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水压力与地下水位的量测
- 格式:docx
- 大小:15.79 KB
- 文档页数:3
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研究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研究1. 引言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是地基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变化规律对于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展开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其变化规律,为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超孔隙水压力的定义与形成机制超孔隙水压力是指粉质粘土地基中孔隙水的压力超过了大气压力。
其形成机制主要与孔隙结构、水分含量和外界载荷等因素密切相关。
粉质粘土地基由于孔隙结构疏松,水分含量较高,外界载荷作用下,孔隙水会呈现出超孔隙水压力现象。
3. 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影响因素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时间因素、土体性质、水分渗透性、载荷条件等。
其中,土体性质对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影响较大,不同的土体类型在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4. 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研究者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试验研究,例如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等。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获得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并为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5. 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实例分析以某地基工程为例,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规律。
通过对实际施工情况的观察和监测,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具体数值结果。
6. 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总结与回顾本文通过对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研究,总结了其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文也分享了对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结论粉质粘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的研究对于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UDC广东省标准P DBJ/T×××-20××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for monitoring of building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征求意见稿重点内容)20××-××-××发布20××-××-××实施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本标准未涉及专利1 总则1.0.1 为规范建筑基坑施工过程的监测工作,指导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做到成果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各类建(构)筑物基坑支护体系及周边环境监测。
1.0.3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应综合考虑基坑工程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
1.0.4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场地地质条件或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施工监测。
3.1.3 基坑设计单位应提出基坑施工监测的技术要求,包括基坑安全等级、监测项目、测点位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等。
3.1.4建设方应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也应进行施工监测。
3.1.9 监测人员须经培训并持相应专业岗位证书方可上岗,监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负责。
3.2 方案编制3.2.4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评审,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监测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参加论证。
1 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基坑;2 距基坑边1.5 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重点工程、重要建筑、历史文物等重要建(构)筑物,或燃气、给排水、军用光缆等重要管线;3 基坑外边缘距离周边建(构)筑物基础的净距小于3m;4 距基坑边50m(开挖深度超过10m 时,5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铁、隧道、人防等重要工程设施;5 在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厚度超过10m 的淤泥及淤泥质土、地下承压水、砂土层等土体容易导致流砂、管涌、突涌等现象的地质环境条件;6 围护、支撑、止水及降水等体系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一、二级基坑工程;7 发生险情、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8 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地下水压力计算方法与步骤一、收集基本数据在进行地下水压力计算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以下基本数据:1.地下水位数据:要计算地下水的压力,首先需要获得地下水位的数据。
