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297.71 KB
- 文档页数:6
第19卷第3期 2011年3月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Journal of Cellulo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1.19 NO 3 Sept.2011
文章编号:1004.8405(201 1)o3—0062.06
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李娟 , 何建新 , 木
(1.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201620;
2.中原工学院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郑州451191)
摘要:通过共混法制备了纤维素/丝素复合膜,复合膜的最佳配比为纤维素占共混
膜的90%,丝素占10%。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水溶液稳定性、水
蒸汽透过系数较单一成分的膜有明显改善,纤维素与丝素之间存在着氢键等强烈的
相互作用和良好的相容性。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复合膜的结晶性能。
关键词:纤维素;丝素;复合膜
中图分类号:0636 文献标识码:A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素是由B一(1—
4)一链接的D 葡萄糖组成,它含有大量羟基,易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问氢键,具有一定的力学
强度,但成膜性较差 ]。丝素作为一种天然蛋白质,是良好的制膜材料。丝素膜可用于固定
化酶、制作生物抗体及传感器【2],还可以用于制作精美的包装纸等。由于丝素是天然聚合物,
本身存在一些缺陷,经过溶解、成膜、干燥后脆性变大,大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研究利
用氢氧化钠/尿素/硫脲/水溶液溶解纤维素和丝素来制备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研究了纤维
素一丝素的复合机制及成膜性,以及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
1 实验
1.1材料
原生木浆纤维素;丝素,桑蚕丝脱胶后溶解得到,桑蚕茧购自南阳。 氢氧化钠,尿素,硫脲,蒸馏水,无水乙醇,硫酸,硫酸铵,无水碳酸钠,氯化钙,均
为分析纯试剂。
1.2纤维素/丝素共混膜的制备
1.2.1纤维素的溶解 配制氢氧化钠/尿素/硫脲/水溶液,质量比8:8:6.5:77.5【3-4】。按照浴比1:20在溶
液中加入原生木浆纤维素,溶解后放入冰箱冷冻24 h。取出,解冻,搅拌20 min,离心除去 气泡【5.6]。
收稿日期:2011-03 27 作者简介:李娟(1986~),女一匕海人,硕士;研究方向:新型纤维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通讯作者heiianxin771117@,,163.
com 第3期 李娟等: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63
1.2.2丝素溶液的制备 蚕丝在100 ̄C温度下0.5%的Na2CO3溶液中脱胶三次,每次30 min,用热的自来水洗三
次,50 ̄C烘干,剪碎。用CaCI2/c2H50H/H2O质量比1:2:8的溶液,按浴比1:10,在
75 ̄C下溶解丝素,过滤得到粗液。利用截留分子量1 000以上的透析袋透析三天,2 h换一 次水,然后过滤。将得到的丝素溶液倒进玻璃盖中,晾干使其成膜,剪碎备用[7-8]。
1.2.3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制备
其纤维素溶液与丝素溶液混合质量比lOO/O、90/10、80/20、70/30、60/40E9】。用吸管
吸取5 mL共混溶液浇注到玻璃板上,用包金属铜丝的玻璃棒推拿成膜。硫酸/硫酸铵/水质
量比为10:45:45,配制1 000 mL溶液。将做好的复合膜放入硫酸/硫酸铵的水溶液中1O
min,后在乙醇溶液中处理1 h,清水洗涤晾干。
1.3共混膜的性能测试
1.3.1力学性能
用XQ一1纤维强伸度仪测定碱处理麻的强力、伸长率、断裂强度、拉伸曲线。测试条件: 拉伸速度5 mm/min,夹距2 mm[ 】。
1.3.2含水率测试
共混膜在20 ̄C,RH 65%条件下达到吸湿平衡后,取膜,放入ll0 ̄C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称重,计算共混膜的含水率。
1.3.3热水溶失率
取少量不同比例的纤维素/丝素共混膜,放入烘箱中烘干至平衡,称取共混膜的质量。
纤维素复合膜的热水溶失率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C %= —m1.4-m—2-m3×100 , l
式中:C为纤维素复合膜的热水溶失率;m1为纤维素复合膜烘干后的质量;m:为滤纸烘干 后的质量;m3为1 h后复合膜和滤纸的干重。
1.3.4透湿性测试
透湿性可用绝对透气量表示,采用透杯法测定,即将织物试样覆盖在盛有10 mL蒸馏
水的容器上,在~定温湿度(37 ̄C)的环境内放置一定时间后,根据容器内水量的减少来计
算绝对透气量。
1.3.5 X射线衍射
在D/max-2550PC 18 kW转靶x射线衍射仪上测定。不同比例的复合膜在玻璃的样品架
上,在稳定条件下分析。测试条件:Ni滤波,Cu靶K 射线,管压40 kV,管流40 mA,扫
