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57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练习思考题1.将维生素A溶于无水乙醇-盐酸溶液中,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在326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而将此液置水浴上加热,冷却后,在300-400nm范围内出现3个吸收峰,这是为什么?2.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采用三点校正法的目的是什么?3.药典规定以什么表示维生素A的质量,它与重量关系如何?4.维生素A用紫外法测定含量时,要应用校正公式,此校正公式的推导有哪两种方法?分别说说每一种方法中λ2、λ3是怎样选择的?5.按照中国药典维生素A测定法测定时,什么情况下需应用校正公式?什么情况下需用第二法测定?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中的换算因数1900的含义是什么?含量计算公式中的E1%cm与通常意义的E1%cm有何不同?7.维生素E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和性质?8.维生素E中游离生育酚的检查原理是什么?9.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E的含量?10.维生素B1具有怎样的性质?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鉴别?11.盐酸硫胺的特殊反应是什么?说明其原理。
12.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时,为什么要加盐酸?硅钨酸量对含量测定有何影响?13.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时,其重量换算因数0.1939是如何求得的?14.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中,生成的沉淀为什么要依次用煮沸的盐酸溶液、水和丙酮洗涤?15.维生素B1除用硅钨酸重量法、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测定含量?试举2~3例,并说明测定原理。
16.维生素C具有哪些鉴别反应?17.药典采用什么方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该法测定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8.用2,6-二氯吲哚酚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如何判断滴定终点?19.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采用HPLC法,该法所用的色谱柱和流动相与一般反相色谱法有何区别?药典收载了几种测定方法,分别用于什么情况下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选择题一、最佳选择题1. 维生素A具有易被紫外光裂解、易被空气中氧或氧化剂氧化等性质,是由于分子中含有( )A、环已烯基B、2,6,6-三甲基环已烯基C、伯醇基D、乙醇基E、共轭多烯醇侧链2. 维生素C能与硝酸银试液反应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和金属银黑色沉淀,是因为分子中含有( )A、环已烯基B、伯醇基C、仲醇基D、二烯醇基E、环氧基3. 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是由于分子中( )A、C2上的羟基B、C3上的羟基C、C6上的羟基D、二烯醇基E、环氧基4.中国药典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为( )A、气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碘量法D、荧光分光光度法E、紫外分光光度法5.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氰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E6.紫外法测定维生素A含量时,测得λmax在330nm,A/A328比值中有一个比值超过了规定值±0.02,应采用什么方法测定( )A、多波长测定B、取A328值直接计算C、用皂化法(第二法)D、用校正值计算E、比较校正值与未校正值的差值后再决定7.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已知维生素C的分子量为176.13,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维生素C的量为( )A、17.61mgB、8.806mgC、176.1mgD、88.06mgE、1.761mg3.需检查特殊杂质游离生育酚的药物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EE、维生素D9.重量法测定时,加入适量过量的沉淀剂,可使被测物沉淀更完全,这是利用( )A、盐效应B、酸效应C、络合效应D、溶剂化效应E、同离子效应10. 2.6-二氯靛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终点时溶液( )A、由红色→无色B、由蓝色→无色C、由无色→红色D、由无色→蓝色E、由红色→蓝色11.硫色素荧光法测定维生素B1溶液,测得对照液荧光强度为45%(浓度2.0μg/mL),空白液荧光强度为5%;样品液荧光强度为55%,空白液荧光强度为5%。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医学课件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对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和健康保健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维生素类药物是以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药物。
本文就维生素类药物进行分析,介绍其药理作用、适应症、副作用等相关知识。
一、维生素A类药物维生素A类药物主要成分是维生素A,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如维持视网膜视力、保护上皮组织、维持正常成长及免疫功能等。
常用维生素A类药物包括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A注射液等。
维生素A类药物适应症包括夜盲症、角膜软化症等。
但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A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头痛、皮肤瘙痒、运动不便等症状。
因此,应注意维生素A类药物的正确用法。
维生素B类药物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多种成分。
维生素B类药物在人体内起到辅酶的作用,参与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
常用维生素B类药物包括维生素B1片、硫胺素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等。
维生素B类药物适应症包括神经炎、急慢性肝炎、贫血等。
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过敏、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维生素D类药物主要成分是维生素D3,具有增加钙吸收、促进骨骼成长等生物作用。
常用维生素D类药物包括维生素D3溶液、维生素D3软胶囊等。
维生素D类药物适应症包括佝偻病、骨质疏松等。
剂量过大时,可能引起高钙血症、软组织钙化等不良反应。