可以通过现场观测、地下水位记录仪或相关地下水监测站获取。
2.基本地质条件:包括地下土层分布、土层厚度、土层孔隙率等信息。
可以通过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资料获取。
3.地下水流动参数:包括渗透系数、水头梯度等。
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或参考经验值来确定。
二、确定地下水压力计算方法根据地下水源的性质和场地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地下水压力计算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周边地下水位法:适用于桩基和基坑降水设计,通过观测周边地下水位和计算地下水流动方向和速度,估算地下水压力。
2.桩身侧摩阻力法:适用于桩基和地下连续墙的设计。
根据桩身侧壁与地下水的接触情况和地下水压力变化,计算摩阻力和地下水压力。
3.孔隙水压强度法:适用于地下水渗流对地下结构施加影响较大的情况。
根据地下水位和土层参数,计算孔隙水压力和垂直地应力。
4.数值模拟方法:适用于复杂情况或需要详细分析的问题。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使用有限元分析或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地下水压力。
三、确定计算步骤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进行如下步骤:1.确定计算范围:确定需要计算地下水压力的区域范围,包括地下水位相对高低的区域。
2.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根据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流动参数,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包括土层的分层结构和地下水流动方向。
3.计算边界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边界条件,包括边界水头、渗透系数、流入流出量等。
4.求解地下水流动方程:根据建立的地下水流动模型和边界条件,求解地下水流动方程,得到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速分布。
5.计算地下水压力:根据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速,使用公式或计算方法,计算地下水压力。
6.结果分析和评估: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计算结果的应用根据地下水压力计算的结果,可以进行以下应用:1.地下排水和降水设计:根据地下水压力的大小和分布,设计合理的地下排水系统和降水措施,确保地下结构的稳定性。
1依据标准《孔隙水压力测试规程》CECS55∶93《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 60-94《土工试验仪器岩土工程仪器振弦式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GBT13606-20072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扬压力、渗透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水位、渗流量的检测。
3职责3.1水工结构所是本作业指导书的负责部门,所室负责人负责试验工作的整体安排。
3.2中心站主任或授权签字人批准试验报告。
3.3审核人审核试验资料。
3.4校核人校核试验报告。
3.5试验人主持完成试验工作,编制试验报告;确认仪器设备的检验校准及保养结论。
4仪器设备4.1 JTM-V3000F型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4.2 JTM-V3000C型渗压计4.3 JTM-900型钢尺水位计4.4量水堰(现场建造)4.5 JTM-V10A型频率式读数仪5检测方法5.1扬压力、渗透压力、孔隙水压力检测方法5.1.1埋设与安装5.1.1.1开箱验收JTM-V3000F型振弦式孔隙水压力计、JTM-V3000C 型渗压计、JTM-V10A型频率式读数仪,检查仪器数量与装箱清单是否相符。
5.1.1.2按照设计施工要求采用专用电缆将仪器电缆接长,同时做好仪器的编号和检查工作。
5.1.1.3安装埋设前孔隙水压力计计端部的透水部件必须驱除空气。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透水部件从渗压计主体上卸下,然后将透水部件放入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使其充分饱和。
最后将渗压计主体和透水部件浸没在水中重新装配起来。
排除透水石中气泡的最好做法是:先将透水部件放入沸水中煮透,然后将用于煮透水部件的少量热水连同透水部件一同倒入盛有冷水和渗压计主体的容器内组装。
5.1.1.4在坝内埋设时,当坝面填筑高程超出测点埋设高程约0.3米时,在测点挖坑坑深约0.4米,采用砂包裹体的方法,将渗压计在坑内就地埋设。
砂包裹体由中粗砂组成,并以水饱和。
土木工程知识点-怎样监测建筑施工深基坑水平、竖向位移?监测频率是怎样的?一、监测方法1、竖向位移观测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坑底隆起(回弹)宜通过设置回弹监测标, 采用几何水准并配合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进行监测, 传递高程的金属杆或钢尺等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
围护墙(边坡)顶部、立柱、基坑周边地表、管线和邻近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mm)(表格出自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水平位移观测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 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 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坑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 可采用GNSS 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基坑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管线、邻近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水平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表格出自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3、其他监测支护结构内力可采用安装在结构内部或表面的应变计或应力计进行量测。
