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3.14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

残疾人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她)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现在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社会保障权是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应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重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利,被视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可行的、能够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生活状况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护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目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概念界定。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解释,我国理论界对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讨论,还在进行中。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学术界关于残疾人的研究中,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概念是等同的。所谓残疾人社会保障, 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定义是指国家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原则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缺陷而不能与其

他公民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

生活,国家和社会要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使残疾人在事实上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享有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因此,残疾人社会保障应遵偱以下原则:一是机会均等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法上的平等、就业机会的平等、平等地享有环境、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平等地履行义务;二是特别扶助原则。基于制定多层次、有步骤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战略,提出了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保障基本生活与满足特殊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共享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原则;互助互济的原则。

(三)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内容,按照残疾人福利的领域划分为残疾人生活保障、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文化和社会环境。有关专家认为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有康复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文化生活保障、福利保障和环境保障六个方面。另外一部分人士认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保障和特别扶助等五个方面。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价值

救助弱势群体, 保障其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责任。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既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需要, 又是发展社会主义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实行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一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二是残疾人

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三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除了满足残疾人基本的物质需要外,还给他们以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实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四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残疾人生活和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随着家庭小型化使得家庭保障和服务的功能日益弱化,而残疾人人口数量的增加,残疾人社会保障权益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总体而言,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还不充分,现实状况仍然令人堪忧!

1、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在城镇残疾人中,只有275 万人享有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仅占城镇残疾人总数的13.28 %,城镇16 岁及以上残疾人参加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社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27.87 %、

36.83 %、1.11 %、1.35 %.在农村6225万残疾人,只有31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仅占农村残疾人总数的5.12 %,农村16 岁及以上残疾人参加养老、合作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95 %、29.39 %、0.10 %和0.07 %. 这种现状与残疾人对社会保障的普遍需求形成巨大的反差。

2、政府责任缺失,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少,筹资渠道不畅。对残疾人来说,政府支持、群体支持和个体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他们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环境,帮助他们减轻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使他们摆脱贫困,提高生

活质量。现有制度对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未曾做出明确的规

定,未能体现国家对于残疾人社会保障应尽的责任, 致使公共财政投入很少,保障资金严重短缺。另外,残疾人保障基金的筹集渠道狭隘,一靠政府投入;二靠保障金收缴;三靠福彩、福利基金会、社会捐赠极其有限的支持,而这三条渠道都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残疾人社保资金筹集渠道不甚畅通,融资困难,资金运行机制不完善。

3、救济色彩太浓,过分强调家庭自我保障,保障面窄,未能起到“安全网”的作用,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个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客观要。

4、对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总体规划,对残疾人社会保障缺乏合理定位。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选择了试点先行、单项突破的方式,这种改革路径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缺乏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设计,从而也不可能单独实现对残疾人保障的合理定位。在缺乏社会保障总体规划及缺乏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合理定位的条件下,要满足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需求,显然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5、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滞后,实施机制不健全实际成效不彰。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制定,初步奠定了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法律基础。但是,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与道德

推动实施,法制体系不够完善,而且《残疾人保障法》的权威性和

有效性也没有充分显示出来,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随机性仍不可避免。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与家庭负责的传统观念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 残疾是个人与家庭的不幸, 照顾残疾人是家庭的当然责任,从而往往忽略残疾致因中的社会因素, 单纯地强调照顾残疾人是家庭成员的责任与义务, 忽略了政府的公共责任与现代社会的社会责任。

2、指导思想的矛盾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本质,应是最大限度的满足残疾人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质保障、安全保障和求发展保障,促进社会相对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以极小的投入产出最佳的效率,这是残疾人社会保障所要注重的经济效益。只有以经济效益(效率)来拓展社会效益(公平),以社会效益(公平)来促进经济效益(效率)才能使残疾人社会保障获得长远发展。

3、残疾人自身的障碍

残疾人缺乏自我保障意识,没有形成正确明晰的权利义务观念,等、靠、要思想浓厚。许多残疾人文化素质低,不懂国家的一些社会保障政策。

4、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宏观背景下,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当然很难获得优先发展。

(三)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关于建立健全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学者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宏观方面的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