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受反补贴调查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42.21 KB
- 文档页数:24
一、农产品案例:中国和韩国的农产品贸易摩擦由于韩国对冷冻大蒜和腌制大蒜征收30%的低关税,中国对韩国的出口迅速增加,而韩国政府认为中国大蒜出口的急剧增长,使韩国国内大蒜价格迅速下降,危害到韩国国内大蒜生产者的利益。
于是在2000年3月决定对冷冻蒜和腌制蒜实行共计为315%的关税率,即在30%的基准税率上又实行了285%的紧急关税,对去皮蒜茎实行共计为436%的关税(60%的基本关税加上376%的紧急关税)。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求进行双边磋商,两国分别于2000年4月—5月进行了两轮谈判,因为中国坚持韩国市场上大蒜价格的下降以及由此引起的对大蒜种植者的危害是由于韩国国内产量的增加,而对中国产品实施紧急关税是不公平的,所以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协议。
当韩国于2000年6月1日采用紧急关税时,中方认为对中国大蒜采取的这些措施是带有歧视性政策,于是中国在2000年6月7日实施禁止进口韩国手机和聚乙烯的报复性措施。
为了解决“大蒜争端”,两国于2000年6月29日和7月15日在北京会晤并达成了暂时性的妥协。
经过中韩双方谈判,韩国将对中国冷冻蒜和腌制蒜实行3年的进口限额,允许2000年进口20105吨;2001年进口21190吨;2002年进口22267吨,并对这些进口量实行30%的特别关税。
另外,对超过限额量的部分实行高关税。
2002年对去皮大蒜按每千克2116韩元实行423%的特别关税。
未去皮大蒜按每千克1840韩元实行368%的特别关税。
对冷冻蒜和腌制蒜按每千克1573韩元实行30%的基本关税和263%的紧急关税,即293%的特别关税。
2001年初,中国要求韩国按照2000年达成的进口32,000吨大蒜的协议完成10,300吨的进口量,否则就将手机和聚乙烯的进口减少一半,这使双方对大蒜展开了第二轮谈判。
中韩双方的贸易官员于2001年4月在北京举行了会晤,韩国同意到2001年8月以离岸价每吨550美元的价格进口从2000年起尚未进口的数量。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层出不穷。
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某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反制措施法律法规案例。
二、案情简介2018年,某市一家知名家电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发现,一家名为“乙公司”的企业在其销售的家电产品上使用了与甲企业相同的商标和包装,且在宣传材料中使用了与甲企业相似的广告语。
甲企业认为,乙公司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遂向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
经调查,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乙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构成不正当竞争。
具体表现为:1. 乙公司在销售家电产品时,使用了与甲企业相同的商标和包装,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损害甲企业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2. 乙公司在宣传材料中使用了与甲企业相似的广告语,误导消费者,损害甲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反制措施针对乙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采取了以下反制措施:1. 责令乙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与甲企业相同的商标和包装,并在其产品上标注真实的生产企业名称。
2. 责令乙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与甲企业相似的广告语,并公开赔礼道歉。
3. 对乙公司进行罚款,罚款金额为50万元。
4. 将乙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某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活动。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乙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采取了严厉的反制措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明确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
本案中,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乙公司行为的违法性,为后续反制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综合运用多种反制措施。
本案中,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仅对乙公司进行了罚款,还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在公共信息系统中公示,使乙公司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经济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各类国际贸易争端也随之增多。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争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经济贸易法律案例,探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二、案例一:中美贸易战案例1. 案件背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导致中美贸易关系紧张。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对美输华商品进行报复性关税。
双方在贸易战中的争端涉及众多领域,包括农产品、工业品、高科技产品等。
2. 案件分析(1)争端解决方法中美贸易战案例中,双方采取了以下争端解决方法:①谈判:双方政府通过高层对话、经贸磋商等方式,就贸易争端进行沟通和协商。
②报复性关税:在谈判未果的情况下,双方对对方的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③诉讼:在WTO框架下,双方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贸易争端。
(2)案例启示①加强沟通与合作:中美贸易战案例表明,在贸易争端中,加强沟通与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②充分运用WTO规则:在争端解决过程中,充分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提高应对贸易争端的能力:企业应提高自身应对贸易争端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
三、案例二:中国与印度贸易争端案例1. 案件背景2019年,我国与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发生争端,导致两国贸易关系紧张。
印度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对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2. 案件分析(1)争端解决方法中国与印度贸易争端案例中,双方采取了以下争端解决方法:①谈判:双方政府就贸易争端进行沟通和协商。
②贸易救济措施:我国对印度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
③诉讼:在WTO框架下,双方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贸易争端。
