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研究细则【新】
- 格式:doc
- 大小:105.1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大研字〔2020〕67号关于印发修订后的《中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二级单位:修订后的《中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已经2020年5月13日校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南大学2020年7月8日中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2020年5月13日校务会议讨论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加大研究生奖助学金投入,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退役军人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科教〔2019〕19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做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收费和奖助工作的通知》(教财函〔2015〕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奖助学金种类、标准第二条研究生奖助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校级奖励金等。
资助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奖助学金标准(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研究生。
奖励标准为:博士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生每生每年2万元。
奖学金名额以教育部当年实际下达指标为准。
(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由中央财政及学校统筹经费设立。
用于奖励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优秀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每年9月按学年进行动态评定。
博士生学业奖学金一年级新生不分等级;高年级研究生(指二年级及以上基本学制内研究生,下同)分三个等级。
硕士生学业奖学金一年级新生分二个等级;高年级研究生分三个等级。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置等级及奖励标准见表1。
表1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置等级及标准培养类别等级获奖比例奖励标准(万元)博士生新生不分等级100% 1.5高年级一等30% 1.8二等60% 1.3三等10%0.5硕士生新生推免生100% 1.0非推免生100%0.8高年级一等30% 1.2二等60%0.8三等10%0.5(三)研究生校长奖学金主要面向已取得较突出学术或技术研究成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河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河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为让大家了解河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是如何评审的,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河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暂行办法,全文如下:总则第一条为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河南省财政设立了河南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根据《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豫财教〔2013〕281号)、《河南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印发< 河南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财教〔2013〕283号)精神和《河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校发〔2014〕247号),学校统筹利用财政投入、学费收入、社会捐助等资金,设立河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为了做好我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与发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研究生是指在我校规定的学制年限内(不含延期毕业研究生)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在读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评审工作在每年9月启动。
第四条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的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等国家和学校内部设置的各类奖助学金。
第一章奖励比例和标准第五条 2014级及其以后入学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和标准(见下表):第六条2012级和2013级(含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农硕计划”,2013级“西部支教计划”返校学习的研究生)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奖励评审比例和标准: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在读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总数的70%,奖励标准为每生10000元。
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总数的40%,奖励标准为每生8000元。
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试行)一、评定原则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有关文件精神,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为做好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工作,结合学院研究生培养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法规,杜绝弄虚作假。
本办法坚持绩效导向、兼顾公平、学院自主,进一步明确学校、学院、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责任和权利,充分发挥学院、导师的自主作用,充分发挥学业奖学金对研究生的激励作用。
二、评定范围与额度1.评定范围1.1本办法适用于2014年秋季(含)以后入学的研究生,不含MBA、MPA、软件工程、定向及委托培养(含单考生)、强军计划研究生。
获得奖励的研究生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1.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申请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高等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品学兼优;4)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2.评定等级评定等级及比例如下表:占学生总人数奖励标准学生类别等级百分比一等20%15400元/年博士生二等80%12400元/年一等20%7500元/年硕士生二等60%5000元/年三等20%0元/年三、评定时间和业绩认定1.硕士研究生评选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硕士研究生新生于当年9月初前,按照本学院评选细则确定获奖等级、上报学院公示后的学业奖学金评选结果;第二阶段,第一学年结束后,研究生院每年7月初将参评基数通知各学院。
9月初前,按照本学院评选细则确定获奖等级、上报学院公示后学业奖学金评选结果。
学制为2.5年的硕士研究生,最后半年按第二阶段确定等级相应额度的一半发放学业奖学金。
2.博士研究生评选在四年内按年度评定,在各自规定学制年限内评选,即普博士在第四年不具有学业奖学金评选资格,但需与同届直博生统一评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选试行办法为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根据《安徽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选试行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评选对象2010年及以后入学的全日制统招研究生。
根据学校研究生院规定,延期毕业的研究生一律不参加奖学金评选。
二、评选时间、等级、名额和金额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共评三次,第一次评选时间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第二次评选时间为学习满一学年后,第三次评选时间为学习满两学年后。
每年九月份下旬布置,十月份完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分一等和二等两个等级,一等奖学金名额占参评人数的15%,每人每年12000元,二等奖学金名额占参评人数的20%,每人每年9000元。
校外奖学金的评选将依据学校相关通知精神实施,奖学金的名额、评选条件、程序及方法均按学校原则要求执行。
三、评选的基本条件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2、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在本专业当中名列前列。
3、积极参加学术科研活动,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4、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四、该学年内,有下列情况者不得参评:1、本学年内受“警告”及以上处分或其行为在同学中造成不良影响的;2、本学年内有必修课程未通过需要重修的;3、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或公益活动者;4、无故旷课三次及以上者;5、在学术或科研活动当中弄虚作假者。
五、评选原则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评选前,通知所有同学,告知参评条件、名额及评选原则、程序等;评选初步结果要进行公示,进一步听取意见。
