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文献共享平台共享平台简介NSTL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简称NSTL)是经国务院领导批准,于2000年6月12日成立的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科技信息资源服务机构。
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馆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文献馆组成。
2000年12月26日开通的中心网络服务系统,是中心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依托丰富的资源面向全国用户提供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
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变化,不断进行优化升级,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公益性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
中心在全国各地已经建成了8个镜像站和33个服务站,构成了辐射全国的网络化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科技文献信息共建共享,提升了地方科技文献信息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更全面、更高效率地发挥了国家科技文献信息战略保障的整体功效。
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
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CALIS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下设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华东北、华东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七个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一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研究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提升学术研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平台建设的必要性、特点和功能、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平台建设的必要性1.1 提高服务效率: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需要亲自前往图书馆借阅图书,而数字化服务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借阅和查询效率,帮助学生更加便捷地获取到所需资料。
1.2 优化资源利用: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图书、期刊、文献等学术资源,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将这些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
1.3 支持远程教学:数字化服务平台可以用于支持远程教学,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远程阅读、查询和交流,有效地支持学习和教学的进行。
二、平台特点与功能2.1 多媒体资源支持:数字化服务平台应该提供多种多样的媒体资源,包括电子图书、学术期刊、学位论文、音视频资料等,满足用户不同形式和需求的信息获取。
2.2 数据库搜索与检索:平台应提供强大的搜索和检索功能,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找到所需的资源。
搜索引擎的精确性和响应速度决定了平台的用户体验。
2.3 个性化推荐与书单分享:通过用户的搜索和阅读记录,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推荐服务,并允许用户将自己的阅读书单与他人分享,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2.4 线上学术交流平台:数字化服务平台还应提供学术交流功能,例如学术论坛、在线研讨会等,方便用户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三、案例分析以中国的知网为例,知网是国内最大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之一,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知网在线阅读、下载学术文献、查询期刊论文等,实现便捷的学术研究。
知网平台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推荐功能,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给出相关的学术文献推荐,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
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三篇篇一:XX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现将XX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20XX-20XX 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总体设计1.制定地方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和管理办法20XX年12月,科技部等部委颁发了《20XX~20XX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国办发[20XX]55号),我厅结合我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实际需要,与省发展与改革、财政、教育、技术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一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发布了《20XX-20XX年XX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20XX年,我厅调整了科技基础设施的功能定位,把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内容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增加了以向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修订《XX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组织管理、经费管理和运行管理,将公共平台分为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为主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种类型,并根据组建方式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分为综合性平台和单一性平台,综合性平台指由多家单位共建或具有多个功能性子平台的公共服务平台,单一性平台指依托单一单位建设、仅具有单一性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
2.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突出制度创新,统筹规划,以共享机制建设为核心,以现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主线,以持续增强XX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基本思路,立足XX的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重点建设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的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基本原则:统筹规划、整合集成、创新制度、共建共享。
发展目标:到20XX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装备先进、功能完善、运转高效、资源共享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体系,为我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及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9年第5期2019No.5 doi:10.3969/j.issn」000-7695.2019.05.026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周宏虹1,伍诗瑜2(1.r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33;2.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6)摘要:在调研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国家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的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资源利用方式,同时调查29个省级科技信息资源共李平台的建设现状,从信息资源质量、信息资源描述标准、“信息孤岛”现象三方面探讨省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发展和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