(2)案例启示①关注贸易争端风险:企业应密切关注贸易争端风险,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②充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在贸易争端中,充分利用贸易救济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③加强国际法律知识学习:企业应加强国际法律知识学习,提高应对贸易争端的能力。
贸易保护主义案例
1. 美国钢铁和铝业关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实施了对
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这一举措旨
在保护国内钢铁和铝业免受低价进口产品的竞争冲击,同时鼓励国内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
2. 英国脱欧对欧盟贸易的影响:英国自2016年公投决定脱离
欧盟后,通过与欧盟重新谈判贸易协议,旨在保护自身经济和产业免受欧盟竞争的影响。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对英国企业和消费者产生了不确定性和额外贸易成本。
3. 中国钢铁方案: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国内钢铁产业,例如加征进口关税、限制进口额度和对进口产品实施反补贴调查。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和保护国内就业,但同时也引发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
4. 印度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商品的反倾销措施:印度政府在多个领域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廉价进口商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但可能会引发贸易争端,并影响印度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
这些案例说明不同国家在面对国内产业竞争和就业压力时,常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
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加剧全球贸易不稳定以及限制消费者的选择和物价竞争。
因此,国际社会普遍倾向于通过建立开放、公平和透明的贸易体系来解决贸易摩擦和争端。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贸易争端和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各国纷纷采取反制措施,以应对贸易摩擦和市场竞争。
本文将以我国为例,分析反制措施法律法规的案例,探讨其适用性和效果。
二、案例背景2018年,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我国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压力。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
三、案例概述1. 美国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2018年,美国对我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钢铁、铝、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此举导致我国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市场份额受损。
2. 我国采取反制措施针对美国加征关税,我国政府于2018年对部分美国商品实施反制措施,包括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涉及产品包括农产品、汽车、化工品等。
四、法律法规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对外贸易法》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
根据该法,我国政府有权采取反制措施,以维护国家利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反倾销条例》是我国反倾销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反倾销调查、反倾销措施和反倾销案件的行政复议程序。
根据该条例,我国政府可以对涉嫌倾销的进口商品采取反制措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反补贴条例》是我国反补贴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了反补贴调查、反补贴措施和反补贴案件的行政复议程序。
根据该条例,我国政府可以对涉嫌补贴的进口商品采取反制措施。
五、案例分析1. 反制措施的效果我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压力,保护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利益。
同时,反制措施也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推动了中美贸易关系的改善。
2. 反制措施的局限性尽管反制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反制措施可能引发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2)反制措施可能损害我国企业的利益,尤其是对依赖出口的企业。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成为国际经济法律领域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以中美贸易战为例,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探讨国际经济法律在解决贸易争端中的作用。
二、案例背景2018年3月,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随后,中国对美国部分商品采取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
这场贸易战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产品、汽车、化工品等。
双方在贸易战中的主要法律依据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双边贸易协定以及国内法律法规。
三、案例分析1. 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的法律依据美国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的法律依据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232条款。
该条款规定,总统可以根据国家安全考虑,对任何进口产品征收关税。
美国认为,中国通过补贴等手段,导致钢铁和铝产品在美国市场泛滥,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2. 中国对美国部分商品采取反制措施的法律依据中国对美国部分商品采取反制措施的法律依据是中国《对外贸易法》和《反倾销条例》。
根据《对外贸易法》,中国有权对损害国家利益的外国商品采取反制措施。
根据《反倾销条例》,中国可以对倾销商品征收反倾销税。
3. 中美贸易战中的法律争议(1)美国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是否符合WTO规则美国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是否符合WTO规则,存在争议。
一方面,美国认为其行为符合WTO规则,因为其依据的是《1930年关税法》第232条款,属于国家安全考虑。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和学者认为,美国的行为违反了WTO的非歧视原则,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2)中国对美国部分商品采取反制措施是否符合WTO规则中国对美国部分商品采取反制措施是否符合WTO规则,也存在争议。