2、综合评价原则。
评选中既要考查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等业务能力,也要注意考查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团队精神,以及遵守纪律和为同学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综合排名居前者优先,同时兼顾专业分布。
三峡大研〔2016〕11号关于发布《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校属各单位:现将《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三峡大学2016年3月14日附件:三峡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的《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19号)、《湖北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鄂教财〔2014〕8号)、《三峡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方案》(三峡大研〔2014〕38号)等文件精神,学校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为保障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授予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下统称“研究生”),资助研究生在校学习。
第三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参评对象为我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受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全日制研究生。
第二章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代表等组成。
评审领导小组负责全校研究生奖助学金办法的制订、名额分配、获奖名单的审定等工作,统筹领导、协调和监督学校的评审工作并裁决有关申诉事项。
领导小组下设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公室。
第五条各培养单位应当设立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奖助学金的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第三章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设置与评定标准第六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设置:(一)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等级、奖励比例及奖励标准:类别年级等级比例奖励标准(万元/学年)硕士研究生一年级一等一等+二等=50%1.2二等0.8三等50%0.4二、三年级一等20% 1.0二等30%0.8三等50%0.4博士研究生所有年级一等50% 1.8二等50% 1.5(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名额只能用于本学年,不得跨学年使用。
长安大学评定学业奖学金依据的期刊目录(征求意见稿)共226种工程机械学院序号期刊名称ISSN号主办单位1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2162 安徽大学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1-2443 安徽师范大学3爆炸与冲击1001-1455 中国力学学会;四川省力学学会;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4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79-8023 北京大学5北京工业大学学报0254-0037 北京工业大学6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1-4628 北京化工大学7北京交通大学学报1673-0291 北京交通大学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001-053X 北京科技大学9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001-0645 北京理工大学10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76-0301 北京师范大学11材料导报1005-023X 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1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1673-2812 浙江大学13测控技术1000-8829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14车用发动机1001-2222 兵器工业车用发动机专业情报网;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15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1-9727 成都理工大学16传感技术学报1004-1699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刊;全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东南大学17传感器与微系统1000-978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18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000-8608 大连理工大学19电子技术应用0258-7998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20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5-3026 东北大学2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1832 东北师范大学22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1-0444 东华大学23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1-0505 东南大学24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277 福建师范大学25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2243 福州大学26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0427-7104 复旦大学27高技术通讯1002-0470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8工程力学1000-4750 中国力学学会29工程设计学报1006-754X 浙江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30工程数学学报1005-3085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31公路0451-0712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32公路工程1674-0610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33公路交通科技1002-0268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34固体力学学报0254-7805 中国力学学会35光学技术1002-1582 中国兵工学会36光学精密工程1004-924X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37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1-7445 广西大学38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1-6600 广西师范大学39桂林理工大学学报1674-9057 桂林工学院40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001-2486 国防科技大学41国土资源遥感1001-070X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42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006-7043 哈尔滨工程大学4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367-6234 哈尔滨工业大学44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009-3486海军工程大学45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3-5060 合肥工业大学46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1565 河北大学47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000-1573 河北农业大学4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854 河北师范大学49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3-4978 河南大学5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3-4978 河南大学51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6871 河南科技大学52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7-7332 河南理工大学5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2367 河南师范大学54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001-7011 黑龙江大学55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4-2974 湖南大学56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9102 湖南科技大学57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000-2537 湖南师范大学58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6-3080 华东理工大学5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641华东师范大学60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65X 