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概说
- 格式:ppt
- 大小:15.78 MB
- 文档页数:45
渭河——美丽温柔的家乡河一条家乡的河美丽又温柔常常把我带入童年的梦陕西渭河她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的起源地,她汇聚着秦岭的清流,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一路奔涌,汇入黄河。
涛涛河水养育了半坡大地的先祖,浸润了周秦汉唐的辉煌,滋养着八百里秦川。
她,就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渭河。
渭河每日从我们身边流过你是否正视过它的存在?如果说,华山是关中大地的骨那么渭河,就是八百里秦川的脉《山海经》中有“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的记载。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她在关中平原上奔腾,流经了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
泱泱渭河,绵绵八百余公里,一路西来,收河携谷,浩浩荡荡奔向黄河。
这一路西来,造就了多少奇观美景?有美丽的陇西川和宝鸡峡,有泾渭交界处奇妙迤逦的景观,杜甫有诗曰“浊泾清渭何当分”,成语“泾渭分明”就出于此。
还有曾名著于世的“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清代画家朱集义如此赞到“沽舟泛泛,渔艇悠悠,黑鳗赤鲤,沉浮于绿水之中。
白鹭青鸟,出没于烟波之上”,可以想象那时此地的绝美风光,如诗,又如画。
著名的灞陵桥,在古代,灞桥之上折柳相赠,是古人见证友谊的象征。
渭河大桥横卧于渭水之上,在宁静绚烂的晚霞怀抱之中。
有多少帝王将相,站在渭河边上,胸怀天下,指点江山。
姜太公执着于直钩渭水,为文王访得拜相,佐武王伐纣灭商,诸葛亮“六出祁山”,渭河滩上摆下“长蛇八阵”抒写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
垂柳拂堤,花香鸟鸣,有人闲来垂钓,夕阳之下的渭河是多么迷人——站在桥上,远眺渭河宛如一条系在大地之上的宽大飘带,蜿蜒着东去波光粼粼,沉雄宽广,充满了豪情,运足了气势,滋润着两岸千年的热土。
在关中大地抓一把泥土能捏出周砖汉瓦在渭水之滨掬一捧河水能饮到秦韵唐风渭河咸阳段原来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这么美我们每天穿梭的渭河这么美……大美渭河——“最美家乡河”我们为你而骄傲!。
黄河最大的支流是什么黄河拥有众多支流,而能成为黄河最大的支流,要数渭河了。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一些信息。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鼠山,由陕西省潼关汇入黄河。
渭河全长818公里,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其中陕西占50%,甘肃占44%。
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
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大事件1983年7月~10月,关中盆地连续降雨,发生大面积的内涝,受灾面积1144.8万亩,倒塌损坏房(窑)近58万间,死亡600余人。
毁坏各种渠道174公里,各类建筑物735座。
西安市区因排水工程系统不畅,北城河漫溢,东西大街水泥路面下陷断裂,造成部分地区电杆倒折、停水、停电和停产损失。
黄河最大支流的水系构成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
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
甘肃省段在甘肃省定西市境内,发源于定西市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高程1383米,干流由西向东流经渭源县、陇西县后,于鸭儿峡注入天水。
主要支流有秦祁河、大咸河、散渡河、义陇河等。
境内集水面积10241.78平方千米,占渭河总面积134767平方千米的7.6%,年输沙量5044万吨,境内侵蚀模数5100吨评方千米。
在天水市境内,渭河干流流经武山县、甘谷县和麦积区两县一区,全长27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
陕西省段渭河干流在陕境内,流长502.4公里,流域面积67108平方公里,占陕境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0%。
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03.7亿立方米,其中陕境产流62.66亿立方米;每年输入黄河泥沙达5.8亿多吨,约占黄河泥沙总量的1/3。
渭河及“泾渭分明”的成因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地理位置在甘肃省中部东南部和陕西省的中部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渭河盆地、关中盆地是由断层陷落地带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和渭河谷地及渭河丘陵一起构成渭河盆地居晋陕盆地带的南部关中断陷盆地南依秦岭,北连黄土高原为一西狭东阔的新生代断陷盆地渭河横贯其中盆地两侧地形向渭河倾斜由洪积倾斜平原、黄土台塬、冲积平原组成呈阶梯状地貌景观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渭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自南而北减小秦岭、关山区高高原区、谷地区低西部大于东部中游比下游径流丰富渭河中下游径流的年际变化表现为南部小,北部大即渭河南岸秦岭山地年径流量丰富而年际变化小北岸黄土区年径流小而年际变化大渭河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干流以秋季流量最大约占年径流的38%~40%泥沙主要来自北岸的黄土区以泾河及渭河上游最甚渭河中下游降雨集中于7、8、9三个月而且多大暴雨洪水灾害较多泾河渭河交汇处摄影 / 单之蔷历史上泾河的含沙量较渭河大但现在却经常是“泾清渭浊”一受基岩及流经区地形的影响:泾河是一条“下切河”也叫“山区河”比降大,流速快已经下切到基岩上河床是石头所以泾河平时是没有泥沙的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 