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作者:郝爱军郑伟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8期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结果,了解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73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ELISA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患儿大便,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季节患儿感染轮状病毒的情况。
结果本组736例患儿中,男性患儿476例,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188例,比例为39.5%,女性患儿260例,轮状病毒阳性104例,比例为40%。
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组患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也有所不同,其中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43%,显著高于其它年龄组(P关键词: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轮状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之一,不仅会通过呼吸道传播,还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能导致小儿腹泻,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高发期,针对儿小儿腹泻患者进行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防治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736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6例,女260例,年龄在1个月~9岁,其中6个月以下患儿109例,6个月~2岁患儿586例,2岁以上5岁及以下患儿33例,5岁以上患儿8例。
患儿大便多呈糊状、黏液状、蛋花汤状、稀水状等,镜检可见脂肪球、白细胞;部分患儿伴有呕吐、发热、脱水、腹痛等症状。
1.2方法患儿腹泻开始1w内采集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
采用英科新创(厦门)有限公司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采集粪便标准中50mg左右粪便,将拭子插入含测定稀释液的标本采集管,旋转10次以上,保证样本完全溶解,边取出拭子边挤压试管壁;盖上试管滴液盖,在检测板加样孔中加入3~4滴裂解后的标本,可看到紫色线沿着结果显示窗移动,10~20min内读取结果。
1.3结果判读结果显示窗质控区出现1条彩色对照线证明操作正确,如显示窗内仅C区,即质控区出现1条紫色线表示为阴性;如显示窗内出现T线及C线2条彩色线,则表示为阳性[2]。
一起轮状病毒中毒案例分析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每年在秋冬季节,都有不少孩子深受其害。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起轮状病毒中毒的案例,了解其发病经过、症状表现、诊断过程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
这起案例发生在一个幼儿园中。
起初,是一个小班的孩子出现了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孩子的家长以为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给孩子吃了一些助消化的药物,便将孩子送回了幼儿园。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这个班级里陆续有多个孩子出现了相似的症状,这引起了幼儿园老师的警觉。
这些孩子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频繁的呕吐和水样腹泻,部分孩子还伴有发热和腹痛。
由于呕吐和腹泻的次数较多,孩子们很快出现了脱水的症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幼儿园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当地的卫生部门,并将患病的孩子送往了附近的医院进行诊治。
医生在对孩子们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后,初步怀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采集了孩子们的粪便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经过检测,结果显示孩子们感染的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孩子们密切接触,共用玩具、餐具等物品,如果卫生条件不佳,很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
在治疗方面,由于轮状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
对于脱水症状较轻的孩子,医生会给予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对于脱水症状较重的孩子,则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止吐、止泻等药物治疗。
在护理方面,家长和老师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精神状态、呕吐和腹泻的次数等。
要让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大部分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陆续康复出院。
然而,这起轮状病毒中毒事件也给幼儿园和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
2010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
方法 2010年1月至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用酶免法(elisa)检测rv 。
结果248例腹泻标本,检出rv 133例,阳性率为53.6%。
rv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 8月-9月。
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监测本地轮状病毒感染流行意义重大。
【关键词】轮状病毒; 腹泻; 儿童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前都感染过rv(1)。
rv腹泻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秋冬季。
国内每年因rv引起腹泻1300万人次,造成3-4万死亡,所致疾病负担巨大[2]。
rv疫苗为唯一有效控制该病手段,为研制、引进或评估有效的rv疫苗,全国各地自2004年起陆续开展建立腹泻rv监测。
本文对2010年本地区248例腹泻婴幼儿进行了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了流行情况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12月采集本院门诊或住院≤5岁(2月~5岁,平均22.2月)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
其中,住院163例,门诊85例;男162例,女86例,男女比例为1.88:1。
标本检测轮状病毒后置-20℃保存。
