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经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85.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一、考点、热点回

1、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飞、周期、速度等基本特征。

2、了解并掌握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二、要点释义

(一)定义及相关术语

1、地球自转的特点。

(1)方向。

自西向东(在下图中A图用箭头表示):从北极上空上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在南极上空上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下图C)

(2)周期

恒星日:23时56秒4分

(3)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15度每小时,极点为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为零。

[灵犀一点](1)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为1 670千米/小时;其他各纬度(φ)的线速度(vφ)与赤道线速度v0的关系为:vφ=v0cos φ。

(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②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如图)

(1)昼夜现象。

①昼夜半球:图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图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②昼夜界限:AB弧所在大圆为晨混线(圈),AOB为晨线。

(2)昼夜交替。

①成因:地球的自转(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②周期:一个太阳日

提示: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更替现象,周期为一年。

2.产生时差

(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区,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灵犀一点](1)当地正午时的地方时为12时。

(2)“东边地区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与日常生活中的“早”是不一致的,东边时刻“早”一小时,即多一小时。

(3)时区、日界线计算歌诀:

邻区差一时,东加西减去;

日界线两边,西加东减去。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自转偏向。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三、核心要点难点探究。

考点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二定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3:00=15:00,那么F点地方时为24:00—3:00=21:00

2.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

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3.航行问题的时间计算

公式一:到达地点时间=出发地点时间±时区差+途经时间

公式二:到达地点时间=出发时到达地点时间+途经时间

注:东“+”西“-”同时区的计算,这类问题的计算不考虑国际日期变更线的限制。

[规律方法]

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

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必考的考点,近几年难度有所降低,多是以某热点事件的发生时间为背景进行考查。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和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0°向东到180°,0到-12对应0°向西到180°。如下图所示:

实际操作方法:

第一,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方向,刻度不用画。

第二,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并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2.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温馨提示]纬度差、高度差、温度差等都可用“同减异加”来求差。

[高考链接]在高考中,有关晨昏线和时间计算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它往往以某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为切入点,或者是以光照图为切入点来进行考查。

考点二日期变更

1.明确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2.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零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1)经线展开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