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双关语的关联理论阐释
- 格式:pdf
- 大小:268.71 KB
- 文档页数:3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英语中的双关语【摘要】广告是一种单向交际行为,它通过各种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向受众传递最有效的信息,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双关语是广告语言使用中常用的语言技巧之一。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受众理解双关语广告的过程。
受众在理解带有双关语的广告时,会自动寻找最佳关联,并且为了获得最佳关联,从各种途径选择一个能够加工话语的语境,从而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来领会广告者的制作意图。
【关键词】双关;最佳关联;语境广告文体具有商业价值,它能使消费者听到或读到广告后产生购买的欲望,有着吸引大众注意力和宣传、推销产品的作用。
由于双关语能产生独特的歧义和幽默效果,使语言新鲜活泼、含蓄委婉、诙谐有趣,使消费者印象深刻,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广告文体之中。
1. 双关语双关语是利用语言中的谐音、歧义、模糊等现象,让一个词语、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兼顾两种事物,或表达双层意思。
双关语的恰当运用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趣,收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修辞效果。
双关可以分为两类,即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李鑫华先生指出,双关的特点之一在于它的话语意义落在歧义上,不管是谐音双关还是语义双关,说话人要表达的重点不在“同”上而在歧义上。
双关语的另一特点还在于它有双重语境,即双关词语的两个意义各有使自己成立的语境。
(李鑫华,2000:194-195)关联理论为英语广告中的双关分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框架。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语言交际形式,通过明示话语对某种观念或产品进行宣传和推销,向大众传递相关信息,受众借助常识等认知语境进行推理,从而理解广告的真正意义,最终形成促销的效果,因此广告的推理过程到广告效果的实现,都体现着关联理论的作用。
对广告信息的理解过程也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马丽,2010 4:174)。
2.关联理论20世界80年代中期,sperp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即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
从关联理论视角解读英语双关语崔华娴【摘要】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听话者对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识别认知。
而双关语是人们间接表达自己思想时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文章从关联理论视角对英语双关语进行了分析,从而推断理解说话者的实际交际意图,以正确解读双关语的含义。
%Relevance Theory suggests that communication is a process of ostensive -inference ,a cognitive process for the audience to identify the communicator’s intent .And puns are a common way employed by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ideas indirectl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puns on the basis of Rel‐evance Theory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real communicative intent of the communicator .【期刊名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关联理论;双关语;交际意图【作者】崔华娴【作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新乡4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在语言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特殊的语言现象,如褒贬活用、明喻、隐喻、双关语等。
这些语言现象与特定的语境及特殊的表达效果密不可分。
中西语言文化中,双关语的表现形式及实际使用差别不大,大多是在某种语境中把语言中的同形(近形)异义词或同音(近音)异义词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得这类词语具备表层和深层的意义,即一个词语含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 《飘》与《倾城之恋》中的女性形象对比研究5 侦探小说的发展6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7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8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9 查尔斯•狄更斯鞋油厂经历在大卫•科波菲尔身上的艺术再现1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11 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及翻译12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805 990 74 91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15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16 中式菜谱的翻译17 鲁滨逊荒岛生存技能的分析1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9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20 浅析中国政治文献中排比句的翻译策略21 基于语义场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22 从语言禁忌现象看中英文化差异23 On C-E Translation of Company Profi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24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25 xx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26 试论美国第二代女权主义27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28 Humor and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29 《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30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31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32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33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34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35 唯美主义与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36 大学生英语学习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37 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38 从电视相亲节目看当代中美女性婚恋观差异39 The Unique Charm--An Analysis of Evil under the Sun40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41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42 论《红字》里“A”字的象征意义43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44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45 文化适应性原则在食品商标翻译中的应用46 《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悲剧探析47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48 Humor and Satire in Running for Governor49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浪漫主义情节分析50 从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51 中英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含义对比52 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53 从电影《喜宴》看中美婚姻观差异54 试论高中英语学习者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55 从电影《不可饶恕》看美国人对西部英雄的反思56 英汉鸟类词汇文化内涵比较57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58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5960 On Dreiser’s View of Womanhood in Sister Carrie61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62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63 