关键词:科技信息;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图分类号:G203;G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19)05-0174-05 Status Quo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Platform for Science and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ChinaZhou Honghong1,Wu Shiyu2(1.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510033,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evant policies on the shar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tent and utilization mode of the national platform for sha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China Sci-tech Resource Sharing Network);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29provincial sci—tech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s is investigated,and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provincial sci-tech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description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s.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and open shar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sharing platform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有利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则是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
2019年4月速公路隧道中装置的检修阀应当处于开启作业的状态,同时应当保证在隧道垂直最高位置搭配排气阀装置,在隧道垂直最低位置的地面处打造排泥湿井,并配有排泥阀。
最后应当在面向高速公路隧道行驶的方向,在隧道靠右侧的洞壁上,按照适当的间隔距离,进行消防设备洞室的建造作业。
消防设备洞室的具体位置以及间隔距离应当结合高速公路隧道内部的扬声器系统以及自控照明系统等进行布置和确定。
并且控制在50m的范围内。
在消防设备洞室当中,一方面应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备箱,另一方面应当配置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灭火设备。
除此之外,还应当配置相应的配件器材和设施,比如衬胶水带,比如水枪等。
3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高速公路网不断扩建和发展的过程当中,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隧道数量的持续增多,应当提高隧道中消防技术措施和水平。
提升隧道内行车的安全性,切实的控制隧道中火灾以及火险的蔓延范围,降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1]张亚魁.浅述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措施及维护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8(1):179-180.[2]高勇卿.公路长大隧道智能化监控与交通安全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6.[3]谢晓晴,徐志胜.衡炎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及烟控设计方案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0(z2):65-67.[4]吉如意.高速公路隧道内涉及的消防系统及维护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5):4872.[5]上海至(昆明)瑞丽公路楚雄至大理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技术[Z].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2001.[6]席勇.某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槽车火灾数值分析与应急处置对策[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7):55-57.收稿日期:2019-3-14关于临沂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姚艳伟(临沂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研究院)【摘要】临沂市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将拥有近10年的有效元数据,包含中文图书元数据达到540万种,可以获取到全文的数据达到300万种。
[摘要]基于云概念和分布式数据库的理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介绍了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整体构架、建设方法,并就科技创新文献支撑服务平台的应用、服务、推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科技创新元数据仓储式云服务[分类号]G253辽宁省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王霖李鸥杜峰(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81)1平台概况1.1建设背景根据国家四部委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全省重点建设四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其中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承担建设“辽宁省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课题组在资源调查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紧密结合辽宁省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科技期刊、论文、报告、成果、专利、标准等文献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与优化,充分挖掘各类资源的利用潜能。
1.2平台建设前状况及问题辽宁省在科技文献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各单位各自为政,由于资金、检索人员的查新水平等限制,对所需资源很难查全、查准;对科技文献的综合应用和深度应用不够,局限于对具体课题的检索,不能定性和定量地对科技创新进行战略分析;大多数单位未设立专职或兼职的信息、管理分析人员,对所需的科技文献不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应用;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共建共享不足,缺少特色及重点行业资源,无法形成完整的辽宁省科技创新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由此看出,辽宁省科技文献可共享资源很少,结构配置不尽合理,有重复建设现象,自建数据库很少,共享机制没有形成,开放服务功能很弱,综合应用和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这些现状很难满足辽宁省科技创新对科技文献的需求。
2平台功能特点及运行模式、管理体制2.1平台建设类型及特点辽宁省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以科技文献为主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根据系统集成、优化配置,运用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效开放、体系完备的集中元数据管理、资源整合与统一服务,实现元数据跨库检索,云分布全文信息的无障碍传递;形成统一的、安全的资源管理、整合和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保障系统。
国家科技图书⽂献中⼼(NSTL)介绍及使⽤说明国家科技图书⽂献中⼼(NSTL)介绍及使⽤说明国家科技图书⽂献中⼼(英⽂名称为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简称NSTL)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于2000年6⽉12⽇组建的⼀个虚拟的科技⽂献信息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献情报中⼼、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业信息研究院、冶⾦⼯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信息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
