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7
热能动力工程知识点总结1. 热能动力基础知识热能动力工程的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热传递、流体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转换的学科,它包括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工作和热效率、热平衡、热力学循环等知识。
热传递是研究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包括传热方式、传热方程、传热系数等内容。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力场中的运动规律和性质的学科,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等内容。
2. 热能动力系统热能动力系统是指用来进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设备和系统,包括热力机械系统、热力循环系统、热力传递系统等。
热力机械系统是利用热量进行机械能转化的系统,包括蒸汽轮机、燃气轮机、内燃机等设备。
热力循环系统是进行能量转化和传递的闭合系统,包括蒸汽循环、制冷循环、供暖循环等。
热力传递系统是进行热量传递和利用的系统,包括换热器、热交换器、散热器等设备。
3. 热能动力设备热能动力工程涉及的设备有很多种类,包括锅炉、燃气轮机、汽轮机、制冷设备、换热器等。
锅炉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或热水的设备,主要用于供热和发电。
燃气轮机是将燃气的燃烧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主要用于发电。
汽轮机是将水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主要用于发电。
制冷设备是利用制冷剂对热能进行转化的设备,主要用于制冷和空调。
换热器是用于热量传递的设备,主要用于加热、冷却和热回收。
4. 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热能动力工程在工业生产、电力生产、供暖系统、制冷系统、能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热能动力工程可以提供压缩空气、热水、蒸汽等能量,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加热、制冷、干燥等操作。
在电力生产中,热能动力工程可以通过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设备进行能源转换,产生电力。
在供暖系统中,热能动力工程可以通过锅炉、换热器等设备进行热量的传递和利用,为建筑物提供供暖服务。
在制冷系统中,热能动力工程可以通过制冷设备进行热量的转移和转化,实现制冷和空调的目的。
在能源利用方面,热能动力工程可以通过热回收技术、余热利用技术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基础知识一、板式换热器:一)、优点:传热效率高,对数温差大。
重量轻,占地面积小,清洗方便,容易改变换热面积或流程组合,适用于多种介质换热。
二)、缺点:工作压力v2Mpa,工作温度V200°C不适用于易堵塞介质。
承温:・160°C~225°C承压:35bar技术参数:板材:AISI316/SUS304等钎焊剂:纯度99.9%铜或银接口连接方式:螺纹、焊接、法兰等。
垫片材料EPDM、NBR胶片。
二、空气换热器:钢制绕片翅片管散热器三、容积式换热器注:碳钢在70%以上的浓硫酸中腐蚀轻微,60%以下稀硫酸中腐蚀严重。
铅对65%以下稀硫酸中耐腐蚀性强,在浓硫酸中腐蚀严重。
硝酸,强烈腐蚀铜,不腐蚀不锈钢,盐酸,腐蚀铜,也腐蚀不锈钢,氯离子,使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变脆。
换热器选型主要因素:1、热负荷及流量大小2、流体的性质3、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4、对清洗、维修的要求5、设备结构、维修的要求6、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7、其他:结构强度,材料来源,加工条件,密封性, 安全性等8、板版材质有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银及鎳铜合金、310S等材B30合金、哈氏合金、蒙乃尔合金、换热器技术问答1.换热设备如何分类?答:按《石油化工总公司设备分类目录》可分为:(1)管壳式换热器(2)套管式换热器(3)水浸式换热器(4)喷淋式换热器(5)凹转(蛇管)式换热器(6)板式换热器(7)板翅式换热器(8)管翅式换热器(9)废热锅炉(10)其他2.换热器是如何传热的?答:在故普遍的间壁式换热器中,主要是传导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