混凝土构件可采用钢筋应力计或混凝土应变计进行量测;钢构件可采用轴力计或应变计等量测。
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 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
测斜仪的系统精度不宜低于0.25mm/m, 分辨率不宜低于0.02mm/500mm。
建筑倾斜观测应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 选用投点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法、垂吊法、倾斜仪法和差异沉降法等方法。
裂缝监测应监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 必要时尚应监测裂缝深度。
裂缝监测可采用以下方法: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 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测量法。
某水电站大坝地下水位监测数据滞后性分析摘要:为了解大坝地下水位和坝基产生的孔隙水压力,和大坝运行期间的渗流状态及坝身稳定,以确保大坝安全,需要进行孔隙水压力观测。
我们通过对某水电站土石坝安装的安全监测仪器进行研究,并结合水库蓄水期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出库区水位和渗透压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出渗压计在监测大坝渗透压力过程中存在时间滞后性,对安全监测数据分析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安全监测蓄水渗透水压力滞后性0引言某水电站大坝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基铺设有5m垫层混凝土,坝底高程为965m,坝高54m,坝顶高程1019m,在大坝施工填筑期间,按照设计安装振弦式渗压计和立管式渗压计等安全监测仪器,目的是对大坝运行期间渗压渗流状态进行监测。
立管式渗压计是通过在坝体内垂直安装PVC管,利用电测水位计直接测量计算出坝后水位高程的监测设施,可以作为坝基渗透系数分析的依据。
振弦式渗压计的压强变化是通过孔隙水压力或一些设备去激发的测量原理。
当水库蓄水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体可以通过岩石或土壤渗透并抬高仪器部位的水位,可造成渗透水压力改变,当库区水位稳定后,渗压计自身也会去达到压力均衡,所需的时间称为静水压力时间差。
1观测仪器布置监测设备的布置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坝体尺寸、坝体结构、地质条件及施工工艺的情况确定。
该水电站大坝坝轴线前、坝后和坝基均布置一个渗压计,在粘土心墙填筑碾压过程中,在心墙内下游不同高程均布置渗压计,坝后ZONE3区分别布置两个测压管,具体布置图如图1-1所示:图1-1 某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布置图2渗压计工作原理振弦式渗压计可埋设在水工建筑物、基岩内或安装在测压管、钻孔、堤坝和压力容器里,测量孔隙水压力或液体液位的传感器。
主要部件用特殊钢材制造,标准的透水石是用带50微米小孔的烧结不锈钢制成,有利于空气从渗压计的空腔排出,振弦式渗压计结构示意图下图2-1所示:图2-1 振弦式渗压计结构示意图振弦式渗压计中不锈钢膜片连接钢弦,当膜片上孔隙水压力变化时引起膜片位移,从而使钢弦张力和振动频率变化,测量钢弦振动频率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仪器承受的压强。
Abaqus孔隙水压力引言孔隙水压力是地下水力学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地下水运动和水文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可以模拟地下水在岩层中的流动,并通过计算孔隙水压力来分析地下水运动的特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Abaqus软件在孔隙水压力模拟中的应用。
理论背景地下水力学地下水力学是研究地下水的流动和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地下水运动主要受到岩石、土壤的渗流特性和外部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孔隙水压力是描述地下水在孔隙中的压力状态的重要指标,它与地下水的渗流方向和速度密切相关。
有限元方法与Abaqus软件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结构或介质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将微分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来求解。
Abaqus是一种常用的有限元软件,它能够模拟和分析各种工程结构和材料的力学行为。
模拟步骤准备工作在进行孔隙水压力模拟之前,需要准备以下工作: 1. 构建地下水模型:通过采集地质数据、获取水文地质参数,构建合理的地下水模型。
2. 模型网格划分:将地下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划定有限元单元的大小和形状。
3. 材料参数定义:根据地下介质的渗透性和孔隙度等参数,定义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
Abaqus模拟根据准备工作的结果,可以开始进行Abaqus软件中的孔隙水压力模拟,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模型:在Abaqus中创建模型文件,并导入地下水模型的几何信息。
2. 定义材料属性:根据地下介质的特性,定义材料的渗透性、孔隙度等参数。
3. 定义边界条件:根据模拟的实际情况,定义边界上的水头或水压条件。
4. 设置分析类型:选择适当的分析类型,如稳态流动或非稳态流动。
5. 定义初始条件:设置初始时刻的水压或水头分布情况。
6. 应用加载:施加压力或水头加载,模拟地下水流动过程。
7. 运行分析:运行Abaqus分析,计算孔隙水压力分布。
8. 结果输出:对模拟结果进行后处理,生成孔隙水压力分布图或结果数据。
管井降水计算参数引言:管井降水计算是指通过对地下管道周围土体的渗透性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管井降水的参数和方法。
管井降水计算参数的准确性对于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土壤渗透性参数、水力梯度参数和管井降水计算方法。
正文:1. 土壤渗透性参数1.1 水分渗透系数:水分渗透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土壤渗透的水量。
它受到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或现场测试来测定水分渗透系数,常用的试验方法有负压法、浸渗法等。
1.2 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孔隙度反映了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
