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飞机喷施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大田作物)
- 格式:doc
- 大小:290.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條附件一農藥田間試驗規範修正規定壹、共通性規範本規範適用於農藥田間試驗,提供業界及政府作為有關試驗設計、執行及審查之依據,茲分述如下:一、試驗設計:進行田間試驗前,應先擬訂田間試驗設計書(Protocol),內容如下:(一)試驗標題。
(二)委託機構:敘明該機構名稱及地址,須有負責人或代表人簽名或蓋章。
(三)試驗機構:敘明該機構名稱及地址,須有負責人或代表人簽名或蓋章。
(四)試驗識別編號:該田間試驗之唯一識別編號。
(五)試驗主持人及主要試驗人員:均須列名,試驗主持人須簽名或蓋章。
(六)試驗目的。
(七)試驗藥劑:試驗用所有藥劑均須提供唯一識別名稱或代碼,並敘明有效成分名稱、含量、劑型及生產廠商。
(八)試驗作物:敘明欲保護之作物種類及其品種。
(九)標的功能:除植物生長調節劑須敘明其功效外,藥效試驗必須敘明欲防治之害物。
(十)試驗劑量:敘明為完全試驗或驗證試驗及試驗使用劑量(參考個別試驗規範)。
(十一)施藥方法:1.敘明施藥之器械及操作方法。
2.若添加農藥增效劑或田間立即桶混,應敘明調配方式。
3.敘明施藥部位、方式及其他應注意事項。
4.敘明施用次數與間隔。
(十二)試驗地點:試驗應於適當栽培區或產地進行。
(十三)試驗期程:預估本試驗之起迄期程(年/月~年/月)。
(十四)試驗規劃:1.敘明單一或多重試驗之試驗設計。
2.敘明試驗調查、採樣、記錄及統計分析方法,並敘明記錄種類及內容。
3.殘留量試驗須敘明殘留量分析方法。
(十五)敘明原始數據保存方式及期限。
(十六)以基因改造微生物製劑進行田間試驗時,應提供基因改造生物(Genetic modified organisms)田間試驗管理標準作業程序,內容包含下列事項:1.試驗田區應有對外之明顯標示。
2.對試驗材料、人員、機具及車輛出入之管制。
3.各項作業、設施及設備之定期檢查及清潔管理。
4.試驗殘株、廢棄物及試驗基地之處理。
5.上述之作業、檢查、出入及其他管制事項應詳實記錄。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柑橘炭疽病Pesticide-Guidelines for the field efficacy trials-Fungicides against anthracnose of citurs序言田间药效试验是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拟订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依照,而标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独一指南。
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一致,并与国际准则接轨,农业乡村部农药检定所拟订了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可是杀菌剂防治柑橘炭疽病却缺少有关的国家标准,故此依据我省实质状况并经过大批田间药效试验考证而拟订本标准。
柑橘炭疽病是我省柑橘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常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为确立防治柑橘炭疽病药剂的最正确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柑橘及非靶标有利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论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供给依照,特拟订本标准。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草拟单位:江西省植保植检局(农药管理局)。
本标准的主要草拟人:钟玲、王希、洪豹元、舒宽义、黄朝阳、何益民、王旭明、曾敬富、张晓阳、孔学梅、徐小明。
本标准由江西省植保植检局(农药管理局)负责解说。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柑橘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 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合用于杀菌剂防治柑橘炭疽病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论,其余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履行。
2试验条件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炭疽病。
试验作物为柑橘,采纳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及树龄。
2.2 环境条件田间试验应选择在低洼、湿润、密闭、管理粗放或偏施氮肥的历年发病较重的果园进行,在有利于柑橘炭疽病的流行期间进行,所有试验小区的种植条件(如土壤种类、施肥、树龄、株行距等)应一致,且切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 )。
3试验设计和安排3.1 药剂3.1.1 试验药剂应注明药剂商品名或代号、通用名、中文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
智能农机专题SPECIAL2019.10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随着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引导植保无人机规范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出台,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推动无人机飞防、播种和施药等技术。
但我国农业植保无人机技术刚刚起步,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植保无人机良莠不齐,影响了用户体验和植保效果。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不断加大补贴力度、促进植保无人机推广的同时,急需把无人机质量检测和认证作为入围补贴的重要条件。
目前植保无人机生产企业大多通过自行寻找检测机构,送检并获取检测报告作为入围补贴的质量凭证。
对主管部门而言,这种方式存在耗时长、确认不便等问题。
