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保险PPT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5
农业保险差异化保费补贴政策一、美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政策演进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始于1938年,实施初期参保农民数量很少。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首次规定联邦政府对参保农民给予保费补贴。
当产量保障水平为55%或65%时,保费补贴率为30%;当产量保障水平为75%时,保费补贴率为17%(见表2)。
此举使联邦农作物保险计划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结束了该计划长达42年的试验。
1994年,美国颁布《联邦农作物保险改革法》,大幅度提升了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比例。
巨灾保障保(简称CAT)提供最基础的风险保障,其产量保障水平为50%,赔偿价格为市场预期价格的55%(称为“50/55保障”),保费完全由联邦政府补贴;额外保障保(itionalCoverage)的保障水平高于CAT,其补贴比率随着保障水平的提升而降低,范围为38%-80%(见表2)。
2000年《农业风险保障法》再次提升了额外保障保险的保费补贴率。
2008年《食品、保护和能源法》规定,农民投保联邦农作物保险时,必须按保险单位选择保障水平。
与之前的保费补贴率相比,该法案没有改变单个保单的补贴率,但对于以企业单位或全农场单位为保险单位的保单,考虑到这两种保险单位能够提升风险分散效率,因而大幅度提升了其补贴率。
因此,同一保障水平下,全农场单位的保费补贴率最高,企业单位次之,基本单位和选择单位最低(见表3)。
2012年,新的美国农业法案《农业改革、食品与就业法》对保险单位3个层次的保费补贴率保持不变,但新设了区域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率(见表4)。
总体上看美国农业保险按照保障水平的可分为巨灾保险和扩大保障保险。
其中巨灾保险的保障水平为产量的50%和价格的60%。
也就是在遭受的重大灾难时,产量损失超过一半以上或者市场价格低于投保的60%,农户才可获得赔偿。
巨灾保险提供了最基础的风险保障。
扩大保障保险的保障水平在50%以上,最高可达到90%,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资金实力选择保障水平。
农业保险资料1938年美国通过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1944年下半年修订《农业调整法》1980年,美国第12次修订《农作物保险法》,决定在前40年试验的基础上,将农作物保险作为农业灾害保障的要紧形式,并把保险项目扩展到所有农业占重要地位的县,原则上FCIC能够承保在美国生产的任何商品农产品。
1994年通过《1994年农作物保险改革法》《1994年农作物保险改革法》⑴取消了“巨大灾害救助计划”⑵建立巨灾风险保障制度CA T⑶多风险(或者一切险)保险保障制度⑷区域风险保险计划CRP⑸实施非保险农作物灾害援助计划1996年出台《1996年农场法》取消了CAT与各项福利政策挂钩的要求创新提出了即可应付农作物产量风险又能应付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收入保险。
2000年,美国总统签署了《农业风险保障法》,根据该法进一步提高了对农作物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
2.美国的农业保险是如何防范并解决道德风险与逆选择?1946年,开始试办为期3年的小麦保险与棉花保险50年代开始,投保终止日期进行改进1994年推出区域风险保险计划3.美国农业保险结构模式图?见课本66页4.在从1938年美国通过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后,到现在,美国政府一直适度解决那些农业保险进展中的问题?灾害补偿法对农业保险的限制性作用农业保险进展中面临的道德风险与逆选择农业保险投保率低与赔付率高的问题农业保险的精算不平衡问题扩大农业保险的险种范围1.加拿大农业保险结构构成?各个角色的职责?联邦政府的要紧职责是:1、制定农作物保险进展政策,协调各省各类农作物保险保障水平的公平性与一致性;2、承担纯保费的25%、管理费的50%与再保险费;3、从事保险保障水平的调查与研究与保险费率的精算及审核工作;4、协助修订、改进各省农作物保险计划,支持并协助各省开展保险业务;5、以再保险的形式分担省级农业保险公司(或者管理机构)的部分赔款支出;6、对各省财务情况进行审计。
省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要紧职能是:1、研究与设计制定本省农业保险进展计划;2、组织农作物保险各险种的营销;3、与生产者共同评估承保标的的产量;4、厘定费率,收取保费;5、查勘、定损并支付赔款;6、招聘与培训保险业务人员;7、处理生产者的诉讼;8、补贴纯保费的25%、管理费的50%与再保险保费;9、负责与联邦政府签订农作物再保险协议参加农作物保险的农民的要紧职责是:1、支付纯保费的50%;2、遵守农作物保险合同的各项规定,包含遵守有关终止保险合同的规定,发生灾害时,及时通知保险人,采取正常的耕作管理办法;3、为董事会提供所需资料,据此董事会对农作物保险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
农业保险中美两国的政策比较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持政策,在中美两国的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比较中美两国在农业保险政策方面的异同,以期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与认识。