华南理工大学61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463 华南师范大学62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013 华侨大学6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1-4512 华中科技大学6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1190 华中师范大学65混凝土1002-3550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协会混凝土分会66机床与液压1001-388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67机器人1002-044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68机械传动1004-2539 郑州机械研究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齿轮专业协会69机械工程学报0577-6686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70机械科学与技术1003-8728 西北工业大学71机械强度1001-9669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郑州机械研究所72机械设计1001-235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机电工业信息所73机械设计与研究1006-2343 上海交通大学74机械设计与制造1001-3997 辽宁省机械研究院7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1671-5497 吉林大学76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671-5489 吉林大学77计算机测量与控制1671-4598 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78计算机仿真1006-934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十七研究所79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003-9775 中国计算机学会80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007-130X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81计算机工程与设计1000-7024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七0六所8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006-5911 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办公室;中国兵器工业210研究所83计算机科学1002-137X 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84计算机学报0254-4164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85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000-123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86计算机应用1001-9081 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87计算机应用研究1001-3695 四川省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88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000-386X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89计算力学学报1007-4708 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力学学会90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1-3559 济南大学91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000-9965暨南大学92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1-7775 江苏大学93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862 江西师范大学94交通运输工程学报1671-1637 长安大学95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1009-6744 中国系统工程协会96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9-3443 解放军理工大学97科技通报1001-7119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98科学技术与工程1671-1815 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99科学通报0023-074X 中国科学院100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9-3516 空军工程大学101控制工程1671-7848 东北大学102控制理论与应用1000-8152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03控制与决策1001-0920 东北大学104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007-855X昆明理工大学10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55-2059 兰州大学106兰州理工大学学报1673-5196 兰州理工大学107力学季刊0254-0053 中国力学学会;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力学会108力学进展1000-0992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09力学学报0459-1879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10力学与实践1000-0879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所1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8-056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12流体机械1005-0329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113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1003-6059 中国自动化学会;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114摩擦学学报1004-0595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15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006-0464南昌大学116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006-0456 南昌大学117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0469-5097 南京大学118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1-7643 南京工业大学119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5-9830南京理工大学120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001-4616 南京师范大学12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65-7942 南开大学122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1638 内蒙古大学12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001-8735内蒙古师范大学124内燃机工程1000-0925 中国内燃机学会125汽车工程1674-6546 中国汽车工程协会126汽车技术1000-370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长春汽车研究所127桥梁建设1003-4722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128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6987 青岛科技大学129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0054 清华大学130软件学报1000-9825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131润滑与密封0254-0150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13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38-0479 厦门大学13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672-3961 山东大学134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671-9352山东大学135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253-2395 山西大学13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4291 陕西师范大学137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7-2861 上海大学138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006-2467 上海交通大学139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007-6735 上海理工大学140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000-2618深圳大学141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000-1646 沈阳工业大学142施工技术1002-8498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43石油机械1001-4578 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总公司;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学会;江汉石油管理局144实验技术与管理1002-4956 