热流体先用对流给热的方式将热最传给管壁的一侧,再以传导的方式将热最从管壁一侧传过另一•侧,最后管壁另一侧乂以对流给热方式将热量传给了冷流体,从而完成了换热器的传热过程。
3.介质流速对换热效果有何影响?答:介质在换热器内的流速越人,其传热系数也越人。
因此提高介质在换热器内的流速可以大大提高换热效果,但增加流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增大了通过换热器的压力降,增加了泵的能量消耗,所以要有一定的适宜范围。
建筑给排水基础知识一、给水工程1、系统组成给水工程包括室外水源引入口、给水立管、给水水平支管、用水器具、阀门、套管、阻火圈、水表、支架、土方挖填等。
2、给水工程有关知识给水系统常用材料:镀锌钢管、PP-R管、PE管或铸铁管、U-PVC 管等。
套管常用材料:镀锌铁皮、钢管、塑料。
阀门常用类型:截止阀、止回阀等。
管道连接方式:螺栓连接、焊接、法兰连接、热熔连接、承插连接、黏结、卡接等。
3、给水工程工程量计量有关问题:室内管道计算起点、终点:(1)计算起点,即室内外分界点为进口第一个阀门处或建筑物外墙皮以外1.5米处。
(2)计算终点,即管道与用水器具分界点为设计有明确要求的,按设计要求计算;没有明确要求的,计算至用水器具进水阀门处或水龙处。
管道工程量:按设计图示管道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不扣除管件长度。
按照管径不同分别统计工程量。
管径间的分界点一般在分支处。
管件:安装费、主材费均包括在管道安装内;铸铁给水管道除外,管件需要单独计算主材。
阀门:单独定额子目、个。
水表:单独定额子目、个、定额内包括一个阀门。
套管:单独定额子目、个、按管道公称直径划分、套管大管道两号。
支架:DN32以内管道支架综合在定额内,不再计算。
大于DN32的管道支架需要单独计算。
阻火圈:一般用在高层建筑的给水管道穿墙部位。
二、排水工程1、系统组成排水工程包括建筑物排水出口、排水立管、排水水平支管、检查口、清扫口、地漏、排水栓、透气帽、支架、各种管件、套管、土方挖填、砌砖、粘贴瓷砖等。
2、排水工程有关知识排水系统常用材料:铸铁管、U-PVC管或镀锌钢管等。
套管常用材料:镀锌铁皮、钢管、塑料。
管道连接方式:承插连接、黏结连接等。
3、排水工程工程量计量有关问题室内管道计算的起点、终点:(1)计算起点,即室内外管道分界点为出口第一个检查井处或建筑物外墙皮以外1.5米处。
(2)计算终点,即管道与用水器具分界点为设计有明确要求的,按设计要求计算;没有明确要求的,排水管道计算至出楼地面或墙面10CM处。
发动机基础知识讲解,不能再详细了!(附⾼清图)⾸先我们来看⼀幅发动机总成图发动机拆散之后,零部件也是⼀⼤堆如果凭上⾯这样的图去了解发动机的话,就有如“盲⼈摸象”。
⼩编在这⾥给各位倾情奉上整理后的图⽂。
发动机分为两⼤机构与五⼤系统,有没有⼩伙伴知道是哪些?两⼤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机构五⼤系统:点⽕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与启动系统曲柄连杆结构曲柄连杆机构⼜由机体组、曲轴飞轮组与活塞杆组组成。
01机体组发动机机体组主要由⽓缸盖、⽓缸垫、⽓缸体、油底壳、⽓缸盖罩以及主轴承盖等组成。
⽓缸体发动机的主体,将各个⽓缸和曲轴箱连为⼀体,是安装活塞、曲轴以及其他零件和附件的⽀承⾻架。
⽓缸体的缸套周边是有⽔道的(如下图),以供发动机散热。
⽓缸盖作⽤是密封⽓缸,与活塞共同形成烧空间,承受⾼温⾼压燃⽓的作⽤。
同时也是配⽓机构的载体。
⽓缸垫⼜称⽓缸衬垫,位于⽓缸盖与⽓缸体之间,其功⽤是填补⽓缸体和⽓缸盖之间的微观孔隙,保证良好的密封性,防⽌⽓缸漏⽓和⽔套漏⽔。
油底壳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称为下曲轴箱。
作⽤是密闭曲轴箱做为储油的外壳,防⽌杂质的进⼊。
⽓缸盖罩位于发动机上部,是盖在⽓缸盖上的罩壳,起到密封的作⽤,防⽌杂质的进⼊。
02曲轴飞轮组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飞轮、曲轴⽪带轮与正时齿轮等组成。
安装在⽓缸体上⾯。
曲轴承受来⾃连杆的⼒,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
