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命运问题的哲学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90.56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命运问题的哲学思考

鲁西龙

(陇东学院政治理论教学部,甘肃庆阳745000)

要:命运问题是人生哲学的重要问题。思考命运的基本问题是研究人生命运、乃至人生哲学诸问题的

前提。命运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以人生实践为基础,以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为本质,命运是支配和影响人生历程和结果的作用力。

关键词:人生哲学;命运;本体;思考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71-1351(2006)04-0013-02

收稿日期:2006-04-10

作者简介:鲁西龙(1964-),男,陕西渭南人,陇东学院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

2006年7月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Jul.,2006第26卷第4期

JournalofTianshuiNormalUniversity

Vol.26No.4

对以往很难说清楚的问题说出一番道理来,这本身就是哲学的任务,从而也标志着哲学的发展。人生命运就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随着社会实践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人生命运问题,研究命运的本质问题,如陈宁的专著《中国古代命运观的现代诠释》,对古代命运思想做了重要的梳理[1]

;蔡永宁的专著《

解读命运———关于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

,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命运思想,等等。[2]

但本人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思考,对命运范

畴中的几个问题,也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以与同仁交流,

得到指正。

1.命运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自古以来,不论何种命

运观,它们基本上都把命运看作是人生哲学的重要问题,大都以人本、人性作为研究命运的出发点,把人的存在作为前提。古希腊人把“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这条箴言镌刻在自己神庙的门楣上,认为这已包含了象征智慧与光明之神阿波罗对人类的全部教导。古希腊还有一个关于斯芬克斯的传说,斯芬克斯之谜吞噬了许许多多人的生命,谜底却是人自身。而破谜者则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所以,人必须认识自身,哲学更要把研究人作为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这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它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

[3](P3)

那么,人是什么?人是生命的存在物,人的生命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具有能量,又包含丰富的信息,既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相对于未生和死亡的一个整体。人性是区别于除人之外的其他动物而为人所特有的性质,是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熔合。这种统一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凑合或混合,不是“一半天使,一半恶魔”,而应是感性(自然性)中有理性(社会性),或理性在感性中的内化、凝聚和积淀,使两者合二为一,熔为整体。人性就是人与物性、与神性的相互影响,是在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人自身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说得好,动物与

自然是没有什么主体和客体的区别。它们为同一个自然法则支配着。而人类不同,他通过漫长的历史实践,建立了区别于自然界而又可以作用于它们的人所特有的主体性。人在生命历程中,需要一定的连续不断的能量和信息作为主体的力量结构,这些能量和信息都是自然或人化的自然的表现和转化,它们决定着人的发展变化。这是必须首先肯定的。然而,人通过实践活动,以保存和发展生命力为起讫,不断扩大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掌握一定的能量和信息,进而扩大了认识自我、把握命运的能力。在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上,首先必须肯定生命的存在,以生命存在为基础来研究人生规律。否则,生命不存在了,就谈不上什么人生的吉凶祸福和荣辱贵贱。离开生命谈命运,那只是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把人的现世问题强行说成什么“

前世”与“来生”问题,把命运的客观存在与所依赖的物质条件说成是由神秘力量支配的,这是神秘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2.命运以人生实践为基础。命运是一个人生问题,是

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的,那么我们就要从人的存在入手。人的活动是对象化的,是主体与客体互动的实践活动。在生命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人生所经历的许多风云变幻,都是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不断适应环境、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结果,一句话,都是不断实践的结果。它们有以下特点:其一,从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客观事物)和手段来看,影响命运形成和变化的实践过程的客观实在性,决定了命运首先具有客观性。其二,人们以实践为中介,不仅可以认识命运及其规律,而且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其三,实践的主体是人,而“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第1卷P18)

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

活动,而是社会活动,那么人在实践中形成的命运也不是单个人的命运,我们必须把个人的命运放在人类的命运中去才具有意义。

13

人的命运是在人生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生实践中被认识和把握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必将引起人生命运的变化,实践过程把人与命运联系起来又区别开来,实践成为命运存在的根据,成为人认识命运和把握命运的基础和力量。命运由此便成为实践活动的产物、轨迹和结果。