1.2轮状病毒检测采用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快速一步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直接检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抗原。
按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用χ2检验。
p<0.05 表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2.1轮状病毒感染情况2006年1月~ 12月共采集≤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检测rv阳性133例,阳性率为53.6%。
其中门诊腹泻患儿阳性率57.6%(49/85);腹泻住院患儿阳性率为51.5%(84/163),二者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248例腹泻标本中,男性患儿rv阳性率53.7%(87/162),女性患儿阳性率53.5%(46/86), 男女患儿阳性率近相同。
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分析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分析_秋季腹泻轮中病毒详解全世界每年1200万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病例中中,死于小儿腹泻的高达300400万,仅次于呼吸疾病占第二位。
更可怕的是连续七天左右的腹泻太揪心了,所以决定先做这个专题,希望让更多父母和宝宝少受这趟罪。
xxxx分享的秋季腹泻轮中病毒详解。
供大家参考秋季腹泻轮中病毒详解每年912月份多数6个月3岁年龄的宝宝会面临秋季腹泻的肆意攻击。
有人说,秋季腹泻势凶猛于虎超高发病率起病急强持久性脱水并发症高死亡率够了,我们首先要辨清哪些腹泻是秋季腹泻,以便防患于未然,并及时针对性治疗。
什么是秋季腹泻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因多发于秋季而得名。
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抵抗力差,易感此病毒。
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前婴儿多见。
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
秋季腹泻的症状症状表现:(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但也有高热的(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次以上,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大便,或水样大便,带少许粘液,无腥臭味,无脓血便(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
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呕吐往往是秋季腹泻最早出现的症状,半数以上的秋季腹泻患儿先以呕吐开始,逐渐才出现腹泻的,这是秋季腹泻的特点之一。
(4)大便病毒检验呈轮状病毒抗原阳性解释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种不知名的肠道病毒,可以引起类似的临床表现,以上所说有的秋季腹泻的特点,也是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
如果有以上病毒性腹泻的表现,但轮状病毒抗原阴性,可能是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
要知道,可以引起腹泻的肠道病毒很多很多种,还有很多我们目前不知道的。
(5)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烦躁不安(6)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营养不良佝偻病和体弱多病者,腹泻的时间可能更长。
总结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1先吐后泻,常伴发烧2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3大便病毒检验呈轮状病毒抗原阳性4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判断脱水判断宝宝是否脱水以及脱水的程度,是治疗的关键,具体的治疗方案,都是根据宝宝脱水的程度来制定的。
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摘要】目的通过此次实验研究,分析婴幼儿腹泻患者中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方法此次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我院在2010年到2012年接诊的2000例婴幼儿腹泻患者,治疗方法上采用胶体金法的原理,通过对a群轮状病毒标记胶体金并单克隆抗体,从而对腹泻患者感染a群轮状病毒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本次研究的2000例腹泻患儿,其中感染中a群轮状病毒的有500例,总阳性率为25%;其中1100例男性患者的阳性率占18%,900例女性患者的阳性率占19%;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腹泻患者的年龄越低,其感染a群轮状病毒的概率越高;感染病毒的高发季节多为冬季。
结论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率与腹泻患者的性别没有存在差异性,感染对象一般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病毒流行季节为冬季,然而患者病例却全年均有。
【关键词】 a群轮状病毒;婴幼儿;腹泻;感染婴幼儿腹泻又叫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和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
患者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且性状发生变化,患者同时出现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重度患者甚至出现脱水和中毒的症状。
小儿腹泻又是我国重点预防和治疗的儿童病症。
在这些腹泻患者中,由a群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腹泻占了四分之一,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此次临床研究主要针对我院在2011年到2012年接诊的2000例腹泻患者进行检测,从而掌握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腹泻的感染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试验研究以我院在2011年到2012年接诊的2000例腹泻患儿为主要检测对象,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5岁以下。
1.2 试剂此次实验研究主要采取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为主要应用试剂,试剂的生产商为(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1.3 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主要运用胶体金法的原理,通过标记有a 群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对2000例患者的新鲜粪便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小儿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上高336400)【中图分类号】r7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60-01 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轮状病毒侵入人体肠道后,在小肠顶端的绒毛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肠粘膜回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