7,8月的洪水季节或春汛或上游降雨)那时通过侵蚀黄土高原而获得大量泥沙渭河流淌在冲积平原上它既冲刷,又淤积二受雨带影响(每年夏季先“泾清渭浊”后“泾浊渭清”)渭河在南,泾河在北泾、渭河河流受锋面雨的推移规律影响先后错开了雨季和汛期(当锋面雨带北移时渭河首先进入雨季水浑而泾河水清及后泾河进入雨季,水浑而渭河则水清当锋面雨带南移时泾河先进入雨季而后渭河进入雨季)三受人类活动影响渭河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上生产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污而致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较长的分界线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
渭河流域的历史渭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渭河流域的历史。
一、早期历史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渭河流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渭河流域是中国北方最早的农业文明中心之一。
在这里,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养殖牲畜,逐渐形成了原始农业社会。
这里的居民还制作了精美的陶器,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华。
二、秦朝的崛起渭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政治中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秦朝。
渭河流域成为秦朝的核心区域,作为秦朝的都城咸阳就位于此地。
秦始皇还修筑了著名的兵马俑,展示了秦朝的强大军事力量。
三、唐朝的繁荣在唐朝时期,渭河流域经历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
渭河流域成为了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此时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渭河流域也因此繁荣起来。
许多文化名人和学者都在此地活动,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明清时期的衰落明清时期,渭河流域逐渐衰落。
明朝时期,曾有一段时间,咸阳成为了明朝的都城,但随着明朝的衰落,渭河流域逐渐失去了其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地位。
在清朝时期,渭河流域的经济状况更是逐渐走下坡路。
一方面,由于清朝统治者的疏于管理,渭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外来侵略对渭河流域造成了严重破坏。
五、现代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渭河流域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
政府加大了对渭河流域的投资力度,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提高了交通和通讯的便利性。
渭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提升,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
此外,渭河流域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游客可以欣赏到渭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体验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总结起来,渭河流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从早期的农业社会到秦朝的崛起,再到唐朝的繁荣,渭河流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渭河渭河(Weihe River)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
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渭河发源于甘肃渭源县,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全长818公里,干流在陕502公里,流经宝鸡、杨凌、咸阳、西安、渭南5市(区)。
渭河城市带天水天水位于渭河上游,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
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70万人。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享有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
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
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
中国县制初始地,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
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誉为“历史古都”,全球华人祭祖圣地。
天水市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
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
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交通及区位优势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天水南站(徐兰高铁)正在规划。