⽹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按照"统⼀采购、规范加⼯、联合上⽹、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献资源,制订数据加⼯标准、规范,建⽴科技⽂献数据库利⽤现代⽹络技术,⾯向全国开展科技⽂献信息服务,推进科技⽂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组织科技⽂献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数字化应⽤,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1. 系统资源NSTL⽹络服务系统拥有丰富的科技⽂献信息资源,包括⽬次、⽬录、⽂摘等⼆次⽂献数据库、⽹络版全⽂期刊、图书与⼯具书。
⼆次⽂献数据库涉及期刊、学位论⽂、会议论⽂、科技报告、专利、标准、计量检定规程及⼯具书等⽂献类型。
外⽂⼆次⽂献库主要包括:1995年以来的1万3千种西⽂学术期刊、1985年以来世界各地出版的学术会议论⽂、2001年以来国外出版的博⼠和硕⼠学位论⽂、1978年以来的美国政府研究报告、以及2000年以来的⽇俄⽂重要学术期刊。
专利⽂摘数据库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本、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七国两组织专利⽂献。
标准数据库包括:GB标准、ISO标准、IEC标准、BS标准、DIN标准、NF标准和JIS标准。
规程数据库包括: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检定系统、技术规范及计量基准、副基准操作技术规范等。
收稿日期:2021-03-29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院院属骨干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专项项目 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 (2017GDASCX -0118)作者简介:苏丽慧(1985-),女,广东云浮人,学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与管理㊂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与发展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为例苏丽慧(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70)摘要: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读者服务工作,在数十年发展之后逐渐进入衰退期,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文献传递服务为例,文献传递申请总量逐年下降但文献获取难度明显增加㊂针对当下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时效性㊁宣传策略㊁人员素质㊁管理观念㊁版权意识等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文献充分利用和读者便利服务㊂关键词: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文献传递平台中图分类号:G 255.2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5095(2021)03-0031-04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 :Taking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as an ExampleSU Li -hui(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Institute of Information,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070,China )Absrtact :Document delivery is an important reader service work in libraries ,which gradually enters the decline period after decadesof development.This paper takes the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 of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Institute ofInformation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as an example ,and finds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document delivery applications hasdecreased year by year ,but the difficulty of document acquisitio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library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 from the aspects of service timeliness ,publicity strategy ,personnel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 and copyright awarenes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ll use of literature andbring convenience to readers.Key words :library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 ;document delivery platform0㊀引言文献传递服务是应使用者对特定已确知的出版或未出版文献的需求,由图书馆或商业服务单位等资料供应者将需要的文献或其代用品在适当的时间内,以有效的方式与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使用者的一种服务[1]㊂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 )推崇自由获取信息㊁分享观点和2021年6月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un 2021第5卷第3期Strategy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 .5No .3共享各种智慧成果[2],文献传递可以实现文献共享和资源互补,是图书馆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㊂本馆文献资源最大程度地被读者利用㊁最大范围地利用他馆资源为本馆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文献传递工作追求的目标㊂1㊀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当下文献传递可通过电子邮件㊁在线平台软件等方式实现资源的远程共享,方便读者获取国内外各种急需的文献资料,同时也满足新冠疫情时代无纸化㊁虚拟化远程办公所需㊂文献传递工作效率高㊁操作局限性小㊁用户体验感好已成为图书馆的常态化服务㊂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文献传递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对象呈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虽然图书馆会因地域差异或机构特性而有所差别,但随着信息与管理方法的共享与开放,优秀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得到广泛传播,同等级别㊁相同发展条件的单位,其文献传递服务发展水平在大方向上已相对一致㊂文献传递经历了初步期㊁集中期㊁成熟期等几十年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全面普及,数据资源开放程度以及读者个人文献获取能力的增强,当下文献传递服务趋于衰落期㊂近年来,各大图书馆文献传递总量明显下降,一方面文献免费获取渠道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各大图书馆和文献提供机构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工作人员不专业㊁资源缺乏㊁工作时效性不强㊁观念陈旧㊁缺乏有效宣传㊁平台维护管理不力等㊂面对文献传递申请量的下降如何采取措施,是各大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3]㊂2㊀广东省科技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基本情况㊀㊀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 粤科图 )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4月末,有印本馆藏144.88万册,其中图书64.62万册㊁期刊80.26万册;数字资源以集团采购数据库为主,辅以部分自购㊁自建数据库;可远程访问中外文数据库180余个,涵盖全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㊁学位论文约533.88万篇;本地自建数据库资源106.08万条㊁数据容量达5.7 