不同孔隙度的土壤对水分的渗透性也有影响,孔隙度越大,土壤渗透性越好。
1.3 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是指土壤中孔隙水所受的压力。
孔隙水压力的大小与土壤的渗透性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地下水位观测或压力计测量来获得。
2. 水力梯度参数2.1 水力坡度:水力坡度是指单位长度内水位的变化。
水力坡度决定了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于管井降水计算来说,水力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降水的排除速度。
2.2 渗流速度:渗流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土壤中水分的流动速度。
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和土壤渗透性有关,可以通过Darcy定律进行计算。
2.3 渗流方向:渗流方向是指水分在土壤中的流动方向。
渗流方向的确定对于管井降水计算来说十分重要,可以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和水流模拟等方法进行分析。
3. 管井降水计算方法3.1 降水量计算:根据地下管道周围土壤的渗透性参数和水力梯度参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单位时间内管井降水的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格林-阿姆斯特朗法、斯特兰德法等。
3.2 降水速度计算:降水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管井降水的速度。
可以通过降水量与管井的面积进行计算,或者通过水位下降速度进行测定。
3.3 排水设施设计:根据管井降水计算的结果,可以确定合适的排水设施,包括管井的排水孔隙度、排水管道的直径和坡度等。
挡土墙的地质勘察1. 引言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土木工程结构,用于抵御土坡的侵蚀和保护基础设施的稳定。
地质勘察是设计和建造挡土墙所必需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探讨挡土墙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方法和关键考虑因素,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勘察技术。
2. 挡土墙的地质勘察重要性地质勘察对于挡土墙的设计和建造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可以评估土壤的性质和稳定性,以确定合适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
地质勘察还可以发现地下水位、地质断层等可能对挡土墙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工程方案。
3. 挡土墙地质勘察方法3.1 地质资料收集地质资料收集是地质勘察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收集所有与工程相关的现有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地图和资料。
然后,进行野外勘察,获取土壤和岩石的物理性质、层位分布、地下水位等信息。
此外,还应通过钻探、取样和实验室测试等手段获取更详细的地质资料。
3.2 浅层勘察浅层勘察主要用于研究挡土墙上覆土层、坡面性质和坡地稳定性。
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浅层勘察:3.2.1 现场勘察:包括地表观测、拍照记录、采样等,用于获取土层的分布、厚度和颗粒组成等信息。
3.2.2 探槽和试坑:用于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湿度和坡面边缘的稳定性。
3.2.3 地震勘察:通过地震勘探方法,了解土壤的层位和地层结构,并判断地下水位、沉积物和断层等地质因素的影响。
3.3 深层勘察深层勘察主要用于研究挡土墙后方土层的性质和稳定性。
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深层勘察:3.3.1 孔隙水压力测量:通过测量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判断土层的渗透性和稳定性。
3.3.2 反射地震:通过反射地震勘探,确定土壤深度和地层结构,以评估土层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3.3 钻孔:进行钻孔勘探,获取土层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以确定土壤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和压缩特性等。
4. 关键考虑因素在进行挡土墙地质勘察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4.1 工程要求:根据工程需求确定勘察深度和方法。
4.2 地质特征:包括土层的类型、厚度、物理性质和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地下水位、断层等地质因素。
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是地下水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地下岩石或土壤中孔隙中所含水所受的压力。
孔隙水压力不仅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关,还直接影响着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孔隙水压力的形成原因孔隙水压力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下水的输入和输出速率会直接影响孔隙水的压力。
如果地下水输入速率大于输出速率,孔隙水压力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小。
其次,地下水系统中的岩层性质、地下水位高度等也会影响孔隙水压力的大小。
当岩层具有较好的透水性时,孔隙水压力会较小;而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孔隙水压力会增大。
孔隙水压力的测定方法为了准确测定孔隙水压力,地质学家和水文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孔压计法、测孔法和地下水位计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地下岩石或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下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和水文地质特征。