清华大学145实验力学1001-4888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46世界桥梁1671-7767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147水泵技术1002-7424 沈阳水泵研究所148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009-3087 四川大学149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90-6756 四川大学150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1-8395 四川师范大学151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007-9432 太原理工大学152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001-2249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选分会153天津大学学报0493-2137 天津大学154天津工业大学学报1671-024X 天津工业大学155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253-374X 同济大学学报156涂料工业0253-4312 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157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000-7180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七七一所158微特电机1004-701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1研究所159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671-8844 武汉大学160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671-8836 武汉大学161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671-4431 武汉理工大学16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6-79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6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0253-987X 西安交通大学164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006-4710 西安理工大学165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274X 西北大学166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000-2758 西北工业大学167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1-988X 西北师范大学168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2642 西南大学169西南交通大学学报0258-2724 西南交通大学170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471 西南大学171稀有金属0258-7076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172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002-185X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173系统仿真学报1004-731X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174现代隧道技术1009-6582 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175现代制造工程1671-3133 北京机械工程学会176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000-5900 湘潭大学177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000-1220 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178信息与控制1002-0411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7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003-0972 信阳师范学院180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7-824X 扬州大学181遥感技术与应用1004-0323 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182液压与气动1000-4858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83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002-1841 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184仪器仪表学报0254-3087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185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005-0930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186应用科学学报0255-8297 上海大学187应用力学学报1000-4939 西安交通大学188应用数学和力学1000-0887 重庆交通大学18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258-7971 云南大学190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1-8879 长安大学191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008-9497 浙江大学19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008-973X浙江大学193振动、测试与诊断1004-6801 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94振动工程学报1004-4523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195振动与冲击1000-3835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1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1671-6841 郑州大学197制造技术与机床1005-240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北京机床研究所198制造业自动化1009-0134 机械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199智能系统学报1673-4785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哈尔滨工程大学2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3-3193 中北大学学报201中国表面工程1007-9289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2中国工程科学1009-1742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学出版委员会203中国公路学报1001-7372 中国公路学会204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5174 青岛海洋大学205中国机械工程1004-132X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6中国科技论文在线1673-7180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7中国科学.E辑1674-7259 中国科学院208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1674-7275 中国科学院2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0253-277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1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002-117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11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006-8961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212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004-0609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13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7207 中南大学214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529-6579 中山大学215中外公路1671-2579 长沙交通学院216中文信息学报1003-0077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17重庆大学学报1000-582X 重庆大学218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4-0696 重庆交通大学219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6693 重庆师范大学220轴承1000-3762 机械工业部;洛阳轴承研究所221铸造1001-4977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机械工业部沈阳铸造研究所222铸造技术1000-8365 中国铸造协会;西安铸造学会223自动化学报0254-4156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224自动化仪表1000-0380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225自动化与仪表1001-9944 天津市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天津市自动化学会226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001-2265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参考)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激励和树立研究生学术研究和综合素质提升的良好风气,发掘和培养优秀研究生人才,兰州交通大学特制定本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兰州交通大学全日制在册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和三等奖学金,分别对应学校评定的优秀学业成果、良好学业成果和一般学业成果。