渭河流域的历史渭河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一条河流,其流域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渭河流域的历史,以期带领读者了解这片土地的奇迹与传奇。
渭河流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母系氏族社会,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随着时代的推移,渭河流域的文明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公元前2000多年的商代,巴人在此生活繁荣,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如石棺葬、骨器制作等。
随后出现的西周时期,渭河流域成为国家的发源地之一,这里诞生了伟大的王朝,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渭河流域的风土人情极大地影响了历史上的秦国兴起。
嬴政(即秦始皇)出生于渭河流域的戏平(今陕西省蒲城县横渡口村),他出色的才能与过人的胆识使他成为伟大的君主。
在他的统一战争中,他领导秦国一举攻占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帝国的历史新纪元。
同时,秦国的发展也促进了渭河流域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增长,这个时期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的渭河流域还出现了众多历史名城,其中最著名的是咸阳(今陕西省西安市)。
咸阳作为秦国的首都,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城之一,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
在咸阳的故城遗址中,数十座宫殿、陵墓和坛台等古建筑遗存至今,见证了当时的辉煌。
另外,渭河流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古城,如高陵、渭南、宝鸡等。
这些古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渭河流域的历史也有着丰富的军事故事和英雄传说。
著名的“渭河之战”即发生在渭河流域,这是秦国与六国联军的一场重要战役。
秦军与敌军激烈对抗,最终以秦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篇章。
此外,渭河流域还孕育了许多历史名将,如李牧、白起、王翦等,他们的战功几乎无人能比。
如今,渭河不仅是中国北方的重要水源,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沿河的风光旖旎,历史遗存丰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渭河水环境现状概述【摘要】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全长818km,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
渭河流域包括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总面积134766km2,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本文着重分析了渭河水域环境及污染情况。
【关键词】流域;环境;污染1、流域水环境概况根据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公报的报道和相关数据,总结概括渭河水环境现状如下:水资源极为短缺,供需矛盾日益锋利渭河流域属资源性缺水地区。
全区自产水资源总量69.92亿m3,人均占有量317.2m3,仅为全国人均的1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28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7.7%。
近10多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加之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渭河沿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逐年增多,使得渭河水量连年减少。
流域内各市县,因水源缺乏、水质污染等因素,绝大局部地区缺水严重,在大量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的情况下,目前日缺水量仍达55万t左右,供水形势十分严峻,水污染、水质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水质污染严重,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渭河是关中地区唯一的废污水承纳和排泄通道,全省80%以上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渭河排泄。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渭河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大多数排污单位增建了污水处理设施,工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局部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
加之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标准远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所以,即使工业废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对自然河道而言,仍是污染物浓度很高的废水,大局部断面水仍属Ⅴ类或劣Ⅴ类水质。
关中地区属农业兴旺区,集中灌溉面积大,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水土流失也对渭河造成了较严重的非点源污染。