孔隙水压力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孔隙水压力不仅仅是地下水系统中的一个物理概念,它也直接关系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适当调控孔隙水压力,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的需求。
同时,科学合理地管理孔隙水压力还可以减少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保护地下水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孔隙水压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孔隙水压力不仅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关,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科学合理地管理孔隙水压力可以保持地下水系统的生态平衡,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塌陷等问题的发生。
因此,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注重综合考虑孔隙水压力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维护地下水系统的生态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孔隙水压力的一些基本概念、测定方法以及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孔隙水压力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孔隙水压力消散分析1、天津中心渔港陆域三期地基处理工程(一期工程)东三区真空预压区简介东三区共3个小区,从西向东分别为QZ-1、QZ-2、QZ-3区,总面积38019.64m2。
设计真空恒载抽气时间为75天,设计恒载压力为60~70kpa。
预压稳定、卸荷标准⑴固结度≥85%(按沉降量曲线计算)。
⑵连续5~10天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2.0mm/d。
⑶有效满载预压时间不小于75天。
2、各种方式加固软土地基的基本原理排水预压加固法从荷载方式上来划分,主要有堆载、真空预压、真空联合堆载几种方式。
不同方式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方式是不同的。
对于堆载和真空联合堆载的情况,它是通过加载后的总应力增加,由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消散实现地基加固的,而孔隙水压力的增高过程同时伴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因而较难准确确定孔隙水压力增高值,也就给准确确定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值带来困难;真空预压情况下,总应力保持不变,其通过孔隙水压力的降低,地基有效应力的增加实现地基的加固。
3、真空度、真空压力、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概念孔隙水压力:土体中某点孔隙水承受的压力。
孔隙水压力是指地下饱和水在受到桩基施工等挤压时产生的水压力。
指土壤或岩石中地下水的压力,该压力作用于微粒或孔隙之间。
例如,对于无水流条件下的高渗透性土,孔隙水压力约等于没有水流作用下的静水压力。
孔隙水压力是由水的自重形成的渗流场产生的,是由作用在土体单元上的总应力发生变化导致的,这一种情况易发生在压缩性较大、渗透系数较小的土体中。
超静孔隙水压力:是由土的变形趋势引起的孔隙水压力,也就是说,土体本应发生应变,但由于一时排水受阻,土中产生孔隙水压力,使作用于土骨架上的有效应力发生变化,从而限制其变形。
超静孔隙水压力往往伴随着渗流和固结。
真空度:表示真空状态下气体的稀薄程度,通常用压力值来表示。
所谓“真空“,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内,压强低于101325帕斯卡(也即一个标准大气压强约101KPa)的气体状态。
土力学 第二章2-2、有一饱和的原状土样切满于容积为21.7cm 3的环刀,称得总质量为72.49g ,经105℃烘干至恒重为61.28g ,已知环刀质量为32.54g ,土粒比重为2.74,试求该土样的湿密度、含水量、干密度及孔隙比(要求汇出土的三相比例示意图,按三相比例指标的定义求解)。
解:3/84.17.2154.3249.72cm g V m =-==ρ%3954.3228.6128.6149.72=--==S W m m ω 3/32.17.2154.3228.61cm g V m S d =-==ρ 069.149.1021.11===S V V V e 2-3、某原状土样的密度为1.85g/cm 3,含水量为34%,土粒相对密度为2.71,试求该土样的饱和密度、有效密度和有效重度(先推导公式然后求解)。
解:(1)VV m WV s sat ρρ⋅+=W S m m m +=Θ SW m m =ω 设1=S m ρω+=∴1VWS S S V m d ρ=Θ W S W S S Sd d m V ρρ⋅=⋅=∴1()()()()()()3W S S W S S W W satcm /87g .1171.20.341171.285.1d 11d 11d 111d 11111=+⨯+-⨯=++-=+++⎪⎪⎭⎫⎝⎛-=+-++=+⎪⎪⎭⎫ ⎝⎛⋅-++=∴ρωρωρωρωρρωρρωρρρωρW S d 有(2)()3'/87.0187.1cm g VV V V V V V m V V m W sat W V Ssat WV W V W S S W S S =-=-=+-=-+-=-=ρρρρρρρρρ (3)3''/7.81087.0cm kN g =⨯=⋅=ργ 或3'3/7.8107.18/7.181087.1cmkN cm kN g W sat sat sat =-=-==⨯=⋅=γγγργ2-4、某砂土土样的密度为1.77g/cm 3,含水量9.8%,土粒相对密度为2.67,烘干后测定最小孔隙比为0.461,最大孔隙比为0.943,试求孔隙比e 和相对密实度Dr ,并评定该砂土的密实度。
渗压计测水位基本原理渗压计是一种用来测量地下水位的仪器。
它基于渗流的原理,通过测量地下水位与渗压计上方的水位差来确定地下水位的高度。
渗压计的基本原理是测量渗流的压力差。
渗流是指液体在多孔介质中通过孔隙流动的现象。
在地下水位测量中,渗压计通常是埋入地下的,以便与地下水接触。
渗压计的上部是一个储水仓,用来存放水。
而渗压计的下部则是一个测量孔,用来测量地下水与渗压计上方水位的压力差。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地下水将通过渗压计的测量孔进入渗压计。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渗压计中的水将通过测量孔流出。
通过测量渗压计中水位的变化,就可以确定地下水位的高度。
渗压计的测量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
首先,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地下水将进入渗压计中。
由于渗压计中的水位与地下水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会导致渗压计中水的压力增加。
这个压力差会通过渗压计上的压力传感器来测量。