一方面,中国认为其行为符合WTO规则,因为其是对美国不合理征收关税的合理反制。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和学者认为,中国的反制措施可能导致贸易战升级,损害全球贸易。
四、国际经济法律在解决贸易争端中的作用1. 维护贸易秩序国际经济法律在解决贸易争端中,有助于维护全球贸易秩序。
美对我电解二氧化锰提起反倾销调查8月22日,美国T ronox公司分别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申诉书,要求对来自于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电解二氧化锰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此次反倾销调查的涉案产品英文描述为Electro lytic manganes edioxide,海关税则号282010。
申诉方主张的替代国为印度,指控的倾销幅度为273.6%。
五矿商会将负责此案应诉的组织协调工作。
(来源:8月24日在线国际商报网)美对中国轮胎启动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认定部分中国轮胎对美轮胎制造业构成实质性损害。
在初裁中,六位委员全部投赞成票,委员会的报告将于9月17日公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 S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T r a d e Co m m is s io n,下称I T C)8月20日决定,部分中国非公路用(o f f-t h e-r o a d)轮胎对美国轮胎制造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构成实质性损害的威胁。
因此,美国商会将继续对部分从中国进口的非公路用轮胎进行反补贴和反倾销调查(下称“双反”调查)。
2007年6月18日,美国爱荷华州的T it a n T i r e公司、美国劳工联盟(U n it e d S t e e l,P a p e r a n d F o r e s t r y,Ru b b e r,M a n u f a c t u r in g,En e r g y,A ll ie d I n d u s t r ia l a n d S e r v ic e W o r ke r s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U n io n)向美国商务部(D O C)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 T C)递交诉状,引发了此次“双反”调查。
反倾销调查是美国过去针对中国出口产品惯用的一种手段。
但是自去年以来,反补贴调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中美贸易纠纷之中。
我国钢铁业遭遇反倾销的研究【摘要】我国钢铁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却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反倾销压力。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性、我国钢铁业面临的反倾销压力、反倾销对我国钢铁业的影响、反倾销案例分析以及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探讨了钢铁业反倾销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展望。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钢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来保护自身利益。
钢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提高竞争力,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钢铁业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钢铁业、反倾销、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性、反倾销压力、反倾销影响、反倾销案例分析、应对策略、挑战、发展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钢铁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钢铁业遭遇了严重的反倾销压力,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钢铁是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的产品,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保护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
我国钢铁业在这种国际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分析,找到有效的对策应对。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包括生产过剩、环境污染、质量不达标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我国钢铁业的竞争力。
国际市场上还存在着许多国家对我国钢铁产品进行反倾销的措施,给我国钢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深入研究我国钢铁业遭遇反倾销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及影响,探讨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钢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和挑战,探讨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性及其对我国钢铁业的影响,分析我国钢铁业面临的反倾销压力,并通过反倾销案例分析,总结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通过研究,旨在为我国钢铁业在国际市场中应对反倾销挑战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我国钢铁业健康稳定发展,增强我国钢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补贴、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案例1】9月9日,美国最大的一个工会组织,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根据《1974年美国贸易法案》第301节的规定,提交了一份长达5800页的诉状,指责中国政府违反了国际贸易法,向绿色科技生产商及出口商提供数千亿美元的不正当补贴。
他们要求美国政府对此展开调查,并将此案提交给世界贸易组织。
10月15日,奥巴马政府宣布将对反补贴诉讼展开调查。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案例1】在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我国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卫生和检疫措施的直接受害者。
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日方规定的检验项目多达56个。
其中有90%以上是卫生和检疫措施项目(一般仅检9个项目);又如我输日的家禽,其卫生标准要求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出口至德国的蜂蜜曾经因为不能满足进口方的特殊卫生要求使输往德国的3万多吨蜂蜜不得不停止出运而一度退出欧洲市场;出口至欧共体国家的冻兔肉也因卫生标准不符合进口方过于苛刻的规定要求而被迫退出市场;出口至美国的陶瓷产品(稻草包装)因与美国植物检疫措施有违而被勒令销毁;甚至因我国一家生产厂某一规格的蘑菇罐头有不符合检疫的嫌疑,而使我国几百家生产厂出口至美国的所有蘑菇罐头全部遭卡关、连已在美市场上销售的也全部被撤下来,其损失是巨大的。
