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肠毒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68.43 KB
- 文档页数:2
肉鸡肠毒综合症的诊治摘要对肉鸡肠毒综合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以及预防该病应注意的事项进行论述,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肉鸡肠毒综合症;发生;防治肠毒综合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细菌、病毒以及原虫的并发感染所导致的,主要病变在肠道,以肠道出血坏死,肠道内肠黏膜脱落,肠腔内有未消化的饲料为主要病变特征。
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体重减轻、料肉比增高、产蛋鸡产蛋率下降较快。
肉鸡肠毒综合症在肉鸡养殖中表现为普遍出现拉稀便,粪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造成肉鸡成长缓慢、饲料报酬低下等。
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饲料转换率,从而给广大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1-5]。
1 流行病学近年来,潜山县养殖户无论是地面平养还是网上养殖都受到肠毒综合症的危害,该病主要高发期是25~40日龄的鸡群,其他日龄也可发病,但几率相对低些。
网上养殖的发病率相对地面平养低。
地面平养发病早,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养殖密度大的鸡群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都发,以夏、秋季多发。
2 临床症状安徽省潜山县黄埔镇某肉鸡养殖场,据养殖户反应,鸡群19日龄以前采食量、死亡率均正常,20日龄时发现粪便变稀,呈烂西红柿样,并带有少量未消化饲料。
部分鸡只出现羽毛松乱,脱水,营养不良、鸡爪发绀等症状。
如不治疗,2~3 d会出现采食量下降。
个别鸡只会出现头颈震颤、盲目前冲、尖叫等,继而瘫痪,然后突然倒地死亡。
3 解剖病变发病初期小肠前段增粗,肠管膨胀,肠黏膜增厚,呈灰白色,用剪刀剪开肠壁会自动外翻,肠黏膜增厚,肠壁上会有类似糠麸样,可分离,肠道后端还有未消化的饲料,后期肠壁会变薄,肠内容物显浓汁样。
用剪刀轻刮肠壁会显现透明状[6]。
4 诊断根据该病的的流行病学及解剖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该病要与肠炎区别开。
首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直接涂片法对粪便进行检查,可发现卵囊;然后采集无菌病料,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镜检,呈阳性,菌体单个,呈直杆状,两端钝圆;将菌体接种到血琼脂平板后发现有双层溶血环。
2023-11-04CATALOGUE 目录•鸡肠毒综合症概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药物•预防措施和建议•案例分析和讨论01鸡肠毒综合症概述定义鸡肠毒综合症是一种由特定病毒引起的鸡的肠道疾病。
症状患病鸡会表现出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脱水以及生产性能下降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病原鸡肠毒综合症的主要病原体是鸡肠病毒。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健康鸡通过接触患病鸡的粪便、污染的水源或饲料等途径感染。
病原和传播途径该病对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养殖效益下降。
危害患病鸡的生长速度放缓,饲料转化率降低,甚至可能引发其他继发性感染疾病,对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
影响危害和影响02诊断方法多发于14-90日龄的鸡,但也有在产蛋高峰期和高峰后期的鸡群中发生的。
发病鸡群日龄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易反复发作。
发病情况病鸡主要表现为腹泻、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等。
临床症状肠道黏膜炎症、出血、水肿,肠腔内充满泡沫样液体。
病理变化临床诊断采集病死鸡的肠道内容物进行细菌学检查,以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细菌学检查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采集病死鸡的肠道内容物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采集病鸡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以了解鸡群中是否存在抗体水平不一致的情况。
03实验室诊断0201鉴别诊断与其他细菌性肠炎的鉴别与其他细菌性肠炎进行鉴别诊断,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
与其他营养性问题的鉴别与其他营养性问题进行鉴别诊断,如蛋白质不足、维生素缺乏等。
与其他病毒性肠炎的鉴别与其他病毒性肠炎进行鉴别诊断,如腺胃炎、新城疫等。
03治疗方法和药物在鸡肠毒综合症的早期,可以使用抗感染药物和抗炎药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发病早期治疗对于出现脱水症状的鸡,需要补充体液,以维持鸡的生理机能。