一、保险范围与保障对象(一)中国农业保险政策的特点中国的农业保险政策主要关注农作物、农机具和养殖业。
其中,农作物保险主要覆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对农民的收入保障起到重要作用。
而农机具保险则主要针对农机设备的损失进行保障,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
养殖业保险则主要覆盖畜禽养殖业,包括养殖场的财产损失和经营收入的保障。
同时,中方也注重发展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农业保险公司、合作保险机构、农业保险中介机构和农村银行为核心的农业保险服务网络。
(二)美国农业保险政策的特点美国的农业保险政策覆盖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包括农作物和养殖业,还包括渔业和森林业等。
美国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和养殖业制定了不同的保险计划,充分考虑了不同农产品的特点和风险。
此外,美国的农业保险政策注重对农民的保护和消费者的利益,提供灵活的保险选择和低廉的保费收费机制。
美国还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
二、保险费用与补贴政策(一)中方的保险费用与补贴政策中方的农业保险费用主要由农民自行承担,保费收取按照保险合同约定的比例进行。
为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中方也对农业保险给予了一定的补贴政策,包括补贴农业保险公司的费用和给予农户一定的保费补贴。
此外,中方还提供了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用于补偿农业保险的风险损失。
(二)美方的保险费用与补贴政策美国的农业保险费用主要由农民和政府共同承担。
农民需要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同时享受来自政府的资金补贴。
美国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了广泛的补贴政策,包括保费补贴、保险公司费用补贴和灾害损失补偿等。
这些补贴政策有效降低了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成本,增强了他们的保险意愿。
三、农业保险理赔(一)中方的农业保险理赔中方的农业保险理赔主要通过农业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险公司会根据保险合同中约定的赔付标准和程序进行理赔。
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制度引言农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然而,农业生产往往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天气灾害、市场波动以及政策变化等。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并稳定农业生产,美国政府引入了农业收入保险制度。
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农业收入保险制度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其对美国农业的意义和影响。
1. 农业收入保险制度简介农业收入保险制度是一种用于保护农民免受农业经营风险的制度。
它通过向农民提供保险保障,帮助他们在遭受损失时获得经济补偿,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经济利益。
农业收入保险制度通常由政府和私人保险公司共同提供。
政府通常会提供补贴和激励来吸引保险公司参与农业收入保险市场,并确保农民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保险。
2. 农业收入保险制度的运作方式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制度基于农民的经济情况和风险状况来确定保险方案。
以下是农业收入保险制度的主要运作方式:2.1 保险计划选择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农作物、养殖业或特定的农业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计划。
政府和保险公司提供多个保险计划选项,以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2.2 购买保险和支付保费农民需要在农作物种植或农业活动开始前购买保险,并支付一定的保费。
保费的金额通常基于农作物的类型、风险状况和历史损失数据等因素确定。
2.3 索赔和补偿当农作物受到天气、病虫害或市场波动等原因引起的损失时,农民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
保险公司会对损失进行核实和评估,并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补偿。
2.4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农业收入保险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
它提供补贴和激励来吸引保险公司参与市场,并为具有低收入和高风险的农民提供额外的资助和保护。