诸如此类,在过去的对外贸易中,我国有不少农产品和食品因不符合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而遭拒收或卡关甚至退关或销毁,造成贸易障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
因此,在当今的农产品、食品贸易中,发达国家采取过于苛刻的卫生、检疫措施,是他们构筑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方面。
乌拉圭回合农产品贸易谈判的矛盾和焦点,虽都集中反映在欧共体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决议"的达成尽管也反映了他们的妥协,但真正受害的却是发展中国家。
如欧共体为其统一大市场所采取的282项贸易措施中,除食品卫生措施外,关于动植物检疫的就有81项(其中动物检疫63项、植物检疫18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遭受反补贴调查案例篇一: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最近三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例09经济学2班3109010657韩维伟一、中欧钢铁扣件反倾销案胜诉,击破欧盟贸易保护:以反倾销之名,20xx年,欧盟开始对进口中国的钢铁扣件课以重税。
由于实在忍无可忍,20xx年7月31日,中国在wto起诉欧盟。
首先进行的是必经的磋商程序,但磋商无果。
同年10月12日,中国要求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
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印度、日本、挪威、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和美国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诉讼。
20xx年12月3日,wto专家组就中国诉欧盟对中国钢铁扣件反倾销案作出一审裁决,支持了中国的8项诉求;同时,认为中国对11项诉求证明不充分不予支持,并对另外9项诉求不予裁决,或者认为不在管辖范围,或者没有裁决必要。
中国获得支持的8项诉求是双方争议的核心,所以从整体上讲,中国胜诉。
二、中美轮胎特保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xx年6月29日提出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
根据程序,20xx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
20xx年12月13日,wto驳回中国提出的美国对其销美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性关税的申诉,仲裁小组表示美国在20xx年9月对中国销美轮胎采取“过渡性质保护措施”征收惩罚性关税未违反wto规定。
20xx年9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裁定中国败诉。
三、国际对华钢材反倾销案例:20xx年,国际方面对中国钢铁反倾销案共计21例,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盟,美国7起,欧盟4起,俄罗斯3起,印度3起。
从品种上看,中国的钢管产品又成为各国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总计有12起之多,未来中国钢管出口环境将受到严峻的威胁和挑战。
1、美国对中国石油钢管征收反补贴税。
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表决认定,美国国内钢铁工业受到从中国进口石油钢管产品的损害,该裁决为美国商务部11月24日的终裁结果扫清了道路。
美国商务部现已公布对中国石油钢管征收10.49%-15.78%反补贴税令,在之前的10.36%-15.78%裁决结果上进行了修正。
此外,11月5日,美商务部裁定对石油钢管征收税率36.53%-99.14%的高额反倾销税,预计未来几个月商务部和itc就是否对中国石油钢管征收反倾销税分别作出终裁和损害裁决。
2、美国将对中国钢格板征高额反倾销税。
12月29日,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的钢格板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税率13%-145%。
5月29日,美国两家企业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钢格板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诉讼,此案涉及18家中国钢铁企业,价值9000万美元。
3、美国拟对从中国进口钢绞线征收12%关税。
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拟向从中国进口的钢绞线征收反补贴税,税率7.5%-12%。
6月17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美国三家企业是在5月27日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调查申请的。
20xx-20xx年美国自中国进口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总量增长了7.83%,20xx年的进口额约为1.78亿美元4、美国对中国无缝钢管发起“双反”调查。
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将分别于20xx年12月和20xx年2月就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初步裁决。
美国商务部表示,20xx年至20xx年,中国输美无缝钢管增长了132%,20xx年达到3.82亿美元。
美方要求对自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征收98.37%的反倾销税,并征收额外的反补贴税。
5、美国对中国环形碳素管线管征收反倾销税。
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环形碳素管线管实施反倾销税令。
4月23日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定,美国国内产业遭受中国环形碳素管线管产品的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为3月24日商务部的终裁即征收73.87%-101.10%反倾销税扫清道路。
20xx年4月28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环形碳素管线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6、欧盟对华钢铁制紧固件作出反倾销终裁。
20xx年1月3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钢铁制紧固件作出反倾销终裁。
在本案中,欧盟选择印度作为计算中国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
在本案中,有123家中国企业应诉,但其中没有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待遇。
7、欧盟对华盘条作出反倾销初裁。
20xx年2月7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土耳其和摩尔多瓦的盘条作出反倾销初裁。
但由于自土耳其进口的涉案产品未对欧盟成员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因此未对其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在本案中,欧盟选择土耳其作为计算中国和摩尔多瓦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
有2家中国企业应诉:1.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2.湖南香港huaguang盘条有限公司。
8、阿根廷对华低碳钢焊接链条采取反倾销措施。