为了快速确定病原体,及时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现就我院2011年7月至12月在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取自我院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儿科门诊和住院384例腹泻患儿新鲜大便标本,患儿年龄1月-6岁。
其中0—6月62例,6月至2岁246例,2—4岁43例,4—6岁33例。
患儿有腹泻症状并伴有呕吐、腹痛和部分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
1.2试剂与方法:试剂采用杭州市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胶体金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
标本中的轮状病毒抗原与胶体金颗粒包被的轮状病毒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随之标本在毛细效应下,向上层析,抗原-抗体—胶体复合物在测试区与事先包被轮状病毒抗体反应,出现一条紫红色的条带。
阴性,标本中不含轮状病毒则只有质控区1条带。
阳性两条带,测试区无带,无效,重新测试。
1.3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取大约50毫克标本相当于四分之一个豌豆大小,加入装有稀释液的收集器中,充分摇匀,折断已收集粪便标本收集器的尖端,弃去头两滴后,垂直滴加2滴,无空气泡的样品稀释液于试剂加样孔中,测试结果在10-20分钟内读取,20分钟后,判断无效。
出现一条紫红色的条带,阴性,阳性两条紫红色条带。
1.4标本采集要求:(1)病毒检测可通过收集有症状的标本进行。
婴幼儿轮状病毒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目的:比较轮状病毒(RV)金标免疫层析法(GICA)和电镜法(EM),为实验室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GICA和EM法对120例婴幼儿腹泻标本和100例正常婴幼儿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计算阳性率,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
结果:EM法的阳性率37.5%(45/120)高于(GICA)法的阳性率33.3%(4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392,χ2=19.64,P<0.01)。
两种方法对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GICA法和EM 法检测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结果有明显差异。
EM法阳性率高,而GICA法低,并且两种方法的假阳性率几乎不存在。
[Abstract] Objective: To carry out the gold standar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GICA) and the electron microscopy (EM) to compare the infant rotavirus (RV), which provides basis for a reasonable detecting method for laboratory. Methods: By using the GICA and the EM methods we selected 120 cases of diarrhea in infants and 100 normal samples of stool specimens for testing, and calculated the positive rates.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by EM method (45/120, 37.5%) was higher than that by GICA method (40/120, 33.3%).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Kappa=0.392, χ2=19.64, P<0.01). We also detected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by these two methods, the results were negative. Conclusion: By the GICA and the EM methods to detect the rotavirus in infants, the resul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positive rate of EM is high and of the GICA is low. And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of the two methods is almost non-existent.[Key words] Rotavirus; Gold standard immunochromatography; Electron microscopy; Comparison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急性胃肠炎(腹泻)尤其是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因[1],多为A群。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及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其发病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于201 3年1-12月入该院就诊的腹泻婴幼儿2 507例,收集其粪便标本采用乳胶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 507例送检标本中有39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15.68%。
1~2岁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0.11%,6月龄~1岁婴幼儿检测阳性率为17.68%,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
2.2 轮状病毒感染年龄分布情况
1~2岁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0.11%,6月龄~1岁婴幼儿检测阳性率为17.68%,均高于其他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病毒感染与性别无关。
而1~2岁婴幼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0.11%,6月龄~1岁婴幼儿检测阳性率为17.68%.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提示该年龄段婴幼儿是RV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可能与6月龄~2岁婴幼儿体内来自母体的获得性抗体逐渐消失,加之其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暴露与RV的机会增加,机体抵抗力较弱等有关。
该综上所述,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其中6月龄~2岁婴幼儿检测阳性率较高,秋冬季节多发,应加强预防,在流行季节应尽
量少到公共场所。
同时,医院应对病房加强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检测该病毒抗原,为疾病监测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