补充体液可以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鸡的康复。
调整饮食治疗方法如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轻感染程度。
肉鸡肠毒综合征的发病特点肉鸡肠毒综合征的治疗措施-养鸡技术近几年来,在我国商品肉鸡饲养发达地区的肉鸡群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以腹泻、粪便中含有没消化好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色素沉着障碍、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疾病。
目前,此种疾病普遍流行,虽然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隐性经济损失巨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鸡肠毒综合征的发病特点肉鸡肠毒综合征的治疗措施。
1、发病特点目前在我国肉鸡饲养量比较大的地区,平养或者是上饲养方式的鸡都会出现感染的情况,但是此病并没有被所有的养鸡户和禽病临床工作者认识,所以需要对该病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以期更多的相关工作人员尽快认识并了解。
一般30~40日龄的肉鸡是肠毒综合征的主要发病群体,但是其他日龄的鸡群也会有感染该病的情况,只是感染的比较轻微并且只有很少量的鸡感染发病,鸡群最早的发病日龄在7~10日龄,而且采取地面平养的肉鸡群比上饲养的鸡群发病早。
如果肉鸡处于密度与湿度过大、通风状况差、卫生条件不理想的环境中会有较多的感染情况,一旦发病后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会相对比较严重,即使给予治疗措施也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
如果鸡群采食的饲料富含优质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就会有很大的概率感染肉鸡肠毒综合征,感染的症状会相对比较严重。
反之如果鸡群采食的饲料品质低劣则很少会发生肠毒综合征,即使有发病症状也比较轻微。
鸡群如果感染肠毒综合征比较严重,同时出现猝死症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的情况,会给鸡群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失。
2、病因分析小肠球虫的感染是肉鸡肠毒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但是肉鸡感染肠毒综合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
养鸡的场所常存在球虫,但是鸡群所处的环境条件、管理水平和药物预防水平都不相同,30~40日龄肉鸡群发病的情况比较多,由于小肠球虫在感染鸡的肠黏膜上进行大量的生长繁殖,这样会造成患鸡肠黏膜增厚、严重脱落并且有出血的情况,采食的饲料也不能被消化吸收,此外还会明显减少对水分的吸收,即使鸡饮用大量的饮水也同样表现脱水症状,同时这也是肉鸡粪便变稀且粪中带有未消化饲料的原因之一。
2021年第3期 吉林畜牧兽医59·禽业专栏·QinYe ZhuanLan鸡肠毒综合症病因及防治黄道鑫1,刘 欣21.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东丰 136300;2.吉林省东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东丰 136300养殖过程中,无论是哪一品种鸡,鸡肠毒综合症都是十分常见的,此类疾病虽不严重,病死率也不高,但对于养殖户来说,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鸡肠毒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与腹泻,甚至在粪便中可看到未消化完的饲料,其中饲养鸡的种类主要包括肉鸡和蛋鸡,而蛋鸡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较为缓慢,体型消瘦,再加上鸡群大小差别较大,如产生病鸡,则会发生严重脱水情况,在后期死亡率极高。
此病症是多种病因所造成的一种综合症状,因此被称之为“鸡肠毒综合症”。
本文对此病所产生的主要病因以及对此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概述,具体如下。
1 鸡肠毒综合症流行特点此类疾病不存在季节性,在一年四季中都可发生,且在夏季与秋季发病率相对较为集中,通常情况,在鸡群中的发病概率较高,多在肉鸡20~30日龄中与20~80日龄的蛋鸡中,如在饲养过程中卫生条件差,鸡群发生此疾病的概率则会增加,与此同时,在地面进行平养的鸡群发病率也会增加,患病鸡群所表现出的症状相对来说会更严重,致死率极高。
因此,饲养鸡群需要在网上平养,需加强对卫生条件的管理,降低鸡群发病率,如此才能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2 鸡肠毒综合症临床症状鸡群发病初期,从表面上看无明显症状,不过少数鸡会出现排便稀薄、粪便不成形的情况,仔细观察,可发现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长期如此,则会造成鸡所出现的腹泻漫延到全群,使整个鸡群受到传染,排出的粪便稀薄且呈现浅黄绿色,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增加。
后期鸡群食欲下降,致使一些鸡开始瘫痪,严重者可致死。
在此过程中,患病鸡群的体重并不一致,有的增重,有的则会变得消瘦,但都会出现脱水现象,最后致死。