飞轮安装在发动机后⽅,拥有⼀定的重量,有储能的作⽤。
还是离合器的安装部件,其上的齿圈为启动马达带动发动机运转的齿圈。
曲轴⽪带轮带动其它发动机附件的动⼒来源,依靠传动⽪带将动⼒传递给发电机、⽔泵、压缩机、⽅向助⼒泵等。
其上有缓冲减震装置,是为了减少因发动机⼯作时产⽣的冲击振动。
曲轴正时齿轮将动⼒传给凸轮轴的正时齿轮,使发动机能稳定运转。
03活塞连杆组活塞连杆组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连杆⽡盖、连杆螺栓等组成。
活塞:发动机⽓缸中往复运动的机件。
在这个酷热的夏天,或许有部分朋友会有笔者当年的困扰:既要超频,又想控制温度,还想追求耳根清净,外观又希望能够漂亮……水冷或许就是解决些问题的良方。
但是,对于初次接触水冷的玩家来说,组建水冷系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你已经是个熟练的DIYer。
本专题将从水冷基础知识、水冷安装规划方法、水冷安装实战案例和水冷产品导购四个方面进行连载,带你全方位探寻水冷的秘密。
同时,感谢著名水冷玩家Kone、Pawel、CWPP、亨利水冷和酷威水冷为本文提供宝贵经验和建议,以及你们所分享的精彩作品。
水冷系统的优势和劣势电脑水冷的散热原理和汽车引擎的水冷系统类似,都是利用液体吸收物体的热量并再传递给散热器,然后用风冷或者被动散热的方式散发热量。
水冷系统散热能力强的秘诀,一是因为水的吸热和导热性能比空气好很多,二是因为水冷系统的总散热面积也要比风冷系统大很多。
性能优势:在25℃环境中,空气的热传导系数只有0.024W/mk,而水是0.58W/mk,是空气的24倍;同样在25℃环境中,空气的比热容是1012J/(kg·K),而水的比热容是4186J/(kg·K)。
对超频玩家来说,水冷能有效降低超频所产生的高温,增加超频成功率和系统稳定性。
水冷也比制冷片、压缩机、干冰、液氮等容易结露的散热方式安全得多,适合长期稳定使用。
静音优势:依靠散热面积庞大的冷排或者被动散热金属水箱,水冷系统只需要很低的风扇转速就能获得足够的散热能力,这对追求静音的用户很重要。
个性化外观:只要花点心思,水冷系统要打造出独一无二的漂亮外观并不困难。
独特的UV色彩和漂亮的走管,都能让人惊叹不已。
安装灵活:水冷系统的吸热(冷头)、导热(水管和水冷液)和散热(冷排)部分都是各自分离的,能通过柔软的水管灵活布局。
凭借体积分散的先天优势,水冷能更合理的利用机箱内零碎空间,基本不受主板布局的限制,风道也更灵活。
价格较高:水冷的价格门槛比较高。
在不少水冷系统中,水冷的价格都会与电脑中的板卡价格接近甚至持平。
供热基础知识介绍供热是指通过中央供热系统向建筑物提供热能,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业生产和其他用热需求的一种方式。
以下将介绍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常见组成部分、运行方式等基础知识。
一、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热源供热、热能传输和热能利用三个过程。
1. 热源供热:热源是供热系统的核心,通常采用锅炉、热电站等设备来提供热能。
燃煤、燃气、核能等不同能源可以作为热源。
2. 热能传输:热源提供的热能通过管道输送到不同的建筑,常见的管道材料有钢管、塑料管等。
热源和建筑之间的热能传输是通过热媒介(如水、蒸汽等)进行的。
3. 热能利用:建筑物接收到热能后进行利用,供暖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也可用于生产热水、蒸汽等其他用途。
二、供热系统的组成部分供热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热源设备:如锅炉、热电站等,用于提供热能。
2. 热交换器:用于将热源传递给热媒介,常见的热交换器有换热器、热泵等。
3. 热媒介管道:将热能输送到建筑物,一般采用管道进行传输。
4. 热力站:位于建筑物内部,用于调节和控制热能的分配和供应。
5. 末端设备:用于利用热能,如散热器、暖气片等。
三、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两种方式。
1. 集中供热:由供热公司或热力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热源设备及供热系统,将热能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建筑,实现大规模供热。
2. 分户供热:每个建筑都配有独立的供热设备,如锅炉、热泵等,自行提供热能,实现独立供热。