3.命运以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为本质。命运是人的生命运动在实践过程中与客观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轨迹和产物,“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4](第3卷P552)这个相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人的任务就是要不断探寻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并遵循之、利导之。然而,仅仅研究命运的必然性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纯粹孤立存在的必然性,必然性是相对于偶然性而言的,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背后总是隐藏着具有支配力量的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一对相互依存的范畴,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从个体自身存在的意义来讲,生是偶然获得的,死却是必须缠入,哲学所要关注的是这个偶然性生的每个片刻,以及由无数个体偶然性所奋力追求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曾讲到:“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4](第4卷P507)他又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说明人的命运既受必然性的支配,又以偶然性为表现形式;命运之必然总是具有归根结底的意义。命运的本质是不能仅仅用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必然性加以说明的,“确信一切都建立在牢不可破的必然性上面,这是一种可怜的安慰。”[4](第3卷P543)我们必须以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才能揭示命运本质。

所以,命运中有必然性的因素,它才成为可以认识、可以把握、可以顺应的东西;也正是有必然,人,尤其是个人有时会无能为力,需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5];命运中有偶然性的因素,它才成为神秘而不可捉摸的东西,成为可以捉弄人的东西,成为人们并不能完全控制的东西。

4.命运是支配和影响人生历程和结果的作用力。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必须与自然界和社会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人与人之间还要进行情感交流,这是生命本能,是任何意志和外在力量都无法改变和抗拒的。在这种生命本能的命运感召下,人的生命力得到发展扩充,同时命运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命运对人生的影响显示出人生的不同层次和阶段。我们就以孔子建构的君子的人生历程来说,孔子把君子认识世界和自身的历程分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几个阶段。[6]这是因命运力量作用而自然形成的。一个人到了学龄时期,不在于是否进入正规学堂都无一避免地接受着知识的熏陶,接受着一种教育,不在于是否意识到获得知识和生活能力,这是命运的力量。到了青年,懂得了许多为人之理,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也全面成熟,这时命运将促使人成家立业,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到了壮年,工作事业有了一定基础,人生经历了许多辉煌和风雨,命运使人更加理智和富有责任感。进入中年,命运已支配人生走过了大半辈子,对于所走过的路,通过反思,明确地认识到命运的真正含义,领悟到人生每一步都是在命运的作用下而走的。明白了命运与人生的关系和人们面对命运应有的态度,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探寻到了掌握命运的一般方法。冯友兰先生曾说,能够“知天命”的人,其认识和精神境界就达到“天地境界”了。笔者借此可以说,“知天命”的人也就是认识到了命运,认识到了命运,也就达到了“天地境界”,达到了“天地境界”还不能说终极了命运。人生在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命运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不会穷尽。命运对人生的支配和影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它的作用下,人周而复始地从知天、事天、乐天最后达到同天。冯先生说:“‘五十而知天命’就是‘知天’,‘六十而耳顺’就是顺天命,也就是‘事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同天’。”[7]

因此,命运是支配和影响人生历程和结果的一种力量。这种支配和影响既是可以认识的,可以顺应的;又是难以捉摸的,不可抗拒的。就前者而言,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后者来说,人又是受命运支配的。矛盾!然而却是现实。这正是人生、命运的辩证法。命运既是客观的必然的,又是主观的偶然的。说其客观,是因为它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面;说其必然,是由于它有必定如此的不可抗拒性;说其主观,是因为它有个人可以设计、可以努力实现的可能;说其偶然,是由于它有非必定如此的随机性。这既是命运的唯物论,又是命运的辩证法。

参考文献:

[1]陈宁.中国古代命运观的现代诠释[M].大连: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2]蔡永宁.解读命运——

—关于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庄子・内篇・人间世[M].

[6]论语・为政[M].

[7]冯友兰.对于孔子所讲的仁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J].孔子研究,1989,(3).

〔责任编辑吴卫东〕

(下转第29页)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