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讨论课发言提纲

  • 格式:pdf
  • 大小:227.12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讨论专题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讨论问题: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的症结与解决的方向

一、主要问题

(一)劳动者报酬和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且持续下降。

(二)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三)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寻租和投机现象比较突出。

二、原因分析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这些问题,并非改革开放的基本方向出了问题,根本性的原因还是在于改革不彻底、市场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等。

(一)初次分配领域的主要原因

1.市场体制不完善,存在明显的价格扭曲和主体扭曲

2.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劳资关系尚未根本理顺

3.土地和资本市场化程度低,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

(二)二次分配领域的主要原因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二次分配调节不力,逆向调节现象普遍

3.税制结构不合理,增收功能强,收入调节作用弱

4.尚未建立起有利于社会捐赠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

三、解决的方向

基本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两个根本性方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完善市场,转型政府,促进参与,补低、拓中、调高”为基本思路,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提高人力资本参与率;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公平分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调动和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实现民富国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释放出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基本原则:1.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立足点。2.把促进参与、增加就业作为提高居民收入的重要基础。3.把提高社会阶层流动性作为处理好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条件。4.把提高效率、促进机会平等和起点公平作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途径。5.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消费作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落脚点。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促进要素间合理分配的作用。

(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三)建立完善国有企业利益分配机制。

(四)有效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财产权保护制度。

(五)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重点是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六)积极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七)打破壁垒,公平准入,通过供给侧改革,激活需求潜力。

(八)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

(九)强力规范收入秩序,积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第五次讨论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讨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途径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选择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要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一直在总结历史经验,开辟出一条适合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据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我党断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钢的”的阶级斗争路线,毅然选择将重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改革与发展,并且在以胡锦涛主席为领导人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从根本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的,更好地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在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有了更成熟的认识。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偏差,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给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党的十六大的召开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有了改观,这也正是是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生活比较殷实的社会,也是人民群众素质文化水平提高与进步的社会,这既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总体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加快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的活力

(三)维护公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四)维护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平台

我国社会正在飞速发展,肯定了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但是,同样也面领着各种不同利益阶层的整合与分化,因此,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他们的利益诉求,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同样是重中之重。

首要任务便是在分析与解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所面灵的矛盾与问题的同时,还要兼顾各方面不同群众的利益。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的公平与正义,保障人民财产制度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同时加强社会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积极实施就业政策,保障社会稳定以及社会劳务关系的稳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理念,加大教育投入,让更多的孩子上得了学,上的起学。

要神入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诸如活力。党的十六大上,明确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人民,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就是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在自己的岗位做出