长了约3.75倍,年均增长率为36.56%。
关于促进我国汽车金融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当前,我国汽车消费群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车主年龄呈年轻化趋势,“8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人群。
为此,一些消费者正逐步转变观念,通过汽车金融满足个人需求。
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特别是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容易得到年轻车主的青睐,汽车金融服务成为更多消费者的理性选择。
1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现状1.1跨国汽车企业已经全面布局中国汽车金融业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
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我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方向转换。
随后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
跨国公司借助我国服务贸易放开的有利环境,全面布局了中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业。
1.2我国汽车金融业务的竞争主体多元化从我国目前汽车信贷的发放主体来看,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汽车财务公司占从属地位的格局。
2003年开始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汽车金融服务业务。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方向转换。
又有9家外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
2008年6月22日,继9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之后,第一家中国自主品牌与中国本土银行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奇瑞徽银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得到中国银监会的批准正式成立。
200年11月,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公司(广汽集团, 50%)也正式成立。
目前我国汽车金融业务的竞争主体,随着市场准入的逐步放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纷纷进入汽车金融市场。
当前汽车金融的格局形成了以汽车金融公司、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主体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1.3汽车金融在我国汽车企业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据估算,在一辆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所能获取的利润中,销售、金融及售后服务的收入占到62%,只有16%的收入来源于汽车制造,另有22%来源于材料供应等。
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商品都不再完全受制于国家的宏观调控,而实现了价格市场化,因此,“利率”这一专属于金融机构的“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化势必是时代的需求,它的出现是经济发展之必然。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传统的利率管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制约。
在这一背景下,利率市场化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以及经济市场发展中必然的趋势。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因素。
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率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实施分析,随后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介绍与分析,并结合我国具体现状阐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优良契机和未来的改革路径,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前景展望II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itsprospect in our country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anging times, the market most of the goods are no longer fully subject to the country's macro-contro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arket price, so the "rate" the exclus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 "commodity" in China's market is bound to demand of the times, it appears inevit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market economic reform deepening, largely contributed to our financial markets made it, and the traditional rate regula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market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inflicting severe constraints. In this contex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to become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Through hard work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gap, bring some constraints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and the necess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analysis, followed by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or region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status quo elaborate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China's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s and the future path of reform, for the relevant officers.KEY WORDS:interest rate marke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ospects浅谈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前景展望目录绪论 (1)1.利率及利率市场化基本理论 (2)1.1利率 (2)1.2利率市场化 (2)2.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及意义 (3)2.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进程 (3)2.2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3.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6)3.1外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6)3.2外国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1)4.利率市场化在我国的前景展望和几点建议 (12)4.1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展望 (12)4.2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发展的风险防范建议 (12)结论........................ .. (15)参考文献 (17)谢辞 (18)The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itsprospect in our countryContentsIntroduction.............. .............. .............. .............. .............. .............. .............. .............. .. (1)1. The interest rate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market (2)1.1Interest rate (2)1.2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2)2.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3)2.1 Significance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3)2.2 China’s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5)3. Foreign interest rate market’s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our country (6)3.1 Foreign interest rate market process (6)3.2 The change of foreign country after rate marketization (9)3.3The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to our country (11)4.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o our country (12)4.1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our country…………………….12.4.2 The risk prevention advice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country (12)Conclusions (15)References (17)Acknowledgements (18)V绪论本文在查阅许多文献的基础上,对利率和利率市场化理论进行论述;结合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发展意义;同时,对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进行分析对比,在别国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性的经验。
金融学就业方向及前景金融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其就业方向及前景广阔。
以下是关于金融学就业方向及前景的700字讨论。
金融学毕业生有多种就业方向可供选择,这些方向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融学就业方向:1.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是金融学毕业生最常见的就业方向之一。
他们可以在银行的各个部门工作,如信贷、风险管理、投资和资产管理等。
银行业就业的优势是可靠的薪资和福利,以及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
2. 保险业:金融学毕业生可以进入保险公司工作,从事风险评估和保险产品开发等工作。
保险业的就业方向可以提供丰厚的薪资和职位晋升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具备精算背景的人来说。
3. 投资银行业:投资银行是大型金融机构,提供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和交易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和并购建议等。
投资银行业是金融学毕业生较为吸引的就业方向之一,因为它可以提供高收入和国际化的职业发展机会。
4. 资产管理业: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和投资客户的资金,以实现长期的财富增长。
金融学毕业生可以在资产管理公司从事研究、分析和投资等工作。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资产管理业将继续增长,为金融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5. 金融科技业: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和科技的结合,通过创新技术改进金融服务和产品。
金融学毕业生可以在金融科技公司从事数据分析、风险管理和金融应用开发等工作。
金融科技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金融学的就业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学毕业生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很好的就业机会。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金融业发展迅速,对金融学毕业生的需求也在增加。
此外,金融学毕业生的技能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行业,如咨询、市场营销和房地产等。
金融学的技能包括数据分析、风险管理和财务规划等,这些技能在各个行业都是有用的。
然而,要在金融领域获得成功并不容易。
金融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X农行业务发展现状的调研及建议范文对X农行业务发展现状的调研及建议范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决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不仅推进我国广大农村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且为农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