2018年10月,湖北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北省2018~2020年植保无人飞机购置补贴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组织实施了植保无人飞机田(场)间实地试验验证。
本文总结这次实地试验验证,为国内开展同类工作提供借鉴。
一、比测样品与方法参与试验的植保无人机总共59个型号,由38个生产厂家提供。
在对被测无人机的基本信息、操作人员身份密钥、电子围栏设置、平台接入情况等进行核验后,重点抽选其的喷洒系统、喷雾量偏差、定位精度和速度偏差等关键作业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有关试验设计如下。
1.起飞前评审 检测人员对机具名称、型号、铭牌、三码唯一性(机身、飞控、地面站)、操作人员身份密钥、电池电压和容量(以地面站显示为准)、电池保护外壳、电子围栏设置功能、企业智能化管理平台、接入中国民用航空无人机云交换系统、接入湖北省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情况等进行目测核验。
同时对空机重量、满载整机重量、药液箱额定容量进行测量核验。
2.定点悬停筛选 参加评审的所有厂家准备好飞机,使其处于额定满载状态。
在检测人员摁下秒表开始计时并发出起飞指令后,操作人员须在1分钟内操作飞机垂直起飞至离地3m 处悬停,检测人员计时满10分钟后发出降落指令,飞机方可着陆。
农业植保无人飞机操作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农业植保无人飞机操作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操作准备、现场作业、事故处理、作业记录及维护与保养。
本文件适用于农业植保无人飞机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039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总则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GB/T13306标牌AC-91-FS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NY∕T3213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农业植保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of agricultural crop protection配备农药喷洒系统,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远程操控无人飞行器。
3.2气象因素meteorological factors影响农业植保无人飞机飞行及作业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风速、风向、雨、雾等。
3.3喷幅spray amplitude农业植保无人飞机作业中,在运动方向上的横向覆盖宽度。
4基本要求4.1农业植保无人飞机参数应符合NY/T3213的要求。
运行应符合AC-91-FS的要求。
安全标识应符合GB10396的要求。
4.2操作员及辅助人员应在上风处和背对阳光操作,按照厂家使用说明书规定保持安全距离,作业过程中应关闭影响农业植保无人飞机作业的电子设备。
4.3机场净空区、军事管理区等重点地区上空不应作业。
4.4普通铁路电力线路两侧50m范围内不应飞行作业,高速铁路电力线路两侧100m以内不应飞行作业。
4.5作业区应远离学校、医院、居民生活区公共环境或人群密集区。
附件13无人机植保飞防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做好无人机植保飞防试验示范工作,加快我省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推广步伐,进一步拓展机械化植保技术手段,大力提升农作物机械化病虫害防治及自然灾害应急防控能力和水平,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如下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长期以来,我省农作物植保主要以机动背负式喷雾和自行改装喷杆式喷雾机为主,整体施药技术和作业水平偏低,“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不仅农药利用率低,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存在压苗、毁苗问题。
近两年,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在我省开始小面积示范应用。
与传统人工喷雾器相比,无人机植保飞防在作业效率、作业效果、节药节水、作业安全、作业适应性以及应急突发灾害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目前,无人植保机在质量、性能和操控水平等方面已取得很大进步,开展无人机植保飞防项目示范工作,对加快我省无人机植保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延伸和拓展农机化植保技术服务手段,提升农作物机械化病虫害防治及自然灾害防控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原则1、广泛参与、突出主体。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探索建立农机推广长效机制和长期稳定的推广示范基地。
项目承担单位的选择上要实事求是、以能为先,要向县、乡推广机构、乡村集体组织、贫困乡村专业合作社倾斜。
2、规范选型、把握“七好”。
与当地立地条件和农艺要求的适应性好;与项目建设内容的一致性好;与当地广泛使用的技术装备的差异性好;与全省农机推广试验示范类技术装备同步性好;与优质、高效、先进、环保要求的契合性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导向性好;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性好。
三、实施区域和目标任务2018年在新绛县、候马市建立2个无人机植保飞防试验示范区,示范区面积0.6万亩(每县市0.3万亩)。
开展主要农作物以及果园等无人机植保飞防试验示范,开展无人植保机技术性能验证和其他高效植保机械的对比试验工作;同时,研究探索不同作物无人机植保飞防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Pesticide-Guidelines for the field efficacy trials-Fungicides against anthracnose of oil camellia前言田间药效试验是农药登记管理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是制定农药产品标签的重要技术依据,而标签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唯一指南。