目的论视角下《瓦尔登湖》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64 斯嘉丽:独特的新女性65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教学66 Landscape Poems in Seven-character Quatrains and Sonnets6768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69 从“硬汉”角度分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皮拉尔70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71 性别与语言风格72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人的意象73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74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对比75 浅析《宠儿》中塞丝背上的树的形象76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77 隐喻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功能78 试论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79 从语用学角度看广告英语中的模糊表达80 On Sentence Division and Combination in C-E Literature Translation81 论《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冲突82 从认知语境角度探究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83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84 从追求走向幻灭与死亡——谈马丁•伊登的美国梦85 美国宪法形成的历史和原因之研究86 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87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88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89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90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91 浅析爱尔兰诗人叶芝作品中的象征主义92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93 《小王子》的存在主义维度分析94 通过苔丝透析托马斯哈代的现代女性意识95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9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97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98 试比较中美中学历史教育中历史思维的培养99 中西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100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01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102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103 浅析希腊罗马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104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105 On th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106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07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研究108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109110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111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112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影响113 概念整合理论对幽默的阐释力114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15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及美国梦的幻灭116 巧克力包装的研究11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8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119 英汉基本颜色词研究120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121 《红楼梦》杨霍两译本建筑名比较122 女性主义解读《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123 浅析中英恭维语124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125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126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127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28 从电影《美国队长》浅析个人英雄主义129 Cultural Effects 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130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131 “师道尊严”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负面影响132 论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33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 134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135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136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137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138 商务信函的写作原则与技巧139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140 英语混成新词建构新解:多元理论视域141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实证研究142 A Study of English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High School143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144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145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146 “In”与“Out”的认知解读147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模式探讨148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149 奇幻作品中所反映的欧洲民族神话—以《指环王》为例150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151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152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153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154 从高校口译教学中看口译思维的重要性15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6 (日语系毕业论文)浅谈中日饮酒艺术157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看《辛普森一家大电影》中的黑色幽默158 Escapism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159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注定的女性悲剧命运160 从文化语境分析习语翻译16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162 商务英语信函中礼貌策略初探163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164 从中美文化看家庭教育的差异165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166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167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168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169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现状研究综述170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17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172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173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174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175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176 