描速度2。/min,从5。至50。。
2结果与分析
2.1拉伸性能
纤维丝/丝素的质量配比不同,对其复合膜的强力有不同的影响。虽然纤维素是一种很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第l9卷
好的制膜材料,但是仍然不能在1NSTRON强力仪上测试断裂强度。不同配比纤维素/丝素
共混膜干、湿态时的断裂强力和伸长率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Z \ 憩
纤维素/丝素质量比 \ 褂
哥
60/40 70/30 80,20 90/l0 1O0/0 纤维素/丝素质量比
图1 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断裂强力和伸长率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丝素质量分数为10%时,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断裂强力增加,这是
因为丝素与纤维素分子形成氢键键合,其强力有所增加。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
裂强力逐渐减小,这是由于过多丝素的混入,使得丝素在与纤维素形成氢键的同时,还能在
其内部形成氢键结合,纤维素与丝素形成的氢键能提高分子链的规整性,而其形成的分子内
氢键增加了无定形区,随着羧甲基壳聚糖比例的增加,形成了大量的分子内氢键,无定形区
占优势,因而结晶度降低,强力减小。随着丝素的增加,丝素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增多,分
子链的规整性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由图可知,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伸长
率逐渐加大,其原因与断裂强力的变化相同。而湿态时变化规律不明显 J。
2.2含水率
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不同配比纤维素/丝素共混膜的含水率,其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 横
<恤
纤维素/丝素质量比 图2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含水率曲线 \ 料
纤维素/丝素质量比
图3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热水溶失率曲线
含水率与纤维素分子中游离的亲水基团有关,亲水基团越多,含水率越高。而亲水基团
的多少又与纤维素分子内、分子问氢键的多少有关,即与分子内的结晶程度有关。由图2
可知,丝素的加入使复合膜的含水率增加。这是因为丝素与纤维素分子之间有部分形成氢键, 加
4 0 第3期 李娟等: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65
使纤维素分子的结晶程度趋于完善。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加,超过20%后,复合膜的含水率
下降,这是因为丝素与纤维素间氢键达到饱和后,过量的丝素导致在分子内形成氢键,阻碍
分子运动,使得复合膜的含水率下降。但是总体来说,丝素的加入使复合膜的含水率增加。
2-3热水溶失率
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热水溶失率随纤维素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趋势如图3所示。热水溶
失率与分子的结晶度有关,结晶度越大,热水溶失率越小。由图3可知,随着丝素的加入,
纤维素复合膜的热水溶失率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丝素质量分数为10%时,纤维素复合
膜的热水溶失率最低,这是因为纤维素与丝素形成氢键。也说明丝素的加入使纤维素的结晶
度增大,即丝素可以诱导纤维素结晶。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加,丝素与纤维素问氢键饱和后, 丝素分子内也形成部分氢键,对纤维素的结晶有阻碍作用;随着丝素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分
子内的氢键结合所占优势逐渐明显,而分子内的氢键导致了无定形区的形成,使得其结晶度
下降,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热水溶失率有所增加。
2.4透湿性
根据测定结果及透湿量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配比复合膜的透湿量。透湿性是用孔径为
1.21 cm的玻璃瓶测试的。复合膜透湿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各个配比复合膜的透湿
量都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在9 h之前的一段时间内,透湿量减少较为显著,当超过9 h
之后,透湿量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100/0和70/30的测试数据相
对误差较大。透湿性反映了共混膜通过水蒸汽的能力,结晶度大的共混膜结构致密,不利于
水分子的通过,透湿量小。纯的纤维素膜的无定形区大,有利于水分子的吸收和运动,因此
透湿量最大,透湿性最好。当丝素质量分数为10%时,由于纤维素与丝素之间形成了大量