集中供热方式具有节能、环保、维护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密集建筑、大型工业区等场所。
分户供热方式则适用于独立建筑、低层住宅等场所。
四、供热系统的优势与挑战供热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a. 高效节能:整个系统能够实现集中控制和调整,提高热能利用效率;b. 舒适环保:室内温度稳定,减少室内外温差,提高居住和工作舒适度;c. 方便维护:集中维护和管理热源设备,减少居民维护成本和麻烦;d. 资源优化利用:利用工业余热、再生能源等热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散热器1 前言 (2)2 对散热器的基本要求 (2)2.1热工性能 (2)2.2经济方面 (2)2.3卫生和美观方面 (3)2.4安装使用和工艺方面 (3)2.5使用寿命 (3)3 散热器类型 (4)4 散热器的选用 (7)5 散热器的布置原则 (8)6 散热器的连接方式 (9)7 散热器的计算 (12)7.1散热器的面积 (12)7.2散热器内的热媒平均温度 (12)7.3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及修正系数 (13)7.4散热器的片数和长度 (14)8 我国散热器发展现状 (15)8.1生产格局 (15)8.2当前存在的问题 (16)1前言散热设备是供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向房间散热以补充房间的热损失,保持室内要求的温度。
按照散热设备向房间传热的方式不同,供暖工程用的散热设备有三类。
1)以对流方式为主(辐射为次)向房间传热的,称为散热器;2)通过散热设备的壁面以辐射方式向房间传热,称为辐射供暖系统,这种散热壁面,可以是专制的金属辐射板,也可将通热媒的管道直接埋入建筑物的顶棚、墙面或地板内,形成建筑物部分围护结构与散热设备合二为一的辐射供暖;3)利用热空气直接向室内供热,称为热风供暖系统,如暖风机。
2对散热器的基本要求包括经济、技术和美观卫生等几个方面:2.1热工性能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越高,说明其散热性能越好,这是选择散热器的首要指标。
增大传热系数的途径,一般采用增加外壁传热面积,提高散热器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和增加散热器的向外辐射强度等。
2.2经济方面评价散热器的经济指标有两种。
衡量同一材质散热器经济性的指标叫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指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差为1℃时,每kg质量散热器,单位时间所散出的热量。
即:q KW kg;式中:q—散热器的金属热强度,.CW m;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2.CG—散热器美12m散热面积的质量,2kg m。
q值越大,说明散出同样的热量所耗的金属量越小。
对各种不同材质的散热器,其经济评价指标,用散热器单位散热量的成元)来衡量。
本(W2.3卫生和美观方面散热器外表光滑,不积灰和易于清扫;结构尺寸要小,少占房间面积和空间;外形美观,不因散热器的装设影响房间观感。
2.4安装使用和工艺方面散热器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承压能力: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应便于组合成所需要的各种面积;散热器的生产工艺应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2.5使用寿命散热器应不易于被腐蚀和破坏,使用年限长。
3散热器类型4注:1)传统的铸铁散热器由于粗重丑陋,明装时一般需要安装暖气罩。
安装暖气罩的问题在于:①影响散热效果并浪费使用面积;②罩内会成为藏污纳垢、细菌丛生的污染源;③在高温的炙烤下,大部分木质暖气罩会出现变形、凸裂等状况。
2)钢式散热器由于易腐蚀,所以不能用于开放式系统,且热媒水中一定要严控含氧量,否则会氧化腐蚀漏水,一般内表面需做防腐处理。
目前市场上有些散热器厂家在大力宣传其散热器产品“没有焊缝”——其实这对于散热器的抗腐蚀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因为钢制散热器的腐蚀均不是发生在焊缝上,这是由钢制散热器的腐蚀原理决定的,所以“没有焊缝不等于就没有腐蚀”。
3)铝制散热器在碱性水中会产生腐蚀,所以应避免铝合金散热器与其他材料混合安装。