论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77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研究178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179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180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比较181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182 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从黑色幽默解读《毛猿》183 我们如何避免翻译中的中式英语184 Pragmatic Failures in Translation of C-E Advertisements185 对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的研究186 挣脱枷锁,走向自由——从《人性的枷锁》看毛姆的人生观187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188 比较《西游记》与《哈利•波特》中的英雄形象189 中式英语的潜在价值190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191 英汉绿色词对比研究192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193 从关联理论角度谈英语双关语的翻译194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5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196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197 用交际翻译理论看英语文学书名汉译198 中英婚姻观对比199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200 中英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语修辞双关作者:刘丽君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02期【摘要】双关语(Pun)是英语中将大量同形或近形异义词、同音或近音异义词,巧妙地融合在语境中,自然地涉及词语的表层和深层意义,使一个词在句子中有双重或多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达到幽默滑稽、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英语双关语Pun,又叫paronomasia 或play-onwords,是利用语言中的谐音、歧义、模糊等现象,让一个词语、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兼顾两种事物,或表达双层意思。
双关语的恰当运用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趣,或借题发挥,或指桑骂槐,收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修辞效果。
李鑫华先生(2000 : 190-192)在讨论Pun 的分类时说:文军先生在其《英语写作修辞》中列出了五类双关:(1)同音双关;(2)近音双关;(3)同词异义双关;(4)一词多义双关;(5)歧解双关。
这个分类固然详细,但失之于繁琐,不如分两类简洁明了:将前两种划为同音双关,后三种划为同词双关。
笔者赞同李先生这样的分法,有利于把握这一辞格的特点。
不过,按照结构成分所起的作用,笔者认为分三类为宜:(1)语音双关;(2)语义双关;(3)音义双关。
一、语音双关语音双关也称“谐音双关”,是巧妙地运用同音异义词(homophones)构成双重意义,使人产生由表及里的联想。
语音双关是双关辞格的基本形式。
E.g.1: Seven days without water makes one weak.七天无水喝,渴得人虚弱。
E.g.2:nSundaytheypray foryouandon Mondaythey prey on you.星期日他们为你祈祷,星期一则对你掠夺。
例1 巧妙套用了Sevendays makeone week 这个人所共知的句子,利用weak 和week 同音,获得幽默的效果。
例2 则利用pray(祈祷)和prey(掠夺)同音异义,把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句子排在一起进行对比。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4年第5期(总第102期) 从关联理论看英汉广告双关语杨 彬(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收稿时间:2004203220作者简介:杨彬(1975-),男,汉族,山东济宁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语用学。
摘要:关联理论指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
在广告交际过程中,广告发布者为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经常使用双关语作为吸引广告受众注意力的语言策略,以使其接受广告所传递的信息。
本文试用关联理论来分析英、汉广告双关语是如何通过注意力吸引策略作用于广告受众,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的。
关键词:广告;双关;关联理论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4)05200512031.0引言语用学专门研究在特定情境下的说话方式、择词及其涵义,即研究语言在使用中或在语境中的意义,研究说话人如何表达以及听话人如何理解话语。
广告本质上是一种单向交际(one 2way communication )(Vestergaard &Schroder ,1985)。
交际的双方是广告发布者与消费者。
广告发布者通过言语诉求,达到劝说消费者接受商品的交际目的。
广告语言必然会符合语言交际中的规律。
本文试用S perber 和Wilson 的关联理论分析英、汉书面广告语是如何通过双关语策略吸引广告受众注意力,并使其获得最佳关联的。
2.0关联理论与广告人们常常不是坦直地去表达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某种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
Austin 的言语行为理论,G rice 的会话合作原则都对此作了解释。
许多语用学家认为言语交际应是一种推理交际(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 ),是听话人识别说话人意图的过程。
S perber 和Wilson 的关联理论(1986Π1995)进一步指出对话语的理解不仅是一个推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 inference )的过程。
从语用角度看广告英语双关语翻译摘要:双关语,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既引人入胜,又能丰富内涵。
本文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关联原则出发,着重阐明其运作方式及读者的解码过程。
关键词:双关:合作原则:关联原则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广告如林的时代,广告商为使自己的广告独树一帜,惹人注目,广告撰稿人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手段,以增强广告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双关。
作为广告修辞的一种常见手段,具有简洁凝练,新颖别致。
含蓄风趣的修辞效果。
能够突出广告的“记忆价值”(memoryvalue)和“注意价值”(attentionvalue)。
本文拟从语用学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
解读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1、双关语及语用原则双关具有两层含义。
广告商利用语言文字同音或同义,同音异义的关系,一句话涉及两件事。
一明一暗,一真一假,既引人注目,又引起联想。
但是正是由于双关的这种双重性,才有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
“Punraietheawkwardoroblemofthepreenceofambiguityinlanguage,”从合作原则看,这是对方式准则(MannerMa某im)的违反,即要清楚明白: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然而双关为何备受广告商的青睐呢这里不应忘记。
广告的首要任务是引人注目。
双关无疑是帮助广告商实现这一目的有效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商也为其违反合作原则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那么消费者如何领悟广告双关语的真正含义呢从语用学角度分析,Sperder和Wilon提出的关联原则(thePrincipleofRelevance)可以给这个问题提供满意的答案。
Sperder和Wilon的关联论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一推理的过程,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
关联论认为:人类的认知以最大关联(ma某imalrelevance)为取向,而语言交际则以最佳关联(optimalrelevance)为取向。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英语中的双关语摘要:广告交际是一种人类交际行为,往往通过间接方式传达信息,双关语即为其一。
广告要求言简意赅,双关能用简短话语表述丰富内涵,迎合了广告要求。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是听话者对说话者意图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
关联理论能有效地解释英语双关在广告中的运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英语广告双关双关语是常见的修辞格,其恰当使用可以使语言生动有趣,达到言此意彼的效果。
然而它同样具有模糊性和双重语境的特点,由此受话人要付出额外努力才能理解发话人的真正意图。
那么广告为何如此青睐双关呢? 对此,关联理论可以给出答案。
1. 关联理论作为语用学的最新发展,关联理论把言语交际看成一个认知的过程,将语用学的重心从话语的产出转向话语的理解。