TB[4]㊂粤科图的文献传递工作主要集中在自建文献传递系统虚拟参考咨询与原文传递平台上,服务对象为普通读者以及广东省科学院㊁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等几十个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和在读研究生㊂粤科图除本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外,还与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系统㊁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平台㊁广东省图书馆馆际互借与通用借阅平台等多个平台的100多家机构建立了直接的文献互借互助关系㊂粤科图平台遵循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建立自身管理制度和规则,全年免费为广大读者提供原文服务(他馆传递只代收馆外申请费用)㊂根据2016-2020年粤科图文献传递平台(以下简称 粤科图平台 )数据显示,粤科图的文献传递申请总量呈整体下降趋势,2020年申请总量较2016年下降了52%;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量占比相对较高,一般在90%以上且保持稳定;外文文献需求量占比超过90%,这与目前我国中文文献资料相对开放有关,而外文资料的获取难度相对更大;在文献分类上,理工科文献需求更高,社科类需求相对较少,主要原因为粤科图文献资源侧重自然科学,且平台读者中以理工科类科研读者为主㊂粤科图平台在经历14年发展后,与业界图书情报机构一样,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㊂3㊀文献传递服务主要问题与对策3.1㊀咨询服务时效性不够,期待实时互动文献传递服务为读者获取文献提供便利,但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3期根据粤科图平台的读者意见,当前反馈较多的问题之一是咨询服务缺乏及时有效性,无法实现实时交互㊂从传统面对面沟通咨询转为网络咨询后,文献传递方式集中在平台传送,粤科图文献传递除自有平台,还参与了国家级㊁省级等多个系统的文献传递服务,每个平台各有优势㊁各有规则,但由于中间较为复杂的流程,一篇搜寻难度较大的文献在经过几个平台的过滤后到达读者的耗时可能达半月之久,文献传递整体时效性不足,无法快速地解决特殊用户的需求,部分急需用户因无法快速获得答复而重复性咨询,不仅耽误用户时间㊁降低用户体验,还导致占用较多咨询资源,加大工作人员压力㊂可通过优化平台管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等待环节㊁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水平和效率等方式解决平台整体效率偏低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用户的需求,可增加平台特殊通道,避开某些环节直接到达工作人员;开通平台以外的实时会话模式,实现文献传递用户所喜欢的交互㊁交流㊁讨论等功能[5]㊂3.2㊀缺乏充分的宣传推广,探索服务营销策略文献传递申请量逐年下降并不代表读者对文献需求的降低[6],好的文献平台要做好相应宣传,促使相关服务得到推广传播,让平台多样化服务㊁多样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㊂图书馆要调动各方面资源条件,多渠道㊁多样化宣传,增加新用户,提高平台利用效率㊂例如,在官网㊁公众号㊁微博㊁抖音等新媒体上开展宣传;以活动形式进行服务推广,甚至可运用商品营销的手段进行深度营销,以达到尽可能地满足读者需求和资源被广泛使用的目的[7]㊂3.3㊀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数据资源挖掘利用水平有待提高㊀㊀文献传递工作琐碎繁重,看上去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但操作不细致易带给读者不良体验,要求工作人员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钻研精神㊂文献传递工作主要集中在文献平台申请的接收㊁核查㊁检索㊁查找㊁上传几个环节以及机构间的互借沟通,整体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文献请求满足的比例,因此,在细节执行上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较高要求,尤其是对个人综合素养要求更高㊂图书馆要加强咨询团队的建设和考核,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针对实际问题展开人员培训,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加强团队内部交流讨论,做到工作问题及时反馈㊁工作方法及时传递㊁优质经验广泛应用,充分挖掘利用有限的资源为读者服务[8]㊂3.4㊀平台整体效率不高,需加强精准化服务国内文献传递服务经历兴盛至逐渐衰落,需求刺激供给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往因为读者需求量大,工作人员在多数情况下被动处理读者文献请求,机械查找㊁上传就可满足读者需要,但在现阶段,如再用原有方式应对日益变化的用户流向,必定会导致服务滞后㊂要变被动为主动,对可利用资源和服务对象做调查㊁研究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本所在,再一一攻破,对同区域或同平台进行创新服务研究,实现精准化服务㊂例如,粤科图平台可对用户进行细分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特征给予不同的应对方案,区分普通用户和研究所用户㊁普通用户与长期用户;平台用户数下降但文献获取难度增加,可对获取稀缺文献的用户特征和途径进行对策研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才能吸引新用户和稳定老用户[9-11]㊂3.5㊀版权意识薄弱,亟待加强学习目前,图书馆电子文献传递版权意识并不高,在进行文献传递服务时有侵权风险[10],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时有发生㊂文献传递工作人员只有少数参加过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无意识触犯版权法规㊂当今时代人们的知识2021年6月苏丽慧: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与发展 以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为例Jun2021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图书馆等知识利用传播机构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知识产权维护管理,在符合相关法律范围内做好资源的优化共享,为学术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持㊂条件允许的机构可设立专项部门或岗位规避风险;条件不允许的单位,建议加强对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培训学习,定期组织外出培训和内部培训,结合文献传递求助和应助过程中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具体细节进行学习和宣传,在对文献传递的内容㊁形式㊁数量㊁比例和版权收费等方面制定操作规程与指导方案,以达到文献安全使用和传播的目的[2]㊂参考文献:[1]马杰,徐旭光.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5):61-63.[2]于珊珊.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研究[J].兰台内外,2021(4):25-27.[3]赵宇.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发展历程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12):83-85.[4]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科图简介[EB/OL].(2021-03-22)[2021-03-22].http //www.stlib.cn/about/index.asp num=1.[5]李旭升,李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转型策略探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1):85-89.[6]胡菊芳.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4):71-74.[7]胡菊芳,吴宁,陈雅捷.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深度营销的经验性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8):18-22.[8]张力淼.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工作的提高与发展研究[J].办智库时,2020(20):87-88.[9]陈添源.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服务的用户细分研究[J].图书馆论坛,2020,40(9):134-143.[10]马燕.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精准化服务的相关问题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9(7):155-155.[11]韩娟娟.2019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进展[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0(6):17-24,37.第5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第3期。