同时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铝制散热器主要为焊接型,焊接点强度不能保证,容易出现问题而漏水。
4)铜铝复合散热器内铜管壁会被水中的氧离子腐蚀,铜管焊接处材质性质改变,也易被腐蚀。
5)由于传统铸铁散热器的种种缺陷,国家有关部门已明令限制传统铸铁散热器生产和使用;6)新型散热器由于其诸多优点,国家建设部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新型采暖散热器的应用。
5铸铁散热器钢制散热器(经典型)钢制散热器(经济型)不锈钢散热器纯铜散热器铜铝复合散热器钢制散热器有机涂料、无机涂料双层防腐技术4散热器的选用在工程设计中,选用散热器类型时,要注意在热工、经济、卫生和美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但要根据具体工程有所侧重,一般应符合下述原则性的规定:1)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应满足系统的工作压力;2)在民用建筑中,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3)在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生产厂房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4)在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生产厂房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耐腐蚀的铸铁散热器;5)采用柱式、板式、扁管式等各种类型钢制散热器及铝制散热器的采暖系统,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6)采用铝制散热器时,须选择内壁有可靠防腐措施的产品,且严格控制热水的pH值,在同一个热水采暖系统中,不应同时采用铝制散热器和钢制散热器;7)采用铝制散热器与铜铝复合散热器时,应采取防止散热器接口产生电化学腐蚀的隔绝措施;5散热器的布置原则1)散热器应明装,并宜布置在外窗的窗台下。
室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朝向的外窗时,散热器应优先布置在热负荷较大的窗台下;2)托儿所、幼儿园、老年公寓等有防烫伤要求的场合,散热器必须安装或加防护罩;3)有外窗的房间,散热器不宜高位安装。
进深较大的房间,宜在房间的内外侧分别布置散热器;4)散热器安装时,应留有足够的气流通道,并应方便维修;5)门斗内不得设置散热器;6)片式组对散热器的长度,底层每组不应超过1500mm(约25片),上层不宜超过1200mm(约20片),片数过多时可分组串联连接(串联组数不宜超过两组),串联接管的管径应≥25mm;供回水支管应采用异侧连接方式;7)楼梯间的散热器,应尽量布置在底层;8)散热器的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涂料。
6 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图例散热器在侧边设置两个进出接头,并可反转,使用左右侧窗结构,推荐使用异侧连接,这样可以保证水平串联接会导致散热量的减小,根据水流量的大小有的下进下出连接的翅片管散热器,因结构改变,在长度不变立式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采用下进下出或上进上出两种表2 散热器系统中的连接形式特点描述:采暖热水流经前一组散热器后完全流入下一组散热器,因此水温是按照串联的顺序逐渐降低。
在同等的条件下,首尾2组暖气给房间带来的温度能相差2度以上。
特点:成本低,采暖效果差,能耗高;目前基本已被淘汰。
单管串联跨接优点:可分别对每组散热器进行精确温度控制,适应了用户对居室的个性化要求。
特点:成本较低,采暖效果一般,能耗高。
并联异程系统特点:管道行程较短,每一组散热器均可单独控制,系统的水流平衡较单管串联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缺点:每组散热器的水流量不同,前端散热器的回水因为离主管道比较近,回的比较快,而后端回水较慢,会造成末端暖气不热或不够热的现象。
解决办法:通过阀门调节,在系统工作状态下把前端暖气的回水阀门依次稍关掉一些。
并联同程系统描述:先供后回——前端第一组散热器的回水暂不向主管道循环,而是往下继续走,连接下一组散热器的回水管,依次类推…从最末端散热器引出一根回水管路,回到主管道的回水管上。
特点:系统每组散热器的水流量基本上是相同的,系统非常平衡,一般不会出现末端不热的现象。
