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22.97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查技术与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什么是勘查技术与工程

我们伟大的祖国复原辽阔,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一望无垠的沿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东北、华北的大庆、胜利,西南山区的四川油气区;西北山间盆地的新疆、塔里木;内蒙古草原上的二连;河西走廊戈壁的延长;鄂尔多斯黄土高原的长庆;海上的渤海油区及东海、南海、黄海油气区。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锦绣中华遍开“石油之花”。但是当你看到一口口油井时,是否有过类似的疑问:这深埋于地下几千米的油气宝藏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根据石油地质理论,油气是在富含有机质的细粒烃源岩层中生成的,主要储藏在那些具有相互连通的孔隙或裂缝的岩层内。富集油气的封闭构造称为油气藏。发现油气藏最准确的方法首先应该是钻井,也就是通过钻头对地层的钻进直接判断是否有油气产生。但目前钻一口油井少则上百万,多则数千万,成本极高,而且打井只能是“一孔之见”,难以全面掌握地下地质情况。

第二类方法即地质法,通过观测、研究裸露在地面的地层、岩石,对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油

气和储存油气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评价。但在地表为松散沉积和沙漠覆盖的地区或被海水覆盖的海洋上,地面和海面上看不到岩石,地质法又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三类方法即物探(也称勘查地球物理),依据就是组成地壳的各种岩石或组成地质构造的各个岩层具有不同的物理

性质,因而不同岩石或地下构造对地面上的物理仪器就有不同的作用。根据测量的原理不同,物探方法分为四类:以岩石的密度差别为依据的重力勘探、以岩石的磁性差别为依据的磁法勘探、以岩石的电性差别为依据的电法勘探以及最有效的地震勘探,也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进而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目前,几乎所有的石油公司都要靠地震勘探资料来确定每一口探井和采

油井的位置,世界上绝大多数油气田也都是先由地震工作找到含油气构造,再由钻井发现。井壁取芯获得岩样在钻井过程中发现油气以后,应立即查清油层的层数、深度、厚度,并要搞清油层的岩性和其他物理性质。测井行业诞生以前,主要通过井壁取芯器在裸眼井的欲取芯层位,通电点燃火药包,将岩芯筒打入井壁地层,由活动电缆拉出岩芯筒,通过获取的岩芯了解地下的情况,但此过程不仅耗资巨大,而且只能得到某一深度处的离散资料,这对于分析一口井的储集性能显然是不够的。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油气勘探开发需求的推动下,一种获取井

下连续的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经济实用的学科—测井学应运而生。测井(也称矿场地球物理)就是利用各种原理(电、声、核等等)的电子仪器测量井下地层的。如电阻率、横波速度、热中子宏观吸收截面等物理参数,评价储集层的岩性、储集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性,进而估算油气含量,尽快为随后的完井与射孔决策提供依据。在石油勘探领域被形象地称之为“眼睛”。

物探和测井均属工科地质类专业,曾被合并为应用地球物理,1998年更改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名称的变化也体现了

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和强适应的基本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

通过四年的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系统地应用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等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勘查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测量工艺、信息处理以及资料解释方面的科研、教学和生产等工作的地球物理工程师。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地震勘探资料和测井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方面。

人们对石油行业的总体印象首先是艰苦。石油的生产要经过勘探、开采、炼化、加工等多个阶段。在工作环境方面,炼化和加工与现代工业并无本质差别。而勘探和开采则需要在野外流动作业,工作环境随作业工地的自然环境变化而变化,

可能是遥远的沙漠,可能是陡峭的山地,可能是荒芜的戈壁。由于野外数据采集确实需要大批的操作员,因此大多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男生)都需要去一线也就是小队锻炼。但这也绝不是坏事。首先,通过现场操作把老师讲授的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不再纸上谈兵;其次,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来源,无论以后从事测量方法研究、仪器或工艺改进以及资料解释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再次,在基层锻炼中可以积累生产生活经验,杀娇气、磨傲气,学会以苦为乐,这种历练对日后工作和个人成长都大有帮助。图4 井场测井车作业物探小队的工作主要是在地震勘探的工作面,沿着工程设计的路线,钻浅井孔,埋炸药和检波器,然后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车里通过各种仪器监测路面噪声、发出地震指令、接收地震信号、得出检测结果。他们随着测线工作面走到哪里就住到哪里。一般情况下,这些野外工作人员必须完成阶段工作(从几个月到半年不等)后才能回到基地。工作期间就只能风餐露宿。平时所需生活用品物资均由基地定期(一般三到五天)供给。虽然现在“冬天像冰窖、夏天如火炉”的简易野营房已经不复存在,住宿条件、生活供给都随着营房车的引进而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艰苦,特别是在沙漠中作业。必须要面对最恶劣的三大自然环境:严寒(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5度)、酷暑(最高地表温度达到70多度)和风沙。

在一线是钻井说了算,一口井需要数月,完井之后要及

时测井,所以很多时候测井时间取决于钻井队的工期快慢。但是只要有测井任务,测井小队不论白天黑夜、双休日还是节假日都要上井。测井人员到达井场首先需要搬运、串接仪器,安装天地滑轮,通过滑轮和电缆将长长的测井仪器起吊并在井口完成下井。测井期间要一直呆在仪器车里,检测测井曲线是否出现异常,防止仪器遇卡,直至测井完成。

可以说,在祖国的神州大地上,到处都有身着绚烂“石油红”的勘探人驻足,留下矢志找油找气的决心和勇气。所以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请不要忘记在难以想象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石油人。

当然,无论是物探还是测井也有大量的室内工作,主要是对采集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解释和仪器维修。以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为例,野外采集的地震记录仅仅是把来自地下地层的各种信息以数码形式记录在磁带上或光盘上,不能直接反映出地下地层的埋藏深度及起伏变化情况,需要将地震记录拿到室内,通过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进行反复计算和分析。专业上把反映地层的埋藏深度、厚度以及形态的图件叫做水平叠加剖面(简称叠加剖面)、偏移剖面。把反映地层岩石(砂岩、泥岩等)组成及其物理性质(速度高低、孔隙大小等)等的成果叫地震属性资料。将经过数字处理的这些剖面和属性资料录制到数字磁带或光盘上,可提供给下道工序(解释)使用。地震资料解释人员将处理后提供的资料应用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