维生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的药物,对于人体健康保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使用维生素类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正确用法,避免过度、长期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不应将维生素类药物作为万能药,采取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是维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小单元九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细目1 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分析要点(1)维生素B1的鉴别方法、杂质检查项目和方法、含量测定方法(2)维生素B1片、维生素B1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细目2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分析要点(1)维生素C的鉴别方法、杂质检查项目和方法、含量测定方法(2)维生素C片、维生素C注射液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细目3 维生素E的分析要点维生素E物理常数的测定、鉴别方法、杂质检查项目和方法、含量测定方法细目4 维生素K1及其制剂的分析要点(1)维生素K1物理常数的测定、鉴别方法、杂质检查项目和方法、含量测定方法(2)维生素K1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内容精要一、维生素B1及其制剂的分析1.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关系维生素B1 (又称盐酸硫胺)是由氨基嘧啶环通过亚甲基连接而成的季铵化合物,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不溶;噻唑环上季铵及嘧啶环上氨基为两个碱性基团,具有碱性,药物为其盐酸盐,可利用其碱性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含量;含有共轭体系,具有紫外吸收,其盐酸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46nm,可用于定性定量分析;含有氯离子,可发生氯化物的反应用于鉴别;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等氧化剂氧化成硫色素,溶于正丁醇中呈蓝色荧光而用于鉴别。
结构如下:2.鉴别(1)硫色素反应硫色素反应属于维生素B1的专属鉴别试验。
鉴别试验名称、原理和方法。
(2)氯化物的鉴别维生素B1的氯化物的鉴别属于一般鉴别实验。
鉴别试验名称、原理和方法。
3.检查(1)硝酸盐特殊杂质名称、检查原理和方法。
(2)总氯量特殊杂质名称、检查原理和方法。
(3)其他酸度、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硫酸盐、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铁盐和重金属等。
4.含量测定(1)维生素B1的含量测定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维生素B1含量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计算。
采用非水溶液滴定法测定维生素B1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含量(%)=30()10100%(1%)V V T F W --⨯⨯⨯⨯-干燥失重式中,V 和V 0为样品测定和空白试验消耗滴定液的体积(ml);T 为滴定度(mg/ml);F 为浓度换算因数;W 为取样量(g)。
第9章维生素类药物分析一、练习思考题1. 将维生素A溶于无水乙醇-盐酸溶液中,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在326nm波长处有一吸收峰,而将此液置水浴上加热,冷却后,在300nm~400nm范围内出现3个吸收峰,这是为什么?2. 维生素E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和性质?3. 维生素B1具有怎样的性质?可用哪些方法进行鉴别?4. 维生素C具有哪些鉴别反应?二、选择题1.维生素A具有易被紫外光裂解,易被空气中氧或氧化剂氧化等性质,是由于分子中含有()A. 环已烯基B. 2,6,6-三甲基环已烯基C. 伯醇基D. 乙醇基E.共轭多烯醇侧链2.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是由于分子中()A. C2上的羟基B. C3上的羟基C. C6上的羟基D. 二烯醇基E.环氧基3.中国药典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为()A. 气相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碘量法D. 荧光分光光度法E.紫外分光光度法4.下列药物的碱性溶液,加入铁菁化钾后,再加正丁醇,显蓝色荧光的是()A. 维生素AB. 维生素B1C. 维生素CD. 维生素DE. 维生素E5.需检查特殊杂质游离生育酚的药物是()A. 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EE.维生素D参考答案:二、选择题1. E2. B3. A4. B5. D第10章甾体激素类药物分析一、练习思考题1.甾体激素类药物可分为哪几类?2.如何根据甾体激素类药物的结构特征进行鉴别确证?3.异烟肼比色法可用于哪些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请说明测定原理、影响因素及主要应用范围?二、选择题1.四氮唑比色法可用于下列哪个药物的含量测定?()A. 可的松B. 睾丸素C. 雌二醇D. 炔雌醇E. 黄体酮2.Kober反应用于定量测定的药物为()A. 口服避孕药B. 雌激素C. 雄性激素D. 皮质激素E. 孕激素3.氢化可的松因保管不当,C17-α-醇酮基有部分被分解,欲测定未被分解的氢化可的松的含量应采用()A. 三氯化铁比色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异烟肼比色法D. 四氮唑比色法E. 酸性染料比色法4.分别有可的松、黄体酮、地塞米松磷酸钠三种制剂,要进行含量测定,可采用()A. 四氮唑法测定可的松、黄体酮、异烟肼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B. 异烟肼法测定该三种药物C. 四氮唑法测定黄体酮、地塞米松磷酸钠,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可的松D. 铁酚试剂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四氮唑法测定可的松,异烟肼法测定黄体酮E. 芳香醛比色法测定黄体酮、可的松,HPLC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5. 四氮唑比色法测定皮质激素时,下列哪一个药物反应最快?()A. 地塞米松磷酸钠B. 可的松C. 氢化可的松D. 醋酸氢化可的松E. 醋酸泼尼松龙6. 某药物与硫酸-乙醇共热产生黄色,冷却后加水或稀硫酸稀释,加热显桃红色,此药物是()A. 睾丸素B. 黄体酮C. 雌二醇D. 炔诺酮E. 可的松7. 下列哪个药物具有盐酸苯肼反应?()A. 黄体酮B. 苯甲酸雌二醇D. 甲睾酮E. 氢化可的松8. 下面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 Kober反应用于雌激素测定B. 紫外光谱法用于所有甾体激素测定C. 四氮唑法用于皮质激素测定D. 异烟肼法用于所有甾体激素测定E. 盐酸苯肼法用于皮质激素测定参考答案:二、选择题1. A2. B3. D4. B5. B6. C7. E8. D第11章抗生素类药物分析一、练习思考题1.抗生素类药物具有哪些特点?分析方法和含量表示方法与化学合成药有何不同?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和性质?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含量可采用多种理化方法测定,这些方法分别利用了该类药物的什么性质?4.链霉素的麦芽酚反应、N-甲基葡萄糖胺反应、坂口反应分别利用了链霉素分子的哪部分结构?说明方法的原理与专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