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作者:夏薇来源:《电子世界》2013年第14期【摘要】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成为时代发展、人类进步必不可少的社会资源,然而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却是多种多样,从网络电子资源到图书馆图书资源都为人们提供了信息查询与知识学习等多重便利,这些信息资源作为非消耗的可循环利用资源,具有增殖迅速与价值高等优势特征,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当属科技文献资源,他们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咨询的直接对象,属于活跃度高、实效性强等多重特征,加强科技文献资源建设,提高科技文献资源的使用价值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壮大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简明介绍了科技文献资源的概念意义,然后分析了科技文献资源的作用与价值极其获取方式,最后探究了如何科学建设科技文献资源。
【关键词】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研究探索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被研究出来,科技成果以文字、图片、符号以及音频、视频等方式将人类的研究成果收录、集中起来,逐渐形成了科技文献资源,与其他资源不同,科技文献资源占据了信息时代中最重要而又关键的地位,他是人类研究与学习的文明产物,也是支持社会进步、国家兴旺的精神力量。
正因为科技文献资源的丰富与充沛,才使得我国的科学研究不断走向进步,科研成果逐渐壮大,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迈向不断支持我国经济、文化与教育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文献资源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壮大的必备资源,也是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科技文献资源的概念意义伴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逐渐融合发展,以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开发,科技文献资源也呈现出动态发展趋势,其规模之浩瀚、种类之繁多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多种多样等等都使得基本的图书资源机构无法集中收录一切文献资源,这就形成了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将整个图书管理部门的所有科技文献资源归入全社会文献资源系统,来为人们提供文献资料、知识资源的服务。
2011年6月 第31卷第6期 现代情报
Joumal ofModem Information June,2011
vd.31№.6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基于科技创新服务的区域科技 文献平台发展现状与思考
葛慧丽 (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发展同时,各地区、各部门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科技 资源的共享已经有了较快的进展,科技文献平台作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之一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文章在调查分析了各区域科技 文献平台发展现状,在分析发展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使科技文献平台更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科技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科技文献;平台;资源共事;区域科技创新;信息服务
DoI:10.3969 iSsn.1008—0821.2011.o6.012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06一O046—04
Brief Discussion and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cuments sha ̄ing PlatformBased on the Service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Ge Huili (Zhe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n ̄gzhou 310006,China)
[Akaa.s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maments Sharing Platform”is one of“National Technological Basic Condition Plat— form”. nle authorinvestigated the provincial platforms construction.and u ̄inking about how will thetechnology documents sharing platform support ff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I1 paper W88 a gooa reference forthe provinces that the 1"e8o ̄sharing WaS in primary times. [Key words]seienfi:fic and technologic information resources;platform;1"e8o ̄s I唱;regional innovation;informa- fion 8ervice
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1-8-12 信息来源: 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姜常梅 蔡馨燕 李瑞兰
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程 科技进步成为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科技文献资源是重要的科技基础条件,是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等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利用的程度与速度,是决定国家或地区科技能力强弱、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2002年7月,国家科技部启动了旨在促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筹建工作,正如同经济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性一样,平台是增强我国科技总体实力、实现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这是国家第一次就平台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纲要》突出了“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的指导方针,对平台建设的建设任务、组织保障都提出了若干纲领性意见,明确提出了搭建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六大共享平台”。按照《纲要》的要求,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二十多个部门和有关地方,加强统筹规划,科学部署,采取增量资金带动存量资金,共建共享等多种机制,整合100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推进平台建设,为一些重要领域的科技自主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 2005年7月,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凝练出了“六大共享平台”24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并在平台建设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监督管理、共享服务等重要环节提出了若干重要措施。“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制度创新,为科技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全社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是六大平台之一,自提出至今,初步形成了涵盖全国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网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二、科技文献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 科技文献是一种重要的科技基础资源,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都发生质的变化。在信息业发达的国家,以整合,共享和服务为目标的大型文献资源系统越来越多。 