第四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由学校研究生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标准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成果、学术道德素养、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应用等方面。
第六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资金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的奖学金专项经费。
第二章评审程序第七条每年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一般于上一学年度结束后进行。
第八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由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初审和终审两个阶段。
第九条初审时,由学院成立的评审专家团队对申请者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评定初审合格者名单。
第十条终审时,评审专家团队对初审合格者进行面试和审核,根据评定标准评定获奖名单。
第十一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审结果由学院研究生学院审核并向学生公示,公示期一般为5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学生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向学校研究生学院提出申诉。
第十三条学校研究生学院对学生申诉进行复核,并于3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三章评审标准第十四条学术研究成果是评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学术论文、专利申请、科研项目等。
第十五条学术道德素养是评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重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诚实守信、严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校纪律等。
第十六条科研立项是评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获得国家级或省级科研项目立项。
第十七条科研成果应用是评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包括但不限于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技术转化、产业化等成果。
第四章奖学金颁发与管理第十八条学校根据评审结果,将获奖学生名单报送至学校奖励委员会,经审核后由校党委常务会议审定。
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金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院研究生奖助金评定工作,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建立以培养质量为基础,以思想道德、学习成绩、科研业绩、研究潜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评选机制,根据《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规定》(中大研院[2022)35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且在基本修业年限(学制)内的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在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研究生奖助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第三条中山大学研究生奖助金由三部分组成:学业奖学金、学业助学金、导师(培养单位)配套投入。
具有中山大学学籍的在校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学制)内,学业奖学金按学年发放,学业助学金、导师(培养单位)配套投入按月发放。
超出基本修业年限(学制)的,不再发放。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中山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成员以学院教育与学位委员会成员为主,包含分管研究生工作、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及教师代表、辅导员、研究生代表等,负责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工作的领导与执行监督,对班级初审结果进行复核评定。
第五条各班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成立奖助学金评审小组,成员一般为7人(班级人数少于30的,小组成员为5人),其中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为当然成员,其余成员由各班民主推选产生,其中应包含非班干部和学生党员。
班长为各班评审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各班奖助学金初审工作。
第六条辅导员负责审核班级初审结果,并将结果上报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
同时,辅导员应对评奖标准进行宣传解读,监督班级评审小组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接受学生申诉、及时调解矛盾。
第三章名额与奖金第七条奖助金名额(一)学院奖助金的名额由学校统一分配,各专业名额原则上根据各专业参评学生人数比例进行分配;如总名额小于年级数,则二、三、四年级一起参评,且不计参评者的学业成绩;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一等、二等奖助金可适当向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倾斜。
北航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规则一、引言北航作为国内一流的高等学府,为了激励研究生在学业上的优秀表现,设立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旨在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北航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规则。
二、奖学金类别北航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等奖为最高等级,三等奖为最低等级。
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对应的金额不同。
三、评定标准北航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主要包括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等方面。
1. 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评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评定过程中,将综合考虑学生的课程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以及学术论文等因素。
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将在评定中占有较大的权重。
2. 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是评定奖学金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得的专利等。
科研成果的丰富和优秀程度将对奖学金的评定产生积极影响。
3. 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是评定奖学金的辅助指标之一。
包括学术会议报告、学术竞赛获奖、学术交流活动等。
学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对奖学金的评定产生积极影响。
四、评定程序北航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程序包括初评、复评和公示等环节。
1. 初评初评是指根据研究生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等信息,由学院或研究生导师进行初步评定。
初评结果将作为后续评定的重要依据。
2. 复评复评是指根据初评结果,由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定。
复评过程中,将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和学术活动等方面。
复评结果将最终决定奖学金的获得者。
3. 公示公示是评定结果的最后环节。
学校将公示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名单,并接受相关部门和学生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五、奖学金发放北航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发放将根据评定结果进行。
获奖学生将获得相应金额的奖学金,并在学校官方网站上公示。
奖学金金额将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
六、总结北航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规则的制定,旨在激励研究生在学术和科研方面取得优秀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附件**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细则根据《**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要求,制定**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选细则。
一、新生入学奖学金评选(一)推荐免试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获得一等入学奖学金。