由此可见,渭河流域的水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同时农业非点源污染也不可无视。
2、渭河西安段水污染现状分析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入河排放量逐年骤增,导致渭河全河段水质严重恶化,据?2005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公报?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渭河干流除林家村63.9km河段水质根本良好外,其余90%以上的河段,普遍受到严重污染,几年来一直维持劣Ⅴ类及Ⅴ类以上水质现状。
渭河中游河道的历史变迁2011-06-07 13:32:27来源:咸阳城建网渭河是关中平原一条古老的河流,在地质年代的第四纪中更新世形成了完整水系。
渭河源于甘肃省渭源鸟鼠山,穿越关中盆地,至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
一般将渭河宝鸡峡以上划为上游,宝鸡至咸阳为中游,咸阳以下为下游。
上游坡陡流急,冲刷力强;中游水流减缓,淤积严重,下游纵坡平缓,横向摆动大。
渭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至今已发现过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统一王朝的周、秦就发源于渭水流域。
《诗经》《尚书》及以后的史籍中对渭水多有记载。
汉、唐之际,渭河对长安城的屏障和交通运输都有重要的作用。
古诗中有关渭水的诗句比比皆是,“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李白),“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白居易),“渭水冻无波,终南翠色多”(魏野)......一幅幅生动的青山绿水、天人合一的美景。
近两千多年来,渭河水系逐渐演变,而繁衍生息在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以及依河而建的城市也发生着巨大变化。
所谓渭河的历史变迁,主要是指水质水量和河道的变化,渭河水质不断恶化,水量逐渐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渭河河道侧蚀北移,也已经得到确认。
1渭河北移的地质因素形成现代地质地貌的新构造运动,在关中地区最明显的表现是垂直差异运动,主要包括秦岭的强烈抬升和骊山断块的隆起。
秦岭是中国大陆南北的分界线,第三纪以来,强烈的地壳运动使秦岭山地显著隆起,上升速度是0.7——1毫米/年,经过几十万年漫长的地质年代,秦岭山体形成高山峻岭。
骊山是在断块上升的基础上,由流水侵蚀剥蚀而成的低山,海拔1000——1200米,受新构造运动影响,骊山断块不断隆起,并牵动周围地块抬升,上升速度为1.5毫米/年。
秦岭和骊山的上升持续至今,它们的上升还带动邻近黄土台原一同升高,一边是不断升高的山地和台原,一边是渭河冲积、洪积平原,这样,在关中平原一带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局部地貌,迫使渭河不断北移。
西安的八水绕长安是什么河流(西安八水绕长安文化)首页>生活常识 >正文西安的八水绕长安是什么河流(西安八水绕长安文化)发布日期:2023-09-03 15:27:17 西安自古以来就有 '八水绕长安'之说,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称道。
这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的渭源县鸟鼠山,于陕西省的宝鸡峡进入关中平原,自西向东横贯关中,流经西安市西北部,于潼关汇入黄河。
全长935公里,是流经关中地区的最大河流。
从春秋时期到秦汉、隋唐,渭河都是重要航道,孕育了6000多年的古文化。
渭河上的咸阳古渡,几千年来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泾河,发源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于长武县入陕,流至高陵县汇人渭河,全长300公里,是绕西安北面的河流。
泾河是关中平原上开发利用最早的河流之一,战国时期开凿的郑国渠、汉代修建的六辅渠、白渠,使关中成为千里沃野。
秦咸阳、汉长安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
涝河,发源于户县涝峪,北流至咸阳汇入渭河,与沣河平行,也是绕西安之西的河流。
潏河,发源于长安县秦岭北坡的大峪,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为秦、汉、唐古都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滈河,发源于长安县石砭峪,全长46公里,绕西安之南。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与灞河汇合后注入渭河,全长64公里,是绕西安东面的河流。
西安自古以来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称道。
这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的渭源县鸟鼠山,于陕西省的宝鸡峡进入关中平原,自西向东横贯关中,流经西安市西北部,于潼关汇入黄河。
全长935公里,是流经关中地区的最大河流。
从春秋时期到秦汉、隋唐,渭河都是重要航道,孕育了6000多年的古文化。
渭河上的咸阳古渡,几千年来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泾河,发源于宁夏泾源县六盘山,于长武县入陕,流至高陵县汇人渭河,全长300公里,是绕西安北面的河流。
身边的渭河
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她发源于甘肃,流经陕西关中平
原多个县市。这是一条著名的河流,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她
有多么著名,还以为她是只有我们当地人才知道的小河。
渭河在这里十分宽阔,到河对岸有几里远,遥不见人。河
在这里分了个小叉,南边的那条小河叫清水河。单从名字,
就可知道,其河水是多么的清澈。清水河的形成不知道有多
少年,河面二三十米宽,水面平缓,岸边曲曲弯弯,水草丰
茂。最吸引我们的是,那河里有许多河蚌,个头一般只有玩
的石子大小,也有少量长梭形的,有手指头长短。
夏季是最能冒险的季节,那些个头大的,胆子也大的孩子
都浮水过大河到对岸的清水河里去尽情地玩,并捕鱼摸虾,