20xx 年2月12日,阿根廷生产部贸易管理及政策副国务秘书处发布第42号决议,宣布结束对原产于中国的低碳钢焊接链的反倾销调查并发布终裁,裁定对中国涉案产品采取1.83美元/千克的Fob最低限价措施。
上述措施自20xx年2月13日开始实施,有效期5年。
9、美国对华不锈钢焊接压力管作出反倾销产业损害裁决。
20xx年2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通知,对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的不锈钢焊接压力管作出肯定性反倾销产业损害裁决。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肯定性损害裁决,美国海关将按照商务部最终裁定的倾销幅度(10.53%~55.21%)对原产于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10、美国对华不锈钢焊接压力管作出反补贴产业损害裁决。
20xx年2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通知,对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的不锈钢焊接压力管作出肯定性反补贴产业损害裁决。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肯定性损害裁决,美国海关将按照商务部最终裁定的补贴率对原产于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补贴率为1.10%~299.16%)。
11、哥伦比亚对华螺丝螺母作出反倾销终裁。
20xx年3月10日,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外贸司贸易实践副司函告中国驻哥伦比亚使馆李长华大使,通告其对原产于中国的螺丝螺母作出反倾销终裁,具体内容为:(1)哥伦比亚对税则号为73181590.00的碳钢或合金钢螺钉(直径为0.125~1英寸,或3~25毫米),以及带螺纹的螺钉(直径最长为4英寸),如报关Fob价低于1.31美元/千克,则反倾销税为1.31美元/千克与报关Fob价之间的差额。
(2)哥伦比亚对税则号为73181600.00的碳钢螺母(直径为0.25~1英寸,或6~20毫米),以及六角形螺母不征收最终反倾销税。
12、美国对华环形碳素管线管做出反倾销终裁。
20xx年3月2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环形碳素管线管作出反倾销终裁。
20xx年11月6日,美国商务部对该案作出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67.83%~81.52%。
13、美国对华钢制螺杆作出反倾销损害裁决。
20xx年3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钢制螺杆作出肯定性反倾销产业损害裁决。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6位委员经投票一致认定,进口自中国的钢制螺杆的倾销行为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或实质性损害威胁。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肯定性损害裁决,美国海关将按照商务部最终裁定的倾销幅度对原产于中国的涉案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14、印度对华不锈钢冷轧平板作出反倾销初裁。
20xx年3月27日,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于中国、日本、韩国、欧盟、南非、中国台湾、泰国和美国的不锈钢冷轧平板作出反倾销初裁。
15、美国对华钢制螺杆发布反倾销征税令。
20xx年4月14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钢制螺杆实施反倾销税令,税令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0xx年3月6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钢制螺杆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73181550.60。
20xx年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对该案作出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55.16%~206%。
20xx年4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中国涉案产品作出肯定性产业损害裁决。
16、印度对热轧板卷材作出保障措施初裁。
20xx年4月23日,印度对热轧板卷材作出保障措施初裁:对涉案产品加征最高20%的临时保障措施税。
涉案产品海关编码为7208。
在本案中,印度财政部向如下中国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市宏忠钢铁有限公司和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20xx年4月9日,印度财政部对热轧板卷材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
17、阿根廷对原产于中国的管道附件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20xx年4月29日,阿根廷生产部发布第154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的管道采取Fob离岸价格每公斤3.94美元的临时最低限价措施。
该措施从5月7日生效,有效期4个月。
18、欧盟对华预应力非合金钢丝和钢绞线作出反倾销终裁。
20xx年5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预应力非合金钢丝和钢绞线作出反倾销终裁。
20xx年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预应力非合金钢丝和钢绞线进行反倾销调查。
20xx年11月15日,欧盟委员会对该案作出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2.1%~52.2%。
19、美国对华环形碳素管线管发布反倾销税令。
20xx年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环形碳素管线管实施反倾销税令,税令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这是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的第10起双反调查,涉案金额约为1.65亿美元。
20xx年4月28日,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中国的环形碳素管线管进行反倾销调查。
20xx年3月31日,美国商务部对该案作出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的倾销幅度为73.87%~101.10%。
20xx年4月23日,美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定,美国国内产业遭受中国环形碳素管线管产品的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6名委员均投票支持上述肯定性损害裁定。
20、俄罗斯对进口自中国大口径钢管加征关税。
20xx年5月14日,《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报道,俄罗斯政府决定对中国生产的508毫米以上大口径钢管征收8%的特别关税。
此决定于5月8日通过,有效期为20xx年6月13日~12月21日。
俄政府此举意味着将中国与发达国家等同视之。
俄罗斯从20xx年12月起,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大口径钢管征收8%的特别关税,有效期为3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当时不在受限制之列。
四、欧盟为保护境内企业拟对中国光面纸实施反倾销20xx年11月17日欧盟对中国制品出口施加高达39.1%的关税,以遏制廉价商品进口,保护萨佩等欧洲造纸企业免受竞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