(二)第一志愿报考学校并被学校录取的研究生,不含破格录取的研究生,重点考查招生考试初试和复试成绩,在二级学科范围内按总成绩排名从高到低进行评选一、二、三等奖学金,总成绩相同者,以初试成绩高者优先。
二、研究生二、三年级学业奖学金评选二、三年级研究生以综合素质测评为重要依据,根据学历层次和学位类别的不同分别排名,在二级学科范围内按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评选一、二、三等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的成绩由研究生的学位课成绩即智育成绩,研究生的活动参加情况相应的加分成绩即德育成绩组成,其中智育成绩占总成绩的70%,德育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一)评定成绩在评定的成绩中,二年级研究生的参评成果为研一阶段取得,三年级为研二阶段取得,德育成绩的基础分为60分,满分100分。
智育成绩=∑每门学位课成绩*相应学分数/∑学位课学分数*70%德育成绩=(60分+德育加分)*30%-德育扣分;总成绩=德育成绩+智育成绩三年级研究生智育成绩为中期考核总成绩,由各学院根据《**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方案》进行考核,德育成绩及总成绩算法同上。
(二)德育加分1.职务加分学生干部尽职尽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经考核合格者,按如下标准加分:(1)校研究生会主席、博硕医疗服务团团长加6分;(2)院研究生会主席、校研究生会副主席、秘书长、博硕医疗服务团副团长加5.5分;(3)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秘书长、校研究生会部长、博硕医疗服务团委员5分;(4)校研究生会干事、院研究生会(副)部长、团支书、班长、党支部书记加4.5分;(5)院研究生会干事、团支部委员、班委会成员、党支部委员加4分;(6)心理宣传员、就业小组组长、党小组组长、团小组组长、寝室长加2分;(7)学生干部每兼职一项按职务2/3加分。
中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管理办法(中大研字〔2012〕24号)根据中南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的通知》(中大研字〔2012〕18号),为提高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研究生奖学金设立第一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拔尖创新博士生奖学金,以上统称为研究生奖学金。
研究生奖学金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生学费(分全额学费、半额学费和零额学费三种)和生活费。
其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学校自筹、社会捐助等渠道。
(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为奖励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研究成果突出、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的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设立。
(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为基本培养年限内的研究生设立。
(三)拔尖创新博士生奖学金为鼓励高年级和超过基本培养年限的优秀博士生潜心研究、争取较突出学术成果,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和提升论文水平培养拔尖博士设立。
第二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可用于冲抵研究生学费、发放研究生生活费。
第三条研究生奖学金的申请范围仅限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入我校的全日制全脱产优秀研究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硕士研究生学校仅发放全额学费奖学金。
奖学金享受范围不包括工商管理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软件工程硕士、在职人员、同等学力博士生、单考生及七年制、八年制医学学生。
第四条学校为研究生设立教学助理岗位奖学金、管理助理岗位奖学金,并安排专项经费。
医院为研究生设立医师助理岗位,并发放助医岗位奖学金。
导师应为研究生设立研究助理岗位,并发放助研岗位奖学金。
教学助理岗位、管理助理岗位、医师助理岗位、研究助理岗位原则上要覆盖所有博士、硕士研究生。
第二章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第五条从2012级研究生开始,学校给予全日制全脱产博士生全额学费奖学金,另按1.2万元/年的标准发放生活费奖学金(包括附属医院,但不包括校外基地);给予全日制全脱产硕士生全额学费奖学金,另按0.3万元/年的标准发放生活费奖学金(包括附属医院,但不包括校外基地),其中优秀推免生新生的发放标准为0.5万元/年。
长安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总 则第一条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在校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全面发展,激励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快人才培养,促进本科教学质量和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提高。
为了规范和完善我校推免生工作,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推免生,是指按照相关规定遴选的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攻读硕士学位。
推免生不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而直接参加招生单位的复试。
第二章 组织领导第三条 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务处、研究生部、学工部、校团委、纪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及专家、教授代表等组成的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推免生工作,推免生工作设在教务处培养科。
第四条 各学院成立由负责人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推免生工作小组,具体实施本单位的推免生工作。
各学院的推免生工作小组,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推免生工作。
第三章 推荐原则第五条 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的原则。
在对考试、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综合测评基础上,突出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考查。
要充分利用推免生选拔方式,发现一些能力突出的创新人才。
第六条 推免生工作应考虑各硕士点发展的需要,适当照顾生源相对较少的学科。
同时,为使各硕士点留出足够的名额供统考生选报,学校将对推免生较集中的学科进行调控。
第七条 根据教育部党组[2000]2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以及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每年可选拔一定数量的具有社会工作特长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社会工作特长生”),通过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保留入学资格的形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长安大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有权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分别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条学校成立长安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由9至25人组成,任期3年。
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至3人。
委员从教授、副教授中遴选,其中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的成员应占半数以上。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由校长提出初选人员名单,校务会议审定后,报教育部批准,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学位评定委员会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学位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学位评定委员会设若干分委员会。
分委员会由7至15人组成,任期3年。
分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主席必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
分委员会的组成由各学院提出名单,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第五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一、审查通过申请学位的人员名单,做出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定。
二、做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三、审批博士、硕士导师和审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和申报。
四、审批长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
五、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工作中的争议和其他事项。
第六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职责:一、审查通过申请学位的人员名单,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授予学位的建议。
二、做出不授予学位的决定,以及可否重作论文,再答辩一次的决定。
三、提出撤销因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建议。
四、审查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长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