捞河蚌,有时候能带回一大碗的河蚌。年龄小的孩子只能从
大孩子们绘声绘色,而且洋洋得意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信息,
什么蛇刺(蜥蜴)多么的长,什么颜色等等,脸上充满了好
奇及羡慕之情,真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去冒险一次,亲自感
受一下。
一条河充满了生机,带给人无穷的遐想,带给童年无穷的
欢乐。
后来河水渐渐地干涸了,清水河也早已不复存在,那条更
大的分叉,更大的河,水也少得可怜,更后来,干脆水变黑
了,变臭了,鱼虾绝迹了。
但那条清水河确常出现在我的梦中,在思绪中也时常浮
现。
现在,随着生态环境的治理,渭河两岸广植树木,杜绝污
水流入,尤其是经过一系列的引清水援济之后,渭河面貌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修的河堤大道高大宽阔,树木成行,绿
草铺地,河滩湿地荷花摇曳,昔日的美景也指日可待,真希
望那些童年的美景及时光能再次出现。
秦岭写于2012年冬
渭河边的名胜古迹摘要:一、渭河简介1.渭河地理位置2.渭河历史背景二、渭河边的名胜古迹1.秦始皇兵马俑2.大雁塔3.西安城墙4.华清池5.渭河公园三、渭河边名胜古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1.秦始皇兵马俑的历史价值2.大雁塔的文化价值3.西安城墙的历史背景与建筑特点4.华清池的美丽传说5.渭河公园的生态意义四、渭河边名胜古迹的保护与开发1.文物保护政策2.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3.文化传承与创新正文:渭河位于我国陕西省,是我国黄河流域的一条重要支流,自古以来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名胜古迹众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渭河边的名胜古迹。
首先,我们要提到的是位于渭河附近的秦始皇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里出土的陶俑、陶马栩栩如生,展示了秦朝雄厚的国力以及高超的陶瓷工艺。
其次,大雁塔是渭河边另一处著名的文化景点。
大雁塔建于唐代,是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取回的经卷而建的。
大雁塔不仅是中国佛教圣地,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象征。
西安城墙也是渭河边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这座始建于明朝的城墙,是古代城池防御体系的代表。
现在的西安城墙成为了一道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渭河边还有一处著名的温泉景点——华清池。
华清池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皇家沐浴的胜地。
关于华清池,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渭河公园则是渭河边的一颗绿色明珠。
这座公园充分利用了渭河的水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渭河公园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对渭河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渭河边的名胜古迹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信息。
渭南渭南区位条件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总面积约13134平方千米,人口556万。
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
辖临渭区和大荔、富平、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华县、潼关8个县以及华阴、韩城2个县级市。
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工业以电力、煤矿、木材为支柱,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钼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二。
渭南市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
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其中铁路以北为平原区,以南为黄土台塬。
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
渭南市下辖:1个市辖区(临渭区)、2个县级市(韩城市、华阴市)、8个县(华县、潼关、大荔、澄城、白水、合阳、富平、蒲城),196个乡镇/办事处,3221个行政村,总人口556万人(至2010年末),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
11个县、市、区地名构成一幅对联:三城关大水,二华平渭河(韩城、澄城、蒲城、潼关、大荔、白水、华阴、华县、富平、临渭区、合阳)。
渭南市地处陕西省东部,属秦豫晋三角经济合作区、关天经济区重要城市,陇海铁路、包西铁路、侯西铁路、西合铁路、大西客专、郑西客专、连霍高速沿线,东濒黄河,西临西安,南倚秦岭,北接延安,渭水横贯其中,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是中原地区通往陕西乃至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地段。
现已成为陕西省和国家生产布局中初具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和能源重化工基地。
气候渭南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宜。
除秦岭山区外,年日照时数2009小时~2528.1小时,年均气温11.5℃~13.6℃,0℃以上积温4250.3℃~5022.9℃,大于10℃积温3780.8℃~4509.4℃,是关中地区热量的高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