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32.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一、实验目的:用悬吊法和称重法求出不规则物体的重心的位置。

二、实验设备仪器:ZME-1型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直尺、积木、磅秤、胶带、白纸等。 三、实验原理方法简述

(一)悬吊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适用于薄板形状的物体,先将纸贴于板上,再在纸上描出物体轮廓,把物体悬挂于任意一点A ,如图1-1(a )所示,根据二力平衡公理,重心必然在过悬吊点的铅直线上,于是可在与板贴在一起的纸上画出此线。然后将板悬挂于另外一点B ,同样可以画出另外一条直线。两直线的交点C 就是重心,如图1-1(b )所示。

A

(a)

图1-1

(二)称重法求轴对称物体的重心

对于由纵向对称面且纵向对称面内有对称轴的均质物体,其重心必在对称轴上。

图1-2

首先将物体支于纵向对称面内的两点,测出两个支点间的距离l ,其中一点置于磅秤上,由此可测得B 处的支反力N1F 的大小,再将连杆旋转180O ,仍然保持中轴线水平,可测得N2F 的大小。重心距离连杆大头端支点的距离C x 。根据平面平行力系,可以得到下面的两个方程:

C 1N N21N =⋅-⋅=+x W l F W F F 根据上面的方程,可以求出重心的位置: N2

N11N F F l

F x C +⋅=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一)悬吊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二)称重法求对称连杆的重心。

a.将磅秤和支架放置于多功能台面上。将连杆的一断放于支架上,另一端放于支架上,使连杆的曲轴中心对准磅秤的中心位置。并利用积木块调节连杆的中心位置使它成水平。记录此时磅秤的读数F N1=1375g

b.取下连杆,记录磅秤上积木的重量F J1=385g

c.将连杆转︒180,重复a 步骤,测出此时磅秤读数F N2=1560g

d.取下连杆,记录磅秤上积木的重量F J1=0g

e.测定连杆两支点间的距离l =221mm

f.计算连杆的重心位置 (1375385)221

86mm 137********

C x -⨯=

=-+ 重心距离连杆大头端支点的距离C x =86mm 。

五、思考题

1. 在进行称重法求物体重心的实验中,哪些因素将影响实验的精度?

答: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有:1)磅秤的精度;2)支点位置的准确度;3)连杆中心线的水平度;4)连杆支点间距离测量的准确度,等。

A

B

C

实验四 四种不同载荷的观测与理解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理解渐加载荷,冲击载荷,突加载荷和振动载荷的区别。 二、实验设备仪器:ZME-1型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磅秤,沙袋。 三、实验原理方法:

a.取出装有一定重量砂子的沙袋,将砂子连续倒在左边的磅秤上,观察磅秤的读数;(渐加载荷)

b.将砂子倒回沙袋,并使沙袋处于和磅秤刚刚接触的位置上,突然释放沙袋;(突加载荷)

c.将沙袋提取到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冲击载荷)

d.把与沙袋重量完全相同的能产生激振力的模型放在磅秤上,打开开关使其振动,(振动载荷)

力与时间的关系示意图

渐加载荷 突加载荷 冲击载荷 振动载荷

四、思考题

1.四种不同载荷分别作用于同一座桥上时,哪一种最不安全?

答:一般情况下冲击载荷最不安全,若有共振则振动载荷也不安全。 2. 请简述通过这次实验的收获。

答:通过这次实验对四种载荷有了更明确地认识。

t

F t

实验三 转动惯量

(三线摆求圆盘的转动惯量,用等效方法求非均质发动机摇臂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测量刚体绕轴旋转的转动惯量。

二、实验设备仪器:ZME-1型理论力学多功能实验台、秒表、直尺、磁性圆柱铁等 三、实验原理、方法:

如图3-1所示三线摆,均质圆盘质量为m ,半径为R ,三线摆悬吊半径为r 。当均质圆盘作扭转角为小于6度的微振动时,

ψθL r =

系统最大动能:222Kmax 0max 0011

22

E J J θωθ== 系统最大势能:()2022

00max

P 2121cos 1θψψL

r mg mgL mgL E ==-=

0θ为圆盘的扭转振幅,0ψ是摆线的扭转振幅

对于保守系统机械能守恒,即:P K E E =,经化简得L

J mgr 02

2

由于:ωπ

2=T 则圆盘的转动惯量:L mgr

T J 2

2

02⎪

⎫ ⎝⎛=π可见测周期T 可用上式计算出圆盘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1. (一)圆盘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

已知:圆盘直径mm 100=d ,R =d /2=50mm ,厚度为mm 5.5=δ,材料密度3

3

kg/m 1075.7⨯=ρ,吊线半径为mm 41=r 。用理论公式计算圆盘转动惯量:

222415420311

5.550107.7510 4.184710k 12gm 22

J m R R R πδρπ--==⨯⨯⨯⨯⨯=⨯=

实验测量:转动右边手轮,使圆盘三线摆下降约60 cm ,给三线摆一个初始角(小于6度),释放圆盘

后,使三线摆发生扭转振动,用秒表记录扭转十次或以上的时间,算出振动周期T 。

用三线摆测周期计算圆盘转动惯量:L mgr

T J 2

2

02⎪

⎫ ⎝⎛=π, 将实测和计算结果添入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