集水式描述:锅炉进出口分别通过集水器和分水器与各组并联散热器连接,各并联管路间的水力平衡通过分水器上的阀门进行调节来平衡各环路的阻力,可分别进行温度控制。
热水管道通常采用PEX 或XPAP 等塑料管材,敷设于地板下。
优点:布置灵活,美观,利于进行分室温控,但管路布置较为复杂,造价较前几种室内布置方式偏高。
7 散热器的计算当供暖热负荷、供暖系统型式及散热器选型确定后,即可决定散热器的面积、组数及每一组的片数(钢制散热器,除钢制柱型外,是不需要确定片数的,但要确定每组的面积)。
7.1 散热器的面积散热器的面积F 按下式计算:123..()p n QF K t t βββ=-式中:F —散热器面积,2m ;Q —散热器的散热量,W ;K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2.W m ℃;p t —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n t —室内供暖设计温度,℃1β—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 2β—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3β—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7.2 散热器内的热媒平均温度7.2.1 热水供暖系统1212p t t t +=式中:1t —散热器进水温度,℃;2t —散热器出水温度,℃。
对于热水双管供暖系统,散热器的进、出水温度,即为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
在热水单管供暖系统中,热水是依次进入散热器的,供水温度逐渐降低。
所以每组散热器的进、出水,必须逐一分别计算。
后一组散热器的进水温度,即为前一组散热器的出水温度。
某一组散热器的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111()0.86n rn g LQ t t G -=-∑式中:1()n t —从上面算起第n 层散热器的进水温度,℃;11n rQ-∑—从上面算起,第n 层以上散热器的总热负荷,W ;g t —立管的供水温度,℃;L G —立管中的流量,kg h ;3.60.864.187()L g h g hQ Q G t t t t ==--∑∑式中:Q ∑—立管的总热负荷,W ;h t —立管的回水温度,℃。
7.2.2 蒸汽供暖系统当蒸汽压力p ≤0.03a MP 时,可取p t =100℃;当蒸汽压力p >0.03a MP 时,p t 等于进入散热器的蒸汽压力想对应的饱和蒸汽温度。
7.3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及修正系数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值,是指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p t ,与室内空气温度n t 之差为1℃时,每2m 散热器面积,每小时传递给室内空气的热量,单位为2.W m ℃。
它是散热器散热能力强弱的标志,通过实验确定。
7.4散热器的片数和长度求出房间内所需要的散热器面积F后,按下式求出所需要的片数n或总长度:F=nf式中:n—散热器片数或长度,片或m;f—每片或每m长散热器的面积,2m。
β,最后确定散热器面积。
如果然后根据每组片数或长度,再乘以修正系数1求得n不是整数(或钢制散热器的规定长度),应按以下原则取舍:对柱型、长翼型、板型、扁管式等散热器,散热面积减少,不宜超过0.12m;对于串片式、圆翼型散热器,散热器面积的减少,不宜超过计算面积的5%。
8我国散热器发展现状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广泛使用灰铸铁散热器,主要是四柱813、760、二柱M132、60等柱型、长翼型散热器以及长1m笨重的圆翼型散热器。
近30年来,我国逐步发展生产钢制和铝制散热器。
最近10年,我国的钢、铝、铜材质的新型散热器迅速发展。
当前最流行的三大类型散热器为:1)钢制管柱型散热器——以森德为代表2)铜铝复合散热器——最早诞生于山东3)装饰型散热器——以佛罗伦萨为代表8.1生产格局8.1.1传统两大散热器生产基地1)山西省太原清徐县的灰铸铁散热器生产基地,兴盛时期总产量曾占全国散热器总产量的70%以上,现在由于新型散热器的发展,其比例不断下降,但仍占据着铸铁散热器的主导地位;2)黑龙江省的钢制翅片管散热器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大庆和哈尔滨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