科技文献平台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条件保障,实现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下: 1、有利于有效整合分散的科技文献资源,减少文献资源的重复购置,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进一步提高我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战略意义十分明显。 2、有利于科技文献资源结构和品种的调整。通过对专业性与综合性、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一般文献与特种文献、基础文献与辅助文献等方面的调整措施,实现科技文献资源结构和品种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扩大科技文献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通过实施分工协作、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加工成本,扩大科技文献资源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 4、有利于增强科技文献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专用网络、联合开展文献加工和在线委托等手段,提高各成员单位的科技文献利用率,丰富科技文献服务内容,增强科技文献服务能力。 三、国家及有关省市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一)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为了促进国家层面上的科技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科技部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为基础,于2002年建立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中心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农科院图书馆、中国医科院图书馆、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为核心,吸收了30多个部委的文献情报单位参加。 中心实行理事会制,理事会由上述7家核心单位、科技部、财政部有关司和科学家组成,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工作小组,如统一采购小组等。中心的职能是统一规划制定成员单位科技文献资源建设的方案;统一采购各成员单位的科技文献,特别是国外科技文献;对采购的科技文献按一定的标准统一加工;将加工好科技文献统一上网。中心对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上网的科技文献予以一定的补贴。网上对外服务的外文科技期刊已达15500多种,占全国外文期刊总量的2/3以上,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术保障。 (二)部分省市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顶层设计和思路以及地方实际情况,各省市均出台了平台建设方案,并适时开通了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下介绍上海市、甘肃省、安徽省、贵州省、浙江省、江苏省和陕西省的科技文献平台建设情况。 2004年7月14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这是我国第一个启动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它的建成不仅优化上海本地的创新环境,而且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华东地区科技资源的集成、共享和利用,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并最终服务全国。平台框架包括十大系统,科技文献服务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集成了上海市各图书情报单位、专利标准文献机构的馆藏科技文献资源。到目前为止,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已拥有了上海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东华大学图书馆等等28家加盟服务单位。能够为各行业、各领域的用户提供文献检索、专利检索、科技查新、参考咨询等公众服务,以及网络原文传递、检索代理、馆际互借等个性化服务。 甘肃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已于2005年底开通运行,是以甘肃省科技图书馆为主,联合省内其他主要科技文献信息机构,实现对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建设,链接和集成国内外其他文献信息系统,组织资源与服务的共建共享,建立有效支持全省科研创新活动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联合保障与服务的网络化共享平台。平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文数据库检索及发布系统、异构数字资源统一检索系统软件,上网数据库已达110个,组建了由16家单位参加的“甘肃省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联盟”,实现了与国家图书文献中心、中科院资源环境中心、兰州大学、省图书馆等主要文献单位的光纤对接和互联互通,科技人员足不出户即可上网查阅各种文献资料。 2005年11月13日,由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主持申报的“安徽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方案”通过了安徽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论证,标志着安徽省科技文献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正式启动。 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年初已完成建设工作,投入试运行。平台在贵州省科技厅的直接指导下,由贵州大学组建项目工作组,积极开展平台系统的研发和建设工作。平台充分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对贵州省现有科技文献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利用,建立了一个涵盖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教育学、专利、标准等学科及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库及资源访问渠道,具备了向全省范围提供科技文献服务的能力。平台投入应用后,将提高贵州省科技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可获得能力,促进全省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协调发展。 2006年4月3日,随着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点击浙江省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网站,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三大平台”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全面开通。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包括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和实验动物公共服务三个平台。其中,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首批成员单位由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等省内10家主要科技图书文献信息机构组成。通过资源整合,科技文献资源总量占全省的80%以上,通过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杭州镜像站的组合,该平台可以满足全省95%以上的科技文献需求。 2006年4月12日,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开通并对外服务。据介绍,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和开发了江苏省科技、教育、文化三大系统10家单位的主要优质文献信息资源,目前可提供服务的各种电子文献资源总量已达8000G。包括中文科技期刊10000种、外文期刊15000种、中外会议资料30万篇、学位论文40万篇、中外专利文献1800万件、中外标准30万件、国内外科技报告30万件、中国重要报纸全文350万篇等文献信息资源。 平台同时开通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南京镜像站。 陕西省已制定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规划,到2010年建成五大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盘活全省现有的科技存量资源。这五大共享平台分别是: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实验动物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另外,天津,湖南,广东等省市也先后制订和启动平台建设。各省市前期投入多在2000万元左右。 四、山东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现状及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