五、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工作中的争议和其他事项,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处理建议。
六、协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完成其他工作。
第七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主席可提议召开学位会议处理学位审核和授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在审核学位及做出有关决议时采取不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试行)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2012‟342号)精神,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校学发…2012‟444号)、•关于印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的通知‣(校学发…2014‟235号),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一条奖励标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奖励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万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万元。
第二条评选对象(一)我院已注册的1-4年级非定向博士研究生、1-3年级非定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2年级非定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国家奖学金;直博生享受硕士研究生待遇的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享受博士研究生待遇的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
(三)因国家和学校公派出国联合培养或校际交流且具有我校学籍的研究生,仍具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
(四)研究生在基本学制年限内,可多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但获奖成果不可重复申报使用。
超出基本学制年限的研究生,不再具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参评资格。
第三条申请条件(一)申请国家奖学金的研究生,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3.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或实践能力强,发展潜力突出;4.身心健康,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及社会公益活动。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其参评资格:1.违反国家法律、校纪校规受到纪律处分者;2.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者;3.参评学年课程考试不及格者;4.参评学年学籍状态处于休学、保留学籍者。
长安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21号令)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具有我校学籍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德育成绩、智育成绩、文体美成绩三部分组成,其计算方法为:德育成绩×20%+智育成绩×70%+文体美成绩×10%,各部分成绩的计算方法见分则。
第四条综合测评成绩是全面考核学生、评优以及毕业时向用人单位推荐的重要依据。
第五条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德育测评分则第六条德育成绩=75+德育加减分,德育成绩不超过100分。
第七条德育基本分为75分,凡符合下列各项条件者,均可获基本分:(一)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
(二)遵守国家法律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违纪行为。
(三)专业思想牢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好学,进取心强。
(四)有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关心集体和他人,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五)注重自我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究卫生。
第八条德育加分细则(一)奖励表彰1、获优秀党员荣誉称号者,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分别加15分、10分、8分、2分;2、获优秀团员、团干、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者,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分别加10分、8分、4分、1分;获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其标兵荣誉称号者,分别加10分、15分;获校级共青团标兵荣誉称号者,加8分;3、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荣誉称号者,加20分;获省级青年突击手及其标兵荣誉称号者,分别加15分、20分;4、获军训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者,加4分;本文来自:中国范文网【/】详细出处参考:/post/104.html(二)学生服务与管理担任下列各类职务满一学年的学生,根据其工作成绩给予加分:1、校级学生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下同)主席,加6—12分;校级学生组织副主席、校团委各部副部长、院学生会主席、分团委副书记,加4—8分;校级学生组织各部部长、院学生会副主席、班长、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加3—6分;校级学生组织各部副部长、院学生会各部部长等,加2.5—5分;校、院级学生组织干事及各班班团委员,加2—4分;2、学生兼职辅导员加5—10分;宿舍舍长加0.5—1分,所在宿舍被评为校、院文明宿舍者,舍长加3分、2分,成员加2、1分。
长安大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有权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分别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条学校成立长安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由9至25人组成,任期3年。
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至3人。
委员从教授、副教授中遴选,其中教授或具有相当职称的成员应占半数以上。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由校长提出初选人员名单,校务会议审定后,报教育部批准,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学位评定委员会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学位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学位的日常工作。
第四条学位评定委员会设若干分委员会。
分委员会由7至15人组成,任期3年。
分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主席必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担任。
分委员会的组成由各学院提出名单,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第五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一、审查通过申请学位的人员名单,做出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定。
二、做出撤销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决定。
三、审批博士、硕士导师和审定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和申报。
四、审批长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
五、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工作中的争议和其他事项。
第六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职责:一、审查通过申请学位的人员名单,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授予学位的建议。
二、做出不授予学位的决定,以及可否重作论文,再答辩一次的决定。
三、提出撤销因违反规定而授予学位的建议。
四、审查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长安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
五、研究和处理授予学位工作中的争议和其他事项,并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处理建议。
六、协助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完成其他工作。
第七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主席可提议召开学位会议处理学位审核和授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在审核学位及做出有关决议时采取不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长安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