sperber和wilson 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和”关联性”概念,认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
”关联原则”是指每一个明示交际本身都传达了其最佳关联性(sperber and wilson 2001: 158)。
话语的关联性由话语产生的语境效果和理解话语所需的处理努力两个因素决定。
语境指”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是一个心理的、动态的概念。
这种意义上的语境不仅仅局限于交际外部的具体客观环境因素和上下文的内容,对将来的期望、宗教信仰、长期记忆、文化常识、对说话人精神状态的看法都会对话语的理解起作用(sperber and wilson 2001: 15-16)。
言语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于说话人能正确地判断对方的认知环境及可能用于话语理解的语境假设,并且由此发出一个能产生最佳关联性的明示刺激。
2. 双关和英语广告双关是英语修辞的一种常见形式。
arthur zeiger 对双关的定义是:a pun is “play on words which sound alike but which have different meanings”.(李亚丹,李定坤,2005:499)双关是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现象使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语言片断同时关顾两项事物,表达两种不同的含义。
基于关联理论的英语广告双关语探析:Relevance theory is used as an explicit reasoning process in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For marketing purposes ,advertisers often use puns as a linguistic strategy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advertising audience to make them accept the message delivered by the ads. Based on the relevance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the applica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in order to reach the audience and get the best relevance. It is concluded that proper application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can make the advertisement affect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0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国际间商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广告已成为国内外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促销产品,为了达到广告创意的目的,商家会采用各种修辞手法,而双关语就是众多修辞手法中运用最频繁的修辞手法之一。
双关语通常用一个词语、一段话来表达双重含义。
恰当使用双关语可以让语言趣味无穷,以达到意犹未尽、言此意彼的广告创意。
广告是商家为了向公众宣传某一产品并促进顾客消费的行为。
美国广告协将广告的目标归纳为认知、理解、说服、行动四个方面。
广告本质上是属于商家对消费者的单向的交际。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英语的中双关ContentsIntroduction ................................................................. ................................................. 2 1 Relevance theory and communication ................................................................ ........ 3 1.1 Relevance, cognition andostension .................................................................... ..... 3 1.2 The function and features of relevancetheory ......................................................... 4 1.3 Importance ofcontext ...................................................................... ........................ 5 2 Introduction of pun........................................................................... ........................... 7 2.1 Classification ofpun .......................................................................... ...................... 8 2.1.1 Homonym....................................................................... ....................................... 8 2.1.2Asteismus .................................................................... .......................................... 9 2.1.3 Pun-metaphor ..................................................................... ................................. 10 2.1.4 Free-morpheme ..................................................................... .............................. 10 2.1.5 Acronym....................................................................... ....................................... 11 2.2 Functions of puns in advertising .................................................................. .......... 11 2.2.1 Attracting attention..................................................................... ......................... 11 2.2.2 Making advertisements brief......................................................................... ...... 12 3 Context and puns in the light of relevancetheory .................................................... 13 3.1 Puns being situational ............................................................................................ 13 3.2 Used in headlines andslogans ...................................................................... ......... 14 3.3 Involving the brand names of the product or service (15)Conclusion ................................................................... (17)Notes ........................................................................ . (18)Bibliography.................................................................. .. (19)On the Relevance Theory and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Abstract: Advertising communication is human communication act. Many ads are oftennot directly express the messages, but rather through an indirect way to express that. Pun is one of this indirect way. Advertising language require simple and short language, and then punning with short discourse being able to represent rich connotations.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Sperber and Wilson's relevance theory, analyze pun in English advertising which is special language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kinds of features and related knowledge of pun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use relevance theory to research common sense. This is not only a new perspective to rich advertising language study, and will deepen the pragmatic study.Key words: Advertisement; Pun; Relevance Theory; Context从关联理论看广告英语的中双关摘要:广告交际是人类交际行为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