作为过去曾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县级农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科学确立自身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新对X农行业务发展现状的调研及建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决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不仅推进我国广大农村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且为农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
作为过去曾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县级农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科学确立自身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县级农行亟待研究的现实课题。
根据农行重庆市分行关于围绕农业银行新的市场定位开展调研的要求,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更好地谋划x农行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组成课题组,从该县社会经济发展状况、x农行业务经营特点和发展现状出发,就该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一、x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x县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县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大农业、小工业、穷财政。
1.大农业。
x县现有农业人口77。
64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5。
4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
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548元;传统农业氛围浓厚,农业抗灾害能力、自主性能力弱。
2.小工业。
据x县2006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全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905万元,占GDP的比重只有7。
关于我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我国金融体系
步入正轨,金融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服务个人和企业的金融需求
上发挥巨大作用。但其潜在的系统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与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存在较多不足,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银行
业占有较大地位,而证券保险业的发展不足难以适应多元化经济
主体的投资需求。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
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
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
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
额的局面。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
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目前我国已基本
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
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
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
经营的美国模式。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
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
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
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
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1995年5月《商业
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随着我
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
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
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
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
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2008年
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为此
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
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
服务等。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
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
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而中国人民银
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
金制度。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
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
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
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问题
整体上看,我国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业务管制
较严,存贷款利率没有弹性,计划定价特征明显;商业银行的创
新能力受到一定的约束,金融产品单一,金融市场仍欠发达。我
国现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中最不安全的因素在银行业。第一,我
国现在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率仍有可能反弹。虽然政府一直在
干预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降低
不良贷款2-3个百分点,,到2005年不良贷款率降到8.6%。但随
着贷款力度的加大,不良贷款也会随之加大,因此在经济发展的
宏观调控下,会出现银行不良资产的新的高峰。第二,我国银行
业的资本缺口仍旧巨大。虽然银行业股份制改革解决了一定程度
上的资本充足问题,但资本不足一直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严
重问题。据有关估计,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标的话需
要补充1·7万亿元。第三,我国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偏弱。
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我国商业银行的
利润80%以上来源于此,其他收入只占19%左右。而在国外银行
的盈余中其他收入占到35%以上。第四,政府解决银行危机的成
本较高。从近几年国家解决银行危机的方式上看,基本上就是国
家出资解决问题,政府掏腰包买单,国家为解决银行业的金融危
机承担了高额的成本。
同时从我国现今的实际汇率上看,人民币一直存在一定空间
的升值压力。而且通过与美国的对比,发现我国现今的通货膨胀
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经常账户上看,我国一直维持贸易
顺差,因此经常账户保持盈余,说明国家具有一定抵抗风险的能
力。从资本和金融账户上看,因为从2005年开始我国放缓了对
外国投资资金的吸收速度,因此外债资本流入中短期外债比重不
断攀升,所以应该引起对这一方面的高度重视,以防引发短期投
机资金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外汇储备上看,我国外汇储备
很充裕,是现今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这是我国一种金融
保险的方式。
三,应对金融系统分析和发展金融业的对策分析
1, 提高金融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的
优势,谨慎制定长期规划
2,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在当前的金融行业的发展中,
金融机构的制度和组织结构难以实现创新,而我国的金融改革中
忽视金融制度的制定和组织结构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银行业战
略规划较为单一,因此我国应加大金融行业监管力度,对不适应
市场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治理。加强金融监管。从世
界各国发展态势上看,金融监管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分业监管
向混业监管发展,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发展。因此,我国应该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金融业的全面监管。我国可以考虑参照
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模式,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
——国家金融协调发展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协调金融行业的风险
管理,弥补现有金融监管的不足与缺陷。随着金融业改革的发展,
金融监管法规和手段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用来规范
和约束金融机构的法规还不成体系,监管机构缺乏有效方式和能
力及时发现并处理金融机构中的违规现象。建立科学有效的金融
监管体系,是混业经营安全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发展横向监管模
式,建立协调机制,强化合规性监管和安全性监管,在金融部门之
间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加以约束,搭建
风险管理平台,完善风险预警系统,逐步建立起综合性的监管体
系。同时,还要兼顾银行业利益和客户利益。
3, 培育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需要培育
适应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本国市
场运行机制下具备完善性的特点,同时通过不断健全创新市场机
制和利率与汇率机制,让金融市场体系能逐渐适应国外金融行业
的激烈竞争,并培养其抗风险能力,放宽国有和民营企业进入金
融领域进行经营活动的准入标准。扩大我国金融业的范围和竞争
强度。加快国内外证券市场建设,来弥补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
缺陷。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
坏境。在资本市场上,推动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并购与
重组,加强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壮大金融机构规模,以实现经营
规模化、业务多元化。加快市场主体的培育,强化金融控股公司
的风险监控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立一
些相关的投资人保护制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起到很好的预
防作用。一般来说可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证券投资者风险
补偿制度、建立寿险投保者风险补偿制度等等,来有效的预防投
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催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4, 不断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多
样化需求是金融混业的市场压力。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随着收
入的日益增加,对投资品种的多样性和金融服务便利化的要求越
来越高。客户需求的综合化要求我国金融业必须不断地进行金融
创新,而实行混业经营则是最优的出路。客户对金融商品需求的
综合化,促使金融业改变陈旧单一的经营理念。客户除了对传统
金融业务如存款、贷款、结算等有需求,对保险、基金、债券、
股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客户希望获得“一站式”全程金融服务,
即在一家金融机构能得到多种不同的金融服务,这就要求我国金
融业实行混业经营,不断推进金融创新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5, 加快金融人才培养。应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在职金融行业
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多进行跨国人才交流以吸收外
国经验。
结束语:金融行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它的生存关系着国民
经济的发展,金融贸易发展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在当前金融环境下,要抓住机遇,不断优化金融结构,全
面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大开放力度,使我国加快
进入金融大国行列的进度。要从监管力度人才培养上入手,转变
我国金融行业的现状,形成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