(2013年修订) (长大研〔2013〕19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与意义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精神,进一步调动研究生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在校研究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根据《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评定原则 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根据研究生学习成绩、学术活动和科研能力的实际情况,评定、发放奖学金。 第三条 评定范围 长安大学在校全日制研究生(MPA、MBA、留学生及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生除外)。国家和学校有特殊政策规定的研究生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奖学金标准 按《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制定的《长安大学博士生奖学金标准》、《长安大学硕士生奖学金标准》执行。
第二章 奖学金评定条件 第五条 评定条件的构成 奖学金评定条件由基本条件和学术成就条件组成,申请奖学金的研究生应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依据学术成就条件的排名次序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奖学金。 第六条 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3.身心健康。 第七条 学术成就条件 1.博士研究生 (1)第一学年,根据入学成绩按《长安大学博士生奖学金标准》发放相应等级奖学金。 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享受一等奖学金。 (2)第二学年,按如下公式进行累计评分:
12340.20.40.20.2MMMMM…………………………(1)
其中,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M1:是指上一学年课程总平均分数; M2:是指上一学年发表论文、专著及各种检索、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得分(见附表1)之和; M3:是指上一学年参加学术活动、科技活动及竞赛获奖得分(见附表1)之和; M4:是指上一年参加科研工作情况得分(见附件1)之和。 (3)第三学年,按如下公式进行累计评分:
123400.60.20.2MMMMM …………………………(2)
其中,M1、M2、M3、M4所指内容与(1)式相同。 2.硕士研究生 (1)第一学年,根据入学成绩按《长安大学硕士生奖学金标准》发放相应等级奖学金。 推免生第一学年享受一等奖学金。 (2)第二学年,按如下公式进行累计评分:
12340.70.10.10.1MMMMM …………………… (3)
其中,M1、M2、M3、M4所指内容与(1)式相同。 (3)第三学年,按如下公式进行累计评分:
123400.50.20.3MMMMM ………………………(4)
其中,M1、M2、M3、M4所指内容与(1)式相同。 3.在评分计算公式中,博士生、硕士生的M1由学院审核: M2、M3、M4由导师和学院负责审核。
4.在计算结束后,对M要进行标准化,即min-max标准化,*min100maxminMM *M
---- 表示个人标准化得分;
M----- 表示个人总分;
max --- 表示学生总分最大值(范围学院确定); min --- 表示学生总分最小值(范围学院确定)。
第二章 奖学金评定办法 第八条 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委员会,长安大学奖学金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导师代表等组成。奖学金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对研究生进行奖助的政策、规则、方案,协调和解决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2.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办公室是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委员会下设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执行委员会的决定,按政策和规则具体负责研究生的奖学金管理工作。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办公室挂靠研究生院。 3.学院设立奖学金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生奖学金办公室,以学院为基础形成校、院两级运作体系。院研究生奖学金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或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成员应由学位分委员会的委员和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负责对本单位有关研究生奖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学金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同时根据学校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实施细则评定本学院研究生奖学金。院研究生奖学金办公室在院奖学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奖学金的具体管理工作。 4.研究生奖学金的设立和管理应公正、透明,杜绝不正之风。 第九条 评定程序及时间 1.对于新入学的研究生,奖学金根据入学成绩确定。学校在新生入学注册后逐月发放本学年度奖学金。 2.对在校研究生,学校在每年9月1日开始启动奖学金的评定工作,评定自上一年8月31日至本年9月1日之间取得的各项学术成就。首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申请表》,指导教师须对研究生本学年度的学习成绩、科研状况及其综合表现做出评价并签署意见。由院奖学金工作领导小组根据《长安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组织评定。 3.各学院对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结果应进行为期五天的公示,公示结束后各学院将评定结果于9月25日前上报校研究生奖学金办公室,审核后进行为期五天的公示,公示后于10月初发放奖学金。 第十条 个人申诉 1.对奖学金评审结果有异议的研究生,可在本学院评审结果公布之日起5日内向本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诉,领导小组应在接受申诉后5日内做出答复。 2.如研究生对本学院领导小组的评审答复仍有异议,可在领导小组答复后5日内向校研究生奖学金办公室提起申诉,研究生奖学金办公室审核后提出处理意见,并报主管校领导批准,通知研究生本人及所在学院。此意见即为学校最终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其它相关问题 1.研究生获得奖学金的年限不得超过培养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习年限。不在籍及延期毕业的研究生不再参加奖学金评定。 2.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阶段后按博士生奖学金标准发放。 3.研究生休学以学期为单位计算,研究生休学期间停发奖学金。申请复学后,恢复发放。 4.直博生一、二年级按博士一等奖学金认定,其中有不及格课程者,降为三等奖学金,三年级与普通博士二年级一同参评,四、五年级与普通博士三年级一同参评。 5.上学年中有一门课程不及格的研究生直接列入三等奖学金。 6.出国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研究生,自办理出国手续之日的下月起停发奖学金。返校后由本人提出恢复申请,经学院审核,研究生院审批,自审批之日的下月起恢复发放。 7.研究生提供的评定材料必须真实,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者,取消当年评定资格。 8.凡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者,其奖学金评定作如下处理: (1)受警告、严重警告处分者,停发六个月奖学金; (2)受记过处分者,停发一年奖学金; (3)受留校察看处分者,停发奖学金至解除留校察看处分。 第十二条 本细则经2013年7月19日校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9月1日起执行,《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长大研〔2008〕318号)同时废止。本细则为学校指导性办法,各学院可在此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本学院实施细则,并报研究生院。其他相关规定有与本细则相抵触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十三条 本细则由长安大学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附表:1.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学术成就条件评定量化计算办法 2.长安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申请表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大全 附表1 长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学术成就条件评定量化计算办法
一、1M的计算 1110.7MM(上一年培养计划中所列学位课程的平均分数)+120.3M(上一年培养计划中所列非学位课程的平均分数) 二、2M的计算 2M21M(发表论文累计分数)+22M(科研成果获奖累计分数)+23M(获得专利累计分数) 各项累计分数的计算见表1—表3:
表1 研究生发表论文计分表 刊物类别 作者排序 21M得分值
A B C D E F 1 200 100 40 25 15 5 2-1 100 50 30 20 13 4 2-2 60 40 20 15 10 3 3以后 20 0 0 0 0 0 说明: A 指专著; B指被SCI、SSCI、AHCI检索论文; C指被EI、ISTP、人大复印、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检索或收录的论文; D 一类期刊,是指一级学会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的核心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E 二类期刊,是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的扩展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F 三类期刊,是指一般公开出版的期刊和国内公开出版的国内会议论文集,具体由学院认定; 正式出版的编著著作计分相当于在二类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 在作者排序一栏中,2-1表示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2-2表示为非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论文检索必须出具检索证明,同时被多个数据库检索时,只认定一个检索,会议论文被EI检索的只计一篇; 所有论文必须正式发表(见刊)才能计入评分,同一篇文章不重复计分。 表2 研究生科研成果计分表
获奖级别 获奖者排序 22M得分值
国家级 省部级 地市(厅)级 特等 一等 二等 一等 二等 三等 一等 二等 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