3 鸡肠毒综合症发病原因此疾病包括病毒、原虫以及细菌等。
鸡肠毒综合症近年来,在肉鸡养殖比较密集的地区发生了一种以过料、排西红柿样粪便、尖叫、瘫痪等症状为主的疾病,人们称之为肠毒综合症。
此病死亡率虽然不高,但会严重影响鸡只的生长速度,给养殖户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来又发现:本病不仅发生在肉鸡,蛋鸡也可发病!所以,本病应该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病因】对于本病的病因,人们大都认同:引起本病并非由一种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复杂的交织在一起。
球虫:包括艾美耳属的各种小肠球虫、盲肠球虫,尤其是前者。
球虫是本病最重要的诱因。
细菌:主要是各种厌氧性菌(如魏氏梭菌)以及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
其他:各种病毒(如:呼肠孤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外来毒素和各种细菌产生的毒素)及各种应激因素(如高温高湿、饲养密度大、饲料变更、免疫等)等,这些因素多是本病的重要诱因。
【发病机理】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笔者比较认同下列说法:各种球虫在高温高湿等适宜条件下感染鸡只,并在肠粘膜上快速生长繁殖,致使肠粘膜增厚、脱落;同时导致肠粘膜组织产生大量乳酸,进而导致肠道有益菌锐减,有害菌(如厌氧菌、大肠杆菌等)大量繁殖。
各种病毒也可侵袭肠粘膜。
这样,肠粘膜遭到严重损害,使饲料的消化吸收受到严重影响,引起鸡排出水样稀便后又因与脱落的肠粘膜等混合变为西红柿样稀便,并带有大量未消化的饲料(即“过料”)。
各种细菌产生的毒素、脱落后肠粘膜在腐败菌作用下也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及机体脱水,使鸡发生自体中毒,表现为:兴奋、尖叫,后又瘫痪昏迷等症,最后衰竭死亡。
二.临床诊断【流行特点】肉鸡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均可发病,但前者要高于后者;多发于3—6周龄,但7—10日龄的鸡也可发病;夏秋多雨潮湿季节发病率高;饲喂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等含量较高的优质饲料比饲喂劣质饲料的发生该病的几率要高。
另外,卫生差、饲养密度大的鸡群发病率高。
鸡肠毒综合症怎么引起的?有什么流行特点?鸡肠毒综合症怎么引起的?肠毒综合症是近几年流行于鸡群中出现尖叫、疯跑、腹泻、过料、且粪便中含有西红柿样胡萝卜样和未消化的饲料为主要表现特征,大群表现为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等等,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鸡肠毒综合症怎么引起的?肠毒综合症是近几年流行于鸡群中出现尖叫、疯跑、腹泻、过料、且粪便中含有西红柿样胡萝卜样和未消化的饲料为主要表现特征,大群表现为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等等,严重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肠毒综合征病因分析1、原虫:球虫是机体的内寄生虫,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过程中对肠道上皮细胞及肠道微血管造成损伤,表现出肠道出血和自体中毒现象。
2、肠道内环境:球虫在肠道内快速生长增殖肠道内环境的变化。
球虫繁殖需要宿主细胞大量的氧,导致小肠黏膜产生大量乳酸,肠道内PH值大大降低,从而造成肠道菌群减少,有害菌大量增值。
PH值降低会导致消化酶功能下降,肠道蠕动加快,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变短,胆汁会迅速从肠道内排出,从而出现特征性粪便、浅黄色的料粪。
肠道内氧减少导致厌氧菌的滋生,从而出现坏死性肠炎。
3、饲料中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给细菌提供营养,促进繁殖。
4、电解质大量丢失,吸收电解质减少,如钾离子的丢失过多,会使心脏兴奋过度,出现猝死。
5、机体的上皮细胞破裂后,在细菌的作用下腐败分解,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出现自体中毒,表现神经症状。
肠毒综合征流行特点鸡肠毒综合症是一种在夏、秋、冬三季较易发生的鸡类疾病,肠毒综合征可感染各年龄段的蛋鸡和肉鸡,蛋鸡多以40-90日龄多发,产蛋鸡也可发生此病,另外球虫的感染也可诱发肠毒综合征的发生。
此病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河南等省肉鸡饲养发达的地区,无论是地面平养还是网上平养的商品肉鸡都普遍存在。
由于肠毒综合征虽然可引起生长速度下降、料肉比增高,但引起的死亡率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很多朋友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而没有及时治疗,造成鸡群生长速度很慢,料肉比增高,而且极易引起其它疫病继发感染。
肉鸡肠毒综合症的原因和治疗思路肉鸡肠毒综合症是商品肉鸡群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腹泻、粪便中含有没消化好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或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的疾病。