为了规范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和内容,使试验更趋科学与统一,并与国际准则接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制定了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但是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却缺乏相关的国家标准,故此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并经过大量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而制定本标准。
油茶炭疽病是我省油茶的主要病害,生产上经常需用杀菌剂进行防治。
为确定防治油茶炭疽病药剂的最佳使用剂量,测试药剂对油茶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为杀菌剂登记的药效评价和安全、合理使用技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植保植检局(农药管理局)。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舒宽义、陈振华、王希、黄向阳、江金林、杨慕凤、赖伍生、肖瑜红、符文葵、曾敬富、范小明。
本标准由江西省植保植检局(农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田间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杀菌剂防治油茶炭疽病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及药效评价,其他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试验条件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为炭疽病。
试验作物为油茶,选用敏感品种,记录品种名称及树龄。
2.2 环境条件田间试验应选择在历年发病较重的果园进行,在有利于油茶炭疽病的流行时期进行,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如土壤类型、施肥、树龄、株行距等)应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
3 试验设计和安排3.1 药剂3.1.1 试验药剂应注明药剂商品名或代号、通用名、中文名、剂型含量和生产厂家。
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规范首先,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需要进行准确的农田地图绘制。
在作业前,应对农田进行测绘,确定作业范围和作业的障碍物分布。
地图要包括农田边界、农作物分布、道路和建筑物等信息,保证作业无人机的飞行安全。
其次,无人机植保作业应在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下进行。
作业时间应选择在风力较小的早晨或晚上,并避开雨天和大雾天气。
天气状况对无人机的飞行和药物喷洒效果有很大影响,正确选择时间和天气条件有助于提高作业效果。
第三,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应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
农药是植保作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其使用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
应选择有效且环境友好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同时,农药的喷洒量和密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要保证作业安全。
在作业前应进行详细的飞行计划,确保无人机的飞行路径安全,并避开人员聚集地、居民区和交通干道等敏感区域。
在作业过程中,监控无人机的飞行状态,保证其稳定飞行,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最后,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要保证作业后的监测和评估。
作业后应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检查作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防治效果。
同时要监测环境中的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后续的植保策略,保证作业的连续性和效果的持续改进。
总之,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的规范化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和效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的农田地图绘制、合适的作业时间和天气条件选择、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作业安全保障以及后续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农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植保无人机如何喷叶面肥 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注意事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逐渐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于是,植保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成为当前无人机在农业应用上备受关注的事情,那么,植保无人机如何喷施叶面肥?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注意事项有哪些?一起来看!
