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

A.生动活泼 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2.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教育之外,还有()。A.寺庙学校 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3.在公元前8 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A.“拉比”B.“古儒”C.“书吏”D.“校父”

4.“三艺”为()所创设。

A.柏拉图B.智者派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

A.游泳B.射箭C.标枪D.击剑

6.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

A.家庭B.企业C.国家D.家庭和国家共同

7.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8.“知识助产术”是()提出来的。

A.智者B.昆体良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9.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B.发现法C.知识助产术D.雄辩术10.柏拉图在公元前387 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大学 D.亚历山大大学1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乌托邦》 D.《巨人传》

12.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13.《论演说家的培养》是()的教育著作。

A.伊拉斯谟B.斯图谟C.昆体良D.西塞罗

14.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学校的教学内容日益()。

A.联系实际B.脱离实际C.丰富多彩D.适应经济发展15.古代西方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著作是()。

A.《理想国》 B.《法律篇》

C.《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 D.《政治学》

16.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

17.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A.科学性B.民主性C.平等性D.宗教性

18.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学校。

A.等级性B.贵族性C.世俗性D.民族性

19.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学校。

A.中学 B小学 C.教区学校 D.耶稣会学校

20.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A.科学B.神学C.哲学D.数学

21.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B.教会封建主C.资产阶级D.城市平民

22.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音乐等。

A.物理B.几何C.化学D.生物

23.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教会教育

24.在中世纪,直接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教育并使之得以保存和传播的是( )。A.拜占廷教育B.阿拉伯教育C.基督教教育D.世俗封建主教育

25.“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的教育观点。

A.柏拉图B.马卡连柯C.杜威D.奥古斯丁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简述拜占庭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4.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5.评析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外国教育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

1-5. CABBC 6-10. ADCCA 11-15. BDCBC 16-20.CDCCB 21-25.ABBAC

二、简答

1.特点:(1)、世俗教育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教育遗产;

(2)、教会的文化教育体系与世俗文化教育体系长期并存。

影响:拜占庭通过输入基督教教义、书籍等对东欧产生重大影响。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作用。对阿拉伯教育的发展也起了一定作用。

2.(1)人本主义。在培养目标上注意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2)古典主义。吸收了古希腊、罗马教育家的主张,课程设置上注重古典著作。

(3)世俗性。在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上充满浓厚的世俗精神。

(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并非真心消灭宗教,因此保留了宗教教育的内容。

(5)贵族性。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社会子弟;教育形式多位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目的主要培养社会上层人物。

3. (1)“教育性教学原则”本质上是在探讨德育和教学两者的统一性。

(2)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内在的和直接的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这一认识成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理论基础。

(3)“教育性教学原则”主张德育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坚持这一原则,即是要求教学的目的和整个教育目的保持一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学要设立一个近期的目的,即多方面的兴趣。多方面兴趣具有道德力量。(4)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们通常是把德育和教学分开进行研究,教育和教学通常被规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目的。赫尔巴特首次揭示了教育和教学的内在本质联系,使德育获得了坚实基础,对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教育,把教育和教学完全等同起来,具有机械论的倾向。

4.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19世纪达到高潮。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拉夏洛泰、德国的费希特。其基本观点为: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教育是造成民族国家的利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使教育过分地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动政权的附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