该往往被肉鸡饲养户错误地认为是一般的消化不良,或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
多种资料表明它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综合症。
关于病原原因由多种说法,可能原因为:1 血糖低:可能是因为2小肠球虫和厌氧菌厌氧菌小肠球虫在肠黏膜上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黏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使饲料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尽管鸡大量饮水,也会引起脱水现象。
这是引起肉鸡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没消化的饲料的原因之一。
小肠球虫在粘膜细胞里快速生殖引发,因球虫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宿主细胞的大量氧,导致小肠粘膜组织产生大量乳酸,使得肉鸡肠腔内PH值严重降低,由于肠道PH值的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继发感染细菌、病毒等,导致消化功能障碍,肠道微生态平衡破坏,继而引起厌氧菌感染,进一步恶化消化道内环境,引起混合感染,使病症加剧,造成大批死亡。
肠道内容物PH值的下降,会使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饲料消化不良。
另外,PH值的下降,会刺激肠道黏膜,使肠的蠕动加快加强。
消化液排出增多,消化时间减少,导致饲料消化不良。
由于肠的蠕动加快加强,胆囊分泌的胆汁迅速从肠道排出,与没消化的饲料混合在一起,形成该病的特征性粪便―略带浅黄色的粪便。
3病毒:说法不一,分离到病毒可能是多样的。
主要为冠状病毒、沙粒样病毒为主导。
4 应激5 饲料中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饲料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品质较低的饲料相对发病率较低。
这是因为,在球虫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促进二者大量繁殖,加重症状。
6、电解质大量丢失:在该病发生的过程中,球虫的细菌大量快速生长繁殖,导致消化不良,肠道吸收障碍,电解质的吸收减少。
同时,由于大量的肠黏膜细胞迅速破坏,使电解质大量丢失,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心脏的兴奋过度增强,是肉鸡猝死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的原因之一。
肉鸡肠毒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肠毒综合症又称为消化吸收不良综合症、消化吸收障碍综合症、顽固性肠炎。
近几年发生较多,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现将该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 发病特点(1)容易继发其他疾病,有并发症。
该病可引起肠道的各种炎症,使营养物质吸收率降低。
饲养过程的中,后期容易发生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流感等病毒病。
(2)病鸡群采食量下降,降幅在10%-30%。
(3)该病多发于15-35日龄,以15-25日龄发病率最高,最早可发生于7日龄左右。
(4)鸡群发病率在30%左右,严重的达50%。
本病死亡率为5%-10%,继发其他疾病死亡率更高。
2 引起肠毒综合征的原因2.1 球虫病小肠球虫在肠黏膜上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黏膜增厚,严重的肠黏膜脱落、可出现肠道出血等病变。
饲料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且肠道对水分的吸收明显减少。
这是引起肉鸡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没消化的饲料的原因之一。
小肠球虫引起的肠炎,造成的内皮损害又为球虫虫卵的附着创造了条件。
2.2 病毒感染有些病毒性疾病可引起或加重肠毒综合症,如呼肠弧病毒、细小病毒、腺病毒、轮状病毒、沙砾病毒等。
2.3 种鸡的健康状况种鸡携带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呼肠弧病毒、传染性贫血因子、淋巴白血病等的垂直传播。
造成雏鸡的免疫抑制,也可引起或加重肠毒综合症。
2.4 细菌感染鸡群感染肠道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魏氏梭菌等,可诱发肠毒综合症。
2.5 肠道内环境的变化机体通过肠道吸收营养物质,但同时也是微生物繁殖的场所。
养殖户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特别是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侵害肠道。
使肠道发生改变,pH值下降,肠蠕动加快,消化液增多。
饲料通过消化道时间短,导致饲料消化不良,从而形成特征性的黄色稀便。
2.6 饲料中的毒素(1)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有如下危害:侵害肠道,使肠壁变薄、肠黏膜脱落;损害肝脏,阻断胆管,减少对脂肪的吸收;强腐蚀性,引起口腔、腺胃、肌胃和肠道的损伤;侵害机体的免疫器官,导致法氏囊的退化,造成机体严重的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