渗压计上的压力传感器会将压力差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电缆传输到数据采集设备中。
数据采集设备会将电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水位值,并将数据显示出来。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到地下水位的高度。
在测量地下水位时,渗压计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渗压计的测量孔通畅,以确保地下水可以自由地进入和流出。
此外,渗压计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渗压计测水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渗压计中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压力差来确定地下水位的高度。
通过渗压计的上部储水仓和下部测量孔的设计,可以实现地下水位的准确测量。
渗压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地下水位的监测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孔隙水压力工程常识之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包括静孔隙水压力和超静孔隙水压力。
静孔隙水压力:不会引起土体体积变化的孔隙水压力。
包括静止的地下水以下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和稳定渗流场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
(稳定渗流场中的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大小与水力坡降成正比,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渗流过程不考虑土体体积变化)超静孔隙水压力:土体有变化趋势时而产生的孔隙水压力。
由于外部作用或者边界条件变化引起,欠固结土由土体本身自重引起的。
超静孔压来源于渗流固结理论,毕将伴随着土的固结变形。
静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有时也难以区分,并且二者也会相互转化。
例如地下水位升降,稳定渗流边界条件的变化变为不稳定渗流,或者地震,都会使静孔压变为超静孔压。
体缩趋势会引起正孔压,体胀趋势会引起负孔压。
(负孔隙水压力一般在不饱和土层中气体相部分体积膨胀,造成土体中气压失去平衡,暂时小于大气压,由于气压差形成负孔隙水压力,负孔隙水压力对土粒产生吸附作用,而增加有效应力,当气压达到平衡时,负孔隙水压力消散)静孔隙水压力一般不会引起含水土体的失稳。
静止的地下水以下的土只是重度减小了,而具有稳定渗流的土体,既然已经存在稳定渗流,它就应是稳定的。
超静孔隙水压力常常是事故与灾害的祸首。
太沙基提出有效应力原理也主要是基于超静孔隙水压力:,超静孔隙水压力增大,导致摩尔圆左移,与强度包络线相切而破坏。
(有效应力是指土粒间的接触面传递的应力,只有有效应力才能使土体产生固结和强度)液化:地震引起的振动使饱和砂土或粉土趋于密实,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
在地震作用的短暂时间内,这种急剧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使有效应力减小,当有效应力完全消失时,砂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
此时,土体抗剪强度等于零,形成“液体”现象。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孔隙水压力与地下水位的量测
孔隙水压力与地下水位的量测
1一般规定
在深基坑施工中,往往需要进行降水,降水则可能对领近建筑物或管线产生不
均匀沉降或开裂的危害,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所以需了解孔隙水压力或地下水位
的变化。
2仪器与设备
了解孔隙水压力或地下水位的变化,需要用孔隙水压力计或水位计来进行测定。
2.1测量孔隙水压力主要使用的设备为孔隙水压力计与数字式频率仪。
孔隙水压力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量程应满足被测压力范围要求,其上限可取静水压力与超孔隙水压力之和
的1.2倍;
(2)分辨率不大于0.2%(F.S),精度为±0.5%(F.S)
(3)稳定性强、坚固耐用、防水性能好,并具有抗震和抗冲击性能。5.2.2测
量地下水位的主要设备为水位管和水位计。
3埋设与安装5.3.1孔隙水压力
孔隙水压力计的使用场合很多,埋设安装应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进行考虑。我
们主要是用于测量土壤的空隙水压力。
5.3.1.1孔隙水压力计应在基坑降水前1周埋设,埋设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1)孔隙水压力计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
(2)检查核对孔隙水压力计的出厂率定数据,整理压力——频率(或压力——
电阻)曲线,并用回归方法计算各空隙水压力计的标定系数,提供不同压力的标定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曲线。
5.3.1.2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钻孔直径宜为100~130mm,并且保持钻孔圆直、干净;
(2)观测段内应回填透水填料,并用膨润土球或注浆封孔;
(3)当一孔内埋设多个孔隙水压力计时,其间隔不应小于1m,并采取措施确保
各个元件间的封闭隔离。
5.3.1.3数据采集(1)在测试孔隙水压力计前,把孔隙水压力计的电缆引至方便
正常测量时为止,并进行孔隙水压力计的初始频率的测量,并记录在案。
(2)变量的确定:一般情况下,本次孔隙水压力测量与上次同点号的孔隙水压力
的变化量,与同点号初始孔隙水压力值之差为本次变化量。使用数字式频率仪对孔
隙水压力计进行数据采集,填入监测日报表中,并填写成果汇总表及绘制孔隙水压
力变化曲线。
5.3.2地下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采用钻孔内设置水位管的方法测试。
5.3.2.1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降水之前设置,钻孔孔径不应小于110m,水位管
直径为50mm~70mm。水位管上段以上应用膨润土球封至空口,水位管管口应加盖保护。
5.3.2.2承压水水位管直径为50mm~70mm,滤管长度应满足监测要求,与钻孔孔
孔壁间应灌砂填实,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隔水措施,含水层以上
部应用膨润土球封至空口,水位管管口应加盖保
5.3.2.3数据采集水位管埋设后,应采用水位计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取至少3d
稳定值与初始值之差,监测值精度为±1cm,填入监测日报表中,并填写成果汇总表
及绘制水位变化曲线。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