植保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叶面肥喷施时间要合适 为了延长叶面被肥料溶液湿润的时间,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吸收,喷施叶面肥的时间最好选在晴朗无风的傍晚前后。这样可以延缓叶面的风干速度,有利于离子向叶片内渗透。喷施时要均匀,使叶片正面全湿。喷施叶面肥后如遇大雨,应重新再喷1次。 二、叶面肥的浓度要适当 由于叶面肥是直接喷施于农作物上部的叶面,农作物对肥料的缓冲作用非常小。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叶面肥的喷施浓度。浓度过低,农作物接触的营养元素量小,使用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往往会灼伤叶片造成肥害。同一种叶面肥在不同的农作物上喷施浓度也不尽相同,应根据农作物种类而定。
三、叶面肥的酸度要适宜 营养元素在不同的酸碱度下有不同的存在状态。要发挥肥料的最大效益,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酸度范围,一般要求pH值在5~8,pH值过高或过低,除营养元素的吸收受到影响外,还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 四、添加助剂 飞控员在使用植保无人机给叶面喷施肥液时,适当添加助剂,能提高肥液在植物叶片上的粘附力,促进肥料的吸收。 五、喷洒作业后 植保无人机喷洒作业结束后,请马上用香皂把手和脸洗干净,并与飞控手协力将植保无人机和喷洒装置等清洁干净。 六、作业完成清洗时 植保无人机喷洒完成之后,清洗药箱及喷洒装置里残留的肥液要进行适当的处理,配管里的残余肥液也要进行安全处理,药箱、配管、喷头等需要加以特别清洗。
附件1
植保无人飞机喷施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大田作物)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保无人飞机喷施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植保无人飞机喷施农药登记用田间药效试验及药效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25415-2010 航空施用农药操作准则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GB/T 24681 植物保护机械喷雾飘移的田间测量方法
GB/T 17980(所有部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JB/T 9782 植保机械适用试验方法
NY/T 3213-2018 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NY/T 650 喷雾机(器)作业质量
NY/T 1464(所有部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MHT 1026-2009 飞机施用农药规范
3 术语
3.1
植保无人飞机crop protection UAS
配备农药喷施系统,用于植保作业的旋翼无人飞机。
3.2
保护带buffer zone
植保无人飞机作业不同处理区域之间的间隔地带。
4 试验条件
4.1 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
选择当地广泛种植的品种,记录试验作物品种和栽培类型。
4.2 试验对象的选择
试验对象应有代表性,发生程度应满足试验需要。
4.3 栽培条件
所有试验区栽培条件(如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pH、墒情、肥力等)和栽培措
施、田间耕作和管理措施(如种植方式、播种方式、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株行距及其他灌溉、施肥等)应均匀一致,且符合良好农业规范(GAP)。
避免选择影响试验作物生长或影响供试药剂效果的田块。
4.4 气象条件
喷雾时风速不超过2m/s。
喷雾时的温度宜在10 ℃-30 ℃。
喷雾时的相对湿度宜在40%-70%。
5 试验设计和安排
5.1 药剂
5.1.1试验药剂
注明试验药剂通用名(中文、英文)或代号、剂型、含量和生产企业。
试验药剂处理不少于3个剂量,并根据作物生长时期、病虫草害特性和发生情况,在0.8 L-2 L/667 m2范围内,每个试验剂量设2-3个施药液量,或依据协议(试验委托方与试验承担方签订的试验协议)规定的用药剂量和施药液量。
5.1.2对照药剂
注明对照药剂通用名(中文、英文)、剂型、含量和生产企业。
对照药剂应与试验药剂有效成分相同,且已登记在相同作物和靶标上,并在当前生产实践中证明有较好效果和安全性。
对照施药处理采用常规背负大容量喷雾方式。
对照药剂按登记剂量或当地常用剂量施用,特殊情况可视试验目的而定。
5.2试验区安排
试验药剂处理面积为667 m2/处理区,各处理之间设置保护带。
保护带的宽度应不少于10 m。
对照施药处理和空白对照处理区面积参照相关《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NY/T 1464)。
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处理区设4次重复。
特殊情况须加以说明。
6 施药
6.1施药方法
药剂使用方法、时间和次数、使用剂量应按协议要求或标签说明进行。
施药应与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相适应。
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用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
记录药液用量L/667 m2。
6.2施药器械
6.2.1 植保无人飞机