3. 美国农业收入保险制度的意义和影响美国农业收入保险制度对农民和整个农业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3.1 保护农民利益农业收入保险制度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减轻因不可控的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大的安全感和稳定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农业经营。
美国法国日本农业保险政策的比较和启示美国、法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农业保险政策较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其农业保险政策不仅在农民保障和农业风险管理方面具有某种相似性,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下面将对这三个国家的农业保险政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中的启示。
首先是美国的农业保险政策。
美国的农业保险经过长期发展已经相对完善,主要由联邦政府和农业保险公司合作实施。
美国农业保险政策的主要特点是覆盖范围广,包括农作物、养殖业、水产品等多个方面;保费和补贴相结合,农民需支付一部分保费,剩余由政府和保险公司补贴;并且保险金的支付与真实损失的关系密切相关,避免了道德风险。
美国的农业保险政策还强调了市场风险管理,通过期货市场等工具对价格风险进行管理。
其次是法国的农业保险政策。
法国的农业保险政策主要由政府和农民互助保险机构合作实施。
法国农业保险政策的特点是保障范围广泛,包括农作物、畜牧业、葡萄酒等多个方面;农民可选择参加保险,并根据具体情况自愿参与;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对保费进行补贴。
法国的农业保险政策还注重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经营提供更多的保险支持。
在保障范围上,农业保险应覆盖农业生产的多个方面,包括农作物、畜牧业、养殖业等,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在保费补贴上,政府应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支持,降低农民的参与成本,鼓励更多农民参与保险。
建立农民互助保险机构,促进农民自愿参与和共建共享。
在风险管理上,应注重市场风险的管理,为农民提供价格风险保护的工具和机制,帮助农民应对市场波动风险。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农业保险政策应注重环境友好的农业经营,为环境友好的农业提供更多的保险支持。
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农业保险政策在不同方面都有着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在制定我国的农业保险政策时,可以参考这些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农业保险政策能够更好地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美国的农业保险制度美国现行的农业保险制度始于1939年。
1938年美国通过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根据该法,在农业部内设立了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FCIC),该公司由农业部长任命的董事构成的董事会负责管理。
当时被保险的农作物只有小麦一种,以后陆续增加了棉花(1942)、玉米与烟叶(1945)、食用干豆(1948)等,到1980年前,FCIC只为美国半数地区的30种农作物提供农作物保险。
1980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农作物保险作为农业灾害保障的要紧形式,并把保险项目扩展到所有农业占重要地位的地区。
根据1980年《农作物保险法》,私人保险公司能够采取两种方式申请参与FCIC的农作物保险与再保险:一是根据每年经营的业务量,到FCIC领取管理费与保险补贴,但是要独立承担保险缺失责任;二是只拿佣金不承担风险责任,即所谓“主人销售商”(代理人)。
针对1980年以后全面推行农作物保险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994年通过了新修订的农作物保险法,即《1994年农作物保险改革法》。
根据该法所确立的制度与原则,美国农作物保险进一步得到改善:一是取消“巨大灾害救助计划”,建立巨灾风险保障制度,这是提高农民参与率的重要措施;二是建立多风险保险保障制度,在巨灾风险保险的基础上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险保障;三是为了防止逆选择,专门为要紧农作物(如大麦、玉米、棉花、花生、小麦、饲料等8种)推出集体风险保险计划,该保险项目的保额不按各别农场的产量确定,而是以一个县的预测产量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参加该保险的农户有权获得“价格支持与生产调节计划”、“农民家庭紧急贷款计划”与“互助储备计划”等福利性计划的好处;四是为了表达公平,对FCIC不可保农作物(要紧是蘑菇、芹菜、胡萝卜、土豆、哈密瓜、花菜等23种)实施非保险农作物灾害援助计划。
2000年通过的《农业风险保障法》,进一步提高了对农作物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
同时,该法决定试办牲畜保险,同意购买多年性保单的农民提高其保障产量水平,进一步鼓励参与农作物保险的私营公司开发新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