的氢键,共混膜的结晶度增大,故透湿量最小,透湿性最差。当丝素质量分数为20%- ̄-40%
时,由于纤维素与丝素氢键饱和,丝素分子自身的无定形区使得透湿量增加。
240
200 \ 槲160
120
80
O 3 6 9 12 15 18 时间/h n‘ g 、=,
\ 叫唧
纤维素/丝素质量比
图4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透湿率曲线 图5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透湿量曲线
在同一时间内,透湿量随丝素含量变化的规律不明显,不同含量纤维素的复合膜的透湿
量在同一时间内随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如图5所示,当丝素质量分数小于10%时,共混膜透
湿量随丝素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丝素质量分数在20% ̄40%范围时,透湿量随着丝素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所有配比的纤维素/丝素复合膜,其透湿量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
低,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对图4的分析。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第19卷
2.5 x射线衍射分析
从图6可见,纯纤维素在20=11.920。、20.240o和 21.441。出现明显的衍射吸收峰,在11.920。的衍射峰
为纤维素I的特征峰,20.240。的吸收峰是纤维素lI
(折叠链结构)的特征峰。与丝素共混后,纤维素/
丝素复合膜的两个明显吸收峰出现的位置没有明显的
变化,说明纤维素与丝素的相容性较好,并没有出现
较明显的丝素特征峰,峰的高度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加
有变化。当丝素质量分数为10%时,纤维素/丝素复
合膜的峰高度较纯纤维素高,说明丝素质量分数为 图6不同比例共混膜的x射线衍射图像
10%时,丝素诱导纤维素结晶,使复合膜的结晶度增大。但是丝素质量分数为20%--40%时,
峰的高度较纯纤维素的较低,说明复合膜的结晶度有所下降。可见,随着丝素含量的增加,
复合膜的结晶度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为混入少量的丝素能与纤维素之间形成氢键,提
高了分子间的规整性,随着丝素的加入,过量的丝素之间又会形成氢键结合,降低了分子间
的规整性。从图6可以看到,不同配比纤维素/丝素复合膜的结晶度( )的大小顺序为:
90/10>1o0/0>80/20>70/30>60/40。
3 结论
纤维素/丝素复合膜在丝素质量分数为10%时断裂强力有所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进
一步增加丝素含量,断裂强力减小,断裂伸长率增加,含水率减小,溶失率有增加的趋势。
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了纤维素与丝素的相容性较好。当丝素质量分数为10%时,纤维素/
丝素复合膜的衍射峰较纯纤维素高,表明丝素质量分数为10%时,丝素诱导纤维素结晶,
使复合膜的结晶度增大。随着纤维素溶液中丝素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结晶度有先增大后减
小的趋势。这一结果与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汪怿翔,张俐娜.天然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8(7):66—76. 【2】 段丽艳,王春鹏,储富祥.纤维素基可生物降解共混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
工程,2008,24(9):32.35.
[3】 吴翠玲,李新平,秦胜利.纤维素溶剂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造纸学报,2004,l9(2):171. [4】 李明忠,卢神州,李丛新,等.复合丝素膜的制备[J].纺织学报,1998,19(6):45-46.
[5]Park S T,Lee K Ha W H,et a1.Structural changesand their effect on mechan ical prope rties of silk fibroirdchitosam blends[J].J Appl Polym Sci,1999,74:2571-2575.
[6】6 谈敏,李临生.敷料与人工皮肤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0,63(1 1):7-12. [7】 马芳,朱良均,邹凤竹.丝素/明胶共混膜的结构与溶解性能的初探[J】.蚕业科学,2005,3l(3):306.310
【8】 Qi H,Chang C,Zhang L.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lecular weight on dissolution of cellulose in
NaOH/urea aqueous solution[J].Cellulose,2009,15(6):779—787. 【9】 周金平,张俐娜,杜予民,等.氢氧化钠/尿素水体系制备甲壳素/纤素共混材料的方法:中国,
1389504A[P】.200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