应符合植保无人飞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NY/T 3213-2018),具备全自主飞行功能及航迹记录功能,作业高度1.0 m-2.5 m。
记录所用植保无人飞机的类型、生产厂商和操作条件(喷嘴类型、施药压力、喷幅、飞行模式、作业模式、飞行速度、飞行高度、飞行间隔、操作人员等)。
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按照航空施用农药操作准则(GB/T 25415-2010)和飞机施用农药规范(MHT 1026-2009)要求进行。
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
施药液量偏差不应超过±5%。
记录施药时的风速(m/s)和风向。
6.2.2 对照施药器械
选用生产中常用的器械,应符合NY/T 650的要求,并按JB/T 9782的有关方法及要求进行检查。
记录所用器械的类型和操作条件(操作压力、喷孔口径)。
地面对照施植保器械施药参照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GB/T 17997)。
施药应保证药量准确,分布均匀。
施药液量偏差超过±10%的要记录。
6.3 操作人员
植保无人飞机操作人员(飞手)应经过飞行专业培训及有关农林航空喷洒技术的培训。
6.4防治其他病、虫、杂草所用农药的要求
如使用其他药剂,应选择对试验药剂和试验对象无影响的药剂,对所有试验区进行均一处理,且与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分开使用,将这些药剂的干扰控制在最小程度。
记录这类药剂施用的准确数据,如药剂名称、施药时期、施药剂量等。
6.5雾滴分布检测
使用雾滴采集卡(卡罗米特纸或水敏纸)进行各处理区作物植株上、中、下部的雾滴覆盖密度的测定。
喷雾开始前,在每个处理区按照图A.1所示在不同位置插放竹竿(参见附录A.1),并利用万向夹分别在竹竿(代表作物)的上、中、下部夹放雾滴采集卡(参见附录A.2),竹竿的高度不宜高于作物超过20 cm;水稻、玉米和小麦苗期施药时可只夹放上部雾滴采集卡,在中后期需要夹放上、中、下三层雾滴采集卡。
喷雾结束后,收取雾滴采集卡并装入自封袋,带回实验室通过计数或扫描软件测定雾滴沉积密度。
7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7.1 气象及土壤资料
7.1.1气象条件
试验期间,记录试验地的降雨(降雨量以mm表示)、温度(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以℃表示)、相对湿度(以%表示)、风力(以m/s表示)、风向。
整个试验期间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例如严重或长期的干旱、暴雨、冰雹等均须记录。
7.1.2 土壤资料
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排灌情况和藻类的生长、杂草等资料。
7.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7.2.1 调查方法
植保无人飞机处理区四边分别除去2 m边缘区域,剩余部分划分成9等份(九宫格),随机选择5个调查小区,每个调查区域随机选择5点取样调查(参见附录B)。
调查小
区的面积不小于对照药剂小区面积。
调查方法参照相关《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NY/T 1464)。
对照处理和空白对照调查参照相关《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NY/T 1464)。
7.2.2 药效计算方法
参照相关《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NY/T 1464)药效计算方法。
7.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药害调查
参照相关《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 17980、NY/T 1464)执行。
7.4 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7.4.1 对其他病虫草害的影响
记录对其他病、虫、草害的影响。
7.4.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记录药剂对试验区内野生生物、鱼类和有益昆虫的影响。
7.5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一般要求测定产量。
记录每个小区的产量,用kg/hm2(千克/公顷)表示。
7.6 液体制剂飘移情况及雾滴大小、雾滴分布
参照植物保护机械喷雾飘移的田间测量方法(GB/T 24681),喷雾开始前,按照图A.1在试验区域外10 m的保护带中不同位置插放竹竿(参加附录A.1),并利用万向夹分别在竹竿(代表作物)的上部夹放雾滴采集卡(参见附录A.3);喷雾结束后,收取雾滴采集卡并装入自封袋,带回实验室通过计数或扫描软件测定雾滴沉积密度,评价雾滴飘移情况。
8 结果
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特殊情况用相应的生物统计学方法。
写出正式试验报告,并对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评价。
试验报告应列出原始数据及飞行参数和作业参数。
附录A
A.1 植保无人飞机田间药效试验场地和雾滴采集卡分布的描述
图 A.1 试验场地布局图
A.2 植保无人飞机田间药效试验施药区域雾滴采集卡布放位置
图 A.2 施药区域雾滴采集卡布置示意图
:卡罗米特纸卡/水敏纸
A.3 植保无人飞机田间药效试验飘移区域雾滴采集卡布放位置
图 A.3 飘移区域雾滴采集卡布置示意图
:卡罗米特纸卡/水敏纸
附录B
B.1 植保无人飞机田间药效试验防治效果调查小区和调查点的描述